王勁松:我頑固地走到現(xiàn)在
王勁松有一個粉絲群,他定下“約法三章”:大學二年級以前的孩子不要加入,不要送禮物,不要探班。他解釋:“太小的孩子還在上學,不要在追星上花時間;和觀眾之間的交流,一旦涉及金錢,不好;演員的工作時間是用來創(chuàng)作的,不是接待,當然你路過碰上了那是另外一回事?!?/p>
所有粉絲和工作人員都嚴格遵守王勁松的規(guī)定。這位演了30多年戲的演員,是《鶴唳華亭》中的太傅盧世瑜、《破冰行動》中的村支書兼大毒梟林耀東、《軍師聯(lián)盟》中的謀士荀彧、《瑯琊榜》中的國舅言闕……
近來,“老戲骨”頻頻上頭條,人們開始更關注演員的演技;也有人說,“老戲骨”再好,依然只是影視劇的配角,主角依然屬于“小花”“小生”們。在王勁松看來,這不是演員或者導演的問題,“只是現(xiàn)在的劇,也許考慮到市場和觀眾需求,主角大部分是年輕人”。
很可惜,今年51歲的王勁松,年輕時也沒有享受過年少成名的風光。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獨家專訪時,王勁松說,自己小時候的職業(yè)理想是做電影院售票員。因為從小酷愛看電影的他,覺得這個職業(yè)能看電影不花錢,簡直太完美,“當時為了看電影吃了很多苦,爬墻頭,夏天穿涼鞋擠掉一只,回家還挨了頓打”。不過,那時只是愛看電影,王勁松還完全沒有意識長大后要做演員,最多就是“在家學楊子榮,披著床單滿屋跑”。
王勁松的演藝生涯,有一個略顯慘淡的開始:他在南京市話劇團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甚至是套上一件大袍子,演一堵墻。2006年,他在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太監(jiān)楊金水,才算有了履歷上值得一書的作品。直到《瑯琊榜》《破冰行動》《鶴唳華亭》等劇大火,再回頭翻看他過去的作品,觀眾才意識到,王勁松原來一直都在。
“我在話劇團工作了20多年,這段經歷讓我很清楚,你拍電視劇,觀眾認識你,只是代表你幸運。有大量優(yōu)秀的話劇演員,經歷了舞臺幾十年的錘煉,依然默默無聞?!蓖鮿潘烧f,“我沒有覺得成功來得太晚,如果那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時候都不晚。年輕時候的成功是要打問號的,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時間的檢驗。就像一部作品,比如《鶴唳華亭》是不是一部好作品,不是今天能下判斷的,需要幾年后再回頭看,需要被時間認同?!?/p>
王勁松的角色,雖然“職業(yè)”不同,但似乎都是心思深沉、頗有風度的那一款?!斑@些角色沒有任何重復?!蓖鮿潘烧f,“比如,盧世瑜是被動的,所作所為是在補救;而荀彧是主動的,事件在他的掌控中發(fā)展,但兩者都是事件的主導。而言闕又不同,他被梅長蘇說服后,是一個從屬的配合行為。”
演員和角色是雙向選擇的結果,不可否認存在演員本人的偏好,“但普通觀眾可能不了解,演員本人和角色的距離能有多遠”。王勁松曾在《江湖正道》中飾演大反派,“我穿上戲服化上妝,對著鏡子就開始討厭這個人”;他還是《我是特種兵之國之利刃》中的雇傭兵“蝎子”,“我是一個比較溫和的人,連吵架都不愿意,而蝎子所有的能力就是殺人”。
王勁松認為演員在演藝生涯中,應該先找到盡可能寬的領域,對寬度做了足夠積累后,再去探尋深度,會發(fā)現(xiàn)深度比寬度更過癮,“我現(xiàn)在知道自己最適合什么,可以把什么樣的角色呈現(xiàn)給觀眾,最起碼不丟分地演出來”。
王勁松的業(yè)余愛好是喝茶,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放松。在《鶴唳華亭》中,他就有一場“點茶”的戲,工藝禮節(jié)繁復,再現(xiàn)了中國茶道文化。王勁松說,中國的歷史文化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但他也十分敬畏,“古時的器物、服飾、禮儀,廣大青年朋友能在影視劇的點滴中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之美,就夠了。影視劇只能盡可能地去接近,做不到完全還原,如果真的想進一步研究,還有大量歷史書籍可以去看”。
王勁松最喜歡的書是雨果的《悲慘世界》,最近,他完成了一個心愿,主動請纓在讀書類綜藝節(jié)目《一本好書》中飾演冉·阿讓。“《悲慘世界》這本書我讀了兩遍,第一遍是中學,第二遍是成人后,現(xiàn)在如果再讀,也許還會有新的感受。這樣的世界名著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包含了整個人類共同的認知、共同的審美趨向,所以能教你明辨善惡,告訴你在一生中應該堅持什么”。
“時間的檢驗”是王勁松在接受采訪中多次提到的詞,已經做了30多年演員,覺得自己經受住時間的檢驗了嗎?“我會有自己堅持的方法,比如,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不可能去省力、去直奔主題。這些方法可能不完全對,但已經讓我頑固地走到現(xiàn)在,也會跟著我的演藝生涯一起走到最后。”王勁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