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圖書館搶救散落各處的少數(shù)民族古籍 “縫補”古書 喚醒記憶
云南是我國世居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卷帙浩繁的文獻古籍記載了這方水土燦爛的歷史文化。然而,收藏分散、跨越地區(qū)廣泛,以及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裝幀方式、造紙工藝等,為古籍的保護與搶救帶來了挑戰(zhàn)。
從2008年開始,云南省圖書館組織工作人員及志愿者深入各邊遠地區(qū),摸清古籍家底、修繕珍貴典籍,讓這些資源能夠服務大眾閱覽和學術研究,煥發(fā)出新生機。
埋藏在山體巖洞內的藏文經(jīng)書,栩栩如生的東巴象形文字古籍,蘊藏著傣族歷史、地理、語言等大量信息的傣文貝葉經(jīng)……在云南省圖書館,珍藏著一大批版本珍貴的少數(shù)民族古籍。
作為我國世居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厚重又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獻古籍,各類古籍存量已逾百萬冊。從2008年開始,云南省圖書館的古籍普查工作人員就深入云南各邊遠地區(qū),對散存各處的各民族文字古籍進行登記,對瀕臨消亡的珍貴典籍進行修復。
絮化、水浸、火燒、煙熏……每一本珍貴的古籍身上都刻印著歷史打磨的痕跡。獨特的造紙工藝、裝幀手法更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傳統(tǒng)中原文化相交融的杰作。修繕復原的古籍,成為云南豐富民族文化歷史資源的見證,也為已經(jīng)有110年歷史的云南省圖書館再添一份厚重。
摸清“家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翻開一本薄薄的古籍,仔細地記錄下書籍的行款等各項信息?!罢麄€房間里翻書的聲音此起彼伏,卻意外地讓人覺得安靜。參與普查工作,親身體驗到的古籍和想象中的有很大不同,讓我真正地感受到歷史、文化的美?!碧崞鸸偶詹楣ぷ?,云南大學學生何俊印象深刻。
為了破解項目資金缺乏、專業(yè)人才不足的問題,云南省圖書館與云南大學、云南省中醫(yī)藥大學等高校合作,引入學生志愿者,動員他們參與到古籍普查工作中。何俊和其他40多名同學,就在今年暑期成為志愿者。
“在正式開始工作前,古籍著錄、古籍書影拍攝等具體的工作流程和技能,都有專業(yè)的老師進行培訓。”何俊回憶道,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個工作小組每天要完成差不多上百冊的古籍信息錄入。當那些焦黃、帶著蟲蛀痕跡,甚至有些已經(jīng)脫封的書頁擺在面前的時候,何俊和她的同學們體會到了紙張背后的分量。
記載著木氏土司詩文的《玉湖游錄》、古代典籍《穆天子傳》……每一本都讓人贊嘆不已,“這個工作找回的是歷史記憶,提取的是文化價值,如果有機會,我希望畢業(yè)以后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古籍保護人?!焙慰≌f。
長期以來,大量古籍散落于地方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寺廟。收藏分散、跨越地區(qū)廣泛,給少數(shù)民族古籍的保護與搶救帶來了困難。為了對這些珍貴典籍進行搶救性挖掘和修復,云南省圖書館分期、分批組織古籍修復志愿者深入各地開展少數(shù)民族古籍調研,力圖摸清“家底”。今年暑期,22名傣文專家、學者、社會各界古籍保護愛好者,作為志愿者奔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在全州開展傣文古籍普查工作。
“動員最廣泛的力量參與到古籍的保護工作中,更有利于增強這項文化事業(yè)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痹颇鲜D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計思誠說。從2012年開始,云南省圖書館共舉辦了20余期各類型全省古籍工作培訓班,受訓人員約1920人次,大大提高了古籍普查工作的整體水平和普查效率。目前,云南全省共完成古籍普查登記3.7萬部,近25萬冊。
以干代訓,為地方培養(yǎng)實用專業(yè)人才
2010年,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一處山崖絕壁的巖洞內,一批長期封存的藏文佛典被人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認真挖掘,考察隊共搶救出2285葉藏文佛經(jīng),后被稱作“納格拉洞藏經(jīng)”。
“10多個箱子里堆放著殘破的古籍,火燒的痕跡讓書頁都粘連在一起,上面滿是泥土,需要立即進行清理。”第一時間趕到的楊利群回憶,他是云南省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專家,但是類似藏文古籍的修復在國內并沒有先例。
2014年,“納格拉洞藏經(jīng)”修復項目正式啟動,然而古籍修復人才缺乏,只能通過“以干代訓”的方式,手把手地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挑大梁的正是楊利群,“沒有先例就自己想法子,沒有人就自己培訓出人?!?/p>
“地方少數(shù)民族古籍修復的難點主要在修補用的紙張,還有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裝幀方式?!睏罾赫f,修復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合適的紙樣,然而遍尋貴州、安徽等地,卻依然無功而返?!耙恍┟褡逵凶约禾赜械脑旒埞に?,里面一些天然的原料有防蟲蛀功能?!睏罾赫f。
為確保古籍修復的質量,楊利群和他的團隊就地取材,尋找狼毒草提取原液,進行手工造紙,研究出了一套可行的創(chuàng)新修復方案。歷時4年,這套珍貴藏品修復完成,正式面世。
參與這一工作的除了少數(shù)專家,大部分都是來自地方區(qū)縣的志愿者?!拔覀兌际且贿厡W一邊干,古籍修復有共性,也有個性,而大多數(shù)古籍的挖掘,第一現(xiàn)場都在基層,帶著技術回去,可以彌補基層沒有古籍修復力量的缺陷?!贝罄砦∩揭妥寤刈遄灾慰h圖書館的志愿者陳春艷全程參與了“納格拉洞藏經(jīng)”修復的志愿工作,談到感受,直言“取的經(jīng)還不夠”。
除了藏文,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還在彝文、東巴經(jīng)、傣文等古籍的裝幀形式、紙張?zhí)匦浴姹緝r值、修復技法上進行了探索。更為重要的是,許多典籍都是第一次創(chuàng)新性的修復?!翱梢耘囵B(yǎng)一大批地方人才,對今后少數(shù)民族古籍的修復具有重要意義?!睏罾赫f。
借助技術,尋找古籍活化保護新路徑
修復室里,工作人員正在逐頁掃描古籍?,F(xiàn)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古籍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徑。
目前,云南省圖書館對館藏的2000余種4600余冊地方文獻、481種2110冊館藏古籍善本進行數(shù)字化加工,制作成電子書,在局域網(wǎng)及互聯(lián)網(wǎng)上免費給讀者使用。對館藏的1600余種云南地方碑刻拓片進行數(shù)字化加工,至今已完成1522種、6157頁拓片,云南省拓片數(shù)據(jù)庫正在完善?!昂侠肀Wo、開發(fā)和利用古籍,就是要讓這些資源能夠服務大眾閱覽和學術研究,這是我們圖書館的使命,也是我們‘服務社會,傳承文明’的最好注腳。”云南省圖書館館長王水喬說。
有文字的古籍要保護,沒有文字的古籍也要保護?!霸颇鲜]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很多,許多歷史故事都靠民間藝人口口相傳?!蓖跛畣探榻B,現(xiàn)在這些民間藝人僅剩下500多人,少數(shù)民族口傳古籍面臨著巨大的傳承危機,普查整理和搶救保護的難度更大。
在多年的調研奔走下,云南確認4萬余種口傳古籍,內容涵蓋民間故事、史詩歌謠、神話傳說、諺語俗語等,其中1萬余種口傳古籍在挖掘下煥發(fā)出新生機。除了盡快完成現(xiàn)有古籍的記錄整理和出版,工作人員還爭取在各民族聚居地區(qū)建立少數(shù)民族古籍傳承基站,培養(yǎng)培訓一批少數(shù)民族古籍傳承人。
更讓人欣喜的是,這些少數(shù)民族古籍、館藏的碑刻拓片、滇劇等非遺文化的傳承和搶救保護,都在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服務等技術手段,真正實現(xiàn)“活”起來。除了傳統(tǒng)的古籍普查、修復等活動,云南省圖書館在逐步加強地方民族文化保護與展示,開發(fā)數(shù)字化圖書借閱、VR圖書互動、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等“新功能”?!安粌H是‘活’起來,還要‘火’起來。這才能實現(xiàn)文化傳播的效果?!蓖跛畣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