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19年第5期|胡竹峰:長短句子
桃花源記
常德氣息朗然,瓦肆勾欄樓舍樹木河道街巷城郭,入眼舒朗豁然,像一世家公子或貴婦人,繁華里有淡定。不愧朗州古名。
身在常德,心躡躡想去桃花源。寫桃花源一癡,造桃花源一癡,游桃花源也是一癡。世上本沒有桃花源,癡人自找自擾自得。
車出城,行經(jīng)處,一路坦然。人說大道多歧,我謂大道坦然。間或有斜坡,車過如流水,緩緩涌上再輕輕伏下去。七月里,陽光晴正,白日青天增了夏陽之焰,汗?jié){浩浩蕩蕩,吞沒人身。
到得桃花源,方寸間變了景致,入眼皆山。每座山都是綠的,深深淺淺,濃濃淡淡,有章法無章法。烈日如焰,照見五蘊皆空,一切亮亮堂堂,一時通脫。
常德常懷大德,地貌亦有德,謙虛之德。那些山俯身趴在地上,沒有山頭,像頑童自高處丟下的土疙瘩,見風而長,生根拔高。滿山都是樹,看不見石頭,鼻底隱隱嗅出水汽。須臾見得水,碧汪汪一團凝在那里,似乎一動不動。瞥見枯葉漂浮其中,慢慢悠悠,方才悟出原來靜水深流。
汀洲如長橫一點,近看,中有不少桃樹?;ㄆ谠邕^,枝頭絹帛繡成桃紅點點,紅得東邊一簇,西邊幾朵。遠望得意,平添三分桃花意思。有詩意也有做小孩時的心意情意,一步步走,步步是自然之境心頭之境。桃花源到底心境。到底,拾得很大的一個喜悅,拾得一心繁花,芳草鮮美。
入景愈來愈深,是舊時村莊模樣。順河走,水往下,人朝上。前幾天下過雨,河流如酒釀,并不清澈。桃花源酒釀甚美,有三月旖旎風月,入嘴滋味是淺的。飲罷三五盞,意猶未盡。追憶之際兀自泛起桃花春意。
源壟有狗,一條狗叫了,跟著另一狗叫了。遠遠的犬吠聲遙遙傳來,經(jīng)山林,回蕩嶺頭。東邊有犬吠,西邊有犬吠,南邊有犬吠,北邊有犬吠。人如墜霧里,不知東西南北。路邊有南瓜,秧條伸在竹架上,稈葉葳蕤一綠,中有黃花數(shù)朵,有花含而待發(fā),有花半開半收,有花盛如喇叭。風吹著,花葉不響,仿佛舊時天氣。記得故家瓦屋外有瓜蔓,一個小孩子,自顧看著南瓜花,美人蕉靜靜的。
登得高處,目下沅江闊然,武陵人自能捕魚為業(yè)。山風吹來,鼓蕩衣裳,汗水須臾消失。臨空獨立,入了陶淵明的詩境: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愣愣良久,同行人走出眼底,方才出神。
出神入境,是人間境飲食境,擂茶在焉。八仙桌上,杯碟林立,但見臘肉筍子、紅豆火鍋、糖油粑粑、水餃、艾葉蛋、小粽子、小饅頭、玉米、西瓜、麻辣肉、小魚、鹽菜、洋姜、豆豉、芋頭絲、酸茭果、酸豆角、拌木耳、拌黃瓜、鍋巴、綠豆……眼花繚亂。
桃源如一夢,閑坐吃擂茶。擂茶似茶非茶,似粥非粥??上醋R得擂。據(jù)說是以茶葉、老姜、芝麻、米,加鹽放缽里,以硬木棒擂成細末,開水沖過即成。
擂茶入口咸香甘甜,風情里有土味。
吃過擂茶,去了秦人古洞。如文章所說,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洞有山水,極淺的一洼洼,鞋底染濕。遇同行者,戲問何年何月何人,故作大驚,拱手作揖,相與一笑,扶路下山。一坡古木芭蕉無數(shù),更有亭臺數(shù)座方竹一畦,濃蔭蔽日遮眼,惶惶天色向晚。出得林中,一頭的光,幾朵白云,日影正好。四圍山色中,一人殘照里。
看竹不問主人,看山也不問主人,然桃花源主人該是姓陶。陶淵明遠去一千多年矣,我輩且來游一日桃花源,做一回桃花源主人。
是夜,宿源內(nèi)。清晨醒來,人有空茫感,綠蔭打窗,恍惚不知今夕何夕,亦如前人不知秦漢無論魏晉。起床吃了一碗牛肉米粉,飽腹別過。那是二〇一九年七月的一天。
永州八記
湘江源記
車身搖晃,人也搖晃。車極大,山更大,于是映得車小了。下得車來,站在山水間,顯得人越發(fā)小了,天地芥子。到得湘江源,雨忽忽密集集迎頭兜面潑下來,傘面砰砰如鼓點,又鏘然作金石聲。
溪水暴漲,兩岸雜草順水勢而傾。那路就在水邊,水往下流,人卻一步步朝上走。四野多松竹,雨中草木洗得翠亮,依舊欣欣向榮,仿佛春日。竹林下,筍衣零落,新舊不一。
山回路轉(zhuǎn),移步向前,一瀑布自山頂轟然而下,水流鼓蕩如白練。愣愣立在那里,心頭歡喜,終是到了一次湘江源。于是下山,鞋襪盡濕,農(nóng)人生有炭火,烘而干之。飲姜茶兩杯,飯畢而去。
文廟記
文廟在寧遠,“寧遠”二字有文氣,文廟里卻無文氣。文氣依附于人,那是文人,文人有武氣如何?古書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力能舉關(guān),精于騎射。
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
文人無武氣則已,有則擲地有聲。
寧遠文廟無文氣,卻有舊氣。舊氣不舊,在晚清民國之間。舊氣中有凜然,到底正大。我三十歲后,最愛正大。
九嶷山記
九嶷山如天降泥丸而成,磊落軒昂?!稌x書》說索靖體磊落而壯麗,姿光潤以粲粲。九嶷山之形壯麗,雨后山石光潤、草木粲粲。人煙與林霧一體,讓人疑惑那霧亦人力所為,恍惚如坐云間。
九嶷山是舜帝陵之所在,其中何紹基《諭祭文》,端莊肅穆。
《孟子》說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圣人哭,世情在焉,這是孟子的世情。
柳子廟記
柳子者,柳宗元也。柳宗元《永州八記》獨步唐宋,后人感念其文,立廟為記。柳子廟在瀟水之西的愚溪北岸。古街窄窄的像衣帶,黑瓦青墻如舊時水墨,廟在街腰,仿佛一顆紐扣。
進得廟門,眼里并無好風致,好風致在心里,一肚子柳子文章?!读?xùn)|集》我讀過,妙處在河?xùn)|獅吼。獅子吼我聽過,有一股莊嚴,柳宗元文章莊嚴,山水小品亦有正聲。佛經(jīng)稱獅子吼則百獸伏,也指“如來正聲”。
拾級而上,入得后院,見蘇軾荔子碑,大楷錯落起伏如山脈連綿,以手書空,隨行人催了三次,恍惚中匆匆走出廟門。
出廟門三五丈,一溪橫陳,是為愚溪。溪流不語,岸邊一叢芙蓉開得正好。
飲食記
永州七日飲食,以零陵柳子街百家宴第一。百家宴,又稱柳子宴,每年重陽節(jié)在柳子街設(shè)席擺宴。鄉(xiāng)民自備飲食,八方吃客相會于此。菜有血鴨、螺、柳子大三鮮、龍青扣肉、小石潭清水魚之類。我所好并非一款款美食,心喜在酒肉雜陳之世俗氣,猜拳行令之富足氣。世俗氣與富足氣是人生好底色,俗眼看不得也。
坐街宴飲,耳目都是煙火人聲。人聲鼎沸,酒氣與茶香喧天。食客里有胡竹峰,也仿佛有蘇軾與張岱、李漁。席終人散,到底是晚秋,月殘風冷,街巷里斷斷續(xù)續(xù)傳出一縷簫音。聽客里有胡竹峰,也仿佛有蘇軾與張岱、李漁。
街頭一挑籃子的婦人,扁擔兩頭倒掛有活禽,目不視人,徑直獨去。
蟲鳴與竹影記
出柳子廟,沿街逆水而行,見鈷鉧潭與潭西小丘,也看了小丘西邊的小石潭。景色并不見佳,唐朝或者也這樣。雨后路濕,染了一腳污泥,到底歡喜。歡喜在見到柳家景色,山、石、水、沙皆無主,且送至柳宗元府上。
景色欠佳,暮色甚好,晦暝像唐人詩文集。暮色中竹枝搖動,蟲鳴自竹林起,忽左忽右。秋蟲唧唧往往凄凄切切,永州的秋蟲卻有樸素氣,中有深情。同行者提前離去了,一人獨行徐步,只為聽聽那蟲鳴看看那竹影。
街頭眾人宴飲正歡,飯菜香飄來,忽然失魂落魄。一剎那,空蕩蕩,柳宗元附體。
蕉影記
舊時候永州有八景,綠天蕉影是其一。懷素出家為僧,在寺旁種有萬株芭蕉,以蕉葉為紙習字。芭蕉綠蔭遮天,懷素將居室稱為綠天庵。
綠天庵遺址不存,蕉影依舊,料想前人與今人所見的芭蕉并無二致。
坐在石階上數(shù)芭蕉,一蕉又一蕉,數(shù)得百十棵,心里一岔,亂了,于是作罷。看芭蕉是癡,數(shù)芭蕉更癡。人有癡氣好,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芭蕉下處處有真氣,《素問》上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芭蕉深得恬惔虛無之境味。人隱在蕉影里,蕉影仿佛人影,人影忽作蕉影。恬惔虛無之氣自腋下而生,如飲茶三碗。
瀟湘記
六朝氣象不一般,南朝柳惲“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一句近唐詩,有老杜的慷慨氣??犊畾膺|闊,遼闊是大境界。瀟湘也遼闊,水流浩蕩,眼前一寬。
船行在萍洲,瀟水和湘水在此融匯。江流滔滔,雨后略有些渾濁。瀟湘雙絕,景色是趙孟頫、董其昌的山水。山水風月,本無常主,二〇一八年秋日,安徽胡竹峰做了回瀟湘主人。
中午在萍洲書院吃飯,近來飽受濕氣,飲酒三杯驅(qū)寒。
傳奇
蟲豸與臭蛆入市,所向披靡,人皆嫌之避之。蟲蛆以為勇無可擋,揚揚得意,舉螯昂首過街,悠然自樂。
一人怕重,做工不成,經(jīng)商不成,改學(xué)武亦不成,于是習文。其文賣不得三文錢,沒有讀者,抱怨天下人皆蠢漢,目不識貨。此后終日做大人狀,以韓柳歐陽自視,著文萬卷,惜死后不存。
某人常語:蔬菜有益健康,多吃為宜。徑自食肉而肥。
一漢好佛,著古服,戴珠串,終日談禪論道,一臉慈悲。同好者聞之,登門拜訪,尚未開口,此漢曰:小子也配言佛?驅(qū)客而去。
某見世人之書,長嘆不過如此,蹙眉惋惜,憂心忡忡。示自己著述,皆曰頂頂重要,容光煥發(fā),自況文脈在此、文氣在此。
某人論詩文,只此一技:蛋炒飯無面條滋味。天下人以為奇,拜之服之者無數(shù)。
某去蘇幫菜館,點川人辣味不得,憤憤不平。
某姝拒人自喜,娛人自喜,終日自喜。
一漢著文千萬,魯魚亥豕。其心懷天下,憤人心不古,修辭無誠,以致肝氣郁結(jié)。
某窮漢衣不遮體,見一錦服者不慎跌落泥水,拍手大樂:也有今日。
某人得獎,友告之,要低調(diào)。某遂守口如瓶,不談獲獎事。第二年,友人亦得獎,廣告天下,鑼鼓喧天半年。
會堂里,來客簽名題字。某落款:XXX局局長XXX。“XXX局局長”字極大,某之姓名甚小。人以為幽默,下次某落款依舊。
某入軍籍,三年未回鄉(xiāng)。退伍后,見牛系在草棚,語其舅:那黑毛長耳高蹄頭有角的東西為甚?舅大怒,回身一耳光,罵道:混賬東西,當兵三年,牛也不認得了。
村民某進城,返鄉(xiāng)不說土語,動輒咱們城里如何如何。鄉(xiāng)人遂稱其為“咱們”,久而久之,本名失佚。
狂生某,得一逆子,實不可忍,遂令其自立門戶。其子曰:你終有老病時,他年莫怪我??裆溃何依狭?,倒水付五分錢。居十年,狂生老病在床,欲喝水,苦無人倒,其子恰在身旁。緩緩說道:一碗水五分錢耶?狂生淚下,默然轉(zhuǎn)身對墻而臥。
某不孝,對其父母或打或罵。三十年后,某老了,得病。其子關(guān)其入柴房,每日飯菜遞入,一月后亡故,柴房污垢滿地,某尸身惡臭不可聞。其子雇人投入池塘洗凈乃葬。
某婦性懦,夫欺凌數(shù)年。一日,夫醉,歸來飽以拳腳。婦人趁夫熟睡,以繩捆綁,解衣褲,剪其男根,拋棄荒野乃歸。夫劇痛,祈根求醫(yī)縫合,婦不語,入獄七年。
一人經(jīng)年謀得副科長職務(wù),親戚來訪,高呼老表。其人大不悅,面有慍色:該什么職務(wù)就稱什么職務(wù)。親戚諾諾。
某好作詩詞,有長者云:君之詩無有平仄。某回:翁之詩只有平仄。
某作文十年,出書十本,得獎若干。長者作大人狀教誨:“小子前途遠大。起點比我等當年高,努力十年,當有出息?!蹦斥坏溃骸捌瘘c比翁之終點亦高也。”
某居小城,作文自娛,偶有文章刊發(fā)出版,某自云:這下可要進文學(xué)史了。
某娛色經(jīng)年,老而彌堅。年八十,尚獵婦不止。人祝壽,賀長命百歲。某擲蛋糕憤然作色:“不吃你家飯,何咒我早死耶?!比藛柶涮靿?,某言:“當在一百五開外。”
某好色,一日與鄰婦云雨。其夫攜眾闖入,懸吊某以冷水浸一夜,下身遂痿,自此乃絕女色。
某厭名人XXX,語常鄙之。一次偶與XXX共飯,某大喜,拍照留影放置案頭。此后言辭多有親昵,已是“我的朋友XXX”。
某好談精神高度,自詡超凡脫俗。一日,為一塊錢事與同事大打出手。
某云:無生命即無愛情與自由。改名句: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生命故,兩者皆可拋。
某婦極好強,處處不甘人后。人畝產(chǎn)九百斤水稻,此婦說自家畝產(chǎn)一千二百斤。人藤蔓結(jié)南瓜三個,此婦說自家藤蔓結(jié)南瓜六個。此婦后因貧吊死柴房。
一人極勇猛,上山砍柴,忽忘歸路,在山里兜轉(zhuǎn)半夜,仍不得回。村人執(zhí)火尋山,見其累癱草叢。人狐疑:見了白日鬼。
大涼山某翁與兒媳共凳,翁出虛恭,深覺無顏,出門吊死。
潑皮滋事,以刀脅人,不慎刀落,人拾刀而上,潑皮大駭,逃不及,遂死。
某工作勤苦,年終考核,一同事給某零分,十年皆零。
某素以文自負,新作示友,友指其舛誤,某怪之:“吾自娛耳,豈可當真?”
某自況蘇東坡、曹雪芹在世,語甚傲然。某對曰:“當代蘇東坡、曹雪芹我見過幾十個,你休來嚇人?!?/p>
某聲名漸隆,各色圖書常借其名舉薦。某詢之出版方,彼從容道:“與君同名人也。”某囁嚅無以對。
書桌奇亂,人不解。某曰:“整齊了無文心?!?/p>
某愛藏書亦好讀書,經(jīng)史子集三萬冊。然下筆不能成文。
一人著文好談思想境界,某見其文嘆息:“奈何文字裝不下?!?/p>
某好談平常心,某說平常不了,只能放下。
某年五十,素甘自在。常說:“求名者,常常損利。求利者,往往傷名。求名利者,不能高位,高位必危?!?/p>
某損人不利己,某損人利己。人說前者是小人里的庸人,后者是小人里的真人。
某作文極勤,一年三五百篇,然讀書甚少,一年不過三五本。人問其故,答曰:“費那閑工夫讀書,豈不少寫了三五篇文章?”
某未不惑,吃齋讀經(jīng)念佛,著文極超脫,文辭虛空。友人甚憂,怕其屏絕俗念不識煙火,言語往勸,無果。一麗人路過,某不轉(zhuǎn)睛,目光尾隨不離,有饞涎意,友心遂安。
瓦
我對瓦的描述要從天氣開始。
雨是擦黑時開始下的,一根根水線從瓦楞間流下,匯成流蘇一樣的幕簾,人阻隔在漫漫山野。視野變淺,近物歷歷在目,遠景在煙霧中迷蒙模糊。雨點落在青瓦片上,沙沙沙,沙沙沙,像風吹榆葉。雨意彌漫,雨水的冰涼從肌膚慢慢滲透至體內(nèi),不自覺打了個寒噤。
雨漸漸大了,落在瓦片上,擊瓦之聲和屋檐飛流的雨線連成一體。有風從瓦面上吹過,拖著長長的嗚嗚的聲音。地上積水泛著天光,遠方人家的屋頂,經(jīng)過雨水的浸潤,瓦片透著灰突突的亮光。一只淋濕的小黑貓無聲無息地從瓦溝里穿過來,輕靈地從瓦當上跳下,鉆進了灶臺火口里。
父親撿起一塊瓦片,清理鋤頭上的泥土,瓦片與鐵器刮出吱吱的聲音切開雨線,傳得很遠。小時候,喜歡聽雨,喜歡有雨的時候坐在廂房聽著雨打瓦片的聲音,那聲音讓人有些傷感又覺得很有詩意。尤其梅雨季,密密麻麻的雨聲是天地合奏的音樂,蘊藏著緩慢的節(jié)奏,讓人心情愉悅。雨停時,瓦溝里的殘水從夜里滴到天明,那滴答滴答的聲音更不知勾起了多少童年的情懷。
這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往事像瓦片打在水面上,漂漂浮浮。瓦片打在水面上,蕩起一圈圈漣漪,蕩起的漣漪里偶爾鉆出幾尾小魚,銀色的身子劃過水面,像少時的夢境。水面橢圓形,很小,映不出白云蒼狗,但斜斜看去,可見農(nóng)戶青瓦頂?shù)牡褂?,一幅江南人家的旖旎。瓦是有鄉(xiāng)情的,瓦的鄉(xiāng)情會揉進一個人的生命與靈魂,它總在細雨如麻的黃昏或者大雨傾盆的午后,糾纏住一些人。
雨中在鄉(xiāng)下行走,總有一縷溫暖的惆悵,溫暖是鄉(xiāng)村給的,惆悵是雨水給的。一個人打著傘站在雨中,雨絲飄落在農(nóng)舍粼粼千瓣的瓦片上,總有些情懷被觸動,總有一些心事被喚醒。煙雨濕答答的彌漫,無比溫暖的惆悵就在心中涌動。這樣的感覺來自瓦,瓦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安慰與撫摸。
瓦上的鄉(xiāng)情,是對過去歲月的迷戀。
每次回家,當大片大片的青瓦屋頂映入眼簾時,心里便多了一份熨帖與安妥。
常常是黃昏,汽車搖晃在山路上,窗外一頂頂瓦屋,炊煙四起。臉貼著窗,貪婪地看著,一輪又紅又大的太陽投向山尖,淡淡的霞光慷慨地從薄云中流出,夕陽所照之處像涂抹了一層金黃色的乳液。山脊上那些松樹的輪廓晶瑩剔透,仿佛寶石和珊瑚的雕塑。山體沐浴在一片金黃當中,山邊田畈上的人家,魚鱗片一樣的屋瓦被落日絢爛而美麗的殘焰染成酡紅色,呈現(xiàn)出一種動人心魄的面目。
我喜歡有青瓦點綴的山水。山水之中,風生水起,終究虛空。虛空的山水,需要青瓦落到實處。青瓦讓山水變得動人,青瓦是山水的眉批。
瓦下的日子,喝茶吃飯,拌嘴慪氣,悲歡離合,生生死死,一切籠罩在瓦的青氣里,就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瓦,隔開風雨,擋著夜露,也遮住霜雪,但瓦下的人還可以感受到風雨、夜露、霜雪的氣息,這是瓦的不一般。
夏天,住在瓦屋里,一方方小小的青瓦和綠色的爬山虎構(gòu)成了一個古樸的氛圍,有山野深處的清涼。夜里,一盞熒燈下靠在床頭翻書,讓人一下子回到了久遠的從前,一些奇怪的念頭蜂擁而至,甚至會覺得,屋頂上會跳下一個披風獵獵的俠客,會飄然飛出一個翩翩秀美的狐仙。
一塊破瓦片,村外撿的,在口袋里。瓦片是灰色的?;疑f,舊而無光,黑亮,白亮,黃亮,紅亮,綠亮,就是沒有灰亮。
青瓦灰色,灰是平民的顏色。灰色的瓦片是樸素的,樸素得像莊稼人。瓦又很粗糲,如粗糲的農(nóng)家生活。瓦的顏色,就是千百年農(nóng)耕歲月的灰暗,不見燦爛。
在灰色的瓦片下做夢,夢見灰色的樹干下一群灰衣黑臉的先民在制瓦,他們身后有一大片瓦屋。瓦屋很老,幾百年了,瓦看起來舊而破。一些沙土落在瓦上,一些葉片爛在瓦上,一些種子吹在瓦上。瓦上有草,瓦上有花,瓦上自有世界。
比草更多的是苔,背陰處青苔或濃或淡或淺,像發(fā)霉的銅器,幽深沁人。暮春,紫甸甸的梧桐花大朵大朵地落在瓦片上,啪嗒一下,啪嗒一下。大晴天,坐在屋子里,能聽見花朵與瓦片接觸時的聲響,那種聲響,幽幽的,有股涼意。那樣的時光,我經(jīng)常坐在天井下。在南方,白墻青瓦圍攏而成的天井無數(shù),下雨時雨水就會從屋檐流向天井,叫四水歸堂。夜里,從那方窄窄的天空仰望,感覺月亮落下天際,耳畔蛙鳴忽長忽短……
從甲骨文的字形中,知道先民的屋脊上有高聳的裝飾和奇形怪狀的構(gòu)件,但尚未有實物瓦的發(fā)掘出現(xiàn)。也可能有,但找不到一塊全瓦,它們被歲月的車輪碾碎在地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有多少玉碎,更有多少瓦全?
很多年前,村小學(xué)翻建,挖出了大量的碎瓦片。都是大瓦,厚墩墩的瓦顯示著當年寺廟年華的尊嚴與高貴。不過一百多年的光陰,這些瓦已經(jīng)成了一片瓦礫。
樓臺沒有了,遺址還在,遺址沒有了,不過一堆碎瓦。
瓦最早在西周初年出現(xiàn),到了春秋時期,板瓦、筒瓦、瓦當,名目繁多,并刻有各種精美的圖案。那時候,人造房子屋面也開始覆瓦。屋面覆瓦的房子到底不多見,以致《春秋》里將宋公、齊侯、衛(wèi)侯會盟的地方寫成“瓦屋”,大概那樣的建筑,具有地標性意義吧。直到戰(zhàn)國,一般富戶蓋房子才用得起瓦。
秦漢時形成了制陶業(yè),并在工藝上做了許多改進,如改用瓦榫頭使瓦間相接更為吻合,取代瓦釘和瓦鼻。西漢制瓦工藝又取得明顯的進步,使帶有圓形瓦當?shù)耐餐?,由三道工序簡化成一道工序,從此漢瓦獨霸天下。在漢朝,瓦開始全面地進入人們的生活。
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來自當年鄉(xiāng)下那個窯匠的底氣。
印象最深的是窯匠裝工具的黑包。到了人家,吃飯的時候黑包放在腳下,或者擱在高處,不輕易讓人碰到它。
窯匠走在鄉(xiāng)下的路上,一雙雙布鞋停了下來,一雙雙草鞋停了下來,一雙雙膠鞋停了下來,偶爾也有皮鞋停了下來,停下來和窯匠說話。在鄉(xiāng)村,沒有不認識窯匠的人,誰家屋頂?shù)耐咂剂粲懈G匠的氣息,留有窯匠的指紋。他制瓦的轉(zhuǎn)輪,就是這個鄉(xiāng)村的歷史與細節(jié)。青色的民謠,灰色的民謠,褐色的民謠,細雨瀝瀝的民謠,風吹屋頂?shù)拿裰{,交織成了遮風擋雨的溫暖與素樸。
窯匠偶爾朝人丟了一根紙煙,帶煙蒂的,那人雙手接下,認真地夾在耳朵上,然后從懷中掏出火柴,給窯匠點著了煙,一團青霧從嘴邊飄過,仿佛青瓦的顏色。
做一次瓦不容易,要管村里人用幾年,窯匠常常要在村莊住上幾個月甚至從年頭待到年尾。
做瓦的地方在大屋場的稻床上,不遠處的小山坡則是窯場所在。新窯棚建成,冷冷清清長滿野草的山坡一下子就有了生氣,成為村人們一年的圣地。接下來就是挑瓦泥,瓦泥是細泥,不能有沙子。瓦泥挑回來,在稻床上攤開,放水攪泥,趕牛去踩,一頭牛一天踩一凼瓦泥,再健壯的大牯牛也累到喘粗氣,四腿發(fā)抖。瓦泥踩熟后,用泥弓將其切成一塊塊百來斤重的泥塊,供窯匠使用。
做瓦開始了。先在地下立根木樁,裝一個可以轉(zhuǎn)動的圓盤。做瓦的模具有三種:瓦筒、瓦衣、瓦刀。瓦筒,是一個用鐵絲穿銷未封閉的圓臺形木桶,筒上有個長把子。一個瓦筒一次可以做成四塊瓦坯。瓦衣就是套在瓦筒子外面附著瓦泥的隔布。瓦刀則是一個長七寸、寬五寸的弧形鐵片。
做瓦前,窯匠將瓦泥堆成一個二尺來高,近三尺長、五寸來寬的泥墻。窯匠用小泥弓將泥墻鋸開一層皮,雙手將泥皮捧起圍向瓦筒子。用瓦刀沾水在泥皮上刮抹,使之結(jié)實,再拿個與瓦坯高的度尺在瓦泥上劃一圈,瓦便脫坯而成了。瓦坯不能直接見太陽,先要用草墊子披上,涼半干,然后薄陽小曬,再大太陽曬,曬干后將其分為四塊,干瓦乃成。
瓦進窯了。
鋼釬叉著大捆的柴火,塞進火紅的窯洞。烈烈熊火噼里啪啦,半干的松枝被大火吞噬,發(fā)出嗶嗶剝剝的聲音。窯匠已經(jīng)很累了,躺在窯洞下的草叢里,閉著眼睛,偶爾爬起來看看火勢。一夜沒睡,眼睛里布滿血絲,胡須仿佛一夜之間變長的,凌亂且骯臟。火候夠了,在窯口圍一個小水池,讓清水慢慢滲入窯內(nèi),瓦慢慢從火紅色變成了青灰。
瓦終于出窯了。打開窯口,淡淡的熱氣撲面而來,入眼是干凈的瓦灰色。一塊塊瓦仰在地上,也有一塊塊瓦俯臥著弓起身體,像勞作時的農(nóng)人。
瓦出窯后,窯匠倒在向陽的斜坡上,歪著身子,舒服地抽煙喝茶,或者無所事事地到處閑逛,在小巷口、電線桿下、苔痕暗綠的墻根。小巷的墻壁上,破敗的標語泛著淡紅,紅得像水杯的茶垢。窯匠的興致很好,大家都很忙,沒空說話,窯匠只好抄著手在小路上東游西蕩。窯匠的臉上干凈了,精神得很,露出青渣渣的胡子茬。
不過這些都是舊事了,手藝也是舊事。制瓦者手藝還在,已無用地,空有一身手藝的手藝人,還算手藝人嗎?窯洞多年前就廢棄了,一場雨后坍塌了,長滿野草。
窯匠郁郁寡歡,在鄉(xiāng)村的太陽底下。
瓦緊密有序地排在屋頂,最后的收梢是云頭紋的瓦當,探出半個身子,立在風中。
祖母在世的時候,將青瓦稱為煙瓦,說是在柴窯里用煙嗆出來的,所以才永遠保留著青煙的顏色。可以推想,中國古代以木柴為主要燃料,青灰色便成了漢代的顏色、唐宋的顏色、元明清的顏色,成了中國水墨的顏色。這種顏色鎖定了后人的審美趣味,預(yù)制了我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在青瓦的房子下,白墻之白才白得好看,黃墻之黃才熨帖,木桌子竹椅子陶壺瓷盅才得以與瓦安妥意合,一冊詩詞、一軸書畫、一部經(jīng)傳才有風致。
瓦的古色古香,現(xiàn)在漸漸退隱了,隱到時間的深處,縮到歲月的背后,青灰色的眼睛迷茫而低沉,迷茫而低沉得仿佛過去的歲月。瓦的衰落,從一個側(cè)面告訴我:那些和我們?nèi)粘I钕⑾⑾嚓P(guān)的東西,又能息息相關(guān)多少年呢?
一塊瓦,帶著匠心,也帶著對歲月安詳?shù)钠谂?。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金瓦銀瓦,不如自家的泥瓦。這樣的民諺里有一份百姓人家的滿足與不爭,鄉(xiāng)村是生活在瓦片下的。這幾年回鄉(xiāng),瓦跡稀落,舊日歲月散落如一地碎礫,再也拾不回來了。
風語
印象里,中原一到冬天就刮風。冬日夜長,睡不著覺,若無興趣讀書,許多時候只好躺在床頭聽風。
江南是溫柔富貴鄉(xiāng),雨水足。中原乃悲歌慷慨地,風沙多。近日又起北風,每天寫字臺上鋪滿細塵。陽臺上遠望,騎行人裹條圍巾,捂得嚴嚴實實,頂風迎沙。
風大得很。到了晚間,大風于樓臺之間沖撞做狼嚎狀。躺在床頭,昏睡欲眠之際,風聲陡烈,睡意又無。仰臥著,只聽見狂風呼嘯,玻璃嘩嘩作響。
索性起床,一個人跑到樓下的小酒館里閑坐,叫杯啤酒,聽不見呼呼大風,卻忍不住將眼來看了。顧盼之際,想起韋應(yīng)物的詩句“把酒看花想諸弟”。這首詩以前讀過的,事隔多年,已記不清余下三句,酒入饑腸,來感覺了:
酒館無人竹椅靜,窗外有風漫夜行。
把酒看花想諸弟,中原寒冬清凌凌。
阿彌陀佛,今人作舊詩,要么沒有平仄對仗,要么只有平仄對仗。
起身回家。夜深了,小巷空無一人,路口雜貨鋪的門燈遠遠照來,地上投下一層淡影。遠遠地只聽見一陣無節(jié)奏的聲音,從街那邊穿過來,像是誰家頑童忽地在耳畔吹響了尖厲的鐵哨。倏然,前方卷起一片塵土,風又來了。
關(guān)上門,風悻悻吹過樹梢,隱隱傳來金屬之音,然后在樓道之間洶涌而過,呼嗵呼嗵像大鐵錘夯在墻上。
南方人并不習慣這樣的風。袁中郎小品,言及燕地之風時說:“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毙南驴偛幻獍敌?,想袁夫子到底一書生耳。如今,甫入中原,已知中郎先生并非危言聳聽。
草馬
向陽山坡上,一簇簇芭茅,葉大如蒲,成色碧綠幽暗,邊帶鋸齒,五月抽短莖,是為芒子。先是裹在草心里,夏一點點深它一節(jié)節(jié)長。芒子可以造紙,小商小販來鄉(xiāng)下收購,母親上山割些回來,補貼家用。
祖母住的那間房子,窗后滿山芒子。盛夏時候,屋子充溢著淡淡的草香。
岳西山多,偶爾進山帶一方?jīng)鱿?,在芒花深處坐臥。烈日經(jīng)樹葉過濾,只剩斑駁的色塊灑在草叢上,風吹動芒子晃悠悠的,撩撥得人一身倦意,不多時沉沉睡去。醒來時,常常已是下午,只見滿山白中帶紫的芒子,襯著不無輕飄的紫穗,像拂塵在山風中飛舞,神散意懶如閑云野鶴。有牧童在牛背上緩緩移動,高高的牛,瘦瘦的人,在陽光下拖著長長的影子。
小時候,芒子是我們的玩物。選粗壯勁實的,分成兩爿,左拐一下右折幾次,編成了一匹草馬,還精巧地留一撮纓做馬尾巴。吃飯時放在桌上,走路時懸在腰際,睡覺時掛在床邊。
馬嘯西風,劍走天涯,大抵是每個男人童年時都有過的夢??上瞧ゲ蓠R丟在童年,沿著時間小道,不能回頭,人越走越遠。
曾請一畫家給我畫馬。淡墨鋪成一大片蘆花遠景,馬用線條勾勒出奔騰的樣子,題“騎著童年的草馬回家”。
今年夏天,回鄉(xiāng)小住,抽空去后山看了看。綠茵茵的山坡上,遍野芒子。有群孩子在地溝織草馬,其中一個最小的,仰著臉,咬著指頭,口水流在胸前護衣上,淋濕了一大片。這個場景似曾相識。
他們送我一匹草馬,高大肥碩,帶著草香。我把它帶到城里,掛在墻上,盡管早已風干成了瘦馬,嶙峋的樣子,仍有志在千里的雄心。黃河古道,颯颯西風,我屋子里需要匹瘦馬來相襯。
騎著童年的草馬,駕,駕,駕,駕駕駕……駕駕駕。
石榴篇
剝開石榴,秋天的風從原野吹過。
之一
河南石榴,名滿天下。汪曾祺說的。汪先生沒口福,在北京吃河南石榴,粒小、色淡、味薄,文章里感慨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估計汪先生吃到的是“贗品”——冒牌貨。我買的河南石榴就不錯,外皮顏色紅紫,打開后,榴籽艷若寶石。
名滿天下的河南石榴,實則白馬石榴。三國曹魏時洛陽白馬寺前有大石榴,京師傳說“白馬石榴,一石如?!?。我在偃師吃過白馬石榴,好吃。我在成都吃過會理石榴,西安吃過臨潼石榴。這些石榴極大極甜,一掰兩半,滿瓢晶亮,至今難忘。我們安徽的懷遠石榴,也是名品。
秋風起兮,石榴上市。街頭巷尾到處是賣石榴的果農(nóng),挑擔的,開車的。我喜歡挑擔的果農(nóng),如果挑擔里還有三五枝石榴樹枝,越發(fā)好看,覺得有生機。
秋天的水果,口味渾厚一些,石榴、柚子、柿子都如此。春天的水果,口味單薄一些,櫻桃、草莓之類輕輕淺淺。
石榴籽分白紅兩種。兩種都好看,白石榴仿佛白娘子,紅石榴好像紅孩兒。吃起來,還是紅石榴滋味更好,爽脆嫩甜,白石榴稍微寡淡一些。
在民間,白石榴被稱為“大冰糖罐兒”。許仙娶了白娘子,掉進大冰糖罐里了。奈何法海多事,多情女偏逢薄命郎,弄得永鎮(zhèn)雷峰塔下。
石榴之紅分酒紅、血紅、玫瑰紅。酒紅如葡萄酒,紅得艷;血紅似血,紅得烈;玫瑰紅最好看,玫瑰紅的石榴籽藏在萼茼里,風情萬種的樣子,欲說還休。
不是什么水果都紅得風情萬種,更不是什么水果都紅得欲說還休。蘋果紅得風情萬種,但欲拒還迎,格調(diào)低了。櫻桃紅得風情萬種,但紅得太嫩,止于風情,多了風雅。西瓜沒能紅出風情,倒是紅出了濫情。虧得還有石榴紅,又好看又好吃。
石榴常入畫。見過徐渭的《石榴圖》,邊款是自題詩,記得“顆顆明珠走”一句。徐渭畫的石榴,寫意,“明珠走”三字更是寫意,寫心中意。畫面中枝葉倒垂而下,一顆石榴成熟裂開,筆墨有道家氣息,意境比他的《葡萄圖》高。
小時候不喜歡石榴,粒小味寡,一嘴籽亂竄,得不出多少味道,遠不如吃西瓜、蘋果、梨子、哈密瓜痛快?,F(xiàn)在年歲大些,才有了吃石榴的心境。
童年喝過一種石榴酒,清爽香甜。過年,父親破例讓我喝了三杯,現(xiàn)在想來,還覺得美味。
不管是紅石榴還是白石榴,吃在嘴里,恍恍惚惚,一片冰心在玉壺。
之二
前天晚上從鄭州歸來,一夜聽“況且”。有人造句說:“火車經(jīng)過我家邊上,況且況且況且況且……”還有人在文章中寫道:“京劇剛一開始,就聽見‘況且,況且’的鑼鼓聲?!?/p>
一夜況且多,旅人莫奈何。沒休息好,今天上午就賴床。這是借口,其實即便休息好了,我也經(jīng)常賴床。賴床又不是賴賬,怕什么!
起床后去買菜,路邊小攤有人賣石榴,選了三個。不知道是眼光太差,還是石榴向橘子學(xué)壞了,竟也金玉其外?;丶液蟠蜷_來吃,苦且澀,粒小核大??嗟挂擦T了,反正沒少吃苦,不在乎多吃個三五次。澀實在不好消受,吃了幾口,只能扔掉。
石榴的味道,我喜歡的是甜酸。甜中有酸,甜非得蓋過酸,酸也不能過于低眉順眼,隱隱反抗才好,酸得“小荷才露尖尖角”,甜才能“立上頭”。
小時候吃過各種水果,現(xiàn)在回想起來,似乎很少吃石榴。石榴在我家鄉(xiāng),不如桃、梨、棗、葡萄一樣多見。
我家院子外,種過一棵石榴樹,每年掛果,可惜生得小了,黑且瘦,沒人想要吃,任它在秋風中老去。
石榴花開的季節(jié),坐在院子里,能獨得一份好心情。暑熱初至,陽光如瀑,看蟪蛄在花葉間沙沙振羽,至有情味(古人把蟬分為四類,合稱“四蟬”:蟪蛄,春末出現(xiàn);黑蚱蟬,夏至開始出現(xiàn);蛁蟟,暑伏中后期出現(xiàn);嗚蜩,夏末暑伏開始出現(xiàn))。
漢時石榴從西域傳來中原,南北朝已經(jīng)普遍栽植了,很多女子所穿的大紅裙子上繡有石榴花。梁元帝蕭繹《烏棲曲》中有“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的句子。到了唐朝,人們將紅色裙子一律通俗地稱為石榴裙。唐玄宗下旨文官武將見了楊玉環(huán)一律行禮,眾臣無奈,見到楊玉環(huán)身著石榴裙走來,紛紛下跪。這一拜,千百年來,多少英雄好漢成了“花邊之臣”。
《會理州志》中有段記載有意思:“榴,則名曰若榴,曰丹若,曰金罌,曰天漿,曰朱實,曰朱英,曰金英?!?若榴如野獸之名;丹若是美人之名;金罌者,燦若罌粟?天漿、朱實、朱英、金英,殷實人家?guī)捉忝谩?/p>
會理石榴中最大的超過兩斤重,那是石榴王。
之三
躺在一樹石榴下。石榴紅了,惹得人食指大動。伸手摘一個,打開萼筒,亮晶晶一瓢。
今年雨水足,榴子更加豐腴,形似丹砂,顏若朝霞。取一粒入口,酸酸甜甜一陣火并,嘴里吵翻了天,忽忽甜打敗了酸,一會兒酸戰(zhàn)勝了甜,弄得人唇齒生津,慌忙咽下,嘴里終于獲得了安寧。卻是一夢。
我愛石榴,尤中意其花。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一照一明,境界出來了。杜牧詩云:“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笨芍^神來之筆。
石榴花的紅紅得不一般。更奇特的是紅花瓣里的金黃,毛茸茸的花蕊,嫩而粉,像蛋黃。綠色的石榴外形如手雷,掛在樹梢上,長大一點就變成了黃色,成熟時一片通紅。累累垂垂,盈樹盈枝,這時葉子也泛黃了,紅紅的石榴像紅寶石在樹間閃爍。
祖母說小孩子吃了石榴,長大后牙齒生不齊整,不讓我們吃。
鄉(xiāng)間婚嫁時,新房案頭置放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小時候每每看見那亮晶晶的石榴籽總?cè)滩蛔“低炭谒S峙麻L亂了牙齒,那就忍吧。忍著忍著,人就大了。
之四
石榴皮厚而綿軟,給人好文章之感。矢野龍溪說文章之上乘者,是“以金剛寶石為內(nèi)容,以無色透明的水晶紙包之”。所指仿佛石榴。
好石榴粒大核小,肉質(zhì)溫美,雙齒輕合間,有一股脆甜,微微的酸,蛩音猶在,入喉,心際清澈。吃石榴,獨食為佳,吃出個慢條斯理,或者三兩個好友云淡風輕地且啖天地間。
瓦房的庭院里,一叢竹,一棵柿,一樹石榴。貧乏生活里的清供之物,不乏詩意。
青年多好色。我在弱冠之際發(fā)現(xiàn)了石榴之美,真是造化。石榴之美,美在金玉其外,寶石其中。說是驚艷亦可,尤其紅籽石榴,捻一粒入口,唇齒的艷遇。吃出了一肚子的風情,倏而風情又變?yōu)轱L月,而且是好風月。
好文章不過一段好風月,好風月談。好風月談是我的行文訣,可惜沒能做好。
我的欲望很小。秋雨時候,只望著什么人送石榴來,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