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國文學研究視野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界思潮澎湃,討論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構建百年來中國文學的觀念與版圖”。圍繞該問題,由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主辦的“跨學科:現(xiàn)當代文學與華文文學”學術研討會10月12—13日在山東威海舉行。
華文文學備受關注
華文文學是構建中華民族文學百年版圖的重要線索之一。20世紀以來,華文文學迅速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而這一概念的提出與界定,也一直伴隨著爭議。在復旦大學教授陳思和看來,世界華文文學概念存在模糊性,但也為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一方面,世界華文文學的各部分都是國別文學的組成部分。它們要么是中國文學的組成部分,要么是外國文學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華文文學包含了跨民族、跨文化的因素,也可以作為比較文學的組成部分。鑒于世界華文文學或華人文學的復雜性,世界華文文學可以成為獨立的學科,但不應該是孤立的學科。
陳思和提出,應從跨文化、“大中國”觀的視野將華文文學納入中國文學譜系中。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宋炳輝也表示,華文文學概念的提出突破了傳統(tǒng)中國文學概念的國別文學視域,有效拓展了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文學視野。
如何處理中國文學與華文文學、華人文學的關系?暨南大學教授王列耀認為,華文文學、華人文學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文學史視角,在“文化中國”的全球化場域中,可以有效溝通本土與海外。
在山東大學教授黃萬華看來,海外語境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生的一條重要線索。晚清陳季同的旅歐寫作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誕生的一個重要起點。陳季同倡導中華文化,但在寫作中也蘊含自覺的中西文化雙向交流意識。由此展開的現(xiàn)代性,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重要內容。
從世界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
21世紀初,不少學者提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問題。陳思和認為,討論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就是要在其與世界的關系中討論中國文學的特質。這個“世界”既是推進文學演變的宏大自然背景,又是文學演變本身。我們應該視中國文學為世界的一部分,并與世界相互呼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稀方談到,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打破學科壁壘,關鍵是要在貫通性的視野里考察文學的演變與延伸,改變過去把海外華人文學視為中國文學補余或點綴的觀點,進而推動二者的平等對話。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譚桂林表示,我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構建起了完整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知識譜系。世界性問題是現(xiàn)代文學研究發(fā)展到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必然要出現(xiàn)和面對的一個新話題。這是現(xiàn)代中外文學關系研究上的一次學術視角的轉移,是現(xiàn)代文學知識譜系建構上的一種話語創(chuàng)新,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突破西方理論影響和話語的遮蔽、努力建構中國話語、強調中國主體的一種嘗試。
重視人文精神
近年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出現(xiàn)文學史料學的研究轉向。吉林大學教授張福貴認為,這一轉向體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思路由宏大敘事轉向實證主義和史料論。在某種意義上,實證主義和史料論的轉向是對過度的宏大敘事風潮的調節(jié)。我們應當重視史料研究,同時要避免研究走向邊緣化、細碎化。
南京大學教授丁帆表示,以“資料整理、數(shù)據(jù)庫建設與研究”為主旨的文學研究項目呈現(xiàn)繁榮發(fā)展勢頭。文學史料發(fā)掘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研究者的主體性和價值觀的呈現(xiàn)。此外,目前影響文學史走向的關鍵性史料仍然缺失,應推進新中國文學史的研究。
山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馬兵認為,史料收集固然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內循環(huán)式的封閉研究,必須警惕只有史料而沒有思想統(tǒng)領的情況。
張福貴認為,經(jīng)歷了20世紀80年代昂揚向上的宏大敘事時代和20世紀90年代文學史實證主義的復興時代,當下文學史研究應該重提人文精神,建構以人類價值為本位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和文學史書寫,用人類價值衡量文學史寫作、作家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文學人文情懷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成為文學的主題,也應該成為文學批評的一種視角和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