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媒體滋長起來的新散文
各種文體中,小說、詩歌和話劇相對而言都有審美難度和準入門檻。惟有散文可以接納更多的普通寫作者。
當然,現(xiàn)代散文能夠被大眾參與和分享,離不開傳媒變革。當代散文也不例外,除了專門的雜志,報紙副刊也是重要的散文發(fā)表園地。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大眾傳媒的復蘇和繁榮直接帶來散文的復蘇和繁榮。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就是散文專欄作家的大批出現(xiàn)。
新世紀前后,從網絡接入到移動網絡普及,如果不把網絡文學局限地理解為大型網文平臺發(fā)布的長篇敘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正是網絡新媒體使得散文蓬勃地滋長起來。而且,和此前散文生產和消費完全不同,更多的普通讀者同時也是散文的寫作者,全民寫作成為可能。
就散文而言,網絡文學20年,從最早的榕樹下到天涯社區(qū)“散文天下”等的文學論壇時代,到博客,再到微博、微信、APP時代,網絡技術不斷更迭,散文的版圖不斷擴張。今天的豆瓣閱讀、騰訊大家、網易人間、“0NE一個”、簡書以及微信公號積聚著新散文創(chuàng)作的潛能。以豆瓣閱讀為例,活躍的散文作者就有沈書枝、宋樂天、風行水上、黎戈、張?zhí)煲?、鄧安慶、蘇美等等,他們的網絡寫作已經不是偶爾為之,從日常網絡寫作到線下紙媒圖書出版逐漸形成一整套新的文學生產和傳播方式。
網絡新媒體滋生的新散文,不只是一種寫作和閱讀、傳播方式,而是產生新的審美可能性——文學無縫對接并改造個人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個人的日常生活被“文學性”地展示出來。豆瓣閱讀有兩個標簽值得關注,一個是“廣播”,一個是“日記”。“廣播”是類似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及時記錄;“日記”則是經過沉淀和文學重組的個人生活?;蛘勯喿x、觀影,或記錄個人的日常細事。新媒體散文寫作幾乎都是“日記”,或者“日記”的變種??梢哉f,網絡新媒體對個體日常生活差異性的尊重,造就了一個“私散文”時代。
網絡新媒體滋長出來的新散文也給傳統(tǒng)散文邊界帶來挑戰(zhàn)。“日記”誠實坦然,切近散文本質,但有些作者卻刻意模糊寫實和虛構的邊界,陌生化日常生活,召喚讀者的共情共鳴。寫人記事可能是新媒體散文最動人的部分,比如沈書枝和張?zhí)煲碓诙拱觊喿x發(fā)表的同題散文《姐姐》,直面、實錄家庭的隱秘真相,毫不掩飾的真實是其動人的內在力量。但同樣是寫人,像蒲末釋的《寒冬旅人》是散文還是小說?就有讀者的留言表示疑惑。
還有一個問題,網絡新媒體呈現(xiàn)的往往是文字和圖片、視頻并置的綜合文本。如果作者過度沉溺自我的表演,文字部分有可能淪為一種裝飾性的“軟文”。專注于表演、被觀看和被注意,不利于文字的深度和深刻,進而帶來新媒體散文過于偏向和偏執(zhí)“輕”閱讀。因此,新媒體滋生的新散文,未來如果要有一個好的前景,需要寫作者更多的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