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的中國表達 ——讀《宇宙晶卵》
距離1993年王晉康的科幻處女作《亞當回歸》發(fā)表已經(jīng)有26年了,在這26年中,王晉康共獲得中國科幻大獎銀河獎15次,《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曾說過“不知道是《科幻世界》造就了王晉康,還是王晉康造就了《科幻世界》”,這些都足以說明王晉康在科幻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作實力與他在科幻文學界的重要地位。
對于了解王晉康作品的讀者來說,進入王晉康近期發(fā)表的長篇小說《宇宙晶卵》的文本并不難,其中涉及的科學原理與論斷基本延續(xù)了王晉康小說中一貫的物理知識體系,也沿用了一部分世界觀設定與人物設定。但隨著《三體》斬獲雨果獎以及2019年年初《流浪地球》的熱映,科幻文學的討論度逐漸提升,影響力不斷擴大,可以說科幻作品的受眾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小圈子,科幻文學正逐步向大眾讀者敞開,科幻作者也需要更多地考慮科幻文學的可讀性。與科幻文學的受眾群體變化一同出現(xiàn)的,還有受眾群體對科幻作品中中國獨特表達的期待,期待著科幻文學中的中國面孔、中國元素。
《宇宙晶卵》將故事背景設定為末日逃亡,講述的是人類為躲避即將到來的宇宙暴脹對智力的摧毀,分成天、地、人三支船隊駕駛億馬赫飛船離開地球,奔赴太空,開啟“智慧”保鮮之旅的故事。其中主要人物姬星斗所在的人船隊的目標是進行環(huán)宇宙航行,驗證愛因斯坦的“宇宙超圓體”理論,尋找超圓體宇宙中心。最終天、地、人三支船隊在超圓體宇宙中心驚喜重逢,并觸發(fā)了宇宙晶卵在六維時空中的重新誕生。
宇宙逃亡背景下的家園情懷
理解康平這個人物,是深入理解小說題旨的重點。當天船隊船員得知自己憑借高速的億馬赫飛船躲過宇宙暴脹,免予智力損害時,他們是如何定義自己的身份的?地球?qū)τ谒麄儊碚f是深埋于記憶之中傷感的符號,他們沒有把自己當作是宇宙暴脹危機下的地球幸存者,傷感的情緒蓋過了暴脹之后存活下來的欣喜。地球是人類不能舍棄的“根”,離開地球意味著人類的熟悉的確定性的消失以及物理基礎研究在宇宙尺度下的失效。因此,即使在宇宙暴脹中免受智力損害并存活下來,但在天船隊船員看來,他們是宇宙時空中無根的浮萍。
康平打破了這種凝重的氣氛,他對天船隊的船員們勸解道:“咱們面臨的并非新問題,而是人類一直都要面對的老問題。人類文明史中歷來都是以小范圍內(nèi)的確定來面對邊界之外更大的不確定……就是宇宙浮萍又咋樣?至少地球上的浮萍活得很自在,活了上億年”??灯教嵝烟齑牬瑔T們不要忘記前輩的兩句老話:活著!先走起來再找路!的確,人類沒有能力改變類似于宇宙暴脹引發(fā)的災難,但是人類可以通過智慧、理性來不懈奮斗并重新創(chuàng)造。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與執(zhí)行力使人類在宇宙級別的災難面前,具備延續(xù)自身文明的可能性。如果地球已經(jīng)不適合人類生存,不意味著人類要拋棄地球徹底做宇宙的流浪者。所以,天船隊船員懷著對那顆蔚藍色星球的想念,繼續(xù)進行環(huán)宇宙航行,驗證前輩提出的宇宙超圓體理論,以便創(chuàng)造新宇宙,重建地球。
最終,天船隊尋找到了超圓體宇宙中心,并聯(lián)合地、人兩支船隊將宇宙晶卵搬到一個全新的六維時空中,在高維宇宙中再次催生了它。在這一時刻,全體船員們心中的呼喊只有一個聲音:“誕生了!回家了!” 感嘆號是情緒的絕佳傳達,這簡短的六個字是對天船隊進行環(huán)宇宙航行尋找超圓體宇宙中心的有力回應。在此,宇宙晶卵在六維時空中誕生有著雙重意義。它首先是超越了拋棄肉體的只留存信息的生存方式,構造了高階的命運共同體;其次,這是一種全新的回歸——人類在新的六維空間中創(chuàng)造了新宇宙,重建了家園,實現(xiàn)了對地球這一生命家園的回歸。
人工智能單元的“人性”書寫
在《宇宙晶卵》中,有一個人工智能的形象:小圓圓。它是人船隊天馬號、天隼號、天狼號三只飛船主電腦的外部電腦——一個會飛的圓球。小圓圓實際上是臺量子計算機,它能夠單獨控制飛船的航行。隨著“小圓圓”的成長,它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元元”。
從人工智能誕生之初,人們就一直在探尋人工智能是否能擁有獨立的意識。如果人工智能個體擁有獨立意識,它們是作為人類的朋友存在,還是作為反抗人類的對象存在?如果說人的本質(zhì)在于人性,那么人工智能本的性是什么呢?王晉康的人工智能書寫不是聚焦于智能單元的智能性、超越性,或者說反叛性,他是用“人性”來解決智能單元身份定位的問題。
元元有一顆特別的“仁義之心”,它是個擁有“人類之仁”的智能單元。面對年少時犯下大錯要被執(zhí)行死刑的姬星斗,它會流露出不舍的情緒;在感受到人類對它的不信任與猜疑時,不會憤怒地轉(zhuǎn)而攻擊人類;在阻止康平回到飛船上時,元元本可以用其他手段輕易地殺害人類,但它并沒有過實際的傷害人類的行為……諸如此類的情節(jié)都在言明元元是個非常富有人情味的智能單元,它具備人類的美好品質(zhì),與人類之間有著真摯的感情。包括最后元元的叛變,也并不是來自對人類本性的失望,而是出于對人類的情感,幫助人類認清生命的本質(zhì),實現(xiàn)生命的提升。 在《宇宙晶卵》這部散發(fā)著金屬光澤,有著硬科幻質(zhì)地的作品中,元元是個溫情的“有人性”的智能單元的形象。
這種沒有直接刻畫人類與智能單元之間正面沖突的處理方式不是作家對于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微妙關系的回避,相反,這是一種文化自信帶來的積極應對。在小說中,元元逐步擁有了獨立的意識,對飛船面臨的境況有自己的判斷,認為它自己已經(jīng)不僅僅是人類的助手,是和人類一樣的高端智慧體,甚至是人類的引領者。但它始終有人工智能單元的阿喀琉斯之踵。天船隊船員理解它作為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有著不同的生命追求,尊重元元回歸本心的個體選擇,更有著與人工智能生命體截然不同的對現(xiàn)實、對未來的信心和美好期待。
命運共同體的生命呼喚
末日逃亡的背景下的外太空探索以及技術手段之外的宇宙迷思對于科幻文學來說已經(jīng)不能算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三體》中,我們也能看到劉慈欣對相應問題的處理方式,即在面對文明的覆滅之時,人類選擇用石刻的方式長久地留下文明的信息。在《宇宙晶卵》之中,元元相信自己的判斷與選擇是超乎現(xiàn)行世界物理規(guī)則上的絕對正確,相比于“活著”,“留后”才是生命的最高目的,甚至生命世界的林林總總可以簡化為兩個字:信息。這一場尋找超圓體宇宙中心的環(huán)宇宙航行,目的本就是為了尋求生存。但如果,這種“生存”是以人類肉體的消亡為前提的“意識生存”,人類又該何去何從?
在《宇宙晶卵》中王晉康給出了他的答案——終點本身亦包含著起點,生命的終結也同時孕育著新生命的誕生,就像午夜12點同時也是新一天的零點。王晉康將超圓體宇宙中心賦形,將其視作“至尊、極空、萬流歸宗之地”,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宇宙之元。在這里,我們有必要追溯“元”的字源?!墩f文解字》中說:“元,始也。從一從兀?!痹值谋玖x是頭,引申義中包含了首次、首位、開始。小說中作者借吉兒之口反復表達了一個觀念:“大自然的神秘可以有各種解釋,物理學的解釋最簡潔深刻、道家的解釋最玄妙、詩人的解釋最美麗。這些解釋我都很喜歡,我認為它們本質(zhì)是一樣的。”質(zhì)言之,王晉康在小說里想要表達的是,不論是物理所代表的科學技術,抑或是道家所代表的哲學思考,還是詩人所代表的文學闡釋,它們的本質(zhì)都是面向生命終極意義和宇宙之元的思考。
什么是生命的本質(zhì),又如何實現(xiàn)生命的提升?《宇宙晶卵》用了十七年蟬的精妙隱喻。船隊的科學官吉兒在談論十七年蟬時提到,這種蟬在地下蟄伏十七年之久后,能同時從地里鉆出來繁衍。十七年蟬是如何確定這一打破蟄伏的時刻的呢?吉兒認為從科學的角度說,十七年蟬的同步行動肯定有一個簡單高效的物理信號,但她內(nèi)心深處更愿意相信十七年蟬是在冥冥中聽到“生命之神”的一聲號令。
那么,對于船員們來說,這一聲“生命之神”的號令是什么呢?既然生命個體離開生命宇宙晶卵的意愿會同時表現(xiàn)為物理上的斥力,又是什么讓生命共同體在追求生命個體意義的同時進入集體決策的意識之中?在末日逃亡的背景下,這一聲生命之神的號令是命運共同體繁衍文明的希望,是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家園的渴望??梢哉f,宇宙晶卵在六維時空的誕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想象未來生命共同體的方式。王晉康用理性和中國元素書寫出他的人文牽掛,其中流露出的對生命終極問題的關切與追問,將進一步為中國科幻文學注入整體性的理性思維和超越性的宏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