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故鄉(xiāng)漸行漸遠古老童謠卻并沒有隨時間飄散
《英國插畫書拾珍》 作者:崔瑩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9年8月出版
十多年來,我陸續(xù)淘到200多本出版于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的英國插畫書,它們都是英國插畫書黃金時代的出版物。這類插畫書雖年代久遠,但不古板;插畫書的裝幀設(shè)計精美別致,卻不高高在上。隔著歷史,隔著文化,對我來說,這些英國插畫書如同一個個謎。我選擇其中我最喜歡的、比較有代表性的22本插畫書一遍遍地賞析,去發(fā)現(xiàn)、去刨根究底,從各個角度了解它們,挖掘謎底。這些書的內(nèi)容、出版背景、印刷方式、作者或插畫師的生平、書的影響力等點點滴滴的信息都在幫我一點點地接近謎底,在解謎的過程中,22篇隨筆小文應(yīng)運而生。
我喜歡淘書、買書,卻不敢說自己是收藏家,但只要能夠堅持、做好計劃,成為收藏家也并非難事。英國作家繆爾在著作《藏書消遣》中寫道:“藏書并非只是有錢人和有閑人的消遣,藏書講究的是方法,而非金錢的多少。我認識的很多收入中等的朋友就收藏了很多很重要的書。和經(jīng)常買書的人相比,他們也沒花更多的錢?!碑斎?,藏書的目的也不該是將書束之高閣。著名收藏家、鑒賞家王世襄先生便認為,收藏的目的在于“觀察賞析,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會心,使之上升成為知識,有助于文化研究和發(fā)展”。
除了希望能夠與你分享這些或美麗、或清新、或有趣、或深邃、或溫暖的插畫,我希望我所破解的這22本英國插畫書的秘密,能夠給你的英國藝術(shù)、文化、歷史之旅帶來豐富的元素,能夠令你發(fā)現(xiàn)這些被歷史所埋沒的古舊插畫書的美,令你和我一樣,在知道謎底后,更喜歡它們。對了,喜歡的人不可以分享,喜歡的插畫書卻可以。
莫切斯頓被譽為愛丁堡的富人區(qū)和“作家角”,系列小說“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曾住在這個區(qū),蘇格蘭犯罪小說作家伊恩·蘭金和蘇格蘭小說家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現(xiàn)在也住在這里。除了各類具有小資情調(diào)的咖啡店、工藝品店,這個區(qū)域最多的是各種品牌的慈善店,包括瑪麗·居里、樂施會(Oxfam)、英國紅十字會和救助兒童會等。慈善店里的商品大都是附近居民捐贈的。我在一家名叫“庇護所”的慈善店發(fā)現(xiàn)了這本《古老的荷蘭童謠》。
《古老的荷蘭童謠》在封二寫著:獻給尊貴的荷蘭公主朱麗安娜·路易絲·愛瑪·瑪麗·威廉敏娜,當時,朱麗安娜公主剛剛8歲。提到童謠,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是搖籃曲——那些細語哼唱、伴著小朋友入睡的曲子。英國的很多搖籃曲源自中世紀,內(nèi)容多來自與耶穌出生有關(guān)的詩歌;也有些搖籃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搖籃曲相比,童謠少了催眠作用,并且主要由孩子們誦唱。
最早的英語童謠可以追溯到14世紀。有文字可查的英語童謠始于17世紀,出版于1609年的英國民謠音樂家托馬斯·雷文斯克洛福特的民謠精選集《狄特羅美麗亞》里就出現(xiàn)了童謠《三盲鼠》。世界上最早印刷出來的英語童謠合集是1744年出版的《湯米·圖姆的歌集》。19世紀中期,愛德華·蘭博出版了第一部附有樂譜的英語童謠集。英國最著名的童謠集要算是《鵝媽媽童謠》,其中的很多故事都被改編成舞臺劇,在圣誕節(jié)期間上演。
古老的荷蘭童謠能夠在英國廣泛傳播,大概和在英國生活的荷蘭移民分不開。當故鄉(xiāng)成為漸行漸遠的回憶時,記憶里的童謠卻沒有隨時間飄散。荷蘭童謠的主題經(jīng)常與荷蘭歷史有關(guān),比如,《紙帽子》里唱道:“一、二、三、四,紙帽子,如果你沒有帽子,用禮品紙做一個帽子?!边@首童謠影射的是1830年荷蘭威廉一世國王的征兵事件:因當時缺少軍事裝備,政府只能給士兵發(fā)紙帽子或者布帽子,來代替頭盔。
《古老的荷蘭童謠》包含《小水手》《鴨子》《小人》《轉(zhuǎn)身,轉(zhuǎn)身》《鸛鳥叼來一個小弟弟》《嬰兒的早餐》《可憐的小狗》等15首童謠,這些童謠簡單明了、妙趣橫生,配上生動的插畫,令人禁不住哼唱起舞。
童謠《一周和周日》講的是女孩瑪麗·簡的故事,從周一到周六,她天天都感到不舒服,臥床不起,但是一到周日,她一點毛病都沒有,開開心心心地去教堂做禮拜。第一幅插畫中,簡靠在椅子上,滿面愁容,她正向媽媽搖手,拒絕吃飯。第二幅插畫中,簡穿戴得整整齊齊,手里捧著書,走向教堂。插畫中的簡和媽媽都穿著木鞋,令人想起荷蘭人對木鞋的鐘愛。顯然,這首童謠提醒小朋友們周日去教堂,也在暗示基督教對小朋友們的吸引力。在那個年代,這類帶有宗教色彩的童謠并不少見。
童謠《波利·珀金》的歌詞是這樣的:“波利·珀金,抓住我的上衣,抓住我的睡袍,這就是我們邁步進城的方式”。插畫中,兄弟姐妹們牽著衣襟排成一隊前進,隊伍最前面的是抱著嬰兒的媽媽。在歐洲很多家庭,大大小小的孩子們經(jīng)常排著類似的隊伍,邊唱這首童謠邊邁步去臥室睡覺。
我被一首名為《可憐的小狗》的童謠逗樂了,“冰面上,小狗龐托丟了尾巴,孩子們都很難過,紛紛獻計獻策,但沒一個管用,龐托繼續(xù)疼得大呼小叫。一個聰明的小男孩出現(xiàn)了,他拿釘子把龐托的斷尾釘回到它的尾巴上”。插畫中,小狗龐托老老實實地躺在冰面上,等待小男孩一本正經(jīng)地用錘子、釘子修復(fù)它的尾巴,圍觀的小朋友們似乎都舒了一口氣。可憐的龐托!這首童謠是不是有點暗黑?書中那首《鸛鳥叼來一個小弟弟》的童謠是這樣唱的:“今天鸛鳥叼來一個小弟弟到我們家,我哭著找媽媽,但她不能出來和我玩。小雞們在花園里瞎逛,我的帽子被風吹跑了,哪位好心人幫我找一下帽子……”在歐洲,假如小朋友問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歐洲媽媽們時?;卮穑骸笆躯X鳥叼來的?!边@個回答似乎比“從垃圾箱里撿來的”要浪漫、含蓄得多。
把鸛鳥和新生兒聯(lián)系在一起的傳統(tǒng)最早源自希臘神話——天后赫拉女神將她的競爭對手變成了鸛鳥,為了復(fù)仇,這只鸛鳥就想方設(shè)法偷赫拉的孩子。在德國,鸛鳥給夫妻帶來新生兒的說法在幾百年前就出現(xiàn)了,安徒生創(chuàng)作于1838年的寓言故事《鸛鳥》又將這一典故普及。在安徒生的故事中,鸛鳥受到小男孩的嘲笑,為了報復(fù),它將一個死孩子叼到小男孩的面前,嚇得小男孩大哭。而對于另一名友善的小男孩,鸛鳥叼給他的是一個健康的弟弟和一個健康的妹妹。
又據(jù)說,未生兒的靈魂居住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濕地、泉水邊和池塘里,因為鸛鳥會經(jīng)常拜訪這些地方,所以它們能夠捕捉到嬰兒的靈魂,并將它們帶到希望有孩子的父母身邊。鸛鳥喜歡住在屋頂上,正好可以將小孩子塞進煙囪里。后來,人們干脆把鸛鳥稱為“送子鳥”。
為《古老的荷蘭童謠》畫插畫的是來自荷蘭的女插畫師亨利特·威爾貝克·勒邁爾。勒邁爾最擅長畫孩子的生活場景,英國藝術(shù)雜志《工作室》評價她是繼英國女插畫師凱特·格林納威之后,最能捕捉孩子的童年靈韻的插畫師。
勒邁爾的父母都是藝術(shù)家,她的父親擅長素描,母親喜歡寫詩、畫油畫。勒邁爾非常喜歡法國著名插畫師莫里斯·布特·德·蒙維爾的作品,在她15歲時,父母專門帶她到巴黎拜訪蒙維爾。蒙維爾建議勒邁爾學習解剖學,告訴她如何畫兒童肖像畫,并要求她不斷練習繪畫正在旋轉(zhuǎn)舞蹈的模特兒。此后每年,勒邁爾都會帶著自己的作品來拜訪蒙維爾,讓對方目睹自己的進步。勒邁爾接受蒙維爾的建議,在荷蘭鹿特丹藝術(shù)學院進行專業(yè)學習。
1904年,勒邁爾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插畫書《孩子們的舞蹈》。不久,勒邁爾和母親合作,母親寫詩,她繪畫,她們先后出版了三本詩歌插圖集。1911年到1917年,是勒邁爾插畫事業(yè)的高峰時期。她的代表作包括1911年出版的《我們的老童謠》和1912年出版的《很久之前的小歌謠》等。像同時期的其他藝術(shù)家一樣,勒邁爾的插畫也出現(xiàn)在明信片和兒童瓷器上。勒邁爾在二十多歲時,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家庭幼兒園”,她照看的小朋友便成為她的模特兒。英國著名的花仙子插畫師西塞莉·瑪麗·巴克也酷愛畫幼兒園里的小朋友,不過,瑪麗·巴克常去的那家幼兒園是她姐姐創(chuàng)辦的。1920年,勒邁爾結(jié)婚,后來,她和先生一起加入蘇菲教派,投身于幫助窮人等慈善活動。
《古老的荷蘭童謠》中的插畫色彩清淡,講究細節(jié),像是徐徐春風拂面而來,每個小女孩都穿戴得像公主,男孩都禮貌而紳士。他們在停滿白色帆船的海邊翩翩起舞,在孔雀漫步的草坪上吃櫻桃,在粉色的玫瑰花廊下玩蹺蹺板——這些美好和純真把人們帶回有藍天、有白云、有歌謠、有游戲的童年。喔,我想起的是——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