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之謎:因為它們難,并且迷人
決定翻譯這本書,只是因為它看上去有趣。迷宮是我喜歡的主題,小時候,我喜歡迷宮圖冊游戲,以尋找最優(yōu)解為樂,在海外旅行時,總要走一下當?shù)氐木G籬或磚石迷宮。后來,我成了一個迷宮文學玩家,曾經(jīng)花費大量腦細胞去破解像喬伊斯、納博科夫和品欽這類作家留下的天書,僅僅因為它們難,并且迷人。相比之下,博爾赫斯、???、波拉尼奧這類作家的作品雖然也很迷人,但顯得很容易了。
對了,決定翻譯這本書,也跟它字數(shù)少有關。這是一本圖文書,文字僅占篇幅一半,我預計自己每天工作三小時,很快就可以拿下它。而且,我還可以邊玩那些迷宮邊翻譯它——對于翻譯這件性價比極低的苦活計,這一點簡直太加分了。
但結果,我迷失在它的迷宮中了。
《迷宮之謎:從忒修斯到博爾赫斯》,亨利·艾略特著,奎貝繪,李迪迪譯,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7月。
博爾赫斯曾經(jīng)幻想過巴別塔圖書館,幻想過一本萬有之書,那是一本關于世界的目錄的目錄,書脊無限厚,囊括了宇宙中所有的過去,現(xiàn)在,以及所有可能的未來。什么是世界的目錄呢?我想,大概就是百科全書,你不妨想想維基百科的所有條目。什么是世界的目錄的目錄呢?我想,大概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本身。
當我進入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它是關于迷宮的目錄。世界上所有跟迷宮有關的條目,都收入它囊中。按材質(zhì)分,有平面迷宮,園林迷宮,色彩迷宮,鏡子迷宮……;從歷史講,有克里特迷宮傳說中忒修斯、阿里阿德涅、米諾斯和米諾陶的愛恨情仇,有代達勒斯的因果報應,有希羅多德記載的埃及十三世法老的陵墓,芬蘭寒冷的海邊古老的巨石陣,赫必族的轉世投生傳說,古印度史詩中的脈輪陣法,威爾士神話中的螺旋城堡,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大天牛和古老的占星術;從文學藝術講,有雨果筆下巴黎的下水道系統(tǒng),卡夫卡那夢魘的城堡,劉易斯·卡羅爾筆下顛倒的鏡中世界,埃科筆下致命的迷宮藏書室,博爾赫斯的迷宮宇宙圖譜,本雅明筆下每天把面色蒼白的小職員送往格子間的怪獸地鐵系統(tǒng),塞巴斯蒂安筆下那充滿死胡同的人類意識的迷宮,以及居伊·德波引領的那些情境主義者、波西米亞人和那些玩弄文字游戲的、游走在自設的迷宮法則中的“烏力波”老鼠們……從自然界看,迷宮存在于萬物的細節(jié)中,那是指紋的圖案,大腦的橫截面,我們的九曲回腸,卷心菜橫切面的紋理,珊瑚上的螺旋……還有還有,作者還收錄了建造迷宮的幾個重要的人物故事,其中一個叫“迷宮之王”的嬉皮士,擁有一個實驗搖滾樂隊,是個真朋克,真隱士,真苦行僧,當我翻譯到最后,看到了他的結局時,想到了自己深愛的一些人,忍不住想要穿越書頁去擁抱他,為他流下同志般的淚水。
所有這些,都是關于迷宮的目錄。也僅僅只是目錄而已。作者并不打算把這份目錄變成一本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新知百科”,他的寫作風格是羅蘭·巴特所說的“零度散文”,不解釋,不渲染,不展開,只是冰冷地陳列。不夸張地說,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寫作,這本書的文字量應該是現(xiàn)有的十倍。也就是說,讀者看到的文字,是應有的十分之一。這個壓縮程度,自然帶來了相當?shù)睦щy。然而,破解它的樂趣也增加了十倍。
作為譯者,我就迷失在這座迷宮目錄的迷宮中了。每天的大部分時間不是在進行語言轉換,而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也就是“關于目錄的目錄”這座無限的迷宮中尋找無窮無盡的答案。很多時候,我從一個詞條出發(fā),讀完了一本古印度史詩,又讀了它的其他版本,從引文的一個句子出發(fā),把但丁的《神曲》又復習了一遍,從一個星座出發(fā),發(fā)現(xiàn)弗雷澤的《金枝》中譯本翻譯的一些問題,從阿里阿德涅被忒修斯拋棄的悲傷故事出發(fā),一路顛簸終于找到了尼采和德勒茲的解釋聊以自慰,從一個精神分析學的術語出發(fā),我研讀了弗洛伊德到拉康對自我同一性的各種闡釋,從一個莫名其妙的電影場景的描摹出發(fā),看了一部我以前不敢看的恐怖電影,還為此買了我以前根本不可能買的視頻網(wǎng)站會員服務。
當所有這一切又甜蜜又折磨的旅程完成后,我發(fā)現(xiàn),我遺忘了這本書的另一半,也就是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迷宮圖形。我一個迷宮游戲也沒有玩,因為這本書的作者之一,文字迷宮的發(fā)明者亨利·艾略特先生已經(jīng)耗盡了我的腦力。
這本書的另一位作者奎貝先生,發(fā)明了這本書的另一半:圖形迷宮。這些迷宮和插圖,是“一筆畫”,僅用一根紅線貫穿了全書的所有書頁。在閱讀中,你必須像走在迷宮建筑中那樣,隨著這條紅線指示的方向,上下左右轉動這本書。關于迷宮的詞條是離散在這本書中的,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條目有了后續(xù),而你想不起它的前文,想要回溯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向后翻閱的閱讀變得更加困難了。這就像在迷宮中步行一般,玩家很難記得自己的來時路。所以,這不是一本很快就能翻完的書,也不是一本可以一次讀完的書,相反,它是一本必須被重讀的書?!澳悴荒茏x一本書,只能重讀一本書?!边@句話是這本奇怪的拓撲書的使用說明之一。
我還想提醒本書玩家的是,這本書的目錄和前后頁、中頁都為這座迷宮提供了一些參考坐標。比如,第一章和最后一章都叫“洞口”,就像一座迷宮的出入口是同一個。但境界完全不同。第一章的前頁,是《神曲》中那句著名的開場:
“在人生的中途,我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一片黑暗森林之中,正道已失?!?/p>
而當你從洞口中走出來,從這本書的迷魂陣中走出來時,最后一頁又出現(xiàn)了《神曲》中的一句話,這是《地獄篇》第34章的結尾:
“直走到我透過一個圓洞口,望見了天上的美好之物:我們就從那里出去,再次看見了那燦爛的群星。”
而在這本書的正中心的一個對頁上,《神曲》中的詩句再次出現(xiàn)了,這是《神曲》“地獄篇”中的另一個梗,大概講的是但丁的引路人維吉爾背著但丁,在撒旦的大腿上向下行,進入地球的中心,爬到撒旦的臀部,又接著向上爬,而但丁在這一上一下之間已經(jīng)徹底喪失了方向感,以為又要回到地獄里去了。這就是我們在迷宮中常見的迷失感。
這個對頁是血紅色的,需要倒轉一次方向才能閱讀,當你翻轉方向,你會像但丁一樣,覺得繼續(xù)翻閱下去,反而像是在往前翻了。對頁中央畫著牛頭怪,也許象征著你作為走迷宮的英雄,殺死了它。
這本書的目錄已經(jīng)告訴我們,這座文本與圖像迷宮是一個對稱的、螺旋下降的漏斗狀的拓撲結構:進入“洞口”,你落入“圈套”,沿著螺旋下降的道路,你開始“探尋”,一路下降到“墳墓”中,進入迷宮最深處的“中心”,殺死了牛頭怪米諾陶,從“子宮”中重生,然后,你沿著螺旋上升的道路展開“朝圣”之旅,通往“自由”,并最終從“洞口”中走出來,走出這本書的迷宮。而這時的你,走出迷宮的這個你,已經(jīng)與當初步入迷宮的那個人,不再是同一個人了。這是一種迷幻的,眩暈的,帶有極強精神象征的體驗,作者向我們證明了,一本書也完全可以與一座實體迷宮媲美,甚至,還遠勝于一座實體迷宮。
讀完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結構與這本書所描繪的中心事件的發(fā)生地克里特迷宮如出一轍。而克里特迷宮,也是世界上一切迷宮中最悠久、最具有惶惑感、最迷人的迷宮。
編者按:本文為《迷宮之謎:從忒修斯到博爾赫斯》的譯者手記,澎湃新聞經(jīng)中信出版集團授權發(fā)布。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