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類型到位即可,無須承載更多
這是一部在類型上內容到位的科幻片,有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宏大背景,有地球人跟外星人戰(zhàn)斗的一波三折,有炫目的CG特效和緊張刺激的戰(zhàn)斗,有男主角綿延變化的情感線……作為一部類型電影,做到這個程度可以了,不需要強迫它承載更多的意義,不用非給它扣一個什么“中國科幻”的帽子。這是我看完《上海堡壘》的最大感受。
看之前其實對這部電影談不上有任何期待。十多年前讀過江南寫的叫《上海堡壘》的中篇科幻。說實話當時沒太大感覺,甚至覺得這像是一篇壓箱底的稿子。其中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構思,基本就是《獨立日》這一類電影的依葫蘆畫瓢;至于那條男主角暗戀女上司的感情線,感覺像是高中男生青春期的情愫。而這部電影的導演滕華濤,印象里是一位拍生活片愛情片的導演,頭回拍這么大規(guī)模的一部科幻片,是否能夠駕馭得了,嚴重值得懷疑。原著如此,導演如斯,看之前等于在心里已經打了兩個折扣。也許正是因為有這兩個折扣在先,看完《上海堡壘》這部影片反而覺得莫名滿足。
《上海堡壘》正式海報
限于各種原因,這部《上海堡壘》注定不會成為《流浪地球》那樣的爆款——事實上,目前在中國電影市場上能夠成為爆款的電影,必然不會是因為類型本身的吸引力,而是某部電影在類型達標的前提下,恰好成了全社會熱議的一個共同話題,比如《戰(zhàn)狼2》,比如《流浪地球》,比如《我不是藥神》。因為一部《流浪地球》便說“中國科幻”,因為一部《哪吒》便思國產動漫,這樣的慣性思維是否有些大而無當,這個問題可供商榷。
在我看來,不必指望這樣一部《上海堡壘》能夠改變什么。等哪一天我們的國產電影每年能有十部這個制作級別和制作水準的科幻片,再來討論什么“中國科幻”或更妥當。下面我們還是從科幻類型的角度,來剖析剖析這部《上海堡壘》。
以下內容含有微劇透,但基本不影響觀影。
科幻:外星入侵者略打折扣
二十多年前,讀高中的我在一家昏暗的錄像廳里,終于瞻仰到了一部魂牽夢繞多日的電影——《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那個時候看得下巴都要掉了。看著那漫天的戰(zhàn)斗機跟蝗蟲般的外星飛碟群毆,根本不敢相信這玩意兒是人能拍出來的。想不到二十多年后,能在大影院里看到一部可以和《獨立日》比肩的國產電影,心潮澎湃一下是必須的。當然,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部《上海堡壘》遠遜于《獨立日》,這個屬于個人觀點,不打緊。
在原著小說里面,外星人入侵地球只是一個事件背景,沒有什么新意,甚至對外星入侵者的面目都沒有太多的筆墨描寫。電影《上海堡壘》里對外星入侵者的設計顯然承自原著,不僅沒想要另辟蹊徑設計出不同于好萊塢的新質感,甚至整部電影里連那艘外星母艦的全貌都沒有露出來過,不是被一個巨大的風暴云裹著,就是只露出一角或者只露出攻擊地面的探頭一樣的東西,然后四面開花發(fā)出藍光——太像《獨立日》了。不過沒關系,這也不能算是毛病,像那么回事就行。
《上海堡壘》里的外星母艦(圖片上方)
真正有點偷工減料的其實不是那艘外星母艦,而是從母艦里放出來的蝗蟲般的“捕食者”。在我閱讀小說的時候,腦子里想象的“捕食者”全部是生物屬性的東西,有點像巨型昆蟲,或許還會噴射黏液,完全是《星河艦隊》里的戰(zhàn)斗畫面感。電影《上海堡壘》里的“捕食者”完全沒有往生物性的方向靠攏,反而設計成了金屬質感的人形機器人的樣子,長了兩條腿四條胳膊,奔跑跳躍的時候好像還可以胳膊當腿使。這東西到底是外星人放出來的機器人,還是有外星人操控的戰(zhàn)斗機甲,還是它就是外星人本身,影片也沒有具體交代。片中也沒有把外星侵略者設計成類似于蜜蜂或者螞蟻類的智慧群體,有一個Queen負責繁殖和指揮群體作戰(zhàn)。當然這樣的設計也俗套了,《異形2》、《獨立日2》、《星河艦隊》等不勝枚舉。
《上海堡壘》里把外星侵略者設計成既能變成圓球,又能變成兩腿四胳膊的人形機甲,這里面有多少是為了避開生物屬性的外星侵略者在CG制作方面的更大難度,這一點我不得而知。當然,誰也沒規(guī)定外星人必須得長的像一只大蟲子,設計成人形機甲完全沒錯,只是略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這東西除了速度快一些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很強戰(zhàn)斗力。更重要的是,好萊塢電影里把外星侵略者設計成生物屬性的外形,其實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更能夠刺激到觀眾的感官神經,比如看到異形黏嗒嗒的樣子會覺得有點惡心;而人形機甲的那種金屬美感,更能夠代表人類科技的力量?!渡虾1尽防锩娴脑O計感覺有點顛倒了,所以在漫天空戰(zhàn)的畫面里面,人類放出的無人機和蝗蟲般的“捕食者”的混戰(zhàn),兩樣東西在質感上有點太接近,哪怕用最low的辦法,拿顏色區(qū)分一下也好啊。
《上海堡壘》劇照,這是和外星人作戰(zhàn)的人類部隊,外星人形象完全沒有出現(xiàn)在影片上映前的宣傳中。
戰(zhàn)爭:巨炮戰(zhàn)術值得商榷
“仙藤”是整部影片里面最重要的一個東西。按片頭交代,這東西是人類從外太空發(fā)現(xiàn)的,能夠給人類社會提供巨大的能源。這樣的想象當然也無不可,但基本也就奠定了《上海堡壘》和《流浪地球》的差別。實際上,這兩部電影最好還是別擱一塊兒比。劉慈欣是用寫學術論文的思路來寫小說的,凡事先得有科學依據,然后再做層層推演,十年磨一劍;而江南是純粹的商業(yè)寫作(沒有任何貶義),一個人流水線作業(yè)批量生產,一部小說的前提成立不成立不打緊,放開了想,放開了寫,整體框架能合得上就行。按硬科幻的思路,想要說能源這檔子事,基本上只能在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基礎上進行想象,核裂變、核聚變、反物質一步一步來,哪里會有什么“仙藤”這樣的東西,倒不如把它說成是魔法水晶。
《上海堡壘》劇照,戰(zhàn)火紛飛的上海
原著中想象的那個人類防御外星人的技術,所謂的“泡防御”也同樣談不上什么科學依據。外星人為啥只盯著人類的超大城市不放,這個邏輯BUG原著小說里一筆敷衍帶過,好像是說,外星人盯著大城市不放類似于螞蟻被糖吸引一樣。電影《上海堡壘》中地球部隊對灰鷹小隊的秘密訓練,以及最后魚死網破式的絕地反擊,有點《安德的游戲》的移花接木。整部電影里人類和外星人的戰(zhàn)斗,其實還原一下便會發(fā)現(xiàn)簡單至極,外星人非要一根筋用母艦對人類的大城市進行一個接一個的精準打擊,甚至只認地標建筑;而人類的應對辦法是用一個大罩子把城市給罩起來擋住攻擊,然后找機會打開罩子對著外星母艦轟上一炮。
《上海堡壘》海報,遮遮掩掩的上海大炮,同樣沒有出現(xiàn)在電影宣傳資料中。
那個上海大炮的CG特效據說做了一年多,實際上偷工減料了不止一點半點。想象中,應該有一個外灘黃浦江出現(xiàn)巨大漩渦,然后巨型大炮從水底冒出來的震撼畫面,但是并沒有。那只上海大炮大則大矣,但是在全景鏡頭里完全是靜態(tài)的,讓人感覺就是P上去的。更為關鍵的是,用巨型大炮炮轟外星母艦,這樣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實在是談不上高明。
一戰(zhàn)前德國和英國進行海上軍備競賽,造了很多巨型戰(zhàn)列艦,結果開戰(zhàn)后完全沒有派上用場,戰(zhàn)敗之后德國人自己把它們全炸沉了。二戰(zhàn)時希特勒“大即是強”的錯誤思維嚴重干擾了納粹的武器制造——當然這樣的干擾于全人類乃是一件幸事——德國曾經制造過一門巨型大炮,這門炮拆開需要用一列火車才能全部運輸,組裝需要兩天,操控它需要兩百人,在戰(zhàn)場上只用過一次,真正詮釋了什么叫做大而無當。
《上海堡壘》里的上海大炮和當年納粹的這門大炮有異曲同工之誤,這等于是把所有雞蛋都裝到了一個籃子里,然后把籃子完全暴露在外星母艦下面,等外星母艦自己走到合適位置,籃子才能打對方一下……這仗還能打贏嗎?能被地球人這樣打敗的外星人,得有多笨啊……
當然,以上只是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的分析。整個戰(zhàn)爭經過的鋪陳、氣氛的渲染、視聽元素的綜合運用,在這些技術和藝術環(huán)節(jié)上,《上海堡壘》做的還是相當到位的。更何況,在《獨立日》里面用地球上的計算機病毒都能把外星飛船給搞下來,所以就不多吹毛求疵了。
災難:文明毀滅的別樣美感
看著人類辛苦創(chuàng)造出來的城市文明被毀滅,這是外星人入侵、世界末日這一類災難性科幻電影的獨特魅力。不得不承認,欣賞毀滅,這件事是有相當強烈的快感的。過去這二十年,CG特效的成熟,讓好萊塢的科幻電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又一次這樣的快感。當年在《獨立日》里面,白宮被外星飛船給轟成碎片,這一幕在當時可以說是震撼之極。打這以后的好萊塢電影可以說是一發(fā)不可收拾,基本上每逢大片,都要毀滅個把美國的地標建筑。國會大廈、白宮這些自不必說,最慘的非那座金門大橋莫屬,在電影里被毀滅了一次又一次。
《獨立日》工作照,被炸的白宮是一個微縮模型。
到這一步還不能算是過癮,好萊塢的毀滅欲繼續(xù)走出美國走向世界。在《特種部隊2》里面便有一個相當獨特的腦洞——“上帝之杖”。反派把一根金屬鎢制成的大棒從太空扔下,直接砸中倫敦的議會大廈,對這一空間的分子原子進行了新的排列組合。這樣的武器設計,可以說既高效節(jié)能又綠色環(huán)保。
《特種部隊2》里面“上帝之杖”毀滅倫敦
遺憾的是,由于各種獨特的原因,中國的各種建筑一直以來都沒能很好加入到好萊塢電影的這種毀滅大合唱里面。在《變形金剛2》的開頭,原本有一個擎天柱從東方明珠塔上跳下來的鏡頭,結果在公映的版本里面這個鏡頭剪掉了。影片第一場戲本來是汽車人和霸天虎在上海高架路上鏖戰(zhàn),結果字幕被含糊其辭改成了中國某城市。反倒是在日本拍的《哥斯拉之終極戰(zhàn)役》(2004)里面,有一場戲是外星人放出各種不同的怪獸襲擊地球上的各大城市,其中有一只怪獸襲擊的是上海,可惜日本東寶公司出品的《哥斯拉》至今仍堅定保持模型特效的原始手法,怪獸襲擊上海的畫面粗陋不堪。
日本電影《哥斯拉之終極戰(zhàn)役》(2004)中怪獸襲擊上海的畫面
在《環(huán)形使者》里面倒是出現(xiàn)了未來上海的城市景觀,但基本都是靜態(tài)P圖,而且沒有毀滅場景。
《環(huán)形使者》里面一閃而過的未來上海
就這個角度來看,《上海堡壘》可以說是一下子走出去一大步。一直以來,出于各種規(guī)則或者潛規(guī)則,國產電影都盡量回避具體的城市名字?!渡虾1尽愤@一次非但做到了城市名稱完全實化,而且把上海的地標建筑毀了個十足過癮。甭管是外灘這一邊的萬國建筑群,還是靜安寺啥的,都煙火紛飛千瘡百孔。在電影里呈現(xiàn)出這樣一種熟悉畫面的陌生模樣,有一種更強烈、更直接、更刺激的美感。尤其是東方明珠塔附近的江面上出現(xiàn)一個大坑,湯臣一品的房子一棟接一棟塌進去,這畫面比過去欣賞好萊塢電影里的任何一處建筑被毀,都更能撩人心弦。
《上海堡壘》先行預告片中出現(xiàn)的上海城市被毀的畫面,這是上海武康路那片
這樣的審美變態(tài)嗎?不,一點也不!文明危機、文明毀滅、文明重建,這原本就是科幻文化,尤其是科幻電影最魂牽夢繞的主題之一。更不用說還有一類專門講述災難過后殘存的人類文明的“廢土電影”,比如《郵差》(1997)、《瘋狂的麥克斯4》(2015)等。
總之,科幻是個筐,什么都能裝,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好戲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