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長歌——燕國歷史文化展”在西安開展,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伯矩鬲”等國家一級文物聯(lián)袂亮相 一百二十件珍品盡展燕文化豐富遺存
①國家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伯矩鬲”。
②“堇鼎”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體量最大的西周燕國青銅器。
③“克罍”的銘文說明了周王命克代替父親召公成為第一代燕侯。均本報駐陜記者韓宏攝
近日,“幽燕長歌——燕國歷史文化展”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陳列大廳開展。展廳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伯矩鬲”“克罍”和“堇鼎”,它們都是國家一級文物,“伯矩鬲”更是首都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跟秦陵彩繪銅車馬一樣,有著相同的“待遇”——均屬國家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此番諸多珍品聯(lián)袂亮相,得以讓中外觀眾一飽眼福。
展覽展期3個月,共展出了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博物院、天津博物館、易縣燕下都文物保管所、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等單位的120件(組)文物,通過建邦與都城、禮制與生活、手工業(yè)經(jīng)濟和文化融合四個方面,集中展示了燕國歷史文化的面貌與成就,以及燕文化的豐富遺存和最新研究成果。
“伯矩鬲”:代表燕國青銅文化最高水平
“伯矩鬲”“克罍”“堇鼎”均出土于琉璃河遺址,該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琉璃河鎮(zhèn)東北2.5千米處,面積5.25平方千米,是一處包括城址、墓葬區(qū)和其他遺跡在內(nèi)的大型都城遺址。它是西周早、中期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其中,“伯矩鬲”出土于琉璃河遺址西周墓地M251墓,高33厘米,口徑29.7厘米,紋飾十分精美奇特。蓋面是兩個浮雕牛頭,牛角上有凸起的鱗片狀紋飾,還有4顆獠牙;蓋上的鈕由兩個相背的立體牛頭組成,牛角端翹起。頸部飾有6條扉棱間飾以夔紋的短扉棱。器身共飾有7個浮雕牛頭,三個袋足上均有一只浮雕牛首,朝向三個方向,牛角翹起凸出器身,鼻梁及??趦蓚榷加匈缂y作為裝飾。
講解員馮莉介紹,燕國青銅器的風格除具有中原周文化的特征外,還大量吸收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因素,如以虎、牛等形象為器足裝飾,以鷹、馬等形象為器首裝飾,這是燕國青銅器的獨特之處?!安刎鄙w內(nèi)和內(nèi)壁上,分別鑄有相同的15個字:“才(在)戊辰匽侯易(賜)伯矩貝用乍(作)父戊尊彝”,意思是:某年某月戊辰這一天,燕侯賞賜給伯矩許多海貝,為了紀念這一榮耀,伯矩鑄造了鬲,用于祭祀父親戊。
據(jù)介紹,伯矩家族地位顯赫,伯矩鬲代表了燕國青銅文化的最高水平。目前發(fā)現(xiàn)帶有伯矩銘文的青銅器物一共22件,其中有伯矩簋2件、伯矩鬲2件(還有1件出土于遼寧卡佐山,現(xiàn)藏于遼寧博物館)、伯矩盤1件、伯矩甗1件、伯矩壺1件(現(xiàn)藏于美國華盛頓)等。
“克罍”:銘文證實三千年前燕國分封地所在
燕國是周王朝分封在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諸侯國。周武王滅商后,由于召公功績突出,被封到燕地為侯,并由長子“克”就封,“克”成為第一代燕侯。幽燕地區(qū)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多民族聚居的特點,造就了深厚而多元的文化積淀。燕國在戰(zhàn)國時發(fā)展到頂峰,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前后歷經(jīng)42代國君,歷時800多年。
出土于燕侯墓的“克罍”(克是召公的長子,是分封到燕地的第一個燕侯),形狀像一個壇子,是大型盛酒器或盛水器。它高32.7厘米,為子母口,蓋中央為圈形捉手,周圍有四個凸起的圓渦紋。蓋與器口內(nèi)壁各鑄有相同銘文各43字,最重要的銘文“命克侯于燕”說明了周王命克代替父親召公成為第一代燕侯,克將此記述在銘文中。由此可知出土“克罍”的墓葬的主人就是燕侯克,也證實了三千年前燕國的分封地就在琉璃河遺址。
馮莉說:“這個墓的墓坑四角伸出了4條墓道,墓主身份很高,專家們認定應是遺址區(qū)等級最高的燕侯墓。在墓主人的腳下發(fā)現(xiàn)了兩件銅器,分別是‘克罍’和另外一件‘克盉’。”
“堇鼎”:目前發(fā)現(xiàn)體量最大的西周燕國青銅器
“堇鼎”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體量最大的西周燕國青銅器,通高61.8厘米,口徑47.0厘米,重達41.5公斤。此鼎造型雄渾凝重,紋飾簡潔古樸,鼎身的鑄造銘文更添補了文獻資料對燕國歷史記載的不足。
它的內(nèi)壁鑄有銘文4行26個字,記載了燕侯命大臣堇去宗周頤養(yǎng)太保(太保指召公姬奭)。庚申這天,因照顧周到得到太保賞賜的貝幣,堇鑄造了這件銅鼎以紀念,也為了向太子癸表示效忠謝恩。從其大小及銘文可見,堇的地位很高,專家推測他應是古代的食醫(yī)。該鼎不僅對召公的年壽做出了明確暗示,而且也提供了目前所見最早的養(yǎng)生養(yǎng)老的史料。
東周是“禮崩樂壞”的時代,“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公元前323年,魏相公孫衍發(fā)起燕、趙、中山、魏、韓“五國相王”以抗秦。燕侯稱王后,享天子禮制。戰(zhàn)國時期,貴族墓葬中成組的仿銅陶禮器取代了青銅禮器,禮器的種類和組合也發(fā)生了變化。展廳分別展出了以“九鼎八簋”和“七鼎六簋”為代表的成套仿銅陶禮器,分別出土于河北省易縣燕下都遺址九女臺墓區(qū)16號墓、辛莊頭墓區(qū)30號墓,代表了戰(zhàn)國時期燕國禮制的內(nèi)容和形式。
展廳中獨具特色的出土文物,體現(xiàn)了燕國所取得的物質文化成就,也凸顯了燕國及燕文化在北方民族融合和秦統(tǒng)一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