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的初心與使命: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一直秉承的文藝創(chuàng)作宗旨,是社會主義文化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回答了文化為誰發(fā)展、如何發(fā)展的問題。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又再次談及這個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文化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執(zhí)政理念和施政目標,是決定文化工作的立場和方法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多次論及這一問題,這些論斷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繼承、對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領導文藝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弘揚,也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這些思想的深化與拓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設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社會結構相對單一,由文化管理部門向文化事業(yè)單位下達文化產品的生產任務,由此完成國家文化產品的供給,二者之間構成了一個閉環(huán)。文化作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喉舌和陣地,起到捍衛(wèi)思想文化陣地的功能,黨和國家牢牢掌握文化領導權。改革開放使原來一體化的社會結構開始出現松動,在原本封閉的文化生產體制之外,出現了市場和社會空間,體制外力量開始進入文化生產領域,并在政策層面獲得了認可,這使文化權力從國家層面移到了社會層面。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產業(yè)”的概念,商品屬性使文化進入市場流通,是否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成為文化產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因而賦予公民以更多文化選擇權,此時,文化權力下移到了個人層面。因此,“以人民為中心”并非一個抽象的要求,而是文化工作大勢所趨和現實要求。文化做的是人心的工作,僅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只有深入人心、獲得認同、引起共鳴,才能真正發(fā)揮其社會教化功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應避免抽象化地理解“人民”的概念。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都有內心的沖突和憂傷。真實的人物是千姿百態(tài)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物,從人民的實踐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和美的創(chuàng)造?!边@段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本主義文化觀的繼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并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理論。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所有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條件,這就要求把文化工作重心落實到每一個公民的文化訴求和情感需要上,關注個體發(fā)展。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充實人的內心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幸福指數,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把人民作為文化創(chuàng)作和表現的主體。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造者和實踐者,在文化建設中居于主體地位。人民大眾的真實情感和真實生活是文化生產的源泉,脫離人民,脫離生活,文化將失去繁榮發(fā)展的現實土壤。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薄耙坏╇x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蔽幕a失去了現實的滋養(yǎng)、失去了對人的關懷,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從人民的實踐和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日積月累、用心提煉、不斷升華,才能充分感受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掌握時代精神的發(fā)展大勢,才能創(chuàng)作出反映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偉大作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就是要立足人民的真實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利。習近平同志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睙o論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還是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其根本立足點是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實現人民的文化權利。這就要求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文化工作的重要尺度,真正做到文化建設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文化建設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尊重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全民族文化活力。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文化創(chuàng)造和建設主體的觀念,充分調動創(chuàng)造活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發(fā)揮社會自身的造血機能。只有為人民提供文化實踐的舞臺,使民眾從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訁⑴c者和創(chuàng)造者,讓一切文化創(chuàng)造源泉充分涌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持續(xù)迸發(fā),才能為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傳播提供深厚的社會基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關系。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堅持以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導向,把人民作為鑒賞家和評判者,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和提升,形式上通俗易懂,內容上注重提高文化品位。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于人,是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就要求認真研究新時期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特點,實施文化精品戰(zhàn)略,切實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將服務群眾與引導群眾相結合,寓教于樂、雅俗共賞,提升素養(yǎng)、涵養(yǎng)精神,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不斷提高文化藝術品質。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