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樂意做一個捕光者 ——訪遼寧文學館“夏天好書”入選作家陸梅
陸梅 兒童文學作家、《文學報》主編。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上海市作協(xié)理事。上海市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以寫作青少年文學和散文為主。著有《像蝴蝶一樣自由》《無盡夏》《天堂來信》《一個人的童年》《夢想家老圣恩》《你好,童年》《沿途》《時間紛至沓來》等。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大獎、中國桂冠童書等。長篇小說《格子的時光書》榮膺2014德國“白烏鴉獎”。長篇小說《當著落葉紛飛》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龐滟:祝賀您的長篇小說《無盡夏》入選遼寧文學館“夏天好書”暑期書單,給小朋友們開啟了一扇美麗又詩意的夏季窗。您說過“我是一個慢寫論者,慢的好和局限我也一概領受”,您的日常工作狀態(tài)可想而知是繁忙和瑣碎的,如此“慢寫作”是對快節(jié)奏生活的有意反撥嗎?寫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陸梅:謝謝龐滟!我當然也希望又快又好,但是快而不得,又對自己有要求,“慢寫”就成了我的命運??陀^因素確是時間上的捉襟見肘,我的本職是報社編輯,每天有海量文字在你眼前晃,還不斷收到出版社和作家們寄來的新書,我單位的辦公室,幾個空座位都被我征用了,上面堆滿了還沒來得及拆看的文學雜志和書。周一到周四忙碌工作上的一應事務,盡量勻出周五給自己,剩下的周六周日我已經累趴下了,再也不能像多年前那樣尚能“挑燈夜戰(zhàn)”——如此年復年,時間紛至沓來,而我仍然只是一個慢寫者。
說到寫作的快和慢,我比較贊同劉緒源的觀點,他曾奉勸年輕人“寧可惜墨如金地少寫,也不潑墨如水地多寫”,你去書店看看,鋪排的書,簡直眼花繚亂,有的寫作者一口氣推出幾個系列,連書的封面都是相似的,三胞胎四胞胎多胞胎的樣子,這樣的書,我連打開的勇氣都沒有。我寧愿相信顧炎武的“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保ā度罩洝罚┯袝r候我們選擇“不寫”,實則是為了“寫”。所謂厚積薄發(fā),我更欣賞這樣一種寫作姿態(tài)。與其為寫而寫,刷存在感,書店里多一本摻水的書,不如慎待手中筆,少寫無妨。
所以寫作于我,其實就是一種尋找和指認,尋找指認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被遮蔽的、不被善待的、被遺忘和過濾了的種種,和靈魂有關,和精神的浩淼有關,和人性、尊嚴乃至內心的安寧有關。我寫下它,感覺那道光影線就會往明亮處挪一挪。這么想來,我是多么樂意做一個捕光者。
龐滟:讀您的作品,能感覺到很注重少年的精神成長。主人公大多是情感細膩、敏感、愛幻想的少女,表現了外部現實世界對她們的心靈沖擊或啟示。書中的兩個女孩有原型故事嗎?您想表達哪些深刻的寓意?寫這部關于少女成長的小說來自哪些靈感?
陸梅:這本書,如果要給一個年齡段的話,是寫給告別童年的孩子們的。大抵是小學行將畢業(yè)、站在初中門口的孩子。我的前一本小說《像蝴蝶一樣自由》出版在2016年,里面有個十歲女孩老圣恩,有我女兒的原型。出版社在封底援引了作家徐魯的話:“這是一部兒童文學少見的、風格奇崛的‘哲學小說’。作者巧妙構建了一個現實與幻想的秘密通道,在這里,十歲女孩老圣恩與《安妮日記》的主人公安妮·弗蘭克相遇了……”也就是說,這部“蝴蝶書”里,我做了一次時光穿越,讓中國女孩老圣恩和《安妮日記》的作者、十三歲死在納粹集中營的女孩安妮有了一場心靈漫游。書出版后,在獲得文學摯友們的十分肯定后(滿分十二分),也“冒犯”了一些人對標準兒童文學的認定,那個未說出的潛臺詞是:“這不像我們以為的兒童小說。”好吧,如果僅僅只為“像”與“不像”的糾結,我愿意冒犯。我跟責編劉蕾說:我會再寫個老圣恩的故事,完全現實里的人生,給生活中的老圣恩一個童年告別的禮物。
這就開始了《無盡夏》的寫作。確實也想一試有扎實細節(jié)和豐沛故事的現實小說。但寫著寫著我覺得不對勁,一開始的設定,是寫一個女孩的童年告別,她跟媽媽去海邊度暑假結識一個同齡女孩,兩個女孩經歷了一場冒險,也在經歷冒險的同時收獲了惺惺相惜的友誼和成長的要義。這個不對勁是:你究竟想寫成怎樣的小說?是通常標準意義上的兒童小說?還是歐美概念里的青少年文學?我腦海里翻出一本本引進版精彩青少年小說《夏天的故事》《麥田里的守望者》《數星星》《鬼媽媽》《墳場之書》……如果是前者,你得濾去一些“不必要的現實問題”,倘是后者,你得做好準備——在兒童文學的語境里評介青少年文學,我們的評論者總有些漫不經心。
我決定按生活本然的面目寫,不回避可能的現實問題,比如家庭和婚姻的困境,成人世界的洋洋得意和自以為是,人在自己不能控制的命運面前如何自處、又如何與命運相處的艱難,死亡突如其來的錯愕和不得不接受……這些,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也需要面對。十一、二歲,生理和心理上最尷尬的年齡,身體在發(fā)育,心智還混沌。課業(yè)的壓力、父母的期待、周末習以為常的補習,連同身體拔節(jié)時的窘困不適,簡直像大山一樣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他們自身的困頓已經夠多。實際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玩游戲、上QQ、看電視、睡大覺,基本是他們唯一渴盼的樂趣。
那么還需要文學干什么?你以為的文學能影響到他們嗎?有一種說法:給兒童以想象,少年以理想,成人以希望,這就是真的文學。在中國,反而是學齡前的兒童最天馬行空,最有想象和探索世界的熱情,一旦上了學,小學畢業(yè)升入初中,兒童長成少年,本該最有創(chuàng)造力、生命力的階段,卻遭遇不同層級的壓抑和壓制。投射到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的寫作和出版,也是低幼和兒童這兩個階段的繪本、童書最熱鬧和紛呈,相對能與歐美青少年文學比肩的優(yōu)秀少年小說卻寥落。
我嘗試走進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心靈。寫成怎么樣看運氣,門前冷落就算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小說里十歲的女孩莫莉跟十一歲的老圣恩說:“我爺爺說,愛有很多種,父母之愛是最本能最原始的,如果你有巨大能量,你可以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愛,這跟年齡沒關系,我覺得這話酷極了!”——如果有一種寫作,能夠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既能感受日常微物之美,又能貼近天地自然;有能力靜下來內觀,學會和自己相處;能親近善知識,看得見生命中的光和亮,那么這就是我心目中的“真文學”。
龐滟:您小說的語言富有音樂感的跳躍,使語義在漂浮中充滿韻味,優(yōu)雅而質感,渾然天成的清淡與悠遠。在《無盡夏》里,您寫了各色草木繁花,閱讀中能感受到滿紙清香氣息,這些草木與女孩們的成長有著某種關聯(lián)或是暗喻嗎?
陸梅:謝謝你說到草木!和人類比起來,我其實更愿意和草木待在一起。幸而還有寫作,我得以在文字里繼續(xù)和草木為鄰。我的一個作家朋友黑陶寫過這樣一段話,正是我的心聲,容我摘引片段:
“熟悉陸梅的人很容易發(fā)現,她的身上,有著很深的植物情結。她的諸多書名,像《生如夏花》《當著落葉紛飛》《辛夷花在搖晃》等,即可證此?,F在回想起來,和陸梅初識,就在浙東某處溪灘的古樹林邊。還記得,初見那片清新蓊郁的溪林時,人群中的陸梅,有頓然發(fā)亮的眼神……陸梅前世,就是一株植物——在那個時空中,雛菊、桔?;蛐烈?,應該就是她的姐妹。她這樣自述:‘我的每一次出行,總忘不了對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樹的投注。我對某個地方的回憶,也常常是融入了某種植物的回憶?!_實,對于故鄉(xiāng)松江,她記住的,是華長路的水杉,是老家門前那棵初春燦爛綻放的紫玉蘭;對于新疆,她傾情的,是維吾爾女子用來描眉生眉的‘奧斯曼草’;還有浙江的香榧、丹東的橡樹、東京的銀杏、西班牙的橄欖樹,往往,‘站在樹下看天,恍惚自己也成了樹的一部分,美得舍生忘死’。她‘發(fā)愿想寫一本我的《植物記》’,她承認,‘……我和樹的感情,早已融進了心靈。我的成長,我看世界的眼光,我性格里那一部分神往自然的因子,肯定和樹有關?!?/p>
因了對草木的偏愛,我特別愿意在文字里給予它們重要位置——也是使命,乃至命運。比如寫小說《格子的時光書》時,我以鴨跖草作引子,鴨跖草花藍瑩瑩,頂著晨露而開,只開一上午,太陽一出就凋零了,一如小說里女孩格子和男孩小胖的嘆息:原來美的東西都不長久啊……;《像蝴蝶一樣自由》里是彼岸花和星星草,彼岸花實有,意寓此岸與彼岸的永不相見,而星星草是我的虛構,星星般一閃一閃,為了靈魂的溫暖,不惜從天幕跌落,寧愿摔成碎片,也要落到人間……;還有鄉(xiāng)間蔓生野長的阿拉伯婆婆納,樸素卻有著強勁的生命力,田間、坡地、山岡、墳頭,到處是云母般閃爍著藍光的小碎花,它們就像我爺爺的生命。在我的下一本散文書里,它們會直接出現在書名里。
龐滟:讀您的小說,會給人一種澄澈的人性哲思。在“愛”與“死”的矛盾思悟里,少年成長中的焦慮、虛無與憂傷更顯厚重與純粹,寄寓著對青春的哲思與生命的追問。這是您對青春生命中苦難意識與承擔力量的獨特思考吧?
陸梅:謝謝你的評價?!稛o盡夏》里有一位“坐家媽媽”,她說過這么一段話:“一直來,她自認為是在給孩子寫作,可當她寫著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純粹的‘兒童文學作家’。她很喜歡在文字里思考——思考生和死,信仰和尊嚴,戰(zhàn)爭,災難,美,自由,清潔,愛,喚醒……簡直像在走迷宮,兜兜轉轉,尋尋覓覓,可總也走不出——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文學里的人生吧。放開了想,難道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不也如此嗎?只是在時間的長河里,對一個孩子來講,一切都還剛開始。媽媽想不好在慨嘆生命的時候,怎樣讓今天的孩子獲得美的能力,怎樣不以偏概全地面對(看待)一場戰(zhàn)爭、一個災難,又怎樣讓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的生命著想?當你在時間里走著的時候,怎樣不因為恨而消磨掉愛的能力、喚醒自己的能力,怎樣再累再忙還能始終保持內心清朗,正直善良,懷有理想……”
諸如此類的思考,大抵也是我本人的寫照。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領地,自己的聲音、氣息、風格、表情,乃至命運、經歷、一路走來的堅守和探索……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文學世界。那么給孩子寫作之于我的動力在哪里?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表達過我的觀點:“兒童文學作家和成人文學作家一樣,也需要知道自己的來處,需要了解那些先行者篳路藍縷趟過的足跡,而后,你才可能看清來路,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坐標——你為孩子寫作,你同時也在為遼闊的心靈世界寫作,那些成長中的孩子,隨著這指引,看得到遠方、有信有愛、有覺醒和悲憫的能力,用美的心喚醒人的心,進而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大抵,這才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寫作?!?/p>
龐滟:這是一部獻給孩子們的成長之書、草木之書、心靈之書,您用繡球花的別名“無盡夏”來作為書名,有哪些寓意呢?
陸梅:我也借小說里超級喜歡深藍繡球花的作家媽媽和漁村會算命的瞎眼老婆婆之口——她家種著滿院子的繡球花——多次提到這種花的寓意,這里就不劇透了。我的一個心情:寫下了,賦予了,喚醒了,自在自為地長大了,然后終究,花開有期,花落有期,它們又生長在了紛紜的時間里,和我漸行漸遠。多么好,這才是生氣遠出的草木世界,而我們,也因為有過不一樣的投注,從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樹那里發(fā)現了自己。
龐滟:您這部書的責編劉蕾說過,面對光影流彩令人眼花繚亂的當代兒童文學,您清醒地保持著一種超然淡定的姿態(tài),尊重童年的智力和審美,尊重文學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未來您有哪些創(chuàng)作計劃?請您幫兒童文學作家推薦一些您喜歡的書目吧。
陸梅:不敢計劃,只有慢慢寫,寫到哪里,寫成什么樣,都未可知。小說永遠是小說,生長在現實之外——如果我們滿意了自己的人生,那還要小說做什么?如果我們不滿意自己的人生,小說還可以做什么?眼下,我只能以如此設問激勵自己。
最怕列書目。很難列出一份“皆大歡喜”書單。尤其寫作者都有自己的閱讀喜好,“我之良藥,彼之砒霜”,而我們的偏愛也總在變動中。要不說說我最近讀過的有印象的書吧,比如奧登的隨筆集《染匠之手》,角野榮子的兒童小說《隧道的森林》,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打開》,約翰·威廉斯的小說《斯通納》,王安憶的《考工記》、劉緒源的《少年人文讀本》,想看、還沒來得及看的《鳥類的天賦》、《樹的秘密生活》、《蘇軾十講》……好書太多,還是留點時間看書去吧。
龐滟:感謝您接受本次訪談!祝您筆下涌現出更多少年成長的故事,這也是讀者們的熱烈期待!
陸梅:謝謝龐滟,也謝謝遼寧文學館抬愛!借角野榮子一句話送給愛書的孩子們:“隨著你不斷閱讀,你會在大腦中漸漸建立屬于你自己的字典,當中那些文字,將成為你人生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