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魂魄
偉大的友誼——馬克思和恩格斯
超越時空的對話——意大利 藝術(shù)大師達芬奇與中國畫家齊白石
費孝通
民族魂——魯迅
吳為山有澎湃的詩情,激昂的詩心。他的雕塑作品給人以詩的聯(lián)想。
這是我第三次觀看吳為山的雕塑作品,第一次是到中國雕塑院他的工作室,我們在一起座談后,我仔細地觀看起來。第二次是2019年5月26日上午,應吳為山之邀前去觀展。那天由于我有活動,比約定時間晚到了一會兒,冒著傾盆大雨趕到國家博物館時,大家已經(jīng)參觀了一半,我站在吳為山身后,默默地傾聽著他的講解。第三次是在開展4天之后,考慮到他的雕塑展馬上要撤展,我冒著炎熱再赴國家博物館,從一樓大廳到二樓,把170尊雕塑逐個看完,才敢拿起手中的筆。
這次展出的170多件作品,是從吳為山創(chuàng)作的500多件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像老子、孔子這些雕塑高達六七米,可謂巨制;像笑童等雕塑只有幾公分,小巧精致。
一樓大廳最引人注目的是卡爾·馬克思的青銅雕像,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chǎn)階級的精神領(lǐng)袖。這尊雕像于2018年5月5日在馬克思的家鄉(xiāng)德國特里爾市落成,特里爾市市長萊博說:“馬克思雕像重新變得栩栩如生,他的思想理念得以在21世紀以視覺文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p>
去年春天,我到石家莊某工廠參觀時,看到了他們從馬克思故鄉(xiāng)特里爾市帶回的蒲公英種子,如今它們在石家莊盡情綻放;今年春天,我到英國游學,專門來到倫敦海德公園尋找馬克思演講處。
馬克思的《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等名著永遠不會過時。我父親曾經(jīng)寫過多部關(guān)于英國的書籍,其中《革命導師在倫敦》等文章,詳細地記載了馬克思在倫敦大英圖書館搜集資料寫作《資本論》的情況,所以我對吳為山創(chuàng)作的這尊馬克思雕像格外有感覺。
這尊雕像后面是石膏像《偉大的友誼——馬克思和恩格斯》,恩格斯是馬克思的摯友,也是名副其實的“第二小提琴手”,他的父親是位富商,家境殷實,馬克思一家在倫敦窮途潦倒時,恩格斯為馬克思的事業(yè)提供了很多無私的經(jīng)濟支持。
1843年,在英國紡織工業(yè)大城曼徹斯特,一位身材魁偉的德國青年在工人聚居的貧民窟里訪問工人。這位青年還常到工廠去訪問,在陰暗潮濕、機聲轟響、纖維飛舞的車間里,親眼觀察工人們在惡劣的條件下被繁重的勞動折磨的情景。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經(jīng)到倫敦大英圖書館搜集資料、著書立說,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了英國古典經(jīng)濟學理論。
馬克思坐在椅子上,右手靠在椅子扶手上,左手放在胸前,仿佛在沉思;恩格斯身穿大衣,右手插在兜里,左手自然下垂,似乎剛剛趕來。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形,象征著他們堅定的信念和深厚堅不可摧的友誼。馬克思深邃的目光帶著古典哲學家的風范,那目光流露出的智慧可以穿越歷史,恩格斯站在馬克思的身后,他的聰慧忠誠為世人稱道。
第三尊引起我注意的雕像是費孝通,這尊雕像的位置在大廳左手第一位。這尊雕像真是太傳神了,費老左腳在前右腳在后站立著,雙手鼓掌。費老曾經(jīng)說過:“得其神勝于得其貌”。什么是神,費老的詮釋是一代知識分子的風貌。
我認識費孝通有30年了,他曾經(jīng)教導我如何進行田野調(diào)查和監(jiān)獄調(diào)查,并且為我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女子監(jiān)獄調(diào)查手記》寫序。我為費孝通寫過報告文學《田野清風》,發(fā)表在《十月》雜志上。我在很多地方講課都會講到費孝通,他點燃了我的心燈。我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詩句:
五律·題吳為山塑費孝通像
春風傳雅韻,談吐送溫馨。
田野調(diào)查路,鄉(xiāng)村魚水親。
大美兼中外,高才匯古今。
胸懷天下事,壯志在酬民。
第四尊引起我關(guān)注的是大廳里的青銅雕像《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達·芬奇與齊白石并不是同時代的人,雕塑以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虛構(gòu)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和中國現(xiàn)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的對話,寓意中意兩國跨越時空的文化藝術(shù)交流。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巨匠達·芬奇以其科學與藝術(shù)最完美的結(jié)合在人類文明史上聳立起一座豐碑。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主張藝術(shù)貴在似與不似之間,追求心靈的真實。在東方、西方不同的空間,在古代、現(xiàn)代不同的時間,兩位藝術(shù)家仿佛在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尊雕塑收藏陳列于羅馬意大利國家博物館。達·芬奇右手食指指向天空,似乎在問天;齊白石右手扶著一根拐棍,這拐棍出奇的長。原來,在雕塑這尊雕像時,有人建議吳為山,不能讓齊白石比達·芬奇?zhèn)€子高。吳為山巧妙地將一根長拐棍放在齊白石的手中,要表達的意思不言而喻。
第五尊打動我的雕塑是杜甫草堂組雕,由《游學壯歌》《夔門抒懷》《洞庭余響》《流寓秦州》《長安沉吟》《草堂歲月》組成,杜甫19歲到山東、江浙、河南出游,充滿活力和精神。他曾經(jīng)在夔門暫住,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古絕唱;后來,他晚年登岳陽樓,寫《登岳陽樓》,留下“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詞句,孤獨凄涼之情躍然紙上。
吳為山的雕塑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動物動作的渲染,比如青年游學時,他揮舞手臂,衣袖在空中飄蕩,一派少年英姿。馬的姿態(tài)也是動感的,跨出前蹄,似乎在催促主人快點趕路;中年,他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少年的義氣逐漸消退,隨行的馬也疲憊乏力,消瘦不堪,反映著現(xiàn)實社會和精神世界的雙重壓迫。雖然馬的目光低垂,但杜甫似乎還在遠方尋找前途和希望;而到了暮年,他的胳膊是下垂的,胡子是長的,馬似乎也沒有了力氣。雕塑將杜甫憂國憂民的一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觀看雕像,我仿佛聽到了他對現(xiàn)實社會發(fā)出的最強烈的情感訴說。
走上二樓,看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群雕,感到十分震撼。青銅雕塑《家破人亡》中,一個懷抱死去孩子的母親,無助地仰望天空。被殺害的孩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給了被鬼子強暴了的妻子……
青銅雕塑《最后一滴奶》中,母親已經(jīng)被鬼子槍殺,一個嬰兒趴在媽媽的懷里吮吸最后一滴奶水。寒冷、驚恐將這哭僵的孩子凝凍??蓱z的寶寶怎么知道母親已經(jīng)被捅死,血水、奶水和淚水,結(jié)成永不融化的冰。
青銅雕塑《撫魂》,一個僧人路遇被殺害的少年,他彎腰撫摸逝去孩子的臉龐。閉上眼睛,安息吧,冤魂,可憐的少年。
青銅雕塑《掙扎》反映了一個無奈的知識分子臨終前的掙扎,這些雕塑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
吳為山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情感、有溫度,有魂魄,需要細細品味,每一尊雕塑都有一段歷史。他機敏、聰慧、博學,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將傳承中國精神,守護文化靈魂,積極參與國際雕塑藝術(shù)的對話交流,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他的雕塑是用丹心鑄造的靈魂,深深地叩擊著人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