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小說堪比“天書”?
在小說的眾多類型中,意識流小說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與一般的小說不同,意識流小說注重描寫人的心理或主觀意識,因此往往邏輯性不強,讀起來令人感到混亂、晦澀,有些讀者更是把它比作“天書”般難懂。
意識流小說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其文學觀念背后有著大量的哲學和心理學支撐,不了解哲學或心理學的人看起來就比較費勁。因此,要想讀懂意識流小說,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獨特的哲學和心理學支撐。
在小說的眾多類型中,意識流小說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與一般的小說不同,意識流小說注重描寫人的心理或主觀意識,因此往往邏輯性不強,讀起來令人感到混亂、晦澀,有些讀者更是把它比作“天書”般難懂。
意識流小說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其文學觀念背后有著大量的哲學和心理學支撐,不了解哲學或心理學的人看起來就比較費勁。因此,要想讀懂意識流小說,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獨特的哲學和心理學支撐。
意識流小說的界定
1918年,梅·辛克萊在評論多蘿西·理查遜的小說《旅程》時最早把“意識流”這一術語引入了文學評論,此后,作為一個文學術語的“意識流”創(chuàng)生了一種獨特的小說文體。
按照弗洛伊德的分類,意識活動可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意識流小說描述的所謂流動的意識到底是指意識的哪個層面在理論界有很大分歧。
有的理論家認為應該指意識的全部層面,這樣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長篇巨作《追憶似水年華》就被看成意識流小說。而另外一些理論家則認為意識流小說流派應側重于描繪前意識和無意識,這樣一來,普魯斯特又被驅逐出了意識流小說流派。
在學術界,兩種觀點中更占主導地位的是后一種。美國文學理論家漢弗萊是后一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他的這段話通俗形象地解釋了何為“意識流”:
“讓我們把意識比作大海中的冰山——是整座冰山而不是僅僅露出海面的相對來講比較小的那一部分。按照這個比喻,海平面以下的龐大部分才是意識流小說的主旨所在……從這樣一種意識概念出發(fā),我們可以給意識流小說下這樣的定義:意識流小說是側重于探索意識的未形成語言層次的一類小說,其目的是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p>
所謂“意識的未形成語言層次”,指的就是前意識與無意識層次。在這個意義上,愛爾蘭小說家喬伊斯的創(chuàng)作集中表現(xiàn)出對前意識與無意識領域的興趣,也構成了意識流小說史上的集大成人物。
意識流小說的集大成者
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既是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意識流小說的集大成之作。1922年2月2日,《尤利西斯》首先在法國巴黎出版,繼而引起了轟動,盡管在英美一再被禁,但它最終仍然被看作20世紀英語文學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說,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英語文學著作”。
小說寫的是1904年的6月16日一天里發(fā)生在三個主人公布盧姆、斯蒂芬、摩莉身上的事情。小說寫的就是這三個人物一天中的經歷和心理活動。
小說在結構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斯蒂芬的行動和意識,第二部分集中寫布盧姆一天中的經歷。隨著布盧姆一天中的行程,小說每一章寫一個主要的場景,通過這些場景的展現(xiàn),小說就涉及了都柏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部分寫布盧姆和斯蒂芬的相遇和交流以及摩莉的意識流聯(lián)想。
作為一部意識流的集大成著作,它在意識流方面的成就突出反映在它幾乎窮盡了所有的意識流技巧:自由聯(lián)想、內心獨白、時空跳躍、蒙太奇、旁白、幻覺、夢境、印象直呈現(xiàn)等等。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喬伊斯并不是單純炫耀他的諸種技巧,技巧的運用是與他對人們的塑造密切相關的。
斯蒂芬是個歷史教師和詩人,他的內心獨白就多深奧的隱喻,充斥著各種歷史和文學典故,而且經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警句,他的聯(lián)想流是一種具有深層語義的聯(lián)想。
布盧姆是個廣告推銷員,他的意識流則有一種平面展開的特征,關注的也大都是空間化的色彩更鮮明的事物,是一種浮面化的聯(lián)想。
至于摩莉,則是一個沒有什么思想,語言也有些粗鄙,耽于欲望的形象,喬伊斯為她設計的意識流則有一種突發(fā)性和隨意性,語言也經常有語法錯誤,還有大詩人濟慈的名句說成是拜倫的作品,表現(xiàn)了她的不學無術。這些精心的細節(jié)設計,無不反映出《尤利西斯》作為一部世紀經典的博大與豐富。
真正的“天書”
如果說《尤利西斯》在問世伊始即被視為天書的話,那么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更是天書中的天書。喬伊斯花了十七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小說,并稱這部小說將使評論家們至少忙上三百年。
為什么這部小說分外晦澀難懂呢?這是因為它表現(xiàn)的是小說人物純粹的夢幻意識。小說的書名是源自愛爾蘭的一首民歌《芬尼根的守靈夜》,民歌唱的是芬尼根喝醉了酒,從梯子上掉下來,人們以為他死了,就為他守靈,沒想到他聞到酒香之后又突然蘇醒了。
《芬尼根的守靈夜》這部小說基本上是圍繞著核心人物酒店老板伊爾威克一夜之間的夢幻意識展開。在人物的夢中展現(xiàn)出的既有伊爾威克一家人的個體命運圖景,又有愛爾蘭乃至全世界的歷史,堪稱人類混亂的精神史的一部縮影。喬伊斯把自己所處的歷史時代看成是“混亂時代”,只有用暗夜、夢魘才能真正描述這個時代的歷史特征,而“芬尼根的守靈夜”則暗含著對新時代來臨的一種期盼。
更令人望而卻步的是《芬尼根的守靈夜》的語言實驗。喬伊斯可以說創(chuàng)造了一種用來描繪夢囈的專用語言,他不僅發(fā)明了無數(shù)匪夷所思的英語新詞匯,同時對既有的詞匯也采取重新編排的策略,還把六十多種的語言囊括進他的小說,使小說的語義空前復雜,也使語言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張力。因而,有人甚至說它是用“精神分裂癥的語言”寫出來的。
這種前無古人的大膽嘗試并非是為了故弄玄虛,最主要的動機還是出于描寫人類黑夜與夢魘的主題目的。喬伊斯說:“對夜的描寫,我感到我不能像平時一樣使用語言。那樣用詞就不能表達夜間事物的真相,它們在不同階段——有意識、半意識,然后是無意識——時的真相?!?/p>
混亂的語言正適合表達暗夜、夢幻和無意識。由此,喬伊斯也把意識流實驗推向了極端,成為現(xiàn)代主義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意識流小說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