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青年 禮贊青春中國
發(fā)揚五四精神,堅持人民文藝的方向
張 炯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要研究和學習五四精神的講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篇內涵豐富而言簡意賅的講話中,他要求我國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為人民貢獻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品,應是我們發(fā)揚五四精神的要義。
五四運動是愛國主義的運動,也是張揚新文化和新文學的運動。五四時代我國面臨深重的內憂外患,淪為飽受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因而革故鼎新以圖自強的愿望燃燒在廣大知識分子和年輕人的心中。當時,新文化張揚“科學”與“民主”兩面旗幟,各種新的思潮風起云涌。從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到基爾特的社會主義,從杜威的實用主義到羅素的哲學以及進德會的不酗酒、不嫖娼、不納妾的好人主義,莫不見于北京大學的廣告墻上。而馬克思主義也被陳獨秀、李大釗等先生在《新青年》上大力介紹。這跟1917年發(fā)生的俄國十月革命自然分不開,正如毛主席所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實際上在20世紀初,梁啟超、孫中山都曾接觸過馬克思主義。而十月起義則震驚了全世界,也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918年在李大釗、鄧中夏等倡導下北京大學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會和平民教育講演團,不久又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馬克思主義在全國的傳播,從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人們會問,在當時風云激蕩的各種思潮中,為什么馬克思主義會脫穎而出,被廣大的中國人民群眾所接受所實踐,從而奪取了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勝利。
我以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廣泛傳播和實踐,跟五四的時代精神并不矛盾,相反正是五四時代精神最好的繼承和發(fā)揚。
作為五四時代精神的愛國自強、科學與民主,其精華在于,第一,所謂科學,就是追求真理,就是要求人們在實踐中尊重和認識歷史和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第二,所謂民主,就是必須體現(xiàn)人民的意愿,為人民謀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真正的愛國自強,就必須立足于人民,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識,以科學知識武裝廣大的人民群眾,并動員廣大的人民群眾為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奮起斗爭。而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正是反映人類科學成果的文化結晶,是體現(xiàn)完整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體現(xiàn)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闡明世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把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并指引人類走向解放的學說。它深刻地體現(xiàn)了科學精神和民主精神,也深刻地體現(xiàn)了愛國主義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正因為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發(fā)展,才能夠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挫折,從而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從而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貧困積弱的舊中國,變?yōu)榻裉旄粡?、民主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新中國。
當今世界既是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蓬勃勃不斷闊步前進的時代,還是充滿各種矛盾與沖突的復雜的時代。我們要居安也要思危。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紀念五四和學習五四精神,當然應該正確認識和繼承五四的時代精神,分清當時時代思潮的主流與支流,真理與謬誤;更加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自己,充分尊重歷史和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與時代同步,深刻認識我們的時代,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同時要深入人民的生活,與廣大的人民群眾同命運、共呼吸,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反映這個時代,更好地表達人民的心聲和愿望,擔當時代前進的號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方向,為時代立傳,為人民造像,在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以自己的作品的正能量,迎接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迎接和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想的實現(xiàn)。我以為,這樣才是對五四先輩和五四精神的最好的紀念。
五四的精神遺產
劉大先
20世紀初的中國目睹了一場由先進知識分子引領的變革,在近現(xiàn)代歷史遞嬗中它所產生的影響深刻而廣遠,這就是五四運動。作為一個具有持續(xù)影響力的五四包含了多樣的思想脈絡、知識譜系和行徑各異的走向,風云際會,百家馳說,它既是文學與文化革命,也是反帝與愛國運動,同時是社會改造和精神上的啟蒙,在不同層面與維度呈現(xiàn)出“態(tài)度一致性”的面孔。
在由事件而衍生為象征的接受過程中,五四已經成為一個酵母式的存在,為整個20世紀及其后世代提供了持續(xù)性的啟示與感召。五四的反帝、革命與啟蒙共識對其后文學形態(tài)的傳承創(chuàng)新,學術范式的變化置換,感覺與心理的分化轉型,倫理與道德的標準重建,思想與觀念的交鋒沖突,乃至整個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結構轉型都有著標志性的節(jié)點意味。
五四運動顯示了中西古今折沖樽俎的復雜性關聯(lián),因應著19世紀以來世界與中國社會整體秩序變動的現(xiàn)實局勢,承上啟下、縱承橫貫,既是中國文化萌蘗的自我發(fā)展,也是全球現(xiàn)代性轉折的必然結果。它的駁雜印證了一個古老民族舊邦新命的艱難蛻變與鳳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因而,它外顯為斷裂性的革命,但底質里則是連續(xù)性的生長,只有將其視為一個歷史進行時的綿延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其之于今日的意義與價值。
五四運動在歷史前行之中通過戲劇性的方式,使得傳統(tǒng)的天下式帝國晚期的過渡時代終結,進而邁入了現(xiàn)代中國,此后的革命中國和改革開放中國的一系列歷史實踐,都在延續(xù)著并未終結的現(xiàn)代歷史。這個過程充滿曲折、迂回、艱辛、血與火、挫折與教訓、光輝與榮耀,而終歸匯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殊途同歸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五四留下的是普遍性的精神饋贈,今天我們依然能夠從中不斷汲取其賡續(xù)不絕的營養(yǎng)。對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人而言,剝離五四時期具體的觀念與學說,它的遺產有其超越時空的共通性和一致性,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
一、青春與創(chuàng)新。作為以青年為主力的運動,五四重新塑造了青春中國的形象,并且改寫了中國和世界文化的走向和歷史的進程。五四一代人勃然煥發(fā)的博大而強勁的生機,以大刀闊斧的魄力革新既有的文化觀念與程式,撲面而來的是乳虎嘯谷、奇花初胎的勇氣、自信與創(chuàng)造性??梢哉f新文化就是內蘊激情的青春文化,新文學就是擯棄腐朽的青春文學,它以“后喻”的方式為彼時衰敗的中國注入新鮮的血液,以反傳統(tǒng)的面目開創(chuàng)了求新求變的現(xiàn)代傳統(tǒng),為此后的一系列革命與建設做了思想與干部上的準備。
二、理想與實踐?!暗孪壬迸c“賽先生”作為五四時代的兩大基本邏輯奠定了變革中國的基礎,彼時的民主精神不僅是現(xiàn)實中民眾地位的提升,在觀念層面更是兼容并包的話語競爭場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三民主義,改良派的實用主義、基爾特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無政府主義、民粹主義、新村主義、工讀互助主義等不同的思想流派,都在混亂而活躍的語境中搶奪自己的信徒,而最終馬克思主義成為歷史的選擇。這恰是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是唯物與辯證實踐中的選擇。主義的背后是理想與信仰的支撐,它結合中國的現(xiàn)實,以積極的進取精神吸收古今中外各種有益的精神文化遺產,“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開創(chuàng)出國民的、寫實的、社會的文學傳統(tǒng),并獲取了現(xiàn)代中國的文化領導權,從而在想象與實踐并行之中新造舊邦,建構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共同體。
三、社會關切與民眾路線。憂國憂民、文以載道的社會關切是五四運動的道德底色。五四是一個“眼光向下的革命”,先進知識分子普遍意識到勞工的神圣,與工農相結合的必要性,為后來共產黨的人民民主路線開榛辟莽,也被歷史證明是一條行之有效而合乎最廣大利益的道路。扎根人民,為人民與國家探索與奮斗,是五四精神貫穿而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及至今日,在文化多元和消費主義的潮流中,各種新的思潮此起彼伏,啟蒙與現(xiàn)代性的規(guī)劃仍然是有待完善的歷史使命,而中國認同與主流價值觀的確立也依然是新時代的重大命題,這一切都促使我們不斷回溯五四的源頭活水。源頭既清,波瀾自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繼承五四的精神遺產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既是歷史的禮物也是未來的期許。
以青年精神為新時代賦形
李宏偉
新時代,充實新內涵的青年精神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力量,為一個時代的歷史進程賦形。
青年精神當然和年齡有關,不管其上限是40歲或45歲,還是將來哪怕推移到80歲,總會有個界限。界限的這一邊,生命機能蓬勃強盛,人生經驗尚未成為負累,時間在心理上總是無窮無盡,未來還有諸多可能性等待去實現(xiàn)。因此,青年精神首先沒有成見,不拘成法,以新生的飽含熱情的目光看待周遭的世界,這是發(fā)現(xiàn)的眼睛,哪怕在老生常談中,也能發(fā)現(xiàn)力量的胚芽。因此,青年精神敢于創(chuàng)造。在文學中,不管是新的形式、語言,還是重新想象、理解世界的方式,青年精神都愿意都走上一條新路,都敢于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書寫風云際會的偉大時代,發(fā)現(xiàn)與勇敢甚至是決定性的品質。
青年精神又不僅僅和年齡有關,甚至要說,青年精神和年齡的關系不大,年齡不過是它的數字表征。真正的青年精神是始終擁有學習的意愿與能力,是保持個體強勁的生長性,是將精神世界打開,不斷反觀已有,從不拒絕未來,以極其良好的胃口吸納豐沛的營養(yǎng),將以往的經驗都視作前行的參照,始終拓展精神世界的邊界,從不故步自封,從不裹足不前。真正的青年精神,從來都不拘泥于一己的世界,也從來都不沉溺于小情調小悲歡,它需要聽到世界的聲音,也需要向世界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在一來一回的互動中,既廓清世界的面目,也確立自身的位置。沒有人是一個孤立的點,他必然與他人相結構,他也應該在連續(xù)的時間、歷史中,找到屬于自身的連綿不絕的波浪,窮盡畢生之力讓自己匯入其中,青年精神即是殫精竭慮對這一連續(xù)性的明確與探尋。
因此,青年精神必然要求與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民建立聯(lián)系,必然要求毫不懈怠地對生活的所有角落、對每個人的每一行為予以積極的理解,必然要求在最根本最重要的意義上,站在肯定的一邊,發(fā)現(xiàn)光的力量。書寫也絕不是被動的天然帶著旁觀意味的記錄,而首先是參與建設的熱情,是對一種責任的辨認與承擔?;乜匆酝小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續(xù)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責任認領。來到當下,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這樣的使命要求。身處偉大的時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見證民族的復興,青年精神不僅僅需要敞開寫作之心,理解這個時代的要義與具體,它更要求借助一切現(xiàn)有的條件,積攢足夠的能量,找準寫作的入口,把握寫作的力度,以寫作為時代賦形,用文字找到、發(fā)現(xiàn)、定義新時代足堪傳誦的形象,以留下這個磅礴時代奮進的證據。
致敬中國青年 禮贊青春中國
李舫
1919年5月4日,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數千名愛國青年代表沖破軍警阻撓,懷抱“中國向何處去?”的深刻追問和思考,高呼“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云集北京天安門,表達他們的愛國激情,一場席卷了千百萬民眾的五四運動就此爆發(fā)。如同平地一聲春雷,五四運動喚起了人們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切,喚起了人們對新思想新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時光流逝,百年往矣。五四運動的狂飆與吶喊雖已散去,然而,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卻一直沉浸在中華民族奮斗的血脈里,激蕩成變革歷史的滾滾洪流,標注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坐標。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的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的努力從未停息。
五四運動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fā)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tǒng)。
“三個偉大”意味深長,是新時代中國奮進的宣言書。將五四運動置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才能充分理解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的精神偉力;將五四運動置于中國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等各個領域,充分總結歷史規(guī)律,完整揭示歷史趨勢,才能明白民族覺醒的歷史意義;將五四運動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才能讀懂永久奮斗偉大傳統(tǒng)的當代價值。
從五四運動出發(fā),中國青年以浩然正氣奏響了蕩氣回腸的愛國主義壯歌。自五四運動開始,青年學生開始看到自身存在的弱點,明白在改造社會的同時也需要改造自己。他們沖破以往知識分子的狹小圈子,接觸社會,走進人民中間,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開辟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新天地。這個新天地,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一定要把舊中國改造為新中國。這就是我所希望于你們的”。而今,一個世紀過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秉承五四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指引,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貢獻著青春的力量。
從五四運動出發(fā),中國人民以蓬勃偉力推動著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20世紀初,傳入中國的新思潮中,有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國家主義、自由主義,各流派各學說紛紜復雜,都曾在社會上產生過不小的影響。經過五四運動洗禮,越來越多的中國先進分子懷著強烈的正義感和歷史使命感,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他們認為,只有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奮斗目標才能救中國。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
從五四運動出發(fā),中華民族以奮勇之姿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跡。“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一代又一代青年以追求真理,追求進步,“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中,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推動了中國的文明進步、發(fā)展繁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讓我們致敬中國青年,禮贊青春中國!五四運動宛如一條精神的航道,從昨天走到今天,讓歷史走向未來。五四運動是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是中國人民的青春記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新起點,須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接力跑中跑出好成績,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