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的瘋狂
一個人必須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在一個與世隔絕又美輪美奐的圖書館中,去領會和迷戀它所能帶給你的安逸的獨處。有些人將永遠游離世外、流連忘返,成為一個書癡,失去了探索真實世界的欲望。另一些人則懂得如何在圖書館中尋找知識,以及運用知識的方法。
圖書館的歷史大約發(fā)軔于書寫剛出現的時候,書寫不僅傳遞著指令和思想,而且還將它們保留了下來。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人們開始將刻有楔形文字的石板放在一個特殊的地方——木架上的籃子或罐子里。在大約于公元前2000年建造的拉斯·沙姆拉圖書館里,人們甚至還發(fā)現了一個類似于我們今天的圖書館所使用的書架系統(tǒng)和垂直分類。在埃及,一個大約于公元前2500年建立的碑文記載了一個書吏,他在一個存放有大量莎草紙卷的“書館”里工作。在古希臘,皮西斯特拉妥在公元前560年興建了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古希臘的書籍都是寫在莎草紙上的,在古典時期,那里有圖書集市、書店、抄寫員的工作坊,還有公共和私人圖書館。但是,通常認為古希臘世界最宏偉的圖書館坐落在古亞歷山大城。它近乎神話般的極高聲譽在被大火毀于一旦后仍然持續(xù)了許多年。這種聲譽不是建立在建筑的宏偉之上,而是基于它在希臘的具有廣泛影響的各領域為保持與傳播知識而發(fā)揮的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托勒密·索特,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同父異母兄弟,他統(tǒng)治著埃及,還有一些地中海和愛琴海的島嶼。托勒密為了將自己的都城變成希臘世界的中心,他設立了一個供奉繆斯女神的地方——一座博物館。在那里,詩人、哲學家、學者、數學家、學生和神職人員可以思考和交流想法,書寫和創(chuàng)作。一個迅速發(fā)展的圖書館任由他們使用。它很快便擁有了20萬份莎草紙抄本,到了公元2世紀末這一數量可能達到了70萬。有許多關于這座圖書館終結的記載——也許是在公元前47年被焚毀,也許是在公元391年被狄奧多西大帝摧毀,也許是在公元640年被土耳其人焚毀。2002年4月,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資助下,新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正式落成——使這一偉大的遺產得以復興。
亞歷山大圖書館時刻都在提醒我們,所有人類的努力都像生命體一樣是有機的——它們產生出來,開始生長,最后死亡。只要圖書館還有用并且還在被使用,它就會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一旦有一天它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它的那些豐富收藏最多也只能被歷史學家們問津,如果那時還有人過問的話。重要的修道院圖書館就是這種情況,自11世紀開始,它們在全歐洲遍地開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它們作為存放知識的地方,每個人在這里不僅可以學習教會神父的作品(用希臘文和拉丁文寫成的),而且還有希臘和拉丁世界的哲學家和阿拉伯學者的著作。這些圖書館是天主教會建立權威的有效工具。它們經歷了宗教戰(zhàn)爭,并且在反宗教改革中取得了勝利,但是卻在19世紀初幾近消亡。如果說過去的學問中心是修道院,那現在的中心則變成了大學。在中世紀晚期,羅馬天主教會與有影響力的人文學者及席卷整個歐洲的科學運動的對立,還有其對啟蒙運動的排斥,逐漸讓哲學家、學者和學生遠離了它們。17世紀初,王侯貴胄們,如馬扎林和奧地利皇帝查理六世,向公眾開放了他們的私人圖書館。大學與宗教統(tǒng)治集團(不論是天主教、新教,還是英國國教)之間的關系土崩瓦解,開始(以不菲的開銷)建造規(guī)模宏大的圖書館,比如那些位于劍橋、都柏林、科因布拉和博洛尼亞的圖書館。最終在19世紀,國家和城市開始建造大型圖書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對公眾開放的,并且基本上包容了所有的知識領域。今天,一個國家的智識聲譽依然建立在圖書館的網絡上: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管理水平怎么樣,以及是否實現了數字化。文化,從最寬泛的定義上來看,最終為每一個人所有。圖書館既是一座文化寶庫,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
這本書為您呈現了全世界最美麗的23座圖書館。這些圖書館由那些執(zhí)著于保存和傳遞知識的人設想、建造和裝飾。修士、修道院院長、國王、專業(yè)學者、資助人等全都參與了西方世界對智識的追求,并為今天的我們做出了貢獻。下面這則軼事出自尼古拉斯·巴斯貝恩,他創(chuàng)作了兩部以抒發(fā)對書的熱愛為主題的杰作——《文雅的瘋狂》(AGentleMadness)和《耐心和堅毅》(PatienceandFortitude),總結了許多世紀以來圖書館帶給我們的魅力。1995年,巴斯貝恩正在查找一個出現在1914年薩繆爾·佩皮圖書館目錄上的三卷本作品。他碰巧去了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并且在地下室的一個書架上發(fā)現了那些被遺忘的書。這些卷本從來沒有被打開過;書頁也沒有剪開。借書條上的記錄顯示它們從未被借閱過。巴斯貝恩大聲地問:“已經有85年了。你們當初是為誰買的這些書?”那個圖書館館長說:“我們是為您買的,巴斯貝恩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