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廣式生活智慧:廣州“非遺課來了”
2月13日,伴隨著喜慶的鑼鼓聲,由廣東省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打造的“依時而作——2019‘非遺課來了’”首場體驗課——“廣式醒獅迎新年”在廣州市黃埔區(qū)小坑村啟動,貫穿全年、“廣味”十足的非遺之旅正式上線。2019年“非遺課來了”以二十四節(jié)氣和歲時節(jié)慶的嶺南習俗為主題,開設了36項非遺體驗課程,帶領市民領略廣式生活智慧。
體驗課回歸“非遺現(xiàn)場”
咚咚鏘、咚咚鏘……每逢春節(jié),醒獅隊伍走進廣州的大街小巷為市民送新春祝福已成為廣州新年里最熱鬧的場景。實際上,地道的廣式醒獅遠不止舞獅這一項,還包括拜祠堂、慶新春表演、群獅鬧元宵、獅隊走訪兄弟村等環(huán)節(jié)。作為2019“非遺課來了”的首場體驗課,“醒獅迎新年”與之前多次舉辦的醒獅體驗課不同:將體驗課搬到了傳統(tǒng)村落,不僅還原了春節(jié)期間醒獅隊伍走訪兄弟村的過程,還讓人們在祠堂體驗具有地道廣府風格的地獅“采青”、傾聽傳承人講述醒獅習俗和禮儀、收獲美好的新春祝福。
2月14日,2019“非遺課來了”第二場體驗課——“擲彩門,鬧元宵”在廣州市從化區(qū)江埔街江埔村舉行。當天,參加活動的人們觀摩了傳統(tǒng)祠堂祭祖,在熱鬧喜慶的氣氛中食用祠堂飯、參觀彩門扎制,并在刺激又壯觀的非遺項目“擲彩門”中討得新年好彩頭。
2019年“非遺課來了”由室內搬到室外、由舞臺表演轉到村落現(xiàn)場、由學習技藝轉向感受節(jié)俗文化內涵,呈現(xiàn)出新年新氣象。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非遺課來了”活動打造成民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質非遺課IP。
開啟傳統(tǒng)廣式生活探尋之旅
在歷史的流變中,人們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形成與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反映出先民與自然相處的生活智慧。廣州人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傳心授中將其留了下來。立春時辭舊布新、萬物復蘇,“老廣們”舞著熱鬧的醒獅求吉祈福;夏至時天氣炎熱,“老廣們”帶著“冬病夏治”“春夏養(yǎng)陽”的養(yǎng)生理念,排隊進行三伏天灸;待到秋高氣爽的重陽之時,“老廣們”攜幼扶老,舉家登高望遠,助益身心;本著“以鮮為先,追求本味,不時不食”的健康飲食原則,“老廣們”則開始了四時皆不同的粵菜尋味之旅。在時代的發(fā)展中,這些廣式生活智慧有的成為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有的已逐漸被淹沒。
近年來,廣州市非遺保護工作致力于讓傳統(tǒng)廣式生活智慧融入現(xiàn)代生活、讓非遺文化弘揚當代價值,實現(xiàn)“見人見物見生活”?;诖耍瑥V州市非遺保護中心策劃組織“依時而作——2019‘非遺課來了’”活動,聯(lián)合社會力量及廣州市各區(qū)非遺保護中心、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和傳承人群,舉辦單次體驗課、系列培訓班、組合式體驗營、研學游、大型公開課和線上直播課等多種類型的非遺課,并設計了元宵節(jié)體驗“擲彩門”贏取好彩頭、驚蟄春耕體驗舞春牛、清明踏青學盆景等36項非遺活動。
搭建非遺活化利用新平臺
“非遺課來了”為廣州非遺資源的活化利用搭建了新平臺,衍生出“非遺+”的文化新業(yè)態(tài)。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由于原有的經(jīng)濟生態(tài)和傳承傳播模式,非遺傳承人群往往以賣產品、演節(jié)目為生,這種思維在過去有其生存之道。然而,隨著人們對多元化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斷增加,迫切需要從供給側入手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務?!胺沁z課來了”旨在通過課程形式將非遺項目進行活化。一方面,提供豐富的、個性化的文化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喜愛非遺文化;另一方面,引導傳承人群跳出傳統(tǒng)的產品思維模式,以更活躍的服務思維讓非遺融入現(xiàn)代生活。
2009年以來,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已開設了嶺南古琴藝術、廣東醒獅、詠春拳、廣繡等25個非遺項目學習班共200多期,52種單次體驗課共100多堂。2018年,又新增了廣州非遺通識課、嶺南古琴公開課等四種大型公開課。此外,還組織了多個系列的非遺冬、夏令營,以不同非遺項目組合的探究課形式,為青少年提供節(jié)假日的文化活動。為使人們能夠依托網(wǎng)絡學習非遺,2017年和2018年,原文化部公共文化發(fā)展中心全民藝術普及慕課示范項目《廣繡慕課》和《廣彩慕課》分別立項拍攝;2019年,《廣州非遺通識慕課》也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使“非遺課來了”活動形成比較完備的體系。
與此同時,傳承人群也不斷實現(xiàn)著從“物”到“課”的思維轉化,自主開設各類非遺課,探尋非遺的當下傳承之道。僅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廣州非遺開放日,全市就有50多個非遺點向市民敞開大門,傳承人和保護單位自發(fā)組織各類非遺體驗課,讓更多民眾走近非遺、了解非遺,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