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形青銅器漫話
家豬是由野豬經長期馴化演變而來的;基因研究結果認為,家豬也是在多地區(qū)被分別馴化成功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家豬骨骼出土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多年。家豬骨骼考古出土表明,到了距今4000年左右,家豬已經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2003年至2004年,考古工作者對安陽孝民屯商代晚期遺址的考古發(fā)掘,獲取了大量的動物骨骼,在鑒定出的哺乳動物骨骼中,豬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見豬為孝民屯殷商居民的主要肉食消費對象。直到今日豬肉還是主要的肉食,2017年中國大陸的豬肉消費量約為5487萬噸,接近全球豬肉消費量的一半。
在家豬陸續(xù)分布于各地的同時,陶、石等材質制造的豬形象也開始出現(xiàn)。如距今6000年的上海崧澤遺址出土有陶豬;距今5000多年的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在23號墓的填土中發(fā)現(xiàn)一件石豬,長達70多厘米,重達88千克,雖僅雕刻了頭部,但憨態(tài)可掬,栩栩如生。
到了商周時期,青銅器中出現(xiàn)了用豬的形象作為造型題材,盡管數(shù)量不多,但每件皆為精美的青銅藝術珍品。
上海博物館在1960年代從冶煉廠征集到一件殘缺的商代晚期青銅豬形卣,近年完成了修復(圖①)。這件豬卣高14.1厘米,口徑9.1厘米,由兩個相背的豬首合為豐滿的器身,器蓋在發(fā)現(xiàn)時就已經缺失,據(jù)口部非直立而與器身為同一弧度推測,器蓋與器身扣合后當為渾然一體。雙耳向上豎起,鼻子向下略卷起,還有兩個鼻孔,嘴部狹長兩邊角上咧。腹下設有四個蹄足,蹄端各朝前方。提梁亦缺失。腹部滿飾精麗的云紋,并由婉轉流暢的羽狀紋勾勒,這種紋飾結構在青銅器裝飾上并不常見(圖②),甘肅靈臺白草坡1號墓出土的父丁角也裝飾了此類紋飾。卣身兩側的紋飾基本對稱,在腹部下端的紋飾連接處裝飾有蟬紋(圖③)。頸部兩側置如意頭形橋鈕,其形制風格與器身紋飾不符,應當為此卣在流傳過程中的補鑄。究竟是何時補鑄?根據(jù)如意頭的造型特點分析,與清代如意極為相似,所以補鑄的時間可能在清代。之后,可能由于種種原因,豬卣又散失,直到1960年代在冶煉廠被發(fā)現(xiàn)。
青銅卣是比較重要的商周青銅禮器,出土于規(guī)格比較高的墓葬中。卣作為器名常見于殷墟甲骨卜辭、西周金文以及先秦文獻,卣雖然為先秦酒器名,但青銅器中從沒有發(fā)現(xiàn)過自名為卣的器物,即卣是沒有自名的?,F(xiàn)在稱為“卣”的青銅器的定名,始于北宋呂大臨的《考古圖》,但是否為先秦所稱之卣,至今并無確證,只是由于沿用千年而約定俗成。
卣常見的造型為斂口,鼓腹,下接圈足,頸部兩側有提梁,設蓋,蓋上置鈕。另有一類不常見鳥獸形卣,此類器物是否為卣,尚有爭議,但大多數(shù)學者還是把它放在卣形器中的。鸮卣是鳥獸形卣的主要造型,鸮卣形制近似橢圓形,一般器身的兩側各為一個貓頭鷹的形象,猶如兩鸮相背。蓋多為兩只鸮首相合,四足亦設計為鸮足。鳥獸形卣中的虎形卣數(shù)量極少,只發(fā)現(xiàn)了2件,但造型頗為奇特,虎為雄踞狀,前爪攫一人。豬卣的造型結構為兩豬首相背,與鸮卣相同,迄今僅發(fā)現(xiàn)此例,因此這是一件珍貴的青銅器。
豬的形象作為青銅尊的造型題材有兩件。
1981年湖南湘潭九華船形山出土的商代晚期豬尊。長嘴微張,獠牙尖長,圓目深凹的圓形瞳孔。背脊鬃毛挺拔,四肢剛健,臀腹渾圓,腹后側下部還有顯示性別特征的凸起。蓋面設有一小立鳥。豬首飾有云雷紋,蓋面、頸部、腹部以及臀下部均飾有鱗片紋,這是長江流域青銅文化常見的一種裝飾。四肢部分裝飾龍紋,前腱龍首朝上,長尾上卷,在龍首與卷尾之間還置一小龍;后腱龍首朝下,龍角作比較少見的分歧狀樣式。四蹄側后方均有小乳突。腹部前后兩側橫穿一對密封的圓孔管,可作穿繩或棍用于抬舉(圖④)。
2000年山西侯馬晉侯墓地113號墓出土的西周早期豬尊,豬體碩壯,吻部略上翹,嘴角出獠牙,雙耳斜聳,背脊有鬃一道,尾上卷。豬背上有圓形口,上有蓋,蓋有圈形捉手。器腹中空,在頸部與豬首相隔。蓋沿有目雷紋一周,器腹兩側飾圓突的火紋,外有平凸的變形獸紋一周(圖⑤)。
尊也是重要的商周青銅禮器,常見的造型為侈口,腹部粗而鼓張,高圈足;另一類為鳥獸造型,稱為鳥獸形尊。尊亦無自名,凡青銅器銘文中作為器名的“尊”,均屬于酒器、食器等禮器的共名。以尊作為具體器物名,大約始于北宋的《宣和博古圖》,但還是盛酒器的總稱,直到1940年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尊”名才落實到現(xiàn)在通稱為尊的器物上,成為單一器類的專稱。豬尊屬于鳥獸形尊中的一類,它們以鳥獸等動物形象為器形。除豬尊外按形象分大致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駒尊、鸮尊、鴨尊、魚尊、兔尊、神獸形尊等等。鳥獸形尊較多流行于商代晚期,偶見于其后各個時期。
《歐洲所藏中國青銅器遺珠》中著錄了一件春秋晚期的青銅豬形器,器身飾鏤空的蟠龍紋。但此器用途不明。此外,一些青銅器的附件也為豬的造型,如山西天馬-曲村墓地6384號墓出土的西周青銅盉,蓋上的捉手就是豬的造型。
豬不但自古以來是中國最重要的肉食來源,而且在長期的馴化、飼養(yǎng)過程中成為中國農業(yè)社會的一種重要象征,豬形青銅器正是這一發(fā)展進程的寫照。
(作者為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豬卣即日起至2月24日在上海博物館一樓大廳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