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用上高科技 青島首現(xiàn)彩繪“兵馬俑”
彩繪“兵馬俑”出土場景 資料圖片
“經初步判斷,這批剛出土的陶俑是一組侍俑和車馬出行俑,為西漢時期主墓墓主陪葬所用。為保護陶俑表面彩繪,陶俑尚未完全清理?!?月11日,春節(jié)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記者從青島平度市博物館獲悉,近日從平度市小光頂墓地出土的彩繪車馬出行俑,是青島乃至膠東半島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的彩繪“兵馬俑”。
青島平度市古峴鎮(zhèn)八里莊村東北方向有一片嶺地,嶺地上現(xiàn)存較明顯的封土兩座,被稱為小光頂墓地。北側最大一座封土,現(xiàn)存高度約3米,直徑約35米,封土為黃褐色黏土夯筑,可見明顯夯層;封土下現(xiàn)存一座主墓和一個陪葬坑,主墓位于封土中心位置,陪葬坑在主墓南側,主墓已被盜掘,陪葬坑保存完整。2018年6月,為配合濰萊(濰坊到萊西)高鐵工程建設,青島考古所聯(lián)合青島平度市博物館對小光頂墓地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工作從2018年6月持續(xù)到2019年春節(jié)前夕,共發(fā)掘墓葬16座。
“陪葬坑內的陶器,計16件人俑,8件馬俑,6件騎馬俑,4件帶蓋陶鼎,3件陶罍,2件陶罐,2件陶壺,陶器表面施以彩繪,色彩層次分明。”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介紹,為保護陶俑表面彩繪,陶俑表層尚附有2至3厘米泥土,待提取進室內進行實驗室考古清理。目前所見陶俑大的高約40厘米,面部表情清晰,發(fā)型、服飾及彩繪的衣服細節(jié)清晰可見;陶馬長約60厘米,高30多厘米,體型健碩,成排陳列,均施彩繪以摹馬身細節(jié),部分馬俑上有騎馬俑或身旁有牽馬俑。
“這個墓地距離漢代膠東國國都即墨古城有10公里左右,和六曲山古墓群也有一定距離,雖然不在六曲山古墓群范圍內,但是據(jù)此亦可推測,這個墓地與漢代膠東國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墓主的身份應為漢代膠東國的官吏,其等級較高,年代大致為西漢中晚期?!绷钟窈1硎荆驗榱焦拍谷耗壳斑€沒有發(fā)掘,此次車馬出行俑陪葬坑出土的文物比較豐富、精致,所以,這個發(fā)現(xiàn)對研究整個漢代喪葬文化和漢代歷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次發(fā)掘,也是高科技、新技術運用到考古工作中的一次成功實踐。”青島平度市博物館副館長曲濤說,考古需要大地測量,過去工作人員經常使用皮尺、指南針、全站儀,需要多人配合,勞動強度大,精度低。這次他們把RTK運用到考古中,RTK是利用導航衛(wèi)星數(shù)據(jù)進行運算,這種測算平面測量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可單人操作,工作質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我們還利用無人機和RTK結合,制作了精度極高的平面圖像,包括全景、探溝、周邊環(huán)境等,一覽無余,資料采集更加詳盡科學,為周邊環(huán)境分析和墓葬形制研判提供了可靠的資料?!鼻鷿f,本次考古還有一個亮點就是三維影像的制作和應用。三維影像制作不僅需要設備,還需要豐富的經驗和技術,挖掘團隊購買了相關設備,通過大膽嘗試,完成了三維影像的制作。三維影像可以還原當時場景,為研究工作提供實景資料,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在古代,彩繪是運用礦物顏料把紋飾繪制在陶器上,加上膠增加附著力,但在地下經過2000多年,膠質都已變質降解,顏料將會剝落,這是這批彩陶保護的難點所在。”林玉海說,目前,他們已委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編制保護修復方案,還邀請了國內彩繪陶保護專家與發(fā)掘團隊一起進行修復保護。
據(jù)悉,本次考古已經由野外轉入實驗室階段,目前,考古團隊正在對出土文物進行清理、修復、采集數(shù)據(jù)、拍照、繪圖,編撰發(fā)掘報告,同時開展相關研究性工作,此項工作預計3個月時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