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華宮嘉平書福頒賜
康熙帝御書福字。
雍正帝御書福字。
乾隆帝御書福字。
乾隆寫字像軸。
每到歲末年關,人們都會貼福字迎新年,這項活動早已成為我們的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代代相傳,扎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清代宮廷也不例外。清宮從臘月初一就開始各項辭舊迎新的活動了,比如皇帝開筆書福與賜福。因為臘月也稱為嘉平月,所以又稱嘉平書福頒賜。
緣起
乾隆帝曾在《丁巳嘉平月朔開筆再疊辛亥詩韻》注中說:“嘉平賜福之事,皇祖(康熙)時從未舉行,皇考(雍正)創(chuàng)辦成例,予御極以來,敬循家法,歲歲遵行,奉為典則?!?乾隆帝這段話未免太武斷了,實際上康熙帝也經常賞賜臣下福字,只是沒有固定在臘月初一而已。如康熙六年冬,大臣蔣廷錫丁憂在家,康熙帝親書金箋“福”字以賜??滴跛氖瓿η耙蝗?,又賜翰林編修查慎行御書大“?!弊?。恭王府還有一座康熙御筆“福”字碑,這是其為祖母孝莊皇太后請福續(xù)壽寫下的,福字右半邊寫成類似于“壽”字,寓意福壽雙全,號稱天下第一福字??滴醯勖磕甓紩H筆御書大“?!弊郑p賜給親信王公大臣,籠絡君臣關系,以示恩寵。后來嘉慶帝重新考證了嘉平書福之典,在《書福聯句》注中明確指出,清宮書福賜臣下的習俗,始于康熙皇帝。
法物
嘉平書福儀式中最重要的用具,當屬康熙御用“賜福蒼生”筆,蘊含御賜福字,福歸天下之意,乾隆帝曾稱其“最為吉祥法物”。此筆管髹黑漆,鐫刻“賜福蒼生”四個填金字。每年書福,必敬用此筆書第一福字,欽承天子手澤,懸掛于乾清宮正殿,以求新年好福氣。道光年間曾任軍機大臣的英和評說:“此筆亦棕制純粹,異于他毫,所書福字無定數,惟珍重不多書爾?!钡拇_如此,這件寶物僅在書福頒賜時御用一次,用畢即珍藏于紫檀寶匣之中以待來年使用。這件貯筆的寶匣也非常珍貴,其上鐫刻乾隆帝御銘:“斂時五福,敷錫庶民。子孫保之,萬禩千春?!卑粗?,當時賞賜臣下的福字,都使用上好的絹紙,其上敷丹砂,繪有金云龍的圖案,多由南方省份進獻。而在宮廷內貼用的福字,主要是朱紅對箋、壽字箋,由江蘇省按尺度制進。而書福所用的硯臺,主要是名貴的松花玉硯和紫端石硯。
地點
至于書福的地點,大多認為在重華宮,這也是乾隆帝為皇子時的潛龍邸?!秶瘜m史續(xù)編》載:“每歲十二月初一日,皇帝御重華宮,懋勤殿首領太監(jiān)陳龍箋、大筆、墨海于重華宮,祗候皇帝以‘賜福蒼生’筆書福字十余幅懸貼各宮。”乾隆十七年(1752年)之后,又增加了一項儀式,即開筆書福之前,皇帝必須先到闡福寺上香,然后返回重華宮東側的漱芳齋書福。闡福寺在今北海公園五龍亭北,重宇三層,皇帝必須親自登樓,以取“闡揚福德之義”。乾隆帝每年都親力親為,一直到83歲才改乘小轎登樓,可見他祈福的虔誠之心。還有一說在建福宮書福,禮親王昭梿的《嘯亭雜錄·賜福字》曾提到:“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謁闡福寺歸,御建福宮,開筆書福字箋,以迓新禧,凡內廷王公、大臣皆遍賜之。”可能重華宮、建福宮都曾有過書福之典。
儀式
為了彰顯對書福頒賜典禮的重視,清代帝王非常注重禮儀細節(jié)。書福時必須焚香致敬,桌案上置一朱漆雕云龍盤,其中放古銅八吉祥爐、古銅香盤?;实凼治铡百n福蒼生”筆,先在爐上熏熱,然后濡染揮翰,誠心地寫下福字。次日,皇帝在乾清宮西暖閣升座,獲賜福字的王公大臣依次進入跪于御案之前,“上親揮宸翰,書福龍箋”,每書一福,首領太監(jiān)二人恭奉前行,受賜王公大臣則恭敬地雙手接過福字捧出,小心翼翼帶回家中珍藏。內廷翰林及乾清門侍衛(wèi)則御賜雙鉤福字,以示特別的恩寵。其余御筆福字全部封存于乾清宮,以待來年冬天特賜軍機大臣、御前大臣數人,稱之為“賜余?!?。
意義
清代皇帝的書福與賜福,主要是為了顯示皇恩浩蕩,籠絡人心,而獲得福字的大臣們無不感激涕零,紛紛上表仰賴皇上洪福,忠心不二。這也是維系君臣間感情的一種紐帶,客觀上起到了鞏固政權的作用。最初賜福僅限于王公大臣、內廷翰林等少數人,后來皇子、宗藩、封疆大吏,甚至安南等藩屬國王都可以得到皇帝的賜福。乾隆年間,曾任禮、戶兩部尚書的王際華,在任三十一年間有幸先后得到皇上御書“?!弊侄姆?,一時傳為佳話,令人稱羨。他將這些福字全部裝裱起來,懸掛在廳堂,琳瑯滿目,別無余地,命名為“二十四福堂”,視其為莫大的榮耀。有人問他:“此后皇上再賜福字,將何以置之?”王際華說:“別置一軒,號曰余福堂?!?難得的是,雍正皇帝對此有很清醒的認識,他曾就賜福一事敕諭群臣道:“年來冬月封印之后,政務略有余閑,朕手書‘?!郑n內外大臣。諸臣奏謝,皆稱受朕賜福之恩。此世俗之言,非正理也。朕何能以福賜諸臣哉?不但朕也,即上天亦豈能以福私與一人哉?……朕之每年頒賜福字者,蓋欲諸臣觸目警心,時時存可以獲福之心,行可以獲福之事,如詩人之所言自求多福,則諸福集于其身矣。諸臣又嘗言賴朕之福,此言亦屬非是。蓋必諸臣皆有福,方為朕之福,是朕實賴諸臣之福也。又必天下百姓皆有福,然后為吾君臣之福。是君與臣,皆賴百姓之福也。愿與諸臣共勉修福之道可耳?!庇赫勰苷J識到天下百姓之福才是君臣之福的根本,實屬難能可貴,這也是其務實作風的一個反映,這種感念天下蒼生的修福之道在當今也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