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世界文學期刊動態(tài)
《紐約時報書評周刊》|聚焦意大利文學
隨著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的開播,“那不勒斯四部曲”再次成為焦點,意大利文學也從而重新得到關注。《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盤點了值得一讀的意大利新銳作家,其中,Paolo Cognetti被稱為“下一個埃萊娜·費蘭特”,其作品《八座山》(Le o t t o montagne)也獲得了意大利文學最高獎斯特雷加獎。30歲時,Paolo離開米蘭,隱居在阿爾卑斯山區(qū),《八座山》講述了兩個意大利年輕男孩之間的友誼,也因此會被和“那不勒斯四部曲”比較。評論認為,《八座山》在意大利的暢銷,體現了意大利年輕人的身份認同危機。因為經濟的下滑,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意大利年輕人離開大都市,去阿爾卑斯山區(qū)里放牧,而Pao l o記錄的,就是意大利年輕人對自我身份的探尋。
《泰晤士報》|英國制造業(yè)的衰落
1939年至1945年間,英國生產了無數的飛機、船舶、武器和紡織品。七十年后,那些讓英國成為全球工業(yè)大國的企業(yè),已經紛紛倒閉,數百萬的崗位也因此消失。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曾承諾復興制造業(yè),但在制造業(yè)的產出上,如今的英國已經落后于法國。為什么一個發(fā)明了抗生素的國家,已經不再具備制造業(yè)上的優(yōu)勢?在《我們失去了什么》(What We Have Lost)中,詹姆斯·漢密爾頓-帕特森分析了英國制造業(yè)衰落的原因。
《文學評論》|菲利普·拉金書信集
1954年,菲利普·拉金在信中這樣描述自己的母親:“她懦弱,無聊,易怒,自憐……但她也善良、無私、溫暖。我最終是否還是站在她的身邊?我不知道。在內心深處,我只站在自己的身邊?!睅资陙?,拉金一直在給母親寫信,有時一周一封,有時兩封。他寄回家的信,總共有四千多封。最新出版的菲利普·拉金書信集Letters Home,讓讀者看到他的人生軌跡。讀者可以發(fā)現,菲利普·拉金早期的信非常輕快,但隨著母親狀況的惡化,他的信變得越來越陰郁,照顧母親的艱難過程,也讓他的詩歌風格發(fā)生轉變。
《巴黎評論》|書寫失敗
在山姆·利普賽特的作品中,失敗是不斷出現的主題。從中學時代起,利普賽特就開始寫生活在破碎家庭里的孩子,和住在美國西部的、迷茫的普通人。如今,利普賽特已經是哥倫比亞大學寫作項目主任,他向《巴黎評論》講述了“失敗”在文學中的意義。他回憶說,除了英文和歷史,他的成績一直很差,從小就明白失敗的感覺。但他并不想從失敗中學會什么,相反,失敗是一個迷人的概念——失敗者的人生才是值得書寫的人生,成功和失敗的對立,也是戲劇沖突的來源。利普賽特說,在美國,人們恐懼失敗,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命運,是美國文化的核心。但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人生本來就無法被掌控。比起成功者,每一個過著失控生活的失敗者,才更具有文學上的價值。
《衛(wèi)報》|催眠故事
為了解決越來越普遍的失眠問題,冥想軟件Ca lm邀請旅行作家菲比·史密斯,創(chuàng)作讓人聽了就想睡覺的催眠故事。一年以來,史密斯已經創(chuàng)作了15個催眠故事,她在摩洛哥、西伯利亞、瑞典等地的旅行經歷,都成為寫作素材。她最受歡迎的故事Bl ue Go l d已經被播放了上千萬次,講述的是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和村莊,里面有大段讓人聽了就困的景色描寫。大多數作者都要確保故事的張力,但催眠故事最要避免的就是張力。史密斯需要在故事開頭讓讀者產生興趣,然后越寫越讓讀者覺得無聊和失望,同時也不能使用發(fā)音尖銳、會把人吵醒的單詞。不少聽眾評價說,自己非常喜歡史密斯的故事,只是從來沒有堅持聽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