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個“顛撲不破的諢名”不容易——魯迅與綽號
魯迅與綽號,這是個有意思也有意義的話題。
綽號,也叫諢名、混號、外號,也是一種人名,是一種別名。從民俗學上說,它是一種民俗事象;從文學上說,它可歸入俗文學創(chuàng)作。綽號,有高明與不高明之分,善意與惡意之分,褒義與貶義之分,文雅與粗俗之分。綽號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文化現(xiàn)象。
歷史名人的綽號,乃其史跡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性格和風貌的某一側(cè)面。有的歷史人物綽號頗多,或是愛給別人起綽號,這就形成了人物與綽號的一些瓜葛。魯迅就是一位綽號頗多,也愛給別人起綽號的人物。從這些綽號中,頗能看出魯迅的一些性格、風貌和他與一些人的某種關(guān)系。魯迅是一位很重視綽號的文學價值的作家,他在小說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生動有趣、文化內(nèi)涵豐厚的人物綽號。
魯迅的綽號
魯迅一生的名字很多,原名周樟壽,后改為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筆名尤多,“魯迅”是影響最廣泛的筆名;此外,魯迅還有一些綽號,這算是一種別名。
魯迅最早的綽號是“胡羊尾巴”。這是他幼年時鄰居給起的,意思是矮小靈活,聰明調(diào)皮?!昂颉本褪蔷d羊,綿羊的尾巴短而圓,晃起來很有趣?!昂蛭舶汀笔墙B興方言,比喻小孩子聰明、調(diào)皮、活潑。有篇回憶文章說,一次大人打牌,拿樟壽(小魯迅)逗趣,問他:“你愿意誰輸誰贏呀?”樟壽應聲答道:“我希望大伙一起贏!”引得眾人夸贊: “這孩子真是個‘胡羊尾巴’,又聰明又善良?!彼自捳f,從小看大,從魯迅小時候這個“胡羊尾巴”綽號,就可以看出他很早就具備善良、智慧和機警等特點。
魯迅曾被小伙伴取過一個“雨傘”的綽號。魯迅原本字“豫山”,后改為“豫才”,為什么改?就因為“豫山”被小伙伴叫成了“雨傘”。小魯迅的自尊心很強,不喜歡讓人“雨傘”“雨傘”地叫,便向父親提議將“豫山”改為“豫才”,父親覺得不錯,就改叫“豫才”了。從這件事看出,魯迅很早就萌生了一種凜然難犯的氣質(zhì),為了不被人取笑,寧愿改名。
魯迅有個筆名叫“何家干”,他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首次發(fā)表的雜文《“逃”的合理化》和《觀斗》,用的就是“何家干”。這個筆名大抵脫胎于他小時候的一個綽號。十二三歲的時候,魯迅在三味書屋隨壽鏡吾先生讀書,同時幫助家里干活,不僅干農(nóng)活,還去當鋪典當物品,幫助病重的父親買藥,同學們見他很顧家很能干,就給他起了個“家干”的綽號。這個綽號似乎有點調(diào)侃,但又以夸贊的成分為多。后來魯迅成了作家,便取了筆名“何家干”。這是個由綽號演變來的筆名,可能是為了紀念少年時的經(jīng)歷。
魯迅在江南水師學堂上學時,同學錢玄同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貓頭鷹”。錢玄同覺得魯迅平時不修邊幅,不愛說笑,常凝寂靜坐,像個兀立枝頭的貓頭鷹,便送給他了這個綽號。當過北平大學校長的沈君默在《憶魯迅》一文中對這個綽號解釋說:“豫才的話不甚多,但是每句都有力量,有時候要笑一兩聲,他的笑聲是很夠引人注意的。玄同形容他神似‘貓頭鷹’,這正是他不言不笑時凝寂的寫真?!笨磥砩蚓J為“貓頭鷹”這個綽號對描摹魯迅的神態(tài)還是挺貼切的。貓頭鷹在西方文化里象征智慧,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愛鳥就是一只小貓頭鷹,然中國民間卻因貓頭鷹叫聲不好聽,且喜夜間活動,而將其視為不祥之鳥。但錢玄同起這個綽號,絕不是將魯迅視為不祥之人,而大約主要是調(diào)侃魯迅的外表不大合群,有點怪異,或許也夾雜了一點欣賞魯迅愛思考有智慧的成分??傊@個綽號不是嘲諷魯迅的。
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得了一個綽號“富士山”。緣起是,魯迅將成群結(jié)隊的清國留學生盤著辮子戴學生帽,比喻為一座座行走的富士山(魯迅在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中寫了這個情況),同學王立才覺得這個比喻很形象也很有趣,便把“富士山”作為綽號送給了魯迅。這個綽號沒有貶義,多少還含有夸贊魯迅有創(chuàng)意的意思。魯迅的民族意識很強,對“金錢鼠尾”的清朝辮子一向反感,他說清國留學生的腦袋像富士山,實際是在嘲諷清朝的腐朽和清朝子民的愚昧。留日期間,魯迅毅然剪掉了自己的辮子,以示與清朝決裂。
剪辮回國后,魯迅又得了一個與剪辮有關(guān)的綽號“假辮子”。魯迅回國后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jiān)學,當時正值清政府捕殺“亂黨”,剪了辮子的人會被視為“亂黨”,于是魯迅便弄了條假辮子,再戴上瓜皮帽來遮掩,一些剪了辮子的同學也紛紛仿效,于是魯迅便有了“假辮子”的綽號。戴假辮子是自我保護,是向清廷斗爭的一種方式。“假辮子”這個綽號,既是對魯迅的贊揚,也含有嘲弄清廷的意味。魯迅后來在小說和雜文中屢屢提及清末剪辮的事,顯然與他自己曾經(jīng)歷過剪辮風波有關(guān)?!凹俎p子”這個綽號,實際上是閃爍著一抹清末民族革命的亮色的。
五四運動前,錢玄同、馬幼漁等一些魯迅的文壇朋友給魯迅起過一個“方老五”的綽號。起因是劉半農(nóng)常愛說“見到了魯迅”云云,朋友們便嘲諷他有點像《儒林外史》里那個有點勢利的成老爹總愛說“見到了安徽鹽商方老五”云云,于是“方老五”便順勢成了魯迅的綽號,周作人、周建人也便被連及稱為“方老六”“方老七”。魯迅在文學上卓有成就,劉半農(nóng)欽敬之,所以在朋友面前說起魯迅時,便難免流露一點與之相交的榮耀感,這頗似后來的文人們炫耀“我的朋友胡適之”。從“方老五”這個綽號,頗可想見魯迅當時在文壇上的聲望。魯迅寫過一篇短篇小說《端午節(jié)》,里面的主人公叫“方玄綽”,是個“披著新衣的舊式文人”。有研究者認為,“方玄綽”之名源于魯迅的綽號“方老五”。這個說法,似乎多是推想,然可聊備一說。
“白象”,是作家林語堂給魯迅起的一個綽號。許廣平說,魯迅的老朋友林語堂說魯迅是“一頭令人擔憂的白象”;又解釋說,大象一般都是灰色的,白象很少見、很特別,所以很可貴,也就令人擔憂。這種解釋有一定道理。然而林語堂本人并沒有對這個綽號做過什么解釋。林語堂精通英文,在英文里,“白象”是形容一種昂貴卻沒有大用途,又不能丟棄,保養(yǎng)又很費勁的物品,這種物品當然是令人擔憂的。林語堂起“白象”這個綽號,似有一點英文里的意思,但林的用意肯定不是譏諷,而是一個友好的、暗含著一點替魯迅擔憂的意味。這是個雅致和耐人尋味的綽號。
魯迅還有個綽號叫“魯瘋子”。這是魯迅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時,許廣平給起的。這在魯許兩人的通信集《兩地書》中有記載。表面看,這是一個不雅的綽號,但實則是許廣平對魯迅的昵稱。一個“瘋”字,也許是嗔怪魯迅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于寫作的勤奮勁兒,也許是欽敬魯迅以筆作槍、與惡勢力搏戰(zhàn)的奮勇勁兒。對于魯迅的“瘋”,魯迅家人是了解得最深的。魯迅長孫孔令飛曾講過一件魯迅的“瘋事兒”,說魯迅曾在相思樹下思念許廣平,忽然來了一頭豬吃樹葉,打擾了他的思緒,于是魯迅便與這頭豬“搏斗”了一番。魯迅的所謂“瘋”,實際是一種執(zhí)著、一種韌性、一種剛勁、一種天地不怕的膽量。
魯迅的老師章太炎也有“瘋子”的綽號,人稱“章瘋子”。在《關(guān)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中,魯迅贊揚章太炎與?;庶h的斗爭“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這正是在贊揚章太炎勇敢、執(zhí)著的“瘋勁兒”。前有“章瘋子”,后有“魯瘋子”,師生二人都是執(zhí)著、勇敢的革命家。
魯迅還被人起過一個“拼命三郎”的綽號。1909年,魯迅在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任教時,因反對學堂監(jiān)督夏振武的所謂“廉恥教育”而罷教,夏振武等人便給魯迅起了一個綽號,叫“拼命三郎”。這個綽號并非夸魯迅是好漢,而是說魯迅與梁山的匪類一樣。魯迅在一篇雜文中感慨說,舊時鍛煉人罪常給人起惡綽號,如訟師要控告張三李四,便稱“六臂太歲張三”“白額虎李四”,縣官一看,不問事跡,便知是惡棍。(《華蓋集·補白》)又說過,“直到后來的訟師,寫狀之際,還常常給被告加上一個諢名,以見他原是流氓地痞一類”(《五論“文人相輕”——明術(shù)》)。魯迅被夏振武叫做“拼命三郎”,正與惡訟師叫人“六臂太歲”“白額虎”相同,都是用惡綽號罪人。綽號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變?nèi)司秤?,這是魯迅觀察社會的一個發(fā)現(xiàn)。但魯迅也認為這個招數(shù)效果有限,隨著師爺斷案經(jīng)驗的增長,此招也就不那么靈了。
“紹興師爺”“刀筆師爺”,是陳西瀅、蘇雪林等一向與魯迅不和的文人送給魯迅的惡名,這個惡名在那些與魯迅不睦或結(jié)仇的人那里,實際上成了一個綽號或準綽號。蘇雪林在一篇批評、挖苦魯迅的長文《我論魯迅》中說:“魯迅一輩子運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筆,叫別人吃他苦頭,我現(xiàn)在也叫這位紹興師爺吃吃我的苦頭?!苯B興師爺,或曰刀筆師爺,在晚清特別是在民國,名聲很不好,以致成為以刀筆坑人殺人的壞人的代名詞(按,這種代名詞其實并不準確,對紹興師爺應做全面評價),所以“紹興師爺”這個綽號,完全是誹謗性的,是一種誣蔑。魯迅的筆,確實如匕首投槍,但所針對的是惡勢力,是國民劣根性,雖然有時也尖刻,也誤傷過好人,但絕非什么害人的紹興師爺?shù)牡豆P。魯迅對于“紹興師爺”這個惡名惡綽號,當然是極為反感和氣憤的,故在一些文章中做了必要的自我辯誣和反擊。
魯迅給人起的綽號
魯迅給人起過不少綽號。但關(guān)于魯迅是否常給人起綽號,也有不同的看法。周作人說:“魯迅不常給人起諢名。但有時也要起一兩個?!保ā蛾P(guān)于魯迅三數(shù)事·諢名》)魯迅的好友許壽裳說:“魯迅對人,多喜歡給予綽號,總是很有趣的?!保ā锻鲇阳斞赣∠笥洝罚└鶕?jù)我所看到的材料,許壽裳的說法應該更準確??梢哉f,魯迅一生都喜歡給別人起綽號。
魯迅給別人起的綽號,總是事出有因,有“生活出典”的,一般來說充滿善意,沒有損人挖苦人之意,即使略帶調(diào)侃,也不讓人反感,有的綽號還讓人喜歡,但若是嘲諷自己所厭惡的人,起的綽號則比較刻薄。
魯迅給人起綽號,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他曾給三弟周建人起過“饞人”和“眼下痣”的綽號,還把好哭鼻子的女生叫“四條”,意思是鼻涕眼淚一塊兒流。一次因為吃冰,房客沈四太太阻攔說“吃了要肚子痛”,結(jié)果遭到了母親的責罵,他便給沈四太太起了個“肚子痛”的綽號,抒發(fā)了一下小小的不滿。
諧謔輕松的綽號,在魯迅所起的綽號中占相當比例,這類綽號基本就是開玩笑,沒有惡意。魯迅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同事中有位叫川島的青年教授,留了個學生頭,在教授群里挺扎眼,魯迅就管他叫“一撮毛”,見面時常親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錢玄同與魯迅同門受教于章太炎,魯迅給他起過一個詼諧的綽號,叫“爬來爬去”。其本事是,錢玄同與魯迅、周作人、朱蓬仙等在日本聽章太炎講國學課時,錢玄同在課余談天時說話最多,且常在席上爬來爬去,魯迅便贈以綽號“爬來爬去”。從這個綽號頗可以想見青年時代的魯迅和錢玄同等人,同堂聽章太炎授課時的風貌。后來,魯迅把“爬來爬去”簡化成了“爬翁”,他在給周作人的一封信里說:“見上海告白,《新青年》二號已出,但我尚未取得,已函爬翁矣?!薄芭牢獭奔村X玄同。海嬰是魯迅的愛子,魯迅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狗屁”。這個滑稽、戲謔的綽號,浸透了魯迅的舐犢之愛。
在魯迅所起的綽號中,有一類可謂之“亦莊亦諧的綽號”,這種綽號多具有某種思想意義,耐人尋味。他給維新人物蔣智由起了一個綽號叫“無威儀”,即這種亦莊亦諧的綽號。蔣智由原本是主張反清革命的,但后來變了。一次談服裝問題,蔣竟夸贊清朝的紅纓帽有威儀,而嫌自己戴的西式禮帽無威儀,后來他又主張君主立憲。魯迅不滿蔣智由的倒退,便把“無威儀”作為綽號送給了他。
魯迅曾給翻譯家嚴復起過兩個綽號,一個是諧謔輕松的,叫“嚴不佞”,一個是亦莊亦諧的,叫“載飛載鳴”。“不佞”是舊時文人的一種自謙說法,謂自己不才。嚴復說話寫文時總愛說“不佞怎樣”,魯迅便給他起了個“嚴不佞”的綽號?!拜d飛載鳴”這個綽號應該與魯迅和章太炎對嚴復的譯文不滿有關(guān)。章太炎曾批評嚴復的譯文說:“申夭之態(tài),回復之詞,載飛載鳴,情狀可見;蓋俯仰于桐城之道左,而未趨其庭廡者也?!保ā短孜匿洝e錄》卷二《社會通詮商兌》)這是說嚴復的譯文有八股文氣,雖學了些桐城派皮毛卻沒能登堂入室,“載飛載鳴”四個字是狀其文風。魯迅與太炎師一樣,也對嚴復的文風持批評態(tài)度,他寫道:“所謂‘桐城謬種’和‘選學妖孽’,是指做‘載飛載鳴’的文章和抱住《文選》尋字匯的人們的?!保ā段逭摗拔娜讼噍p”——明術(shù)》)“載飛載鳴”,已成了“桐城謬種”的一個符號,魯迅便把它作為綽號送給了有桐城派遺風的嚴復。后來,有好事者把魯迅給錢玄同和嚴復起的綽號湊在一起做了一幅對聯(lián):“錢玄同爬來爬去,嚴幾道載飛載鳴”,是很有趣的。嚴復,字幾道。
魯迅曾給許廣平起過兩個綽號,一個是諧謔輕松的,叫“小刺猬”,一個是亦莊亦諧的,叫“害馬”?!靶〈题北憩F(xiàn)了魯迅與許廣平的親昵。魯迅平時很喜歡刺猬,在北京時曾買過一個石刻的刺猬,用作鎮(zhèn)紙。因為喜歡刺猬,便用作綽號來稱呼親愛的人。“害馬”這個綽號,源出女師大風潮。在女師大風潮中,校長楊蔭榆在開除許廣平等人的布告中說:“即令出校,以免害群。”指斥許廣平等人是害群之馬。于是,魯迅索性將“害馬”作了許廣平的綽號。魯迅在給許廣平的一封信里說:“尚希曲予海涵,免施貴罵,勿露‘勃谿’之技,暫羈‘害馬’之才……”給母親寫信時說:“母親放心,害馬現(xiàn)在很好……”害馬,即許廣平。這個綽號,既嚴肅又詼諧,自我調(diào)侃中透出對楊蔭榆的輕蔑。
魯迅對自己厭惡的人,有時會用綽號加以挖苦,有的綽號還起得很刻薄,例如給史學家顧頡剛起得綽號就很刻薄。顧頡剛患有紅鼻病,魯迅就給他起了個“鼻公”的綽號,或稱“紅鼻”“鼻”。在與友人的通信中,魯迅常以“紅鼻”代稱顧頡剛,在歷史小說《故事新編·理水》里,為影射顧頡剛,塑造了一個鼻子有病的“鳥頭先生”。這種用生理缺陷起綽號的方法,當然是不厚道的。
本來,魯迅一向也是反對用小說搞人身攻擊的,但為何對顧頡剛?cè)绱送诳嗄??原因是,顧曾說魯迅的力作《中國小說史略》有抄襲之嫌,魯迅極為憤恨,與顧結(jié)下了死怨,憤然回擊,方式也就不那么文雅了。關(guān)于《中國小說史略》是否抄襲,胡適曾替魯迅辯誣,認為此書并非抄襲之作,并評價說,魯迅的小說史研究“是上等工作”。
今天來看,魯顧兩位大師結(jié)怨是一樁很遺憾的事,顧不該那么說,魯也不該那么起綽號。所幸的是,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的經(jīng)典地位,顧頡剛的大史學家的地位,都早已為社會所認可,所推重。
魯迅小說里的綽號
品讀文學作品,不可小看綽號的作用,一個精妙傳神的人物綽號,會使這個人物及相關(guān)作品長久地活在讀者腦海里,如《水滸傳》里一百零八將的綽號,對《水滸傳》的影響和流傳作用巨大,所以文學理論中有“綽號文學”的名目。
魯迅作為語言大師和小說家是極看重綽號創(chuàng)作的,他說:“創(chuàng)作難,就是給人起一個稱號或諢名也不易。假使有誰能起顛撲不破的諢名的罷,那么,他如作評論,一定也是嚴肅正確的批評家,倘弄創(chuàng)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保ā段逭摗拔娜讼噍p”——明術(shù)》)看看,魯迅是多么重視綽號的創(chuàng)作!他把好的綽號稱為“顛撲不破的諢名”,還認為能起佳妙綽號的作者,在評論和創(chuàng)作上也一定是高手。一百零八將的綽號,正是魯迅所說的“顛撲不破的諢名”。魯迅很贊賞這些綽號,曾分析說,“花和尚魯智深”和“青面獸楊志”的取名著眼在形體,“浪里白條張順”和“鼓上蚤時遷”的取名著眼在才能,可知魯迅曾對《水滸》綽號作過細致的思考。
魯迅在自己的小說中,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顛撲不破的綽號。例如,人們熟知的“孔乙己”“阿Q”“豆腐西施”“假洋鬼子”“九斤老太”等等,都是顛撲不破的綽號。一提到這些綽號,仿佛它的主人會一下子走到你的面前。《孔乙己》寫道:“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边@個綽號,充滿古舊酸腐的氣息,對刻畫孔乙己這個落魄窮酸的舊式讀書人的形象,起了極重要的作用。試問,要想刻畫孔乙己其人的風貌,還有比“孔乙己”這個綽號更合適更精妙的名字嗎?“阿Q”這個名字,或曰名號,實際也是個綽號,創(chuàng)作它,魯迅是花了很大心思的。在《阿Q正傳》開篇,魯迅用相當篇幅來解說這個“阿Q”,并借此反映阿Q的社會地位等?!翱滓壹骸焙汀鞍”皆為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的經(jīng)典人物,之所以能成為經(jīng)典人物,顛撲不破的綽號起了不小的作用。這樣的綽號恐怕也只有深刻博大的魯迅才能起得出。
魯迅曾注意到俄羅斯民族有擅長給人起綽號的本領。他在《五論“文人相輕”——明術(shù)》一文中說,果戈理曾夸俄國人善于給別人起名號,“名號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著你走,怎么擺也擺不脫”?!遏斞溉返木幷咴谧⑨尨宋臅r抄錄了果戈理在《死魂靈》中說的原話:“俄羅斯國民的表現(xiàn)法,是有一種很強的力量的。對誰一想出一句這樣的話,就立刻一傳十,十傳百;他無論在辦事,在退休,到彼得堡,到世界的盡頭,總得背在身上走?!痹瓉?,俄羅斯人起名號綽號的創(chuàng)造力竟這么強,遺憾的是我沒能看到具體的例子。我倒是覺得,若將果戈理的話用于評說魯迅小說人物的綽號倒是很貼切的,像“孔乙己”“阿Q”“豆腐西施”“假洋鬼子”“九斤老太”這些綽號,都是一傳十,十傳百的,都是能夠流傳九州,甚至走向世界的。
余話
一個小小的綽號,一個取綽號的行為,包含和承載了那么多有意義、有意思的歷史信息和文化信息,這恐怕是許多人想不到的。魯迅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竟與綽號有那么多的關(guān)聯(lián),恐怕也是許多人想不到的。在人數(shù)眾多的現(xiàn)代作家群里,高度重視綽號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并對綽號做過精辟論說的作家,魯迅以外,恐怕是不多的。
從“魯迅與綽號”這個角度觀察和了解魯迅,特別是觀察其性格和情趣,頗能看出一些以往被忽略甚至被誤解的東西。比如,今人對魯迅的印象,大多只有嚴肅、冷峻,“橫眉冷對”似乎就是魯迅的標準像,而實際上,魯迅是個天性幽默風趣,很愛開玩笑的人,他愛給人起綽號,起詼諧、有趣、輕松的綽號,便是他幽默風趣的天性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