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瑞:論科幻文學的宇宙?zhèn)惱?/em> ——以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為中心
摘要:因認知與間離相結合、關切未來且指向當下的文類特征,科幻文學成為我們進入后人類時代思考宇宙?zhèn)惱淼慕^佳方式?!叭w系列”蘊含了宇宙?zhèn)惱淼赖绿剿鞯膬蓷l相互糾纏的線路:其一,反轉黃金法則,創(chuàng)設黑暗森林法則,揭示人類普遍認可的倫理道德觀在宇宙世界中的無效性。其二,將黑暗森林法則回置于宇宙中展開質疑與反思,以一種倫理道德烏托邦的建構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這一道德重建指向宇宙大義與至善,是劉慈欣對宇宙存在的理想假設。劉慈欣是道德的歸零者,他從道德破壁到道德烏托邦建構的過程是一種理想主義的道德歸零運動。道德的棄與舉在此構成劉慈欣思考宇宙?zhèn)惱淼娜俊?/span>
關鍵詞:宇宙?zhèn)惱?;三體系列;道德破壁;倫理道德烏托邦;后人類倫理
有研究者認為,劉慈欣在其科幻小說中持一種宇宙零道德觀。(1)其依據是劉慈欣遵循的是黑暗森林法則。其實,零道德并非“三體系列”所要表達的全部內容。《三體》三部曲體現(xiàn)了劉慈欣對宇宙?zhèn)惱淼赖碌难驖u進的思考。零道德狀態(tài)是他對宇宙生存基本現(xiàn)實的假定呈現(xiàn),是走向后人類倫理道德的重要一步。但這并非其對宇宙理想生存的終極思考,在破除人類黃金法則的黑暗森林法則背后,三部曲始終隱藏著某種道德希冀。這一希冀在第三部中最終凝聚為一種宇宙大義與至善。這是劉慈欣對宇宙存在的理想假設。在后人類倫理道德之路的創(chuàng)設上,劉慈欣最終訴諸的是倫理道德的烏托邦想象。
一 、失效的黃金法則
黃金法則是一種互惠原則,是人類倫理道德系統(tǒng)的核心和基礎。它是“愛的法則”,它要求你按照希望他人如何待你的方式來對待他人,落實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就是以善的方式來待人。H.T.D.羅斯特在世界各地宗教戒律中皆提煉出這一法則,借此來證明黃金法則是適用于全人類的普遍價值觀。(2)黃金法則是人類的道德金律。那么地球之外呢?法國基督教哲學家夏爾丹曾經試圖把道德層面?zhèn)€體應負的責任擴大至整個宇宙[ ]。羅斯特也曾指出,道德關系并不局限于人類,“人從‘部落的友愛’,通過‘國家的友愛’,正走向‘世界的友愛’”[ ]9。隨著人類科技不可遏制的發(fā)展勢頭,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將愈加深廣。在這一探索進程中,倫理道德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人類該如何面對有可能出現(xiàn)的外星生命體?黃金法則成為可能的基礎是“人類”這一概念本身。人、階級甚至國家之間,都共享了一種人類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對于何謂善惡有著相對一致的理解。而外星生命體是一種不確定的存在,它可能是類人的,也可能是非人的。顯然,后者在地球與宇宙的關系中是不可忽視的。
在文學領域,科幻文學這一文類向我們呈現(xiàn)了關于宇宙?zhèn)惱淼赖碌囊恍┧伎?。這類思考常有如下傾向:人類的道德責任應走向宇宙。在一些科幻文本中,外星人要么是確證人類善良形象的邪惡敵人,要么是體現(xiàn)人文主義思想的友愛兄弟,前者如《世界大戰(zhàn)》,后者如《阿凡達》??傊?,這些科幻文本在黃金法則下的善惡倫理道德框架內設想出人類的外星敵人與朋友,以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敘事結局去確證人類穩(wěn)居宇宙中心的虛擬圖景,或以人文主義的“團結的倫理”消除他者、強化人類中心主義。波蘭哲學家、科幻作家萊姆不無嘲諷地指出,部分科幻作品把宇宙變成另一個“馴養(yǎng)的地球”,讓人類在宇宙中遭遇各種殘酷的不幸,而這殘酷是“人性化的殘酷,是人類可以理解的殘酷,甚至是最終可以通過倫理觀點來判斷的殘酷……我們可以知曉科幻小說已經對宇宙所做的:從道德觀點來看待宇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108黃金法則不是宇宙的金科玉律??苹米髌凡粦晃兜貙⒂钪鏀M人化,提供人文主義倫理的陳詞濫調,而應揭露人文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不足與謬誤。這才能為倫理道德的可能出路提供有效思考。
在一些自覺地試圖擺脫人類主義倫理道德框架影響的科幻作家那里,科幻小說呈現(xiàn)了一種不受物質世界所謂客觀現(xiàn)實約束的新思維方式。遠到上世紀波蘭的萊姆,近到時下正熱門的實力科幻作家劉慈欣,他們都試圖打破人類中心主義統(tǒng)攝下的“擬人化宇宙”,探索與完全他者的相遇,并試圖發(fā)展出新的倫理反應模式。他們通過對“費米佯謬”的解釋打破“擬人化宇宙”,繼而展開對宇宙的重新認識。萊姆在《宇宙創(chuàng)世新論》中對“費米佯謬”作出新解釋,提出宇宙博弈理論。宇宙中的神級文明擁有改造宇宙的能力,在宇宙中展開爭奪與博弈。萊姆提醒我們不要試圖從模仿造物主心態(tài)上即從心理方面來掌握博弈,“意念行動不等同于心理動機,玩家們的倫理不應該為博弈分析者所考慮……博弈模型是受博弈狀態(tài)和環(huán)境狀態(tài)制約的決策性結構,不是各個玩家持有的個別準則、價值、需要、奇想或者標準的合力矢量。他們玩同一個博弈,絲毫不意味著他們必定在其他方面相似!”[ ]227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機體,有無倫理不確定,即使有也不一定體現(xiàn)在博弈中,人類更不可能理解他們的倫理準則。萊姆的科幻作品致力于使宇宙?zhèn)惱沓綗o力的人類中心主義道德。從《伊甸園》到《大潰敗》皆探索了與完全他者相遇的后果,并呈現(xiàn)了一種“不確定”:外星文明有無道德不確定;即使有,其是否與人類的黃金法則相類亦不確定。因此,唯一的選擇是放棄對黃金法則的執(zhí)守,敞開自身接受他者。
萊姆所持態(tài)度還相對積極,神級文明雖面目模糊,但并非一定是惡意的,它們甚至對其他低級文明了無興致。因此,萊姆比較樂觀地走向后人類倫理。盡管如此,他依舊反對人類毫無顧忌地向宇宙廣播自己的孩童舉動。劉慈欣把萊姆的隱憂公開表達出來?!度w》三部曲創(chuàng)設了宇宙社會學,它不局限于表達地球與某個特定星球之間的善惡對立,而是把地球置于整個宇宙中,低等文明與高等文明甚至神級文明、三維空間與四維空間甚至高維空間交織互動。劉慈欣將“費米佯謬”解釋為“黑暗森林法則”(3)。劉慈欣如何規(guī)避人類黃金法則的自戀陷阱呢?這涉及黃金法則得以通行的基礎——溝通下的信任。與萊姆一樣,劉慈欣亦強調文明之間難以互信。相比而言,劉慈欣對不同文明的理解和接觸持更悲觀的態(tài)度。生理和心理的共通并借助語言等交流方式使得人類一定程度上能夠獲知對方真實意圖。因此,不論現(xiàn)實存在著多少分歧與隔閡,人類之間都可以實現(xiàn)“對話”或達致“對話”的應然狀態(tài),至少能夠在善意和惡意之間做出自主選擇。黃金法則因而有通行的極大可能。但在宇宙尺度中,不同文明間的時空距離和文化差異是巨大的,它們之間的接觸將陷入“猜疑鏈”中不能自拔。加之技術爆炸的威脅,更使黑暗森林法則得以通行。黑暗森林法則統(tǒng)攝下的宇宙,生存為第一法則,文明間互相牽制和平衡,不再有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
這并非劉慈欣理解宇宙?zhèn)惱淼娜?。與萊姆以直接對人類黃金法則統(tǒng)攝下的善惡二元對立的倫理觀的放棄作為敞開后人類倫理的渠道不同,劉慈欣在從《三體》到《死神永生》的發(fā)展中體現(xiàn)了倫理道德探索的兩條相互糾纏的線路。重釋費米佯謬,反轉黃金法則,創(chuàng)設黑暗森林法則,揭示人類普遍認可的倫理道德觀在宇宙世界中的無效性等構成小說的一條明線。另一條較為隱秘的暗線則寄寓了作者對倫理道德更為深刻的思考。既然人類的倫理道德于宇宙無效,生存原則是否是各文明生存發(fā)展的最高法則?宇宙是否還存在某種隱蔽的倫理道德?作者試圖以一種宇宙意義上的道德想象引導惴惴不安的讀者走出倫理困境。道德的棄與舉在此構成劉慈欣思考宇宙?zhèn)惱淼娜俊?/p>
二 、面壁計劃與道德破壁
與三體相抗衡的面壁計劃(4)萌芽于《三體》,實施于《黑暗森林》,至《死神永生》土崩瓦解。面壁計劃對于作者來說實質上是道德破壁計劃。所謂道德破壁指對黃金法則統(tǒng)攝下的人類主義倫理道德這一壁障的破除。這一道德破壁以面壁者對人類自身倫理道德的否棄與生存頓悟得以呈現(xiàn)。小說通過對人類主義的挑戰(zhàn)動搖著人類的倫理道德基礎,同時為我們呈現(xiàn)了道德破壁過程中日常生活現(xiàn)實的道德碎片。
面壁計劃的關鍵在于隱藏人類思維、迷惑三體監(jiān)察兵智子,最終完成拯救人類的使命。劉慈欣設置的四個面壁者是道德破壁者、黑暗森林法則的認同者。泰勒拋棄現(xiàn)代社會基本道德準則,企圖以宏原子劇變毀滅地球主力艦隊,亦即用人來做實驗,使他們成為球狀閃電中的量子態(tài)來抵抗三體艦隊。雷迪亞茲深知太陽系是三體人改變惡劣生存環(huán)境的唯一希望。因此,他以地球文明甚至整個太陽系的毀滅來要挾三體世界。希恩斯是完全的失敗主義者,他為使人類改變自大愚蠢的飛蛾撲火行為,悄然地給部分人打上失敗主義的思想鋼印。由失敗主義導致的逃跑主義(逃向地外宇宙)是挽救人類的一種可能。羅輯作為面壁計劃最終的成功者,利用意欲暴露三體位置坐標要挾三體世界,從而制止了三體入侵地球的行為。這是將兩個文明做賭注,是對人類道德選擇的背棄。章北海雖非面壁者,但確是實質上的道德破壁者。他深知人類必敗。為了挽救人類族群,他表面上秉持堅定的勝利信念,實則隱藏自己的真實思想,時刻為人類的成功逃離而努力。為盡快研究出恒星際遠航飛船,他不惜謀殺工質推進飛船支持者。這些道德破壁者皆把人類族群的延續(xù)放在首位,在道德與生存的取舍中選擇了后者。如果用人類普遍的道德準則來衡量,他們越過了基本的道德底線,是非人性的。
人類倫理道德與人類主義密不可分。小說除了以面壁計劃直接對人道主義倫理道德進行瓦解外,還通過批判統(tǒng)攝普世道德的人類主義來實現(xiàn)道德破壁。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以人類的認知遇挫實現(xiàn)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黃金法則以“善”為核心,善與美是統(tǒng)一的。劉慈欣把“美”放置于宇宙層級中,顛覆了美與善密不可分的直接關聯(lián)。三體人制造的水滴讓人類驚嘆,它之命名為水滴,是因按照人類的“美的概念”的衡量標準,它是毫無瑕疵、至高無上的完美藝術品。絕美的形態(tài)使人們按照美善相連的思維把水滴視為三體尋求和平的信物。而實質上,水滴是以絕對精度在人類面前顯示自身力量。水滴和地球聯(lián)合艦隊形成了小巧與龐大、精致與粗陋的鮮明對比。正是這小巧的絕美之物幾乎毀滅了整個艦隊。二向箔也是如此。它似一張小紙條,微小透明,卻直接導致整個太陽系的毀滅。人類在自身認知范圍內測定它們,將人類建構的概念和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視作宇宙顛覆不破的大法,因而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二是努力切斷一切宇宙擬人化線索。劉慈欣對三體人與神級文明進行了有限制的想象。在這里,三體人不是一些機械怪物、八爪異形或其他偽生物主體。作者以三體人的形象缺失來呈現(xiàn)一種非人類的主體性。智子是人類了解三體人的唯一渠道。通過智子人類獲知宇宙部分信息,但宇宙對于地球文明來說仍然是不可捉摸的,外星生命是缺場的。作者對高級文明里的“種子”和清理員“歌者”的描寫簡單又神秘。高深的神級科技總是代替外星生命出現(xiàn)在人類面前,外星生命的遁形逼退了“人”這一生命的固定概念。三是顛覆某些被視為具有獨特價值的人類特性。人類相對三體人最大的優(yōu)勢是思維和文學藝術。三體人思維透明,而人類思維具有隱藏性。人類對付三體人最有效的武器正是思維。羅輯巧妙地隱藏真實意圖實現(xiàn)對三體文明的威懾。不過,在三體人逐漸習得地球人思維方式后,這一獨特法寶就失效了。劉慈欣繼續(xù)祭出了第二個法寶:文學。和平相處年代,三體人也在積極吸收學習人類文學藝術。人類為此深感自豪。殊不知,這只不過是三體人用以迷惑人類的工具。他們呈獻給人類一面鏡子,讓人類從反射文化中獲得自滿,從而營造宇宙大同的假象。為拯救地球,云天明精心營構童話故事向程心傳遞思想與用意。這表面是在贊許文學,實則不然。高級文明的降維打擊使得人類的文學藝術最終只能靜靜地躺在地球博物館中等待太陽系毀滅的到來。
劉慈欣呈現(xiàn)了人類遭遇極端危機時生存法則與道德法則之間的矛盾張力。善與惡在人類社會這張孩子臉上的急速迭變銷蝕了各自內核,支撐普通日常生活的道德法則轟然倒塌,唯留一地道德碎片。這主要體現(xiàn)在大眾對羅輯、程心以及星艦文明的態(tài)度變化方面。當羅輯成功威懾三體世界后被大眾奉為神明,其選擇被視為是善的。和平狀態(tài)時,羅輯在民意涌動中被推下執(zhí)劍人位置并被指控犯有世界滅絕罪,被認定是極端惡的代表。而當三體世界利用程心摧毀人類威懾系統(tǒng)并對人類進行殘酷驅逐和滅絕時,人們又開始懷念這位威懾領袖。當程心被選定為替代羅輯的執(zhí)劍人時,她被人們奉為圣母與善的象征。當程心放棄威懾致使人類被迫移民時,她就從圣母神臺上跌下來,被人們譴責和唾棄。藍色空間號因暴露三體星系位置將地球解救出來被人類捧為英雄。后地球遭遇危機,他們無法發(fā)布安全聲明,人類又痛斥其為黑暗之船、魔鬼之船。道德變臉無疑是人類道德失效的表征。劉慈欣沒有停留于此,在道德破壁之后,他又另取泥胚試圖燒筑出新的倫理模型。
三、道德烏托邦的建構
《死神永生》中人物程心體現(xiàn)了作者思考宇宙?zhèn)惱頃r的復雜心態(tài)。在“三體系列”前兩部中,作者對人類道德展開批判,試圖探尋新的倫理準則。程心就是新倫理探尋道路上的試金石。她是一個全善代表,秉持將人性善擴延至整個宇宙的原則。通過程心,作者對人類道德理想的至善形態(tài)進行了反思。當地球遭遇極端危機的時候,這種人類的至善無法拯救地球與宇宙。小說情節(jié)顯示,正是由于程心的寬容和不忍造成地球文明幾次三番陷入絕境。劉慈欣否棄了程心的拯救路徑。那么,黑暗森林法則是拯救地球的最佳途徑嗎?作者在將人類道德置于宇宙時空中進行觀照并提出宇宙黑暗森林法則的同時,將這一法則又回置于宇宙中以展開質疑與反思。
小說著意揭示:導致宇宙最終走向毀滅的根本原因正是黑暗森林法則。 “他們對人類的政策,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是對自己種族生存的一種負責任的作法,與善良和邪惡無關?!盵 ]149羅輯的這段話道出四位面壁者的選擇,他們既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瘋子,而是洞悉黑暗森林法則并對人類這一種族極度負責的少數個體。這也是羅輯之所以具有“高威懾度”的原因。宇宙生存的底線是把對方視為敵人,取消道德判斷。在零道德狀態(tài)下,低級文明要想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不是寄希望于高級文明的善心,而是沖破本身的道德束縛去適應生存法則。因此,從這一角度理解,幾位面壁者以及韋德、章北海的選擇就不應遭受道德拷問。小說三部曲通篇似乎都在宣揚此種思想,但劉慈欣的思想并非是單線且一成不變的。遵循生存法則只是功利的切近選擇。實質上,放棄人性徑取生存的選擇并非解決問題的良策,反而是導致宇宙最終走向毀滅的根本原因。黑暗法則讓不同文明恐懼地處在沉默中,而一次文明間的沖突將會對宇宙總體結構產生蝴蝶效應似的影響。黑暗森林法則的持續(xù)實踐最終打破宇宙總體平衡,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既然黑暗森林法則只是遭遇危機的應急反應原則而非最理想的應取法則,那么在偌大的宇宙中是否存在某種隱蔽的倫理道德在發(fā)揮作用呢?劉慈欣在道德破壁的同時對黑暗森林法則進行重新考量,并試圖以一種道德烏托邦的建構為我們展現(xiàn)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放棄人類倫理道德之后該怎么辦?這是很多探索倫理道德出路的科幻作家所遭遇的普遍問題。對此,戈梅爾認為,“科幻小說使用這兩個方面(科學和宗教)來提供對后人類時代的倫理和本體論的重要見解”。[ ]200萊姆就把解決方法寄托在宗教上。在《索拉里斯星》中,他有限度地利用宗教話語使人與外星生命的接觸方式超越人類語言和思維,使人們看到新倫理的希望。萊姆對科技的態(tài)度并不積極,他以卷帙浩繁的索拉里斯學表現(xiàn)了地球科技面對無法探究的索拉里斯海洋的無奈。與萊姆的軟科幻外星遭遇小說不同,劉慈欣的硬科幻外星遭遇小說對科學技術抱有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從“三體系列”各種奪人眼球的科技互飆中即可看出。并且,作者對倫理轉型的探索有效地利用了科學話語。他的倫理探索由無涉?zhèn)惱淼赖碌挠钪嫔鐣W向一種新宇宙?zhèn)惱磉M發(fā)。這要從他有關科技與文明關系的理解出發(fā)進行探討。有學者認為葉文潔這一人物的道德邏輯是科技=文明=道德[ ],并對這一道德邏輯展開批判。表面上,劉慈欣似乎也持此類觀點:三體人作為比地球科技先進的外星文明毫不在乎道德意義,黑暗森林法則在宇宙中暢通無阻。實質上,《死神永生》中有關倫理的思考有了新變。與秉承零道德的大大小小文明相反,出現(xiàn)了一個神級文明的歸零者(5)群體。正是對這一群體的塑造使作者又走向了道德。那些神極文明既掌握著至高的科學技術,又有著自覺的宇宙大義。這與葉文潔所謂科技與道德成正比相呼應。不過,這里的道德是至道,而非支配日常生活的道德邏輯。小說意在表明:宇宙最高的生存法則是極致的善、隱蔽的公義,至高的科技和極致的善是成正比的。當各星球文明處于發(fā)現(xiàn)坐標消滅坐標的黑暗森林法則之下時,歸零者群體已經能夠向宇宙所有不同文明發(fā)送超膜廣播。他們是擁有神級科技的文明,是隱蔽大義的堅守者。宇宙大義是一直埋伏在劉慈欣小說中的暗線,它若隱若現(xiàn),隱藏于黑暗森林法則之下并最終得以呈現(xiàn)。
余論
《三體》三部曲逐級擴升,小說關注的范圍由人在現(xiàn)實社會的命運擴大到地球人的命運,再到宇宙中不同文明的命運(包括地球文明),最后直至整個宇宙的命運。從反人類中心主義、揭示生存法則中的零道德再到提出“宇宙大義”,劉慈欣使這部原本極富悲劇意味的小說顯現(xiàn)一絲希望的亮色。程心由人性之善出發(fā)顯示的責任心與發(fā)布宇宙超膜廣播的歸零者的責任意識形同而實異。程心的選擇是當下與眼前的,極易被人性之脆弱所牽絆。比如在宇宙生死關頭,她毅然決然負起宇宙責任,選擇退出安逸的小宇宙歸還大宇宙的質量,使大宇宙能夠塌縮重生。這一選擇符合宇宙公義,但其后她又出于對小宇宙的憐憫,不顧大宇宙無限膨脹的危險將一個五公斤生態(tài)球留在小宇宙里。她不忍小宇宙是一個沒有生命的黑暗世界。她絕非宇宙?zhèn)惱淼拇匀耍欠喝祟悅惱淼膱?zhí)號者。劉慈欣批判這種泛人類倫理,指出宇宙的非善惡和零道德狀態(tài),與此同時又對這種零道德狀態(tài)下的生存法則的有效性給予質疑。他建構了至高至善的“宇宙大義”這一宇宙?zhèn)惱淼臑跬邪?,以此來考量宇宙各個文明,最終確立了整個小說的宇宙視野,并實現(xiàn)從人類倫理到后人類倫理的轉型。不過,這種隱蔽的大義是否能夠成為現(xiàn)實是不確定的。接收超膜廣播的那150萬個文明世界會如程心一樣放棄茍安,為了宇宙的整體生存不約而同退出小宇宙歸還宇宙質量嗎?這里考量的是不同外星生命體的“外星性”,“人性”只是其中一種。因此,劉慈欣所提倡的宇宙大義只能是一種倫理道德的烏托邦,我們獲得的也將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正如歸零者群體欲將宇宙降至零維以期望再轉回到十維的清零運動一樣,劉慈欣亦是道德的歸零者,他從道德破壁到道德烏托邦建構的過程是一種理想主義的道德歸零運動。這也就是劉慈欣小說倫理態(tài)度悲觀中的樂觀處。
注釋:
(1)韓兵《經以科學,緯以人情——論劉慈欣<三體>系列對中國科幻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劉媛《科學思維與人文思考的張力——評劉慈欣<三體>三部曲》(《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年第1期)等都提出該小說揭示了宇宙零道德的觀點。前者認為,劉慈欣通過世界設定把對人類現(xiàn)行主流道德觀的思考放在了零道德的極端環(huán)境中來進行。道德的有效場域僅限于生存威脅極其微弱的日常情境中,而在極端環(huán)境中,它就失去了神圣性。后者認為,劉慈欣在宇宙社會學建構基礎上提出宇宙零道德的觀點,小說通過對宇宙社會學中兩個原理即猜疑鏈和種族延續(xù)的分析得出宇宙零道德,并對程心這一人類的普世價值和道德的代表人物進行批判。
(2)H.T.D.羅斯特在當今世界現(xiàn)存的主要宗教中,在至少與一些和小型社會相聯(lián)系的傳統(tǒng)宗教有關的諺語中發(fā)現(xiàn)了黃金法則,他的《黃金法則》一書主要探討傳統(tǒng)宗教中黃金法則的無限世界以及黃金法則在未來宗教發(fā)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具體請參見 H.T.D.羅斯特.黃金法則[M].趙稀方,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第20-131頁。
(3)劉慈欣在《三體之黑暗森林》中提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fā)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fā)現(xiàn)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見劉慈欣:《黑暗森林》,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第446-447頁。
(4)“面壁”一詞源自古代東方冥思者,所謂面壁計劃是指人類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弱點,使思維成為強大的武器,真正的思想和行為隱藏在腦中,外在呈現(xiàn)的思想和行為則完全是迷惑三體的假象。人類據此建立起思維的城墻。三體派出破壁者。所謂“破壁”就是要洞穿面壁者思想獲知他們的真正意圖。本文用“道德破壁”一詞意在揭示,這些面壁者在建立思維的銅墻鐵壁的過程中,洞悉了黑暗森林法則,因此他們的真實思想和行動都是對道德的解構。
(5)《死亡永生》中的“歸零”就是將宇宙還原為原來的樣子。歸零者就是重啟者,歸零者想重新啟動宇宙,回到田園時代。歸零的做法是“把時針撥過十二點。比如說空間維度,把一個已經跌入低維的宇宙重新拉回高維,幾乎不可能;但從另一個方向努力,把宇宙降到零維,然后繼續(xù)降維,就可能從零的方向回到最初,使宇宙的宏觀維度重新回到十維?!本唧w參見劉慈欣:《死亡永生》[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第477頁。
參考文獻:
[1]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The Heart of Matter[M].Mariner Books,2002.
[2] H.T.D.羅斯特.黃金法則[M].趙稀方,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3] Stanislaw Lem and Franz Rottensteiner. Cosmology and Science Fiction[J].Science Fiction Studies ,1977 ,(4).
[4] [波蘭]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完美的真空[M].王之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5] 劉慈欣.黑暗森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6] E.Gomel.Science Fiction,Alien Encounters,and the Ethics of Posthumanism:Beyond the Golden Rule[M].Palgrave Macmillan,2014.
[7] 陳頎.文明沖突與文化自覺——《三體》的科幻與現(xiàn)實[J].文藝理論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