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主義,以及被凝視的詩歌
歐陽江河、阿多尼斯與薛慶國
編者按:今年9月29日,中國詩人歐陽江河與當代杰出的阿拉伯詩人阿多尼斯對談“東方主義,以及被凝視的詩歌”,對東西方相互融匯過程中的文化、語言、詩歌進行了深切追問。
歐陽江河:很高興有機會聆聽當代最偉大的詩人阿多尼斯先生談論詩歌和東方主義。
我想從愛德華·薩義德的東方主義入手?!稏|方學》這本書是我的案頭書之一,給我?guī)砗芏鄦⑹?,讓我從非常深的深處去看待東方。東方學作為一種話語、形態(tài)和一種內(nèi)在的學術(shù)轉(zhuǎn)換機制,作為一種凝視和想象,對當今世界起到了復雜而深邃的綜合作用。它反過來塑造了整個西方世界,歐洲和美國都通過對東方的凝視,完成了他們的自我鏡像反觀。
阿多尼斯先生和薩義德先生是真正的相知者,一個思想巨人和一個詩歌巨人,他們彼此欣賞對方。薩義德對阿多尼斯有定評,他認為阿多尼斯是一個偉大而卓越的詩人,是當代阿拉伯詩歌的先驅(qū),阿拉伯先鋒詩歌的引領(lǐng)者。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我的看法是,通過阿多尼斯,阿拉伯詩歌完成了從一種古老準宗教的語言向現(xiàn)代世界、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轉(zhuǎn)型,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和文化性的、文明性質(zhì)的轉(zhuǎn)換。這個轉(zhuǎn)換是經(jīng)由眾多隱秘的、復調(diào)的、變化的層疊,匯集到阿多尼斯身上,得以完成的。所以我們理解東方主義、薩義德和阿多尼斯,都得回歸到這樣一個轉(zhuǎn)換的、匯集的角度。這是一個大的文明和文化的角度,但又能切換到日常而具體的、個人寫作和思考的、自傳性質(zhì)的角度。接下來我想請阿多尼斯來談一談他和薩義德的交往,乃至東方主義、阿拉伯文化和詩歌。
阿多尼斯:東西方的關(guān)系是非常古老的,但是在最近又有了很大的變化。英國偉大詩人吉普林有一句名言:“東方就是東方,西方就是西方,兩者永遠不會相匯?!边@句話可能有助于我們了解東西方關(guān)系的一些本質(zhì)。
說到東西方關(guān)系的源頭,我跟大家講一個神話故事:在古代黎巴嫩,有一個美女名叫歐羅巴,生活在黎巴嫩、敘利亞一帶的西部海邊。宙斯喜歡上了歐羅巴,于是變身為一頭公牛,把她劫持走了。歐羅巴的哥哥叫卡德摩斯,他到處去尋找被劫持走的妹妹歐羅巴的時候,隨身帶著黎巴嫩、敘利亞一帶的字母表。所到之地,他沒有使用暴力,而是為當?shù)貛チ俗帜肝淖?,也就是帶去了文明。后來,歐洲就是以這位出身于黎巴嫩、敘利亞的美女歐羅巴命名的。這就是東西方交往的源頭。由此可見,最初的東西方關(guān)系是文化關(guān)系。后來建立的羅馬帝國控制了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在內(nèi)的廣大東方地區(qū)。羅馬帝國的文明成就十分輝煌,也給它控制的廣大東方地區(qū)帶去了文明。此后,東方給西方傳去了三大一神教,即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因此可以說,西方文化在本質(zhì)上是由東方塑造的。
提到東方的時候,我們當然不能忘記中國也對西方產(chǎn)生了影響。中國的儒家思想,以及波斯一帶的瑣羅亞斯德思想,也通過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影響了歐洲。但是工業(yè)革命以后,西方和東方的這種關(guān)系發(fā)生了改變,西方不再把東方看作一種文明,而是把它看作資源所在地和戰(zhàn)略空間。在美國興起以后,東西方的關(guān)系變得更加暴力。今天,東西方的關(guān)系變得更加緊張。我們這個時代還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現(xiàn)象,就是文化被當作西方控制東方的工具,西方不僅對東方的土地進行殖民,而且試圖控制東方人的思想和大腦。
我剛才所說的這一切,正是愛德華·薩義德的著作要表達的思想。他的著作以一種無與倫比的方式,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現(xiàn)代西方與東方的關(guān)系,建立在西方對東方殖民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人道主義或者倫理、道德、文明互動的基礎上。
對于我們這些信仰人道主義、信仰人的存在是為了向他者開放的人而言——無論他者來自什么宗教、文化背景,或來自什么國度——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多個西方,也存在著多個東方。我們關(guān)注的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文化。我們認為:如果說東西方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層面存在沖突,那么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尤其在詩歌、文學層面,全世界的創(chuàng)作者——文學家、詩人等都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在人道和創(chuàng)造的天空之下和諧相處,如同生活在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之中。
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反對西方霸權(quán)主義、殖民主義的最堅決的斗士,恰恰是來自西方內(nèi)部的偉大創(chuàng)作者,譬如偉大的詩人蘭波、歌德,偉大的藝術(shù)家保羅·克利、畢加索等等。在東方也一樣,東方偉大的思想家、藝術(shù)家、文學家,和西方偉大的創(chuàng)作者們構(gòu)成了統(tǒng)一陣線,共同反對建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基礎上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quán)主義。我還要強調(diào)的是,西方所有偉大的思想家和藝術(shù)家、文學家,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東方的影響,并且熱愛東方,也都反對西方的殖民主義和霸權(quán)主義。
歐陽江河:阿多尼斯先生簡要回顧了整個東西方的交往史。我想補充的是,我們所說的東方其實有兩個:一是歐洲意義上的東方,更多是指是近東和中東,就是阿拉伯世界。因為歐洲有一個古老的殖民阿拉伯世界的傳統(tǒng),所以那個東方是他們鄉(xiāng)愁的一部分,是他們殖民胎記的一部分,是心智殖民、觀念殖民、成人禮和注目禮的一部分,在這里面有他們的舊情和舊我。二是剛才阿多尼斯講到的美國的東方,更多指的是遠東,日本、中國、韓國和朝鮮。這是美國意義上的東方。當然我們知道,還有印度。剛才阿多尼斯也講到,有各種各樣的東方,并無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
東西方文化的匯集與分流,這一點在阿多尼斯身上也有體現(xiàn)。阿多尼斯有兩個名字,一個名字是阿里,另一個名字是阿多尼斯。阿多尼斯,這個源于古希臘神話的命名,已經(jīng)包含了他作為一個東方詩人的西方來源。阿多尼斯稱自己是風和光的君王,他寫道: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從傷口長出了翅膀。這讓我想到13世紀古波斯詩人魯米的詩句:當我凝視傷口時,看到的是傷口內(nèi)部閃現(xiàn)出來的光。阿拉伯詩歌保有了文明記憶深處、起源深處的最古老的傷痛。詩歌可能是我們?nèi)祟愖詈蟊4娴倪€有痛感的語言。
回到阿多尼斯先生講到的薩義德的東方主義。東方學表面上是一個地理政治學的東西,但它內(nèi)在其實是一種觀念。印度當代思想家阿西斯·南迪跟中國作家對話時說,西方帝國主義不僅僅是用軍事和金錢來統(tǒng)治,更多是用觀念來進行統(tǒng)治。從這個角度來講,東方主義是一個觀念的產(chǎn)物,而不僅僅是想象的產(chǎn)物,不僅僅是地緣政治學的描述。它更多是一種內(nèi)在的機制,是一門復雜的學問。
作為一個東方先知似的詩人,阿多尼斯一直在追問,在當今這個時代,詩歌到底能夠干什么?這也是荷爾德林所追問的:在一個貧瘠的時代,詩人何為?在這樣的追問之中,阿多尼斯保持著思想的獨特性和深刻性,以及這一切在詩歌里的傳達、呈現(xiàn)、見證、攖犯。阿多尼斯在巴黎的鄰居、法國剛?cè)ナ赖膫ゴ笤娙瞬┘{富瓦說,20世紀的人類通過阿多尼斯的詩歌對謊言和陳詞濫調(diào)宣戰(zhàn),他傳遞給全世界每一種語言的人可以共享的精神果實、生命之樹的果實。這是非常內(nèi)行、精準的一個評價。也就是說,阿多尼斯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東西方的區(qū)別,超越了阿拉伯語言的限制,成為了20世紀人類共同的心靈的、智力的財富,他是一個啟示錄般的詩人,一個先知詩人。所以我說,阿多尼斯不光是一個詩人,他還是一個思想家,一個學者,他當年寫的《穩(wěn)定與變化》四卷本博士論文,震動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其中文化、歷史、哲學、文學、宗教、心理學交相輝映,這部著作第一次從現(xiàn)代文化的世界性視角來審視阿拉伯古老的文化,深具原創(chuàng)性。
因此我特別想請阿多尼斯談一談他所理解和表達的那個“東方”對詩歌的凝視,或者換一種視角,東方世界或西方世界對阿多尼斯個人的種種凝視。
阿多尼斯:我其實不太愿意談論自己,因為你要讓詩人談論自己的詩歌,就如同讓一個戀者談論愛情一樣,這是個非常個人化的話題,不同人的觀點可能不同,而且會有很大的爭議。你問我西方怎么看我,我略微改變一下話題,談一談我最了解的西方,即法國。法國大多數(shù)偉大的詩人,在本質(zhì)上都反對西方詩歌中工具化、物質(zhì)化的那個層面,也都喜歡東方所具有的那種敏感性、自然性、直覺性、想象力和神秘主義色彩。很多偉大的法國詩人,從蘭波,到亨利·米修,到勒內(nèi)·夏爾,還有旅居法國的藝術(shù)家畢加索,等等,都是如此。尤其畢加索,他深受非洲和東方的影響。我經(jīng)常跟法國人講,今天的法國主要是由外國人創(chuàng)造的,這正是法國偉大的地方。法國最偉大的精神,在于她體現(xiàn)出來那種東方色彩,即東方的精神。
至于說法國如何看待我的詩歌,我可以從兩個層面回答:一個是詩人的層面,一個是出版社的層面。就詩人層面而言,我可以說法國大多數(shù)的詩人跟我都是朋友,因為他們認為我是西方和東方阿拉伯之間的橋梁,有很多詩人在我身上看到他們自己。至于出版社,自然要從經(jīng)濟效益這個角度考慮問題。我要說的是,我在他們眼里是一個外國詩人,但同時我的詩作又在法國最著名的出版社出版,可以說法國所有的出版社都愿意出版我的詩作。
歐陽江河:這涉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在東西方相互融匯、相遇的過程中,詩歌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按照美國詩人龐德的說法,詩歌是種族的觸須。這里特別值得提取的一個節(jié)點是巴黎。剛才阿多尼斯也提到,詩歌和文學意義上的法國,尤其是當代巴黎,實際上是被外國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顯示了法國的一種包容、融匯和開放性。但是我反過來要深問的是另外一個話題,為什么是巴黎?為什么不是羅馬、柏林、莫斯科、紐約、北京,甚至不是倫敦來扮演世界文學之都這樣一個角色?法國當今在世的詩人,我數(shù)不出最偉大的世界級詩人,但好像其他語種的外國詩人在巴黎居住之后,思想和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深處,會漸漸滋養(yǎng)出、催生出某種奇特的東西,使自己借力變成偉大的詩人。不僅阿多尼斯,像達維什這樣的阿拉伯大詩人,也跟巴黎有關(guān)。如果沒有巴黎,他們的憤怒,他們的優(yōu)雅,可能得不到最佳形態(tài)的契合,這里存在著很奇特的、極為神秘的一種詩意轉(zhuǎn)換?!胺ㄕZ巴黎”中種種幻美的、溫柔包容的、過于細膩和過于優(yōu)雅的東西,跟阿拉伯文化中那種憤怒的、久遠的、某種意義上帶有野蠻原質(zhì)的東西交相輝映,往往能在大詩人身上升華為人類詩歌最優(yōu)秀、最令人迷醉的部分。而這種東西又是原創(chuàng)性的,是一種東西方的相遇,法語巴黎和其他語種、其他文明的相遇。
薩義德的東方學區(qū)分了三種東西,第一個就是政治知識和其他的純粹知識的區(qū)分,但美國不認這個區(qū)隔,美國會立即把其他的純粹知識一股腦全變成政治知識。所以美國不會有巴黎。但巴黎人,尤其知識分子和文人從不這樣看。他們有另外一種視野。為什么是這樣?我想請阿多尼斯談談巴黎。
阿多尼斯:可以說,我這一生經(jīng)歷過三次誕生:第一次是誕生在我的村莊敘利亞農(nóng)村卡薩賓,這是自然意義上的出生。第二次誕生在貝魯特,這是文化意義上的誕生。第三次是在巴黎,巴黎對于我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為我打開了通往世界之門;也許法國,尤其是巴黎,是對一切外來者張開懷抱的最美麗的地方。這第三次誕生也許是我的最后一次誕生,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我要感謝巴黎。
巴黎對我的重要性還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是從歷史層面,大家都知道敘利亞和黎巴嫩曾經(jīng)是法國的殖民地,我們在文化上深受法國影響,敘利亞和黎巴嫩許多作家都用法語創(chuàng)作,他們的成就也可以跟法國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媲美,并且對法語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另外,法國革命對敘利亞、黎巴嫩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由于法國革命的影響,東方社會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應該建立在宗教基礎上,而應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
另外一個層面,是個人友誼的層面。我和許多法國的詩人、文學家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朋友對我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法國對我張開了懷抱,我以生活在法國而自豪,也以自己和那些偉大的法國朋友建立了深厚友誼而自豪,還為自己成為法蘭西文化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而自豪。
我還要從美學、詩學的意義上做一點補充。阿拉伯古代偉大的詩人艾布·泰馬姆說過:“為了革新,你必須成為異己?!币簿褪钦f,一個詩人的詩歌語言之美往往來自于其他語言。所以,我力圖在我的阿拉伯語詩歌語言中引入法語的元素,以至于讀者在閱讀我的阿拉伯語詩歌時,仿佛在讀一種獨特的語言。我舉個例子,假如我懂漢語的話,我判斷一位漢語詩人是否偉大,首先要看他的詩歌語言是否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普通的、主流的漢語詩歌語言。所以,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價值在于他是否讓一種外語存在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語言中。這當然不是指那種外語本身,而是他在多大程度上使這種外語及其文化實現(xiàn)了中國化,或者是阿拉伯化。
歐陽江河:阿多尼斯先生談到了東西方的融匯、文化中的他者、語言上原創(chuàng)性的重要性。中國古已有之的概念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阿多尼斯在阿拉伯語言中引入了法語的成分,這種成分既是一種詞匯的,也是一種語法關(guān)系的,更是一種存在方式的——聲音的、鏡像的轉(zhuǎn)換。這是一個綜合的寫作方案,深入到語言內(nèi)部一系列基本的解碼和編碼里去了,所以這是一種根本的改變。阿多尼斯的詩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攖犯和異己,我認為,當代文學最根本的使命就是保持語言的異質(zhì)性。這種異質(zhì)性不光是針對其他語言,比如針對宗教語言、政治語言、經(jīng)濟語言、科學語言,同時也針對文學本身的語言,甚至針對美的語言。詩人不能只寫抒情和美的東西,詩歌得在文本深處植入、保留、處理摻雜異質(zhì)的東西。同樣的,德語詩人保羅·策蘭把羅馬尼亞小地方的語言也綜合到德語里面,形成了某種癌癥一樣的硬物和病灶,這些東西讓大屠殺之后的德語變得陰沉、結(jié)痂、負重和負罪。當然這里面有政治的考慮,因為他是用敵人的語言在寫作,他是猶太人,大屠殺的幸存者,噩夢在他詩歌里面縈懷不散。策蘭把小語種的東西引入進去,然后形成那種攖犯、異己和不妥協(xié),形成那種難以消弭的傷痛。
維特根斯坦有一個著名的斷言:凡是不能說的,就什么也別說。哲學在這里沉默了。但詩歌對不可說、對難言,一直在深處言說。詩歌在某處超越了哲學。這方面,阿多尼斯先生是真正的大師。
阿多尼斯:通過詩歌,我得以更深地了解自己的身份,了解了我是誰。我引以為豪的,是通過我的創(chuàng)作,我將阿拉伯語和法語糅合在一起,我在阿拉伯語內(nèi)部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詩歌語言。這樣引發(fā)了一個問題:身份到底是什么?身份是不是如同繼承一座房子那樣繼承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chǎn)?身份是來自身后嗎?
對我而言,身份不是通過繼承而獲得,而是通過創(chuàng)造而獲得;身份不是來自過去,而是來自未來。詩歌是詩人與讀者相聚的空間,讀者是另外一位作者,另外一位創(chuàng)造者,他者是構(gòu)成自我的根本要素之一,而不僅僅是一位對話者;他者就是自我。
歐陽江河:我們談到阿拉伯語言,某種意義上,阿拉伯語含有特別古老的文化痕跡,帶有《古蘭經(jīng)》那種神授的老語言、啟示性語言的特點,是一種優(yōu)美的、天生就有詩歌性質(zhì)的語言。在當今這個變化萬千的、碎片化的、資本和消費盛行的復雜時代,年輕一代的日常生活徹底變了,舊的語言越來越不能表達人們對當下現(xiàn)實的感受。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詩歌作為一種老語言,尤其是阿拉伯語詩歌應該怎么應對?阿多尼斯的寫作方案之一是引入法語這樣的異質(zhì)語言。但引入法語夠嗎?因為法語本身也是正在衰退的老語言,怎么和當今時代的新事物、新的存在方式所催生出來的新的物像的要求形成對應和張力?一言以蔽之:老語言怎么辦?
這也是當代中文詩歌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如何保持詩歌的張力與能量,這一直是我和西川、翟永明、于堅等中國當代詩人在努力探求的。于堅更多是朝過去挖掘,回溯久遠的艱澀傳統(tǒng),我和西川更多是轉(zhuǎn)向日常的、新聞的、非詩意的東西,擴大詞匯量和思想能量,擴大對美的感受,把不美的東西也包括進來,把美變成龐德所說的“美是次要的東西”,把日常新聞變成“歷史是永久的新聞”這樣一種東西。我們有新的詩歌策略,詩歌立場和寫作方式,盡管很多人不太理解我們?yōu)槭裁催@樣做,到底要做什么。這個問題涉及我本人對詩歌、對寫作的原創(chuàng)性、對詩歌的當代性(不僅僅是現(xiàn)代性)的根本看法、根本立場。
阿多尼斯自己也注意到這些問題了,這個問題不是我挑起的,是阿多尼斯跟我說的,我心頭一震。阿多尼斯這樣的專寫優(yōu)美詩歌、啟示性詩歌、帶有神秘主義傾向的偉大詩人,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主動追問這個問題,而且把對這個問題的質(zhì)疑和思考投射到了他的寫作中。阿多尼斯以他88歲的年齡,還這么敏感,這么年輕,我深受感動和鼓舞。
阿多尼斯:語言也是一個有生命的存在;語言跟人一樣經(jīng)歷出生、成長、衰老,而且也有可能消亡。比如說拉丁語,盡管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詩人、作家用拉丁語創(chuàng)作,但現(xiàn)在拉丁語已是死去的語言。語言的前景取決于使用語言者的大腦:如果使用語言者的大腦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這門語言就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如果使用語言者的大腦是僵化的,這門語言就是僵化的。阿拉伯語在早期曾是一門新銳的語言,其中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乃至于中國偉大文化的影響。但是由于一些政治、經(jīng)濟、社會特別是宗教的因素,阿拉伯文化逐漸變得僵化,阿拉伯詩歌的語言也隨之變得僵化。很不幸的是,今天的阿拉伯語是世界上變得日趨僵化的語言之一。
歐陽江河:今天阿多尼斯從詩人的角度、從文化歷史學家的角度探討了語言、文化、詩歌、東西方相互融匯等等重要的話題,給我們很多啟示。回到今天“對詩歌的凝視”這一對話主題,用阿多尼斯的詩構(gòu)成詩歌的深刻邏輯關(guān)系或者反邏輯關(guān)系,就是一種凝視。當你從高處或者深處,凝視你所閱讀的詩的寫作者(凝視詩人)的時候,你自己也將會成為這個詩人:在一半的意義上、在雙倍的意義上變身為這個詩人,寄跡于、隱身于這個詩人,然后把自己置換出來。這就完成了我們今天對詩歌的凝視,來自讀者和詩人交匯的多重眼光,世界觀的眼光。由于這個凝視,你讀懂詩人,看見了詩人。而這個詩人在一半和雙倍的意義上,正好是你自己。在“不”的對跖處,構(gòu)成一個“是”。
(北京外國語大學薛慶國教授作為譯者,對本次對話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