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俊生:大變了,故鄉(xiāng)路
故鄉(xiāng)路啊,我難以忘懷的路!
處于祖國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之西北的那個綠竹環(huán)抱的小村——緊水村,就是我的故鄉(xiāng)。小村四周田疇千里,無城無邑,我們要趁圩(趕集)就只能到那個小小的安鋪鎮(zhèn)去。
從小村到安鋪鎮(zhèn),只不過區(qū)區(qū)八里路,我們往往要徒步二三個小時,可謂歷盡艱辛!
在那短短的八里路上,橫著三條河——小村前不遠的“緊水河”、半途的“茅坡河”、靠近安鋪鎮(zhèn)的“安鋪河”。三條河上都沒有橋,要過河就只能靠那小小的木頭船,只能靠擺渡人一篙一篙地撐,一槳一槳地搖。“船欲靜而浪不止”,過河時往往險象環(huán)生,慘情累累發(fā)生。我親眼目睹過:由于渡船人的擁擠,至使船只失卻平衡而傾側,于是人們紛紛跌落河中。當他們被救上來時,驚嚇得唇黑身抖,魂飛魄散。我還親眼目睹過:當船開至河心時,狂風驟起,波濤洶涌,巨浪如餓狼般蓋過來,把站在船邊的一老一少吞噬而去。于是,船上的人悲痛欲絕,淚飛涕灑。所以,我們怨恨地把這河稱之為“要命河”!
再說,走這短短的八里路,有如“蜀道之難”。這八里路過半是巴掌大的小田埂,有的粘糊糊的,滑如黃鱔;有的硬梆梆的,起棱起角,鋒如刀口、釘尖。我們走在上面,要么就是幾步一滑,常常摔進稻田里,成了“泥?!?;要么腳板被割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被釘?shù)谩鞍寻选钡厥暫拷?。到了接近安鋪?zhèn)的那段路,雖然稍寬一點兒了,但此刻幾條小路的趁圩者都在這兒會師,人如潮涌,只見人的頭顱,卻不見人的腳板,常常是你踩我的腳跟,我踩你的腳丫,有時還被踩破了皮,傷了筋骨。所以,我們把這路稱之為“苦命路”。
就是這樣的一條亂七八糟的“苦命路”,不知走過了多少代人,不知走過了多少歲月,一直走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
六十年代中期,故鄉(xiāng)路有所改觀:首先是安鋪河、茅坡河先后架起了簡易橋。與此同時,村前那條“緊水河”由于上游改道而淤塞,被填平了;那幾條巴掌大的田埂,也改建成近一米寬的簡易泥路了。于此,一條沒阻沒攔的路直通到安鋪鎮(zhèn)。大伙往小鎮(zhèn)上去趁圩,在泥路上輕輕松松地走,自由交談,神聊海吹,一個小時左右就平安抵達。所以這簡易橋、簡易路,鄉(xiāng)親們一時為之滿足:“不愁啦,有一條可以稱得上‘路’的路走啦!”
光陰在流逝,社會在發(fā)展。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鄉(xiāng)親們的心涌動起來了,大家再不愿死死地恪守那幾塊農田,再不愿永遠蟄居在那個小小的村子里,再不愿窮巴巴的,而迫不及待地沖出村子,投身于波瀾壯闊的商潮之中。大伙也再不滿足于徒步行走,而是騎上自行車、駕馭摩托車飛奔。此時,路上的人和車多起來了,在那簡易的泥路上,常常是人車擁擠,舉步維艱;在那簡易橋上,幾乎是時時阻塞,天天水泄不通。歷史發(fā)展到這個階段,鄉(xiāng)親們已深深地感到:這樣的簡易路、簡易橋,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交通需求。
那時,我已在城里工作。那年春節(jié),我攜老婆、孩子駕車還鄉(xiāng),到了安鋪河橋頭,便被迫拋停。那天正逢趁圩日,橋上人車擁擠,如潮如涌,騎單車的只得掮著車子走,駕摩托車的無奈地改用手推,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我們只得在橋頭苦等二三個小時,后來才勉強過了橋。路上,又因路窄人多,車子像烏龜那樣緩慢爬行。當車子到達接近小村那段路時,更是令人叫苦不迭。因為這是一段田泥路,又剛下過一場雨,路面像涂上一層油,車子在上面走,輪子不時地打滑,大有跑下稻田之危,幸得鄉(xiāng)親們來幫忙,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車子推到村口。
事隔數(shù)年,到了21世紀,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磅礴開展,故鄉(xiāng)之路又一次贏得了良機,于此其容貌也為之大變特變,按鄉(xiāng)親們的通俗說法:好似“姑娘十八變”,變得那么時髦,那么靚麗!今年盛夏,我又一次攜老婆、孩子回鄉(xiāng)探親。當車子抵達安鋪鎮(zhèn)時,方知政府投資另建了一座新橋,原來的那座簡易小橋不再行車,只供行人了。于是,我們便驅車直至新橋。此刻,我眼睛為之一亮:喲,聳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嶄新、雄偉的大橋,橋面寬闊,車道分左右兩邊,每邊可容兩輛汽車齊頭并進,還可過摩托車。橋上,汽車行駛有序,摩托車井井有條。我們的車子也不用停下,呼一聲就過了橋。
接下來,車子就上了昔日那段“踩腳跟”的路段。如今呀,這段路已成為標準公路。路兩旁,水杉挺拔,郁郁蔥蔥,投下了濃濃的綠陰。此刻,南風輕送,漫過車窗,灌進車內,沁人心脾,令我們感到無比的愜意。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車子就到了茅坡河橋頭:啊,昔日的簡易小橋已無影無蹤,代之的是一座氣勢非凡的嶄新大橋,美輪美奐,令我們振奮不已!
瞬眼之間,我們的車子上了最后一段路,即緊連故鄉(xiāng)(小村)的那段路。啊,“狹窄”、“油滑”、“如刀”的境況已蕩然無存,代之的是寬闊、畢直的大路,路面雖未鋪上水泥、瀝青,但白皚皚的細沙均勻地攤在上面,平展展的,車子在上面行駛,沒有半點顛簸感,優(yōu)哉悠哉?!奥吠ㄘ敋馔?,路變生活變”——這確是真理!看,村民們駕駛著的滿載稻谷瓜果的貨車,帥哥們駕駛著的摩托車,從我們車子的兩側飛馳而過;靚女們穿著高跟鞋,打著雨傘漫步在路上。此際,鏗鏘的喇叭聲,宏亮、清脆的歌聲,編織成娓娓動聽的交響樂,縈繞在我的耳旁,蕩漾在廣柔的田野之中。倚窗眺望,莽莽的菜地泛著綠濤,廣柔的果園繁花燦爛,遼闊的稻田涌著金浪;村子里,嶄新的瓦房排排,新款的小樓幢幢,光鮮奪目!啊,多么繽紛的田園美景,多么絢麗的新農村圖景!我們還未及細細品味、盡情分享,車子就奔到了故鄉(xiāng)(小村)的村口……
故鄉(xiāng)路啊,昔日,你蘸著寒雨冷水,寫下了你嶙峋之身,丑陋之貌,寫下了鄉(xiāng)親們的艱辛跋涉、悲痛苦楚;如今,你打開了時代的照相機,攝下了你的健美之軀,靚麗之容,攝下了鄉(xiāng)親們的開心歡樂、美滿幸福!你是歷史的見證,是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