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電視?。核囆g自覺與文化表情
《瑯琊榜》
《渴望》
《我愛我家》
《人民的名義》
《紅樓夢》
《我的前半生》
原標題:藝術自覺與文化表情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視劇一步步從稚嫩變成熟、由弱小而強大,表征了人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趣味風尚、價值理想等的深刻嬗變,反映了時代生活的風起云涌和歷史發(fā)展的變化趨向,并使廣大觀眾共享對于自我和世界的理解、同情與希望。在審美現(xiàn)代性的意義上,顯示出其特性、品格及與時代生活的緊密關聯(lián)。
走向藝術的自覺
作為一種新興的大眾藝術形式,攜帶著近乎天然的“現(xiàn)代”基因,中國電視劇的迅猛發(fā)展是一件令人矚目的現(xiàn)代性事件。按國家廣電總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自2003年全國各制作機構生產完成并獲準發(fā)行的電視劇突破“萬集”大關以來,2004-2017年,電視劇年均制作/播出448部14617集、日均1.23部40集!相比之下,中國已然是電視劇的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同時,在創(chuàng)作實績上,從1980年-2018年,作為電視劇領域的最高獎項,“飛天獎”已舉辦31屆,并集中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電視劇藝術的豐碩成果。簡要說來,電視劇的發(fā)展完善和藝術自覺之路有以下幾個方面突出的點、線、面。
一是文體特性明朗。其中,單本、短篇、中篇、長篇依次發(fā)展,連續(xù)劇、情景劇、系列劇等形式多樣,喜劇、悲劇、正劇風格并存,到現(xiàn)在是長篇連續(xù)劇占據(jù)主導地位。這在某種意義上可看作是電視劇發(fā)展完善的范式積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情景喜劇、系列劇也可歸結到連續(xù)劇的范疇,同時,它們兩者往往還存在交織的情形,但因其生產制作的便捷有效、內容編排的彈性容量而為電視劇的發(fā)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前者如《我愛我家》《家有兒女》《東北一家人》《閑人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地下交通站》,后者如《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外來媳婦本地郎》《少年包青天》《大學生士兵的故事》《愛情公寓》《神探狄仁杰》等。
二是題材延伸拓展。當前,電視劇的題材已遍及當代、現(xiàn)代、近代、古代各個時期,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比如,改革題材的《喬廠長上任記》《新星》《雪野》《情滿珠江》《世紀之約》等,工業(yè)題材的《走向遠方》《喂!菲亞特》《車間主任》等,農村題材的《籬笆·女人和狗》《大潮汐》《神禾塬》《潁河故事》《好爹好娘》《三連襟》《當家的女人》《插樹嶺》《喜耕田的故事》等,反腐題材的《抉擇》《蒼天在上》《絕對權力》《忠誠》《省委書記》《人民的名義》等,歷史題材的《漢武大帝》《貞觀長歌》《雍正王朝》《臺灣首位巡撫劉銘傳》《天下糧倉》《成吉思汗》《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國》《大軍師司馬懿》等,軍旅題材的《突出重圍》《和平年代》《DA師》《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我是特種兵》《士兵突擊》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井岡山》《解放》《辛亥革命》《我們的法蘭西歲月》《毛澤東》《東北抗日聯(lián)軍》《北平無戰(zhàn)事》《三八線》等。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豐富多樣、延伸拓展的題材在很大程度上擴大、深化了電視劇的表現(xiàn)范圍,并為作品升華出超越題材本身的審美意義奠定了基礎。
三是類型豐富多樣。像家庭倫理?。ā犊释贰稜渴帧贰吨袊诫x婚》《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媳婦的美好時代》《金婚》《婚姻保衛(wèi)戰(zhàn)》《我的前半生》等)、都市情感?。ā秺^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雞毛飛上天》等)、青春偶像?。ā哆€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十八歲的天空》《何以笙簫默》《老男孩》《歡樂頌》等)、名著改編?。ā秶恰贰端疂G》《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年代?。ā洞笳T》《京華煙云》《闖關東》《走西口》《人間正道是滄桑》《娘道》等),還有武俠劇(《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傳奇?。ā渡襻t(yī)喜來樂》《甄嬛傳》《武媚娘傳奇》《羋月傳》《瑯琊榜》《如懿傳》《延禧攻略》《天盛長歌》等)、戲說?。ā对紫鄤⒘_鍋》《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李衛(wèi)當官》等),可以說,這些豐富多樣的類型夯實了電視劇發(fā)展完善的敘事基礎,也有利于電視劇充分挖掘和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深廣內涵、滿足各類觀眾的審美需求。
四是影響力巨大。作為新興的大眾藝術,電視劇既乘著現(xiàn)代傳媒的東風而扶搖直上,又契合中國人喜愛“故事”的文化傳統(tǒng)而廣為傳播,并使其風頭、影響力一度蓋過文學、電影等藝術形式。比如,就具體作品來說,像《喬廠長上任記》《新星》《渴望》《激情燃燒的歲月》《北京人在紐約》《人民的名義》等電視劇因契合了人們的時代風尚、社會心理、審美需求等而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在名著改編方面,像“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四世同堂》《圍城》《金粉世家》《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由于同名電視劇的播出,既使得原有的文學作品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也使電視劇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是“互聯(lián)網(wǎng)+”深度轉型。在當前新的媒介生態(tài)和藝術生態(tài)中,網(wǎng)絡劇發(fā)展迅猛、活力充沛,其新實踐和新美學既和電視劇有深入的雙向互動關系,又拓展了新空間、提出了新范式、呈現(xiàn)了新氣象,比如近年大熱的《盜墓筆記》《一起同過窗》《最好的我們》《余罪》《老九門》《河神》《白夜追兇》《如懿傳》《延禧攻略》等。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文藝”的深度轉型,在對比性的實踐、美學架構中,兩者交流交鋒交融的過程勢必是締結新常態(tài)、走向新共名、帶來新活力的過程。這可看作是電視劇發(fā)展完善的創(chuàng)新前景。
抒寫社會文化表情
在40年滄桑變遷中,現(xiàn)代性體驗在多樣題材、不同類型的電視劇作品中有充分的影像表達,抒寫改革開放浪潮中人們豐富的社會文化表情。
首先,從“題材”的維度來看,現(xiàn)代性體驗的影像表達在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中是一道醒目的風景。在2004年-2017年年均制作/播出的448部14617集電視劇作品中,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有278部8492集,占比分別達61.53%和58.43%。比如,《喬廠長上任記》《車間主任》《省委書記》《三連襟》《喜耕田的故事》《雪野》《外來妹》《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有淚盡情流》《蒼天在上》《抉擇》《忠誠》《人民的名義》……
不僅如此,在不少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中,盡管與現(xiàn)實生活和矛盾有一定的距離,但現(xiàn)代性體驗仍通過“現(xiàn)代意識”的棱鏡折射而廣泛地滲透在作品有關個人命運、大眾文化等的寓言式表達之中,正所謂“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比如,《天下糧倉》《大明王朝1566》《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司馬遷》《林則徐》《孔子》《大秦帝國之崛起》《貞觀之治》《漢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其次,從電視劇“類型”的維度來看,作為生理與心理、感性與理性、情感與理智等深層交融的復合體,現(xiàn)代性體驗寓含著社會轉型期人們生活方式、生命體驗、意義價值等的深刻嬗變。比如,《渴望》《媳婦的美好時代》《婚姻保衛(wèi)戰(zhàn)》《我的前半生》等家庭倫理劇,以廣闊的社會為背景、以家庭為表現(xiàn)對象,并通過人們現(xiàn)實的生存境遇、體驗和矛盾沖突來探討愛情、婚姻、孝道等倫理道德問題;《蝸居》《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等都市情感劇,以現(xiàn)代都市為舞臺,表現(xiàn)普通日常的人生體驗、歡樂和痛苦,以及充滿人文關懷的親情、友情與愛情;《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武林外傳》等情景喜劇,在彈性的結構空間中呈現(xiàn)人們熟悉的情境,并于小品式的故事編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敘事中,廣泛容納人們在現(xiàn)實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種種無奈、尷尬、困惑和期盼。此外,像《大宅門》《京華煙云》《闖關東》《人間正道是滄?!返饶甏鷦。鶎徝酪朁c聚焦在清末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并大多以傳奇式的筆觸摹寫世態(tài)人情,在個人遭際、家族命運的興衰榮辱中蘊含豐富、深厚的“史、詩、思”意蘊;《神醫(yī)喜來樂》《甄嬛傳》《瑯琊榜》《天盛長歌》等傳奇劇或注目民間或展現(xiàn)廟堂,并于智慧、權謀和跌宕起伏的故事講述中寄托多樣的情感體驗……
優(yōu)秀的電視劇作品之所以令人稱道,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們借助敏銳的感覺和整體的審美觀照,來捕捉和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生活方式、社會心理、思想感情的變遷,以至于因表現(xiàn)了當代社會的“時代表情”而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和審美反思。
折射時代精神的律動
首先,就基本主題來說,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排天巨浪,諸如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本土化與全球化、貧困與富裕、先進與落后、新與舊、城市與鄉(xiāng)村、個體與群體、農業(yè)文明與工業(yè)文明、男性與女性、義與利、權與法、情與理等二元對立式的結構張力強烈地沖擊和震撼著人們的生活和心靈,而在多層次、多向度的審美觀照和影像表達中,電視劇藝術創(chuàng)作總是試圖敏捷地把握時代的精神脈搏,并將這種因大碰撞、大分化和大融合等帶來的生活變奏濃縮到由歷史和現(xiàn)實交織而成的文本之中。無疑,二元性的藝術思考和審美開掘源于二元性的歷史文化語境。特別是,在“傳統(tǒng)-現(xiàn)代”“本土化-全球化”的矛盾張力結構中,電視劇藝術創(chuàng)作編織出一張張歷時與共時交錯縱橫的審美關系網(wǎng)絡,并呈現(xiàn)出一幅幅張力滿滿的審美圖景。比如,《太陽從這里升起》《葛掌柜》《籬笆·女人和狗》《情滿珠江》《人間正道》《三連襟》等作品聚焦改革開放中的革故鼎新,并在諸如新與舊、進步與倒退、激進與保守等種種的矛盾張力中表現(xiàn)出人們對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理解和反思,進而將主題思想升華到超越題材本身的高度;《北京人在紐約》《世紀之約》《我的青春誰做主》《小別離》等作品則立足中國語境,同時,還將審美眼光投諸“全球化”國際環(huán)境的矛盾交織,并在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文化自新的動態(tài)關系中呈現(xiàn)出豐富深刻的審美現(xiàn)代性意義。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縱覽電視劇的發(fā)展歷程,其藝術創(chuàng)作在豐富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種特性,即,在主題表現(xiàn)上熱切關注社會生活中的敏感問題、積極反映人們的心理嬗變和情感波瀾。事實上,如果我們把時代生活的變革視為一種主體和客體的雙向互動過程,那么,遭遇“現(xiàn)代性”委實就是面對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一個與傳統(tǒng)出現(xiàn)了巨大脫節(jié)的現(xiàn)實,質言之,40年的滄桑巨變在把人變?yōu)楝F(xiàn)代化的主體的同時,也把人變成了現(xiàn)代化的對象。在這種意義上,像喬光樸(《喬廠長上任記》)、吳秋香(《雪野》)、黃江北(《蒼天在上》)、高長河(《忠誠》)、吳明雄(《人間正道》)、雷默(《世紀之約》)、孫天生(《三連襟》)、趙小云(《外來妹》)、梁淑貞(《情滿珠江》)、段啟明(《車間主任》)、菊香(《當家的女人》)、喜耕田(《喜耕田的故事》)、許三多(《士兵突擊》)、馬向陽(《馬向陽下鄉(xiāng)記》)、孫少安(《平凡的世界》)、陳江河(《雞毛飛上天》)等一系列“新人”形象所蘊涵的深刻意義不僅可視為衡量具體作品藝術水準的標尺,還可視為中國電視劇藝術所達到的美學、歷史高度的標尺。
繪制“精神地形圖”
就文化風向而言,在某種意義上,如果說,當代審美文化不再是以必然性的結構去推演歷史的行程,而是多種敘事話語組合而成的精神地形圖,那么,電視劇審美表意中的“文化風向”則使這一“精神地形圖”具有了可描述的形狀和可辨析的性狀。
大致說來,一是主流價值的審美化。比如,《農民的兒子》《孔繁森》《好爹好娘》《郭秀明》《鐵人》等電視劇往往通過主人公的忍辱負重、委曲求全、自我犧牲等優(yōu)良品格來展開藝術敘事并于張力結構中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再比如,像《解放》《毛澤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東北抗日聯(lián)軍》《太行山上》《海棠依舊》《彭德懷元帥》等作品,以歷史上重大事件、人物為題材和表現(xiàn)對象,并通過對歷史性與故事性、歷史觀與生命觀等作“史”與“詩”的藝術處理,突顯、銘刻著創(chuàng)世紀的歷史記憶和輝煌。
二是大眾文化的娛樂化。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迅猛發(fā)展的大眾文化既成為了塑造當代審美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時,其“娛樂”特性也日益滲透在藝術活動的諸多方面。在電視劇的審美表意中,娛樂化不僅廣泛地影響著其敘事邏輯和敘事策略,而且還成為了某些電視劇作品的突出特征。比如,在《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少年四大名捕》《青云志》等武俠劇中,東方式的俠義剛勇、仁義道德和傳統(tǒng)文化等都通過那些趣味盎然、雅俗共賞的俠蹤劍影、愛恨情仇、江湖寓言等故事寄托著大眾的種種希望和夢想;像《還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十八歲的天空》《愛情公寓》等青春偶像劇,則以俊男靚女為主角、以“浪漫愛情”和“溫馨友情”為劇情主軸而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作為一種文化趣味,這一審美傾向在近年來的網(wǎng)劇中有更鮮明的表現(xiàn),比如,《微微一笑很傾城》《顫抖吧阿部》《那刻的怦然心動》《國民老公》《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甚至,在《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等戲說劇中,在其歷史資源的選擇性表現(xiàn)中,歷史往往被虛化并于自由的敘事空間中融入快感、游戲等時尚因素,以適應大眾文化的宣泄性、娛樂性風潮。
三是藝術敘事的人文化。盡管在眾聲喧嘩的審美話語中,藝術敘事或現(xiàn)實主義的美學形態(tài)不在“主流”,也沒有與其藝術品位相匹配的收視率,但在《情滿珠江》《車間主任》《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忠誠》《香樟樹》《中國式離婚》《靜靜的白樺林》《醫(yī)者仁心》《我的土地我的家》《平凡的世界》《父母愛情》等一批優(yōu)秀的電視劇作品中,彌足珍貴的人文主義傾向顯現(xiàn)出活潑而新異的力量,它們往往以一種平民化的現(xiàn)實主義的敘述,呈現(xiàn)社會轉型期蕓蕓眾生真實的生活境遇、身心狀態(tài)和命運遭際,并在多種矛盾沖突的揭示中展現(xiàn)博大的同情心和深厚的人文情懷,進而與觀眾在共享人生領會的同時也達成心靈的真誠溝通。
中國電視劇40年的歷史既是其自身發(fā)展完善、走向藝術自覺的歷史,也是與時代發(fā)展同聲相應、與社會進步同氣相求的歷史,并在當代審美文化的巨幅卷軸上留下了審美現(xiàn)代性輪廓分明的藝術剪影。盡管當前的電視劇藝術生產在主流價值的審美化、題材選擇的類型化、藝術表現(xiàn)的精致化、技術制作的精良化、大眾接受的互動化、文化傳統(tǒng)的涵濡化、國際傳播的通約化等方面還大有可為,但作為一種現(xiàn)代大眾藝術形式,電視劇藝術在歷史發(fā)展中所凝聚的歷史運勢的精神火光、所蘊涵的審美現(xiàn)代性意義寓示了那些不斷創(chuàng)新的力量所標識的趨向。
(彭文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黃松毅: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