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學科的建立和成熟
所謂新學科指的是中國當代文學。在上世紀50年代,它曾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一條“光明的尾巴”。我上大學的時候,現(xiàn)代文學講到趙樹理,幾乎就沒什么可講了,于是往往在學期的最后,匆匆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新作品交代一過,就收場了。這也正常,畢竟剛進入新的時代,一切剛開始,新的文學現(xiàn)象(即所謂“光明)還來不及展開。
過一段時間,新的作品逐漸多了,隨之而來的批判式的評論也多了。那些批判者往往自己是專業(yè)的權(quán)威理論的闡釋者,姿態(tài)“居高臨下”,文風也相當粗糲,給人的印象并不佳。于是,這個剛出頭的新學科,也普遍不被看好,學科未曾形成,“沒有學問”的判詞倒是有了。在大學中文系,最有“學問”的是古代文學,再就是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是誰都可以做的,既然不被看好,這“光明的尾巴”也就這么拖著。
北大是最早建立當代文學教研室的學校。我和洪子誠先生參加了初建工作,我們知道此中甘苦,我們的工作那時也不被重視,但我們堅持下來了,新建立的教研室開始編寫新中國的第一本當代文學史,即《當代文學概觀》。在當時的大形勢下,這個學科風險不斷。記得那年工農(nóng)兵大學生進校,一個學生有意“考我”,題目是:當代文學究竟有沒有禁區(qū)?我只是支吾其詞。幸好時風有變,上世紀80年代以后,給予我們較多的言說自由。這些年,個人文學史、文體史、個人文集的出版也都得到允許。當代文學不僅有碩士學位,而且一些大學也開始設(shè)博士點,從這里走出來一批又一批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才,這些青年才俊是支撐這個學科的骨干。因為與社會政治的距離太近,這里依然充滿險情。
但畢竟有勇者前行,有智者帶領(lǐng)我們一路堅持。如今這個學科有無“學問”,它的學術(shù)含量和地位,應(yīng)當是不被懷疑了。我們終于因自信而自重,因自重而自立,我們終于迎來了這個曾經(jīng)被輕視的“沒有學問”的新學科走向成熟。
至于我個人,除去上述那些外在因素,使自己有時不免處境艱難之外,就學科自身而言,因為畢生從事于此,深知其中坎坷曲折,也時感從事之難。首先,這是一門不斷增生和增長的學科,它只有起點而不知下限,作為研究對象,它是不斷前行的、動態(tài)的學科。作品時刻涌現(xiàn),資料浩如煙海,新人輩出,凡此一切,我們必須奮力跟蹤追趕,無休無止。過去大批判時,我們嘲笑一些老師“發(fā)黃的講稿”,如今我們甚至羨慕他。從事當代文學的教學,我們幾乎每一次講課都需要新的講稿,補充、更新,甚至推翻重來,這是常態(tài)。
從事這個學科的學人,大抵都深感負荷的沉重,紛至沓來的作品需要了解,閱讀量極大。而刊物和會議的繁多,呼喚著批評家的介入,寫作量極大。眾人皆知,有效的文學批評是建立在文本的閱讀基礎(chǔ)上的。我常告誡學生,沒有閱讀和思考,一個字都不要說,這是作為學者的基本和出發(fā)點。我們讀過,我們才能批評一個作品。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對文學的基本走向進行概括,一個評論家的概括能力,往往能說明一個評論家所處的位置。
“積學”二字,在此當作別解。面對不斷增長的研究對象,說來很是不忍。我們必須迅疾地淘汰那些平庸的作品,經(jīng)過篩選,保留下來那些精品,而后予以歸納、總結(jié)。通常講積學,是積累,而在本學科,卻是首重淘汰。而千變?nèi)f化的當代文學實踐,其中的詭秘和奇異也是一種常態(tài)。作為批評家的學者,讓那些奇珍在我們的眼皮下消失,卻是不可原諒的失職。這里強調(diào)的是準確的判斷,是學者的眼光,學識決定眼光,眼光決定概括力、判斷力。最終體現(xiàn)為學者的胸懷,胸懷寬廣,境界就高。一個學者能從異常多變而繁復的現(xiàn)象中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乃是學界所至,而又能從通常視為平常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則取決于胸襟,即境界。大學者有大境界。
“眾神狂歡”也好,“青春文學和失去青春的文學”也好,“鄉(xiāng)村文明的追懷和崩潰”也好,“先鋒文學的終結(jié)”也好,都是批評家對于一個時代性的文學概括。目光所至,怦然心動,其間燃燒著學者的激情。激情在詩人那里是“常有”,而對于批評家和學者而言,卻是“罕有”。我經(jīng)常強調(diào)從事文學研究的激情,甚至強調(diào)以美文體現(xiàn)這種激情。而判斷力、眼光、境界,那是來自于學科的觀察和積累,此非一日之功,乃是長期堅持之功,而作為學者的激情卻是由于熱愛。
一個新生的學科,就在這樣的叢莽中誕生并生長,而作為標志的并不是那些大本小本的著作,而是一代學人的出現(xiàn),他們有異于他們的前輩,他們是受到嚴格訓練并熟諳專業(yè)知識的全新的一代人。他們是學者型的批評家,又是批評家型的學者。一代新學人的出現(xiàn)和他們成為當今學界和批評界的主力,正是中國文學作為學科成熟的一種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