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學(xué)》2018年第10期|王必勝:上善若水(節(jié)選)
應(yīng)《民族文學(xué)》的一寧主編邀約到廣西大化縣,不怕人笑,這個縣名我是第一次聽說。國中舉凡二千多個縣份,每個省少說也五六十個,絕大多數(shù)為我等不知。雖說走南闖北,八桂大地有過多次造訪,仍不知有大化,真是孤陋寡聞,頗有不敬啊。
當然,這個設(shè)縣才三十年、當屬年輕的縣份,在地域區(qū)位上沒有多大優(yōu)勢,鮮為人知,自己不曉,或可自我安慰了。
而立之年的大化,年輕的大化,有奇特的山水,是布努瑤史詩《密洛陀》的故鄉(xiāng)。正在新時代砥礪奮進的大化,我們能夠忽略嗎?所以,文人采風(fēng)大化行,有了理所當然的由頭。
從北京來這里頗為不易。乘飛機,再汽車,先高速后省道,一早出發(fā),傍晚時分來到縣城。查“百度”,這古百越之地,多山多水,有所謂山雄水柔,山川形勝,也是中國西南一隅喀斯特地形的景觀帶。而作為地方耀眼的名片,有奇石,有長河,有大山深弄,有瑤鄉(xiāng)風(fēng)情,林林總總,如同任何一個地方,優(yōu)美的風(fēng)景和獨特的人文,是差不多的標配,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正處在干旱高熱的北方、時不時受霧霾之苦的我們,每每逃離水泥叢林,去南方山區(qū),親近自然,就是看山、游水、賞綠,享受生態(tài)福利。甫一到大化,就想到,會有一條河水穿城而過。一個山水之城,山綠水豐,涵養(yǎng)萬物,水汽淋漓,讓空氣和物象變得宜人養(yǎng)人,成為人們宜居之地,如時下最流行的說法,所謂詩意地棲居。
作如是想,是因為久居干燥北方,水資源稀缺,干旱已是常態(tài),而一些城市,包括南方縣城,不少沒有河流依傍,有的小小河溝也干涸斷流,所以,城市的優(yōu)美與否,宜人與否,最佳的指標是水。無水不媚,有水皆活。沒有河流的城市不是優(yōu)美的城市。這讓我想起了故鄉(xiāng)湖北,曾經(jīng)有“千湖之省”之譽,如今雖是傳說,但湖北的一些縣城,多有水繞城或水穿城的景觀。而長江和漢水兩大水系,聯(lián)結(jié)了楚荊大地許多城鎮(zhèn),因漢水長江而留下的詩文千古流芳,也成就了一代城市的芳名。比如漢水的襄陽,比如長江的武漢、荊州(江陵)等。我的老家荊門市,江漢平原北緣的一個古城,多是丘陵地貌,一條長長的小河穿行城中,親近河水成了一生的記憶。流動的水系乃城市之魂,自然人文歷史,都由此而生。而認識一個地方,特別是一個城市,河湖水系,是一個窗口。當我在大化縣城住下后,雖已掌燈時分,仍然向往著這個城市的水流。因為是喀斯特帶的山水景觀,水的充裕和浪漫是無可置疑的。
果不其然,大化城關(guān)一條河流將其南北分開,約三五百米寬的河面,算是開闊的了??上б咽浅跸模鲄s不大,但還算清亮,深長的河灘顯現(xiàn)出漲水時的狀態(tài),正在修建的親水大道露出了改造的模樣。一橋橫臥,運送果蔬的車輛,晨練的人們,在不太寬的橋面上,來來往往。我從下榻的中意酒店出來,走到這無名橋上,看不遠處另一橋在維修,放眼望去,縣城在一個長方形的山凹中,周圍的山峰威列成陣,有名為將軍山的,如同天然壁障,保佑著子民的安祥平和。天光微曦,山梁在晨光中透出隱隱的輪廓,可以猜想出諸多的景觀形象;而若明若暗的霞光,濡染萬物,橋下清清的河水細長而平緩地流著,沒有想象的水勢。波光映著霞光,有祥瑞安寧之氣。
也許主人懂得北方客人的心思,第一個節(jié)目就到了紅水河參觀。實在說,我們還沒有搞清這個縣城與景區(qū)的路線里程,也沒有明了早上城關(guān)的那條河水與這有名的紅水河之間的關(guān)系,就來到了這方水域,有名的百里畫廊景觀。
紅水河是河,也是庫。河,作為南粵西江最大的干流,從云南到貴州后廣西,再去廣東,六七百里的路程。庫,是因為筑壩發(fā)電,建成了大型水電站,其水面開闊無垠,就其縱深而言,長達五十公里,最寬處約五百米,深水區(qū)有四十多米,形成了偌大的山地湖泊。紅水河歷史悠久,自發(fā)源地以降,有多個名字,在廣西一段為此名,大化是她的中游,這一帶,流經(jīng)地方多為紅色砂貝巖層,色澤紅褐,遂有了這紅水河的名號。
我們是在兩個不同的時間,先后親近這大化有名的水上景觀的。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前后也就多半天,不禁想起古希臘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名言。想來有點意思——“一切皆流,萬物在變”,我們走進了同屬一條河,確切地說是同一水系的兩處景觀:一個是紅水河的百里畫廊,一個是巖灘水庫。
滿眼是水,四面皆綠。水,綠得透,綠得凈,也綠得深沉。岸上的植被對映成趣,綠得廣袤,綠得放肆,綠得純正單一,除了偶有夏花點綴外,綠成了唯一的色彩。紅水河成了綠世界。藍天麗日,天公作美,萬頃碧波,平展如鋪,遠離塵世的紅水河如少女般嫻雅,游輪劃開了靜寂河面,仿佛揭開了她美麗面紗。從碼頭到目的地約兩小時,綠植排沓,蔥蘢逶迤,倒影映襯,水面一會兒開闊,一會兒緊湊,沿途經(jīng)典景點,如公雞山、月牙山、巴樓山、情人灣等,一一閃過。游走于水上,聽波濤嘩嘩,“一切皆流”,親近自然,縱浪大化,近水親水,倏忽已是數(shù)十里的行程。坐在船中,瞬間景物次遞轉(zhuǎn)換,眼前的流水和山景,一動一靜,閃轉(zhuǎn)騰挪,面對浩瀚與無窮,任景物不斷變化,享受著自在與優(yōu)游。遙想當年的蘇子赤壁泛舟時的感悟:“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可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碧杖挥谠旎?,如夢如幻,不知身在何處?水天廣闊,流水無言,人生有涯,與蘇子秋夜游江的感受,庶幾近之。
再次踏入這條河流,是次日的雨中。同樣,源于紅水河的滋養(yǎng),這巖灘水庫也是綠色王國。與百里畫廊景區(qū)水面相差不多。綠色紛披,繁茂的植被之外,多了一些煙火人氣,細雨迷蒙的山水中,偶有白墻黛瓦的村落、古樹掩映的廊橋、搖曳靈動的竹園,以及孤舟一葉的漁人。出沒風(fēng)波里,生動復(fù)生動,煙水蒼茫,云蒸霧縈。小雨如絲,時有時無,植被層層疊疊,或隱或現(xiàn)。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此情此境,差可相似。
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了這天氣的晴雨有別。晴見碧水藍天,風(fēng)煙俱凈,而雨天是玲瓏透剔,瑰麗奇妙。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正合了在不同天氣下游歷紅水河的感受。哲人說美是客體的存在,也是情感內(nèi)因的觀照。無論是客體的還是主觀的,對于紅水河風(fēng)光,她無私多情,能夠兩次造訪,不能不是一種造化。
......
刊于《民族文學(xué)》201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