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fā):他撐起英雄幻夢也沉潛了煩惱人生
周潤發(fā)能在 “大哥”和 “小市民”兩種極端角色之間游刃有余,外形撐得起夢想,內里沉得住生活的質感,對演員而言,這是一種不容易的境界。這樣的周潤發(fā),成為了所有人的代言人。大眾迷戀周潤發(fā)迷的到底是什么,答案既簡單又糾結:他有時代表了英雄幻夢,有時代表了煩惱人生。
因為電影 《無雙》,老老少少的觀眾再次陷入了對主演周潤發(fā)的迷戀。
如果把莊文強導演的創(chuàng)作當成一次迷影的過程,把 《無雙》當成對周潤發(fā)演繹過的經(jīng)典形象的一次致敬式的再現(xiàn),年代的不同,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奏?
周潤發(fā)年輕時塑造的角色,有現(xiàn)代的獨立氣息,個性自由,突破了以往的大俠形象。
在個人被彰顯的時期,但凡被稱為 “英雄”的個體,建功立業(yè)的方式是斬妖除怪,血腥野蠻行徑不僅沒有影響他們作為英雄的形象,更襯得他們比凡人高大,比如弄瞎獨眼巨人的俄底修斯。
回望幾十年前的香港影壇,在那座人口密度超高且競爭激烈的城市里,娛樂工業(yè)在銀幕上批量地制造了 “俄底修斯”——從小馬哥到辣手神探,從殺手小莊到 “賭神”高進,他們的共同點是都由周潤發(fā)扮演。
周潤發(fā)演的這批銀幕英雄,欠缺明確的是非觀念,立場含糊曖昧,集施暴者和正義者雙重身份于一身;他們行兇,卻又奇詭地攫取了觀眾的共情心。觀眾在真實世界里實現(xiàn)不了的愿望和理想,交付給周潤發(fā)去實現(xiàn)了——在電影里, “英雄”可以為所欲為。而且周潤發(fā)的角色,有現(xiàn)代的獨立氣息,個性自由,不受拘束,游戲風塵。這些形象或許悲壯,或許詼諧,突破了以往的大俠形象。
相比狄龍那種很講原則的舊式英雄,更受當時年輕人歡迎的,是周潤發(fā)式的英雄。他把強烈的漫畫風格發(fā)揮到極致:永遠雙手持槍,目光經(jīng)常不關注開槍的方向。后來去好萊塢拍 《替身殺手》,也是這標志性的姿勢。
《無雙》的男主角 “畫家”像是從昔日吳宇森的電影里走出來的,這個角色同樣由周潤發(fā)扮演,隱藏著很多周潤發(fā)以往電影的密碼——
“畫家”從不拍照,只被拍到過一個模糊的背影,這點和 “賭神”高進一樣。他以偽造美鈔為營生,而且只做批發(fā),而當年的小馬哥就是國際偽鈔集團的俠盜。他手持雙槍,橫移騰空而起,在半空中開槍,這跟當年的周潤發(fā)電影如出一轍。他在幾個人持槍對決的時刻,反感別人拿著槍對準他的頭,只不過當年的臺詞 “我發(fā)誓以后再也不會讓人用槍指著我的頭”,變成了 “兄弟一場,你拿槍指著我?”
周潤發(fā)過往的角色,多數(shù)是未完成成人式的男人,很難和女性角色建立起成年人之間的關系。 《喋血雙雄》的殺手小莊對歌女的感情,是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人甚至解讀為對母愛的依戀。相對應的,那些角色和兄弟之間的 “過命交情”反倒顯得掏心掏肺,幾近于羅曼司。吳宇森的師父張徹特意撰文解釋過,這種男性情誼源自中國傳統(tǒng)中男性講義氣的傳統(tǒng)。在求生艱難的社群中,個體之間抱團以求生存,民間幫派特別缺乏安全感,所以崇尚桃園結義。
而這種江湖情義,是過去式了。
《無雙》的結尾,周潤發(fā)扮演的“畫家”是郭富城虛構的——為兄弟赴湯蹈火,是鏡花水月;團隊之間拔槍相向才是猙獰真相。畫家對同伙的殘殺,是 “江湖”的殘酷真實??v然 《無雙》的角色復刻如此成功,周潤發(fā)再次走紅,但 “兄弟情義”的童話在此徒留一個 “再也回不去”的悵惘姿態(tài)。那么,這部片名 “無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全天下只有一個人能夠有以假亂真的偽造本事,還是小馬哥只有一個?
上個世紀末的男性神話,到今天也許真的是神話了。
面對 “大于生活”的角色,周潤發(fā)撐得起來。他也有 “小市民”的一面,能毫無痕跡地駕馭“真實尺寸的人”。
周潤發(fā)的觀眾緣,在于銀幕上的他既能是 “英雄夢想”,又能是 “平凡生活”。小馬哥、小莊、高進和 “畫家”,這類角色是 “大于生活”的,他撐得起來。同時,他也有 “小市民”的一面,毫無痕跡地駕馭 “真實尺寸的人”。在《無雙》里,他在 “畫家”之外還演繹了一個警察車長,短短幾句對白,卻讓人信服,他就是平凡的小公務員。
周潤發(fā)出演的這類平民角色不少,其中的佼佼者數(shù) 《阿郎的故事》 《秋天的童話》 《大丈夫日記》等。
在 《阿郎的故事》里,周潤發(fā)從小馬哥的形象,進入一個浪子式父親的角色,阿郎滿臉帶血沖過終點的畫面,將這個形象烙印在觀眾心頭。因為個人經(jīng)歷,他對這類中下層的小人物是熟悉的,也有 “理解之同情”。這讓他的表演中有一種罕見的真誠,這種真誠賦予“小市民”角色鮮活的生命感,流露著人間的、生活的氣息。
周潤發(fā)能在 “大哥”和 “小市民”兩種極端角色之間游刃有余,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他能聰明地利用自己的外形。一副普通人望塵莫及的好皮相一定是稀缺資源,一個演員能擁有的最珍惜的資源其實是他自己,周潤發(fā)未必像《喜劇之王》的男主角那樣有自覺意識地研讀 《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在片場摸爬滾打的他,也許沒有表演科班的理論儲備,但他有實踐中積累的直覺。
“大哥”類的角色,有臉譜,有夸張,而漫畫式的人設追求的就是 “高于生活”,周潤發(fā)扮演這類角色時,最大程度地利用并放大了自己的外形優(yōu)勢。我們回看這類角色,會發(fā)現(xiàn)從人設到表演方式幾乎都是浮夸的,時過境遷以后,具有說服力的并不是一招一式的技巧,而是演員恰到好處的外形——這是一個 “偶像”演員扮演了一群 “偶像”角色。
但周潤發(fā)還是好演員,因為他沒有讓那些角色反噬自己,對比當下許多流量小生,這就顯出了職業(yè)倫理?,F(xiàn)實和銀幕之間,周潤發(fā)和 “大哥”的界限是分明的,他沒有被角色影響左右。到了演繹 “小市民”時,他恰到好處地釋放了自己的日常的 “平凡”。征服觀眾的是 “平凡”么,并不完全是,無論 “阿郎”還是 “船頭尺”,周潤發(fā)畢竟以他偶像的光環(huán)鍍染了這些角色,這是被拋光、被修飾的 “平凡”。
外形撐得起夢想,內里沉得住生活的質感,對演員而言,這是一種不容易的境界。這樣的周潤發(fā),成為了所有人的代言人——盲目追求幸福的人,徒然反抗宿命的人,被誤解的人,被命運捉弄的人。
要問大眾迷戀周潤發(fā)迷的到底是什么,答案既簡單又糾結:他有時代表了英雄幻夢,有時代表了煩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