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民作家”麥克尤恩來京,預言大眾傳媒時代小說不會終結—— 作家需在信息風暴中探究人性
麥克尤恩在歐洲文學界聲望頗高,未來幾年有望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項活動終于把我和我太太帶到了你們這片偉大非凡的國土上,我從心底里感謝你們?!币騾⒓印?1大學生國際文學盛典”,70歲的英國“國民作家”伊恩·麥克尤恩偕妻子首次來到中國,昨天他興致勃勃地暢游了向往已久的故宮。
麥克尤恩是一個在倫敦郊外潛心寫作的智慧老頭兒,至今已寫作50年,他對文學未來的暢想,對世界的敏銳觀察,還有對往昔的回憶,令中國同行印象深刻。上周五,他在“21大學生國際文學盛典”領獎、發(fā)表致謝詞,并接受了一屋子媒體記者的群訪;前天,他與讀者一起度過了午后時光,他與中國作家格非的對談,將大家?guī)нM了“大眾媒體時代的虛構敘事”世界中。
談數字革命
未來機器人或寫出偉大小說
沒想到麥克尤恩如此關注數字革命,他在北京停留期間的好幾個場合,都談到了這個話題。他甚至幽默地說,未來偉大的小說或許由機器人寫成,小說家不得不另謀高就?!拔沂腔畈坏侥莻€時代了,對此我還是很開心的?!?/p>
上周五,在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騰訊新聞、東方文學國際寫作中心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1大學生國際文學盛典”上,麥克尤恩坐在臺下聆聽了授獎詞,他“因其充滿魅力、風格與敏銳智慧的作品為敘事藝術作出的杰出貢獻”而獲2018年度致敬文學人物。誰也沒想到,在接下來的致謝詞里,麥克尤恩發(fā)表的是以“數字革命”為主題的演講,由互聯網談到人工智能,再談到人造人。
麥克尤恩回憶起自己的舊日時光,比如寄信,在公共電話亭里通話,常常伸手求助書架上的百科全書,“我們得到的新聞永遠遲了一天。”但面對數字革命大潮,像他這樣的老人家不得不笨拙地過渡到一個數字宇宙中,“為了應付各種數字任務,我們時常求助于自己的子女,然后是我們的孫輩?!?/p>
麥克尤恩顯然是以積極的姿態(tài)來面對這場變革,盡管他是一個報紙的“癮君子”,沒有一天不看報,但他在倫敦郊區(qū)的平靜生活,也因為互聯網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他而言,和互聯網親密接觸的感受是深刻的,“它以最美好的面孔和最丑惡的形態(tài)囊括了人性,囊括了我們。一旦由于某種技術原因丟失了網絡連接,我們立刻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失落?!彼貏e強調,這種奇怪的感覺完全是現代性的,這代表了人類意識的一次轉變。
“今天我們尚處在數字革命的初級階段。也許歷史剛剛完成了第一章。接下來的章節(jié),會更加深刻地影響我們如何理解自身的人性,進而影響我們的文學和我們所有的藝術形式。此時此刻,這些新章節(jié)正在書寫之中。”麥克尤恩堅信,一場偉大的冒險將就此展開,無論它帶來的會是美好還是恐怖。
麥克尤恩談論了很多關于人工智能的現狀、發(fā)展和未來,他暢想道,也許在本世紀就會創(chuàng)造出類人機器人,“如果機器人寫出了第一部有意義的原創(chuàng)小說時,我們將有機會通過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這些‘他者’的眼睛看到我們自己。”
談創(chuàng)作秘訣
跟朋友開玩笑也能觸發(fā)靈感
“當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他們與自己筆下的人物獨處——那一個個人物就像是幽靈;與自己的故事獨處——那些故事幾乎與影子無二?!丙溈擞榷魅绱诵稳葑约旱膭?chuàng)作。
他更揭秘到,在完成一部小說所需的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小說家會對自己的這項工程產生嚴重的懷疑,而這種懷疑是很難與他人說明白的。但隨著寫作的進行,他終于會到達一個無可反悔的臨界點:他已經投入了太多的時間,再也不能回頭了。“這個過程,作家的收獲除了痛苦,也有歡樂?!?/p>
關于自己的寫作狀態(tài),麥克尤恩透露,小說寫得順暢的時候很難停止,這個時候,就會逼著自己一直寫下去,從早上寫到晚上,這種狀態(tài)不會總出現,因此會格外珍惜。他坦言,這些年除了電腦外,手上又多了手機,自己也難免受到干擾,東看看西瞧瞧,結果浪費了大量時間,常常一上午就這樣悄然而逝。最后,麥克尤恩夫人為了丈夫的寫作事業(yè),只好裝上一個軟件,每天阻止他至少幾個小時不上網。
關于寫作靈感,麥克尤恩認為這個問題可以永遠討論下去,而且不會有最終答案。眾所周知,寫作靈感或許來源于別人說的某些話,來源于新聞,或者來源于筆記本寥寥記下的幾筆。而在他看來,作家的靈感可能來源于自己的個性,來源于過去,來源于想要找到新的靈感的絕望。
麥克尤恩舉例說,他的小說《阿姆斯特丹》就源自他和朋友之間不斷講的一個笑話。他五十多歲時,常常和朋友遠足,但時常丟三落四,兩人彼此調侃說,等老了變傻了,就去阿姆斯特丹,因為那里可以合法進行安樂死。結果這個笑話成為觸發(fā)小說《阿姆斯特丹》的靈感。
談最新長篇
向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致敬
麥克尤恩的最新長篇小說《堅果殼》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他以一種嶄新的視角為讀者呈現了一則黑色現代寓言。責任編輯宋玲說,《堅果殼》也是上海譯文推出的第16部麥克尤恩作品。
《堅果殼》的視角非常特殊,主人公是母親肚子里9個月大還未出生的嬰兒,嬰兒的母親和他的叔叔勾搭成奸,從嬰兒的視角聽到母親和叔叔密謀要殺害他的父親,霸占他的祖產。熟悉的情節(jié),一聽就來自莎士比亞《哈姆雷特》。麥克尤恩說,當時他和懷孕中的兒媳婦開心聊天,突然有了個靈感,他說,“我很高興我們說話的時候你的孩子已經能聽見了,他如果聽見的話也會高興的。”于是這句話就成了一個寫作動機:從胎兒的視角跟蹤一件“事情”。
有讀者提問,這部作品是在模仿莎士比亞。對此,麥克尤恩回答說,不是對莎士比亞的模仿,而是一種致敬。他念書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要學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對他們而言就像是空氣、陽光。
上海譯文出版社新近還再版了麥克尤恩的名作《贖罪》。在前天進行的對談活動中,作家格非說,他想起《贖罪》中人物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有二十億人,二十億人都忙著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到底該聽誰的?”格非認為這句話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今天身處大眾媒體下所有讀者會遇到的麻煩,我們不知該相信誰。麥克尤恩回應說,故事主要講述一個小女孩由于讀了很多小說,導致生活中出現很多混亂的事情,使她的想象力無比放大,最終作出很愚蠢的判斷。
有評論家認為,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隨著大眾傳媒的高度發(fā)達,小說所具備的揭露真相、揭露秘聞、掌握真理的時代結束了。但麥克尤恩從不相信這一套,“在我的一生中,預言小說的時代將結束,已經發(fā)生了很多次?!彼恢眻孕?,小說還會繼續(xù)存活下去,不同的是,小說家會在這種巨大的信息風暴當中找到一個靜止的中心,“嚴肅小說家將在這個中心中,繼續(xù)探究人性,繼續(xù)研究所有的這些真相以及謊言?!?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