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勝者為王
越王勾踐劍 本報記者 徐暢攝/光明圖片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摘登】
生命是一片戰(zhàn)場,戰(zhàn)士都渴望勝利,因為失敗的代價難以忍受。
在國家博物館,有兩把劍分別代表著勝利與失敗,一把屬于勝利者,越王勾踐;另一把來自他的一生之敵:吳王夫差。
劍被譽為百刃之君,是因為它最適合一擊刺殺。它不像長矛那樣遠離敵人,也不能像刀那樣揮砍自如,更不會像棍棒那樣毆打弱者。一名偉大的劍客,只有把劍深藏在懷中,隱忍等待,當足夠靠近敵人的瞬間,突然出擊,刺出那決定勝負的一劍。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這既是劍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在漢代畫像石上,常常能看到劍客的形象。漆身吞炭的豫讓,孤膽英雄專諸,一諾千金的季札,怒發(fā)沖冠的荊軻,視劍為生命的君子,從不在弱者面前耀武揚威。當利劍出鞘的一瞬,即使是萬乘之主,也會驚慌失措。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那段故事,吳越爭霸。
夫差并不是天生的失敗者,他的父親被越王勾踐殺死,復仇的執(zhí)念讓他發(fā)動了第一次吳越戰(zhàn)爭,在這次輝煌的勝利中,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
一代越王匍匐在夫差的腳下,成了一名馬夫。勾踐在忍耐。三年的奴隸生涯,勾踐讓夫差徹底松懈,最終得到赦免。為了提醒自己不要懶惰,勾踐睡在干草堆上,把苦膽懸在頭頂,時時品嘗。
勾踐的機會終于到來了,在吳王夫差陷入北方戰(zhàn)爭的時候,他突襲了吳國的都城,刺出了最致命的一劍。
姑蘇城下,夫差成了戰(zhàn)敗者,他乞求寬恕,但勾踐沒有給他選擇的權(quán)利。
勝利者可以盡情裝飾自己的佩劍,那是屬于王者的尊嚴。在這柄銅劍上,鑄劍師采用了最上乘的材料,在沒有實戰(zhàn)價值的地方仔細打磨。劍身用錫金屬熨燙出菱形花紋,劍柄鑲嵌綠松石,底部十一個同心圓排列整齊、讓兩千年后的數(shù)控技術都為之汗顏。
越王勾踐吞并了吳國,成為春秋時代的最后一位霸主,當他手握寶劍,登上諸侯會盟的王座,他知道,所有的忍耐都是值得的。千軍萬馬在高呼萬歲,一生的死敵已成為冢中枯骨,作為天下最有權(quán)力的男人,他的佩劍當然要足夠炫酷,才能震懾住蠢蠢欲動的諸侯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