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布克獎揭曉 56歲北愛爾蘭女作家伯恩斯《送奶人》獲獎
2018英國布克小說獎于當?shù)貢r間10月16日晚21:45分在倫敦頒出,56歲的北愛爾蘭女作家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憑借《送奶人》(Milkman)獲獎。
北愛爾蘭女作家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
2018英國布克小說獎于當?shù)貢r間10月16日晚21:45分在倫敦頒布,56歲的北愛爾蘭女作家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擊敗兩位大熱門:美國后現(xiàn)代派小說家理查德·鮑爾斯,以及布克小說獎史上最年輕的最終提名入圍者、27歲的黛西·約翰遜,憑借其第三部長篇小說《送奶人》(Milkman)獲獎,并將5萬英鎊獎金收入囊中。
本屆布克小說獎評審會主席Kwame Anthony Appiah評價:沒有一位評委讀過這樣的小說?!鞍材取げ魉雇耆猿梢慌傻娘L格,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思維,營造了出人意表又令人身臨其境的文句。 這是一個關于野蠻的故事,在性侵犯與抵抗之間卻又交織著富于感染力的幽默感。設置在一個自我分裂的社會當中,《送奶人》探索了壓抑如何以陰險的形式潛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p>
這是安娜·伯恩斯文學生涯中獲頒的首項重要文學獎。生于貝爾法斯特,目前居住在英格蘭東部鄉(xiāng)村的伯恩斯,在《送奶人》中以北愛爾蘭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政局矛盾為設定,但故事背景卻設在一座無名城市中。書里一位18歲的年輕姑娘被迫與一位年長、已婚的送奶人發(fā)生一段“情事”。生活在一個窄小的社群里,她需要里面對各種謠言、社會壓力與各種政治手段。伯恩斯向讀者展示了當一個城市發(fā)生政亂時,正當年華的女性會遭受怎樣危險和復雜的事件。伯恩斯早年獲好評的小說《不見骨頭》(No Bones),同樣設置在北愛的政亂時期。
書中所有角色都沒有名字,只有代稱,比如主人公就叫“二姐”。伯恩斯早前曾對布克小說獎透露,如果給角色起了名字,這部小說就不成立了。有名字的話,小說不會那么有力。書的整個氛圍會改變,甚至可能變成一本完全不一樣的書。
除了獲得5萬英鎊,伯恩斯還與其余5位最終入圍作家一起,各自獲得2500英鎊,《送奶人》還將發(fā)行一版特別設計版。這部獲獎小說將與其余5部最終入圍作品一起,在倫敦的一家拍賣行公開展覽兩周。英國皇家郵政將發(fā)行一枚特別的慶祝郵戳,上面會印上“恭喜安娜·伯恩斯”的字樣,并從第二天起向全英發(fā)行6天。
最終入圍小說家及作品介紹
最年輕的入圍作家黛西·約翰遜:以牛津《暗涌》重敘希臘神話
黛西·約翰遜
布克小說獎最終入圍提名作家當中,27歲的英格蘭姑娘黛西·約翰遜是史上最年輕的一位。她的處女小說《暗涌》(Everything Under),想要探索語言對于人的性情的影響,于是作家設計主人公Gretel從小在牛津運河船屋里與母親相依為命作為故事背景。母親創(chuàng)造了一種只有她倆能夠明白的語言,但隨著Gretel漸漸長大,她意識到這種語言將她與世界隔離了開來。約翰遜認為,即便是無意識的行為,母親這樣的舉動也是很可怕的。書中,主人公的母親沒有履行母親的職責,通過對這種”語言”的探索,約翰遜同時也描寫了母女之間令人不太舒服的關系。
在Gretel的回憶中,約翰遜也穿插了充滿命運感與魔幻元素的黑暗傳說,使得整本小說讀起來像是以現(xiàn)代英格蘭為背景的希臘神話與格林童話的重寫。 小說中,約翰遜對于“變形”很感興趣,她透露自己從小很喜歡讀希臘神話中“女性變成一棵樹、神祗變身為牛、羊”這些變形記。約翰遜說,她就是想挑戰(zhàn)自己,看看將古老的題材放置到當代時空之中是不是也成立。在處理神話中常見的暴力元素時,約翰遜需要找到一個可信服的環(huán)境。住在牛津的她幾度與伴侶一同在運河周圍繞圈子時,發(fā)現(xiàn)“運河上的船屋”是個合適的場景,“我們發(fā)現(xiàn)住船屋里的人規(guī)矩自成一統(tǒng),他們都有點孤僻,與外界的關系有點奇特?!奔由稀八钡纳衩兀喝藗儾荒芸辞逅紫露加行┦裁矗@就完成了《暗涌》的空間設置。
美國后現(xiàn)代小說家理查德·鮑爾斯的環(huán)保小說《樹冠》: “人類不是世界的起源,也不是世界的結局”
理查德·鮑爾斯
“花這么多年寫部小說,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學怎么去做人?!?本屆獎項大熱門之一的美國后現(xiàn)代小說家理查德·鮑爾斯(Richard Powers),以他的第12本小說《樹冠》(The Overstory)入圍布克小說獎最終提名:“人類很習慣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以人為中心”,但他在小說中提醒大家:人類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了早已存在的大自然這個先決條件。人性與自然的關系,就成了該書的核心?!叭伺c樹擁有同一個祖先,并共享1/4的基因”,鮑爾斯筆下的9個角色各自與樹木的經(jīng)歷,使得他們的命運交織到一起,跨越世紀,敘事線索多重,既細述了人與自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與美國移民者的故事緊扣 。其中,一位角色是移民第二代華人Mimi Ma,跟所有角色一樣,后來以樹木的名稱為自己改名 “桑”,懷念在家后院種下桑樹后自殺身亡的父親。
數(shù)位英國書評人不約而同將這部作品對樹木的描寫與《莫比·迪克》中對白鯨的描寫相比,而鮑爾斯的寫作技法和風格,又令人想到他的美國前輩梭羅與惠特曼。
鮑爾斯曾是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得主,迄今已有四部小說翻譯成中文。他的專業(yè)涉獵極廣,計算機編程、多樂器演奏、考古學、海洋學、歷史、社會、政治、美學等等,這種“百科全書”式的博學,令其創(chuàng)作的小說具有視野寬廣的獨特性。
30年的寫作生涯中,寫過虛擬現(xiàn)實、人造智能,也寫過音樂與基因、神經(jīng)科學和原子戰(zhàn)爭之后,這次寫森林保護,一切都指向同一個提問:人活著到底意味著什么。 鮑爾斯的結論是:“人類不是世界的起源,也不是世界的結局”。
美國女作家蕾切爾·庫什納:《火星房間》、脫衣舞俱樂部與監(jiān)獄、純真與罪疚
蕾切爾·庫什納
與身旁幾位學者氣明顯的入圍作家并列時,蕾切爾·庫什納(Rachel Kushner)一開口敘述自己的小說時,就呈現(xiàn)出長期浸淫底層社會的粗礪。她的反烏托邦小說《火星房間》(The Mars Room),探索的就是她成長過程中熟悉的一個階層:身在美國,面對貧窮的女性的命運。
主人公Romy集貧窮與不幸于一身:同住的是依賴止痛藥過活的單親母親,對她不聞不問,Romy11歲被強暴,后來染上了毒癮,然后成為了脫衣舞工作者。書名“火星房間”就取自女主人公曾工作的脫衣舞俱樂部名。庫什納向讀者展示的并非一個“彩虹旗飄揚、垮掉派詩歌脆響”的城市,而是“濕漉雙腳和雨天兄弟會派對上被淋濕的煙頭……百卡地151喝到吐和在水泥路障上磕得下巴裂”。
小說的開場,Romy 坐著囚犯引渡車穿過加州。庫什納解釋,加州的監(jiān)獄就在“中央谷地”:“從城里到監(jiān)獄的路線設計故意避開了中產(chǎn)階級的視線。1977年加州一次嚴重的旱災后,政府提議在中央谷地建監(jiān)獄。那里的居民常年喝著有毒的水,他們身邊多少都有認識蹲監(jiān)獄的人。”庫什納成長過程中,就遇到過不少當過性工作者和被判刑的女性,庫什納認為替她們寫一個故事很有必要。她希望通過寫作去探索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所注定的人的命運。Romy這個角色藍本就來自一些她認識的人。 不過與希臘神話中大局已定的“天命”(fate)不太一樣,庫什納傾向于稱她筆下角色面對的是“命運”(destiny):“我想我是尼采的學生,我喜歡他面對被動的命運所做出的積極反應。就算被判終身監(jiān)禁,也可以找到自己在當前處境下的自由意志,而從而掌握命運的方向?!?/p>
庫什納在三藩市長大,那里性產(chǎn)業(yè)繁榮,她見過不少加入脫衣舞娘的身邊女性,認為她們的選擇是符合邏輯的:“不這么做,面對她們的也許是更卑微的前途。”對于這樣一個充滿社會現(xiàn)實意義的主題,庫什納并沒有選擇紀實寫法,她認為寫紀實小說會受到政治與意識形態(tài)的阻礙。她想要做的是通過自己的敘事結構,呈現(xiàn)這個世界的一些真實模樣,即便其中會遇到道德的復雜性:“但并不是道德模糊,這是兩回事。小說中的道德感非常清晰,只是有很多層次,當分開來看,有時會自相矛盾。”她說,包裹在現(xiàn)實周圍的神秘封套,閃爍著一種堅定的真相,那就是她的切入點。
對于“純真與罪疚”這樣的主題,當小說家談起犯罪、不公正、階級不平等時,讀者很容易想去尋找一個“純真者”的模板,并去贊美這人為此做出的犧牲。“可是人生并非如此簡單;而小說正好是探索這種復雜性的好地方。”
蘇格蘭詩人羅賓·羅伯遜的散文小說《長鏡頭》:失語老兵直面大都市的魅力與可怖
羅賓·羅伯遜
蘇格蘭詩人羅賓·羅伯遜,散文與詩歌寫法的虛構敘事作品《長鏡頭》(The Long Take)成為入圍英國布克小說獎最終提名名單的第一部詩歌作品。主人公瓦爾克是經(jīng)歷過諾曼底登陸日的老兵,患有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他發(fā)現(xiàn)一個崇尚金錢與權力的好萊塢新世代,已對昔日超級英雄失去了尊重與耐心。他的“戰(zhàn)后奧德賽”帶領讀者分別去到了紐約、三藩市和洛杉磯,書中穿插的幾部一戰(zhàn)時期的好萊塢電影則定下了小說寫作的風格。
伊絲·埃杜格巖
最后一部入圍作品是加拿大非裔小說家伊絲·埃杜格巖(Esi Edugyan)所著的《華盛頓黑人》(Washington Black)。她曾入圍過2011年英國布克小說獎的最終提名名單。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西印度群島巴巴多斯的甘蔗種植園,但出人意外的是小說并非聚焦在殖民時期的黑奴貿(mào)易,而是著重探索當時個體自由的負擔與罪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