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凡利:傾聽村莊根部的呼吸
閔凡利在閔家寨采訪
一直想寫一本對得起自己的書——對得起自己是個“拿筆吃飯的”這個稱號的書。在二十年前的一天,我逐漸確定了一個選題,那就是給一個村莊寫史。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的姓氏很有淵源,于是我就把這本書定名為了《閔家莊》。
我生活的村子叫閔樓村,是山東省滕州市南部的一個村子。村子有近2000口人。據(jù)我們村西的村碑上寫,我們村不是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來的,而是在五代十國時由曲阜移民而至,距今已有1500余載。也就是說,閔姓是滕州的老姓。當然,在魯南地區(qū),比閔姓古老的還有“滕”、“任(妊)”、“奚”、“薛”等姓,這些姓氏各有淵源和故事,成為和閔姓一樣的土著。和這些土著不一樣的是,閔姓是有功名的,因為閔子騫是孔子的弟子,作為圣人弟子,我的先人也隨著先師“至圣”而進入先賢行列,被封建帝王封為“篤圣”。并被歷朝帝王封為“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
還得說說先祖。先祖姓閔,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封建帝王之所以對先祖這么重視,原因是閔子騫是孔子的諸多弟子中,孝行是做得最好的一個。明朝的二十四孝圖中,排在第三就是“蘆花順母”。 說的就是閔損的事跡?!疤J衣順母”是《論語·先進》中的典故,也有的叫“單衣順母”。故事說的是:閔損生母死的早,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jīng)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二子寒”,意思是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孔子贊曰:孝哉閔子騫!故此,孔子讓其子孔鯉跟其學孝行。后人把這段事跡改為戲劇《鞭打蘆花》,廣為流傳。
中國是儒教治國,儒教最核心的一個字就是“孝”所以說選擇寫《閔家莊》。其實就是選擇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
臨沂市的閔家寨,和我住的村莊閔樓村一樣,也是閔姓人集中的村莊。閔家寨離閔樓村有二百多里,位于臨沂市的西北,原來歸費縣,現(xiàn)在歸嵐山區(qū)。閔家寨村有2000多口人,百分之八十多都是閔姓人。村莊的西南角是閔姓人的林地,也就是墳地,墳地有近百畝。墳地東南角有塊石碑,上書“閔沃盈之墓”。據(jù)說是閔子騫兒子閔沃盈的墳。也就是說,閔氏二祖閔沃盈曾在這兒生活過,死后藏在了該地。閔家寨的閔姓族人都這么說:他們是閔沃盈的后人。
自從我決定把《閔家莊》作為我的一部重要創(chuàng)作的作品后,我就對閔家寨和與閔氏有關(guān)的閔堤口、閔祠等村莊進行走訪和探尋。對閔家寨,我已經(jīng)多次進行過采訪。因為我的這部作品是要用寫史的方法來記述一個村莊一千多年來的發(fā)展軌跡,所以,采訪中,我力爭和村里的每一個人都接觸和交流。我和村里以閔慶云為首的村兩委干部交流;和從閔家寨走出去的現(xiàn)在臨沂大學的學者閔凡信兄長交流;還和臨沂地區(qū)商業(yè)界的翹楚閔祥云經(jīng)理交流……。在和她(她)們的座談中,我逐漸了解了這個村莊發(fā)展脈絡,知道了支撐這個村莊生生不息走向繁榮的根源。
可巧,該作品的選題又被選為2016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重點深入生活作品之一。所以,在今年秋收這次的駐村時,我在村里多住了一些時日。白天在閔祥建宗侄的陪同下,我在村子里、田地里、族林里去采訪我在作品中需要的東西;晚上,我住在本家的一個老爺爺家。他給我講了很多村莊的故事和他本人的事情。特別老奶奶王英,她更是了不得,她帶領著閔家寨的農(nóng)村婦女,把廣場舞跳到了中央電視臺,獲得了中國農(nóng)民舞蹈大賽金獎;老奶奶也為此獲得了“金牌教練”地稱號。老爺爺和老奶奶給我說了很多閔家寨的人和事,使我對這個村莊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每到夜深,我就一個人走出老爺爺?shù)募?,來到了村子中心,因為是農(nóng)忙時節(jié),還有幾家的燈光在亮著,他們在忙著往樓上提玉米,還有的在加班剝玉米皮。遠處傳來幾聲狗吠,在夜的深處,仿佛從井底傳出的石塊擊水的聲響,悠遠又有清晰。我緩慢地走著,我知道,這個忙碌勞累一天的村莊已經(jīng)入夢了,我聽到了一個個隔著窗口跑出來的鼾聲是那樣的香甜和安穩(wěn)。我站在閔家寨的家廟前,這是閔家寨在企業(yè)家閔祥云侄女帶領下自發(fā)集資建造的家祠。家祠里供奉著先祖閔子騫。我在想,歲月雖然侵蝕和無情,但傳統(tǒng)孝道的力量,卻是我們這個姓氏的基因。他規(guī)整著我們,調(diào)理著我們,激活著我們,讓我們流淚了就擦掉,流血了就接疤,始終以一種真誠和真實,坦蕩和熱愛活在這個紅塵上。
走在村莊里,呼吸著來自田野里清涼的空氣,聆聽著村莊的囈語和鼾聲,我仿佛找到了一個村莊的密碼,那密碼就是生命的鮮活的根源和生生不息的源泉。
而這種根源,正是我深入到這個村莊才找到的。而這些來自村莊根部的呼吸和囈語,來自村莊的體溫和味道,是我苦苦尋找的。她們是我這部作品的血液和魂魄,是這部作品的筋骨和神韻!
回家后,我就全力進入到該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這部作品分正部、副部兩大部分,有七卷組成。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二。我爭取在2017年的春天,拿出這部作品的初稿。
作者簡介:
閔凡利,棗莊市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國家二級作家。山東省滕州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山東省作協(xié)簽約作家。棗莊市作協(xié)副主席?!侗佟肺膶W雜志執(zhí)行主編。先后在《當代》、《天涯》、《大家》、《紅巖》、《散文》等報刊發(fā)表中、短篇小說、散文380余萬字。中短篇《死帖》《解凍》《神匠》《債主》等100余篇分別被《中華文學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讀者》等報刊選載;小說《死帖》《真佛》被拍攝成電影,《冬日的散步》《帶傘的日子》被拍攝成電視散文。作品曾獲“吳承恩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省以上文學獎三十余次。出版長篇小說《紫青春》《人民公仆》,中短篇集《心中的天堂》《一路蓮花》《蓮花的答案》《皆大歡喜》等十三部;《像桃花一樣勝利》等十余篇散文、小說被選入全國各省市初中、高中試卷試題。山東外事翻譯學院客座教授。山東省首屆齊魯文化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