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要克服浮躁、扛著責任創(chuàng)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作品。而要創(chuàng)作出這種作品,必須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要彎下腰傾聽時代的腳步,須沉下心感受人民的脈動,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心和十年磨一劍的決心,用飽含熱情的筆端和遒勁的筆力,熱情謳歌新時代中涌現(xiàn)出來的美而有光輝的人和事物,從而使我們的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讓文藝作品成為復興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成為魯迅先生所說的“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
身為江西的作家,我們是有幸的。因為江西集紅色、綠色、古色、秀色于一體,是一座挖掘不盡的文藝創(chuàng)作的題材富礦。和全國發(fā)達地區(qū)相比,江西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在這種情勢下,作家們?nèi)绾问刂鄬Φ那遑?,克服來自各方的誘惑和心底的浮躁,在創(chuàng)作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自覺講品位、講格調(diào)、講責任,個人覺得首先要處理好名利與責任的關系。
古人說名者利之賓,對于作家而言,名是招蜂引蝶的花,有了這朵花,才會有更多的蜜。當今時代人們成名的途徑多種多樣,雖然各領風騷也許只有一二載,但也給了人們以名搏利的機會。我們是把作家的責任扛在肩上,以十年磨一劍的堅韌去創(chuàng)作一部真實反映人民呼聲的作品;還是迎合某些市場,創(chuàng)作并無多少教化意義、卻能獲利的作品?相信許多作家都曾面臨過這種抉擇。
2005年,由拙作《夜如年》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圍屋里的女人》在全國熱播,北京某影視公司想請我繼續(xù)編寫一部類似的作品。我那時正在利用業(yè)余時間創(chuàng)作革命歷史題材長篇小說《紅翻天》。當影視公司的人開出報酬條件后,我陷入了抉擇的困境,不知自己是該向金錢低頭,去寫一部并沒有多少情感共鳴的電視劇,還是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以筆為鋤,飽含深情地在贛南那片血染的土地上掘出一口深井,用文字的粼粼波光去映照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央蘇區(qū)血與火的歲月,從而折射出革命先烈們大義凜然、英勇無畏的高大身影,讓遠離那段歷史的后輩感知先烈的脈動、傳承紅色的基因?
我考慮了整整一周,最后決定舍棄電視劇,繼續(xù)創(chuàng)作小說《紅翻天》。朋友們得知我舍棄數(shù)十萬的收入而埋頭創(chuàng)作一部內(nèi)容沉重的小說后都大罵我傻,我也知道自己傻,可作為一個生長在贛南的作家,我知道自己身上扛著書寫紅色故事的責任——我們家族中就有兩名親人參加紅軍后生死未卜、下落成謎……贛南革命老區(qū)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0.8萬人……不夸張地說,贛南的每一道山嶺、每一條溝坎、每一灣水渠都浸染過紅軍的鮮血。那些紅軍戰(zhàn)士青春的生命如野草般興盛又如野草般凋萎,血與火的洗禮錘鍛著他們堅強的靈魂,這使我無法忘卻他們中的每一個人,有名的,更多是無名的英烈們。他們的故事悲壯慘烈,他們的生命多姿多彩,這世間沒有任何人的臆想能超越他們在那個年代所經(jīng)歷的一切。
身為江西的作家,我必須用文學的方式再現(xiàn)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跡,并讓讀者從中找到關于共和國締造者們的記憶,記憶他們的高風亮節(jié),記憶他們的錚錚鐵骨,記憶他們對信念理想的孜孜追求……
2009年,《紅翻天》獲得了第十一屆全國“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圖書獎、第七屆解放軍文藝圖書獎,入選了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出版工程。朋友說這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而我則認為,《紅翻天》的獲獎是評委們在以獨有的方式表達他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崇敬,同時也是對作家扛著責任創(chuàng)作這一態(tài)度的認可與肯定。我很慶幸自己當初做了這樣的抉擇。
我想,只有當作家選擇了責任,創(chuàng)作時才能聽見土地深處的呼吸、洞悉月下花開的幽微,才能窺見人們的喜怒哀樂,才能展現(xiàn)人們置身時代浪潮中靈動的身姿,并用文字滋養(yǎng)出與時代同行、真正鮮活和剛健的靈魂。
作家要克服浮躁,在創(chuàng)作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我覺得還需要解決一個為誰寫、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有人說生活無處不在,文學就是作家情緒的宣泄渠道,寫什么、怎么寫是作家的私事,與他人無關。作家只要愿意,自己的夢境、窗外的樹木、天邊的羊群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的主體,據(jù)此寫成的詩、電影、小說、連續(xù)劇肯定也會有它特定的讀者,但生活不僅于此,作家的書寫范圍也不應局限于此。當下的中國龍騰虎躍,人們正在為實現(xiàn)兩個百年目標而努力奮斗,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出的新人新事層出不窮。如此火熱、豐富的生活要求我們有更廣闊的胸襟、更開放的視野、更強烈的責任意識、更高的人文站位,以飽含深情的如椽大筆去描繪時代的壯麗畫卷,塑造出文學概念上的時代新人,從而讓作品反映出當今時代的真正風貌。
因此,我們必須摒棄個人的無病呻吟,走出私語寫作的象牙塔,明確為人民寫作的方向,時刻牢記肩上的責任和作家的良知,積極主動地擔負起崇高的歷史使命,用更多大氣磅礴、激動人心的文藝作品,描繪時代的波瀾壯闊,記錄歷史的狂飆突進,熱忱謳歌祖國發(fā)展、社會進步、人民偉業(yè),讓奮進中的人民從作品中看到自己的身影,聽到自己的心聲,更加朝氣蓬勃地面向未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克服浮躁,扎根人民的沃土,創(chuàng)作出根深葉茂、社會效益顯著,兼具品位、格調(diào)、責任,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優(yōu)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