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班,嗩吶聲里的中國元氣
當70歲的周本祥在正乙祠戲樓無遮無攔地吹起一根嗩吶時,坐在第一排的幾個女孩子忍不住捂住了耳朵。這個有300年歷史的古戲樓里,演過古琴、昆曲、京劇,總是繞梁不絕,但“周家班”不是這樣的。嗩吶,或者更直接的名字,喇叭,一根就足以在近在咫尺的觀眾面前立起一道音墻。繞梁?不存在的,他們的聲音直逼入耳,提醒臺下正襟危坐的觀眾,他們曾經(jīng)生生不息的地方,是遼闊的江湖草野。
9月12日,“中國元氣周家班”吹打樂專場音樂會在北京舉行。年近六旬的當代大班主周本明,帶著大哥、二哥、老弟、堂弟、侄子……總之都是一家人,奉上了一場從家族傳承中提煉并結(jié)構(gòu)出的,以嗩吶為主奏,笙管笛簫、銅鑼鼓镲為伴奏的專場音樂會。
主持人楊浪不斷提醒觀眾:“你們不要像在國家大劇院那樣坐著,就當是在村子里,一塊兒爽,可以拍照,可以叫好!”楊浪笑言,自己請朋友來聽周家班的演出,很多人都不愿意,“1根嗩吶吹就夠煩了,這還8根嗩吶吹一晚上”,但只要來了,前20分鐘你捂上耳朵,然后你就熟悉了,再然后,你就會跟著鼓掌叫好。
周家班,一個來自安徽靈璧菠林村的民間吹打樂班,家族傳承百年,自明代以降明確記載的就有8代人,目前從業(yè)者仍逾百人。上個世紀,在靈璧縣周邊,有著“請不到周家班,男不娶,女不嫁”的說法,其后又擴散到山東、河南、浙江、江蘇、遼寧等地。2014年,周家班所傳承的“靈璧菠林喇叭”,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周本明從6歲開始跟班學習,10歲就能單獨領(lǐng)銜帶班演出,長大后做過媒體、開過公司,當日子和小時候形影不離的嗩吶漸行漸遠時,他突然決定,停下手里的其他事兒,用大半生的積蓄,重整周家班。
中國觀眾對嗩吶的最近印象,可能還是2016年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上映,當時制片人采用磕頭下跪的極端方式,懇求院線為電影增加排片。這是電影的困境,更是中國傳統(tǒng)吹打樂的困境。
“我小時候跟著班子去演出,連演3天3夜都不重樣。現(xiàn)在不一樣了,你吹一個小時,人家就說,別吹了,我們要看唱歌跳舞?!敝鼙久髡f,吹打樂在民間是婚喪嫁娶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新娘穿起了白紗,酒席擺到了酒店里,嗩吶鑼鼓就顯得有些不太協(xié)調(diào)了。
2017年,周家班在遙遠的歐洲卻意外受到歡迎。“中國元氣周家班”先后在德國魯多爾施塔特音樂節(jié)、瑞典馬爾默夏日舞臺、愛爾蘭第44屆國際傳統(tǒng)音樂學會世界大會、德國萊比錫民族志博物館、英國WOMAD音樂節(jié)和比利時SFINKS音樂節(jié),舉辦了7場音樂會和一場工作坊。這場音樂會最后被大英圖書館收藏,周家班也被歐洲媒體評價為“來自中國的先鋒團隊”。
“這是一種沒有被規(guī)矩的、天生天養(yǎng)的音樂?!敝鼙久鞲嬖V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今天在臺上,8個老爺們兒、8個純正的民間藝人,沒有受過音樂學校的訓練,但一輩子只干了這一件事。中國文化真正龐大的力量是在民間,橫貫每一個村莊,縱貫每一個人的出生和死亡?!?/p>
周家班年齡最大的周本祥,用一個生銹的搪瓷碗在喇叭口控制音色和音量,好幾次碗沒放穩(wěn),從臺上一路“哐啷啷”地滾到了臺下。這不是演出事故,這就是與生活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民間音樂本來的模樣。
周家班的嗩吶,絕對不只是聲音——一曲《百鳥朝鳳》,觀眾眼前出現(xiàn)的不是樂手,而是極度華麗的百鳥翩躚?!稇c賀令》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喜事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大悲調(diào)》是對逝者的緬懷,以及對生的肯定和熱烈。
周本明說:“從生者的角度告訴逝者‘我們會好好生活’,這就是獨屬于中國民間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和這種文化符號之下的生活態(tài)度?!睆哪撤N意義上,民間樂手傳遞的是一種中國哲學。
“盛世悅民,亂世保身,擁一技之長,不懼榮辱浮沉?!边@19個字是周家班代代先祖的囑托。這讓這個樂班不滿足僅僅成為非物質(zhì)文化的“遺產(chǎn)”,而是尋找更加生機勃勃的藝術(shù)之路。本場音樂會后,周家班將赴美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巡演——17場演出橫跨7個州,將登陸美國最大的芝加哥世界音樂節(jié)和肯尼迪藝術(sh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