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來的溫暖
洗澡,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幾乎跟吃飯同樣重要?,F(xiàn)在許多人,特別是女孩子,一天洗一次澡是最基本的。更不用提花樣繁多的美容洗浴、養(yǎng)生洗浴了。
但以前并非如此。原因很簡單:條件所限。
說起來洗澡并不復雜,有水,有洗浴液或者肥皂就可以完成。農(nóng)村有些人甚至連肥皂也不用,跳進河里一洗便大功告成。不過這要看天氣,暖和沒問題,冷天,再強壯的身體也受不了。
改革開放前,我們那里冬天洗澡大致有三個渠道,一是公共澡堂。為數(shù)不多,一個區(qū)多的三四家,少的一兩家。浴資高低不一,分甲等乙等,大致就在兩毛錢左右,很少有超過三毛錢的。大池子里裝滿熱水,熱氣騰騰,可以泡澡,過年時人多得就像煮餃子,氣都透不過來。不過條件再差,澡堂畢竟是專門洗浴的地方,起碼溫度有保障。但不能常去,兩毛錢也是錢,許多人一年到頭可能就過年時去一次,有的甚至一次都不去。為啥?心疼錢。
再就是“蹭”澡。當時一些企業(yè),特別是大企業(yè)或者工作環(huán)境比較差的企業(yè),一般都有自己的澡堂,為職工沖洗提供方便。這些澡堂有的天天開,有的定時開,有的分別開。比如一三五對女性開放,二四六對男性開放。按說企業(yè)的澡堂就是給自己職工服務的,外人一般都不能用。守著現(xiàn)成的便利資源不利用,心里肯定發(fā)癢。于是便想各種辦法“混”進去。我原來住的大院里有位張姓同齡人,特別愛干凈,很喜歡洗澡,但又囊中羞澀,夏天天天跑海水浴場,天冷就想方設法去周圍的工廠“蹭”澡。
除了上面兩種渠道,還有一種就是最原始也最簡單的:在家洗澡。這有點麻煩,尤其是冬天。當時的家庭很少有洗浴設施的,各家都靠生爐子取暖。可爐子燒得再旺也無法跟暖氣相比。再加上房子的質(zhì)量不像今天這樣好,透風漏氣的地方特別多。所以想讓屋子里有點熱乎氣,要把門窗用厚簾子堵住,然后想法把爐子燒得旺旺的。在家洗澡一般是用個大木盆或鐵盆,倒上大半盆熱水,人或是坐進去,或是站在里面,“呼呼啦啦”抓緊時間一氣呵成。這種家庭式的洗浴,省錢,但不省事。不過許多家庭還是喜歡采用這種簡陋的辦法。特別是孩子多的人家,算算賬,能省出不少買菜錢。
那個年月我們的夢想和期盼就是,如果有朝一日家里能像北方一些大城市一樣,安裝上暖氣,那將是太幸福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煤氣進入了百姓家。除了可以做飯燒水,煤氣還可以連接熱水器,通過管道直接流出熱水。這樣洗澡就大大方便了,起碼不用一壺壺地燒熱水了。但是取暖問題依舊未能得到解決,許多人,特別是上點年紀的人,冬天還是不太敢在家洗澡,稍不留神就會感冒,得不償失。
大約又過了幾年,城市改造的進程大幅度推進,舊住宅陸陸續(xù)續(xù)變成了高樓大廈,許多人家搬進了有衛(wèi)生間的新居,居住條件大為改善。天冷時人們可以在衛(wèi)生間里放個暖風機,然后快速沖洗。雖然還是不方便,但相比以前,已經(jīng)挺滿足了。起碼不用一盆盆把那些用過的廢水端到公用下水道里去沖掉了。
那時我們還是在盼望,有集體供暖該多好啊,有溫暖如春的環(huán)境該多么的愜意?。?/p>
上個世紀末,這個夢想終于得以實現(xiàn)。我們周邊,無論是新樓還是舊樓,全部實行了集體供暖。每到十一月中旬,隨著集體供暖時間的到來,各個供熱點火爐點燃,熱氣熱水順著一根根管道,通往各家各戶,整個大地似乎都暖了起來。人們愉悅的心情可想而知。
再也不必為洗澡犯愁了。愛干凈的人可以天天洗澡,無論什么季節(jié),什么氣候。沖去身上的浮塵,消除一天的疲勞,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喜歡看的書,或者打開電視慢慢欣賞熒屏里的畫面,度過一段悠閑而美好的時光。
現(xiàn)在公共澡堂基本消失了,還在營業(yè)的,或者成了“古董”,或者演化成了與美容健身相關的洗浴中心。人們可以跟澡堂說“拜拜”了。時代發(fā)展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也讓許多“唏噓”的回憶變成了“感慨”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