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打開一枚希臘的時間膠囊
紅釉陶器 李韻攝/光明圖片
公元前一世紀,一艘滿載大理石和青銅雕塑的貨船,從小亞細亞沿岸港口出發(fā),駛向意大利的羅馬共和國,不幸半途沉沒于愛琴海西部邊緣的安提凱希拉島附近水域。于是,歷史便被封存在沉船中,如同一枚時間膠囊。直到兩千多年后,沉睡海底的膠囊才被打開。日前,這枚時間膠囊在中國打開——“愛琴遺珍——希臘安提凱希拉島水下考古文物展”在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展廳開幕。
1.喚醒安睡海底兩千年的沉船
1900年,一群海綿采集者在安提凱希拉島的50米水下意外發(fā)現(xiàn)的沉船觸動希臘當局和考古工作者開展了一直持續(xù)到次年的水下考古工作。這次水下考古承擔了巨大風險,克服了許多技術困難,在世界水下考古事業(yè)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據(jù)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館長瑪利亞·拉格吉安妮-喬爾加卡拉科斯女士介紹,1976年,希臘文物管理部門又在安提凱希拉島組織了一次考古行動,對沉船遺物做進一步打撈。這次使用了先進的電子監(jiān)控設備和更為科學的打撈技術,發(fā)現(xiàn)了很多被遺漏的文物。
文物展展品全部源自兩次水下考古行動,包括船板、陶瓶、食物、磨盤、武器、樂器、人骨、大理石雕像、青銅雕像、珠寶首飾、銀器、玻璃器、臥榻構(gòu)件等。觀眾可從中獲知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雕塑藝術、手工生產(chǎn)和奢侈生活等方方面面。
2.時間抹不去藝術的光輝
由于在水下浸泡兩千多年,許多文物已經(jīng)被腐蝕得面目全非、支離破碎,但是經(jīng)過專家學者們的詮釋,觀眾仍然可以品讀出豐富而有趣的信息。
走進神武門展廳,一個巨大的大理石馬軀干和眾多紅陶器皿堆放在一起,底下鋪滿沙子,配以光影投射,仿佛是當年水下的場景再現(xiàn)。海藍色是展覽主色調(diào),展品放置在白色展臺上。藍色象征海水,白色象征海底細沙。櫥架上擺滿了船員們使用過的陶燈、陶瓶等生活器具,似乎讓觀眾看到艱苦的航海旅程。
一塊殘存的船板、幾根生銹的鋼釘,告訴人們古代用什么方法造船;成堆的銀幣和銅幣,刻著不同城邦的名字,告訴人們這條船曾前往何處;男人和女人的骸骨、儲存在陶器里的食物,告訴人們航海者在這條船上經(jīng)歷過怎樣的生活與磨難……觀眾可以像偵探一樣,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展品中找到蛛絲馬跡,去解讀古代世界的點滴奧秘。
展品中有一組大理石雕像,盡管被海水和時間磨礪得不再潔白細膩,觀眾仍然能從它們殘存的形狀中辨識出古希臘寫實主義雕塑的高超技法與迷人魅力。比如一個做出屈蹲姿勢的男孩雕像,應該是一名摔跤運動員,正面向?qū)κ?,準備奮力一撲。人物的比例、肌肉、神態(tài),均被刻畫得非常到位。
青銅雕像中有一位“安提凱希拉哲學家”特別引人注目。他只剩下了頭部、手臂、雙腳和衣服殘片。這尊塑像是一位留有胡須的長者,面部特征刻畫得非常逼真。他的頭發(fā)卷曲而雜亂,相比之下,胡須經(jīng)過精心梳理更顯整潔。他的鼻子很長,鼻翼寬闊,薄薄的嘴唇隱藏在濃密的胡須里。眼睛小而圓,由不同材質(zhì)制成;粗粗的眉毛挑起,額頭上的皺紋很深,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展廳里的一位故宮專家介紹說,他的形象與當時哲學的犬儒學派學者大致相符,所以被冠以“安提凱希拉哲學家”的昵稱。展覽還展出了幾件沉船中出土的其他類似尺寸的青銅塑像手臂殘件,它們都顯示出與這尊“哲學家”塑像相似的姿勢,腳部殘件也穿著一樣的皮革涼鞋。據(jù)此專家認為,這些塑像及殘件來自同一組作品,至少有4件,都是哲學家、演說家或公職人員的塑像,應該是樹立在戶外公共場所的。
3.時間膠囊里的生活與奢華
這艘名為“奧卡思”號的沉船,如同一個發(fā)達文明與一個新興帝國之間密切往來的紐帶環(huán)節(jié)。時間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也就是這艘船沉入海底的時候,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共和國已經(jīng)稱霸地中海,迅速積聚的財富誘使上層貴族腐化墮落,熱衷于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而他們的高級需求,要靠“進口物資”來滿足,擁有發(fā)達物質(zhì)文明的希臘世界恰是令羅馬人動心的奢侈品產(chǎn)地。
展廳里有不少精美的餐具,大都是尺寸各異的盤子和杯子,都是紅釉陶器。專家介紹,這種陶器被稱為“東方赭色黏土陶器A型器皿”,其鼎盛期在公元前1世紀中期左右,正是這艘船在安提凱希拉島海域沉沒的時間??蓜e小瞧這些陶器,在羅馬貴族看來,絕對比肩貴金屬餐具。有人說,它們可以與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所用的“紅色陶器”相提并論。安提凱希拉沉船原本是前往意大利的,船上除了其他貴重貨物外,還裝載著許多這樣的陶制品,人們推測,極有可能是供羅馬貴族享用的,他們對來自東方的奢侈品青睞有加。
在二樓展廳的一角,幾個玻璃碗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與一樓展柜里那些或殘缺,或斑駁的雕像相比,它們幾乎完美到驚艷,不僅器型保存完整,造型別致,而且色彩鮮艷。專家說,這些碗是典型的敘利亞-巴基斯坦風格,有的是埃及制造的。記者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只綠色玻璃碗,兩根橄欖枝從瓶口伸出,覆蓋碗的全部表面,延伸至碗背面會合。兩根橄欖枝之間由一條裝飾線連接。碗底是一個圓形八瓣蓮花座。更令人贊嘆的是,在海水中浸泡了兩千年后,它依然晶瑩剔透。
雕塑玻璃、美酒、家具、珠寶,還有神秘的科學儀器,紛紛被裝上貨船,從東往西穿越愛琴海,運抵意大利。而這艘滿載貨物的船,意外沉沒于安提凱希拉,將希臘與羅馬之間的物質(zhì)與文化交流定格在海底的泥沙里。
這是一枚意外沉沒的時間膠囊,打開它,既可以看到希臘,又可以看到羅馬,還可以看到征服者如何讓被征服者的先進文化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