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成書至今,劉慈欣似已成中國科幻文學代名詞,然而專家認為—— 科幻文學應不止《三體》一種類型
今年是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成書出版10周年。從《三體》橫掃“雨果獎”“星云獎”,再到幾年間電影版《三體》的起起伏伏……有人說,《三體》成書至今,劉慈欣幾乎承包了中國原創(chuàng)科幻90%的話題,其中讀者最大的期待似乎就是何時能出現第二個劉慈欣或再誕生一部 《三體》?“劉慈欣不可復制,也不必復制?!睆偷┐髮W中文系教授嚴鋒說,中國當下的科幻文學,遠不止 《三體》一種類型,并且已經呈現出多元的創(chuàng)作面貌。
讀者和創(chuàng)作者都不應窄化對科幻的認識
從2006年在 《科幻世界》連載到2008年成書,《三體》引發(fā)了中國科幻文學熱:小說中的不少概念引起討論,“推薦幾個和《三體》類似的科幻小說”則成為網絡論壇上關于科幻閱讀最熱話題。
許多讀者在評價《三體》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時,都會提到硬核科幻和黑暗風格。劉慈欣在《三體》小說開篇就以外星文明鎖死地球科技的手法,將人類科技發(fā)展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而小說中的“強互作用力”水滴、“維度打擊”使用的二向箔、以物理規(guī)律為武器產生“死域”等科學想象,也幾乎都是在現今科學認知范疇內做文章。這使《三體》成為“硬核”科幻作品的代表。另一方面,通過引入“黑暗森林”“猜疑鏈”等思維推導方式,展現出對宇宙終極命運的悲劇式猜想。某書評網站上,有讀者認為,三體人攻擊地球、太陽系的毀滅、神級文明重啟宇宙等,折射出的是比技術更冷酷的所謂宇宙價值邏輯。
不過,面對這股欲罷不能的劉慈欣科幻熱,科幻作家、科幻星云獎得主王侃瑜認為:“我們應該把視野放寬,不要只盯著‘大劉’,科幻不止《三體》這一種風格?!弊x者和創(chuàng)作者都不應窄化對科幻的認識。
有學者提醒,其實劉慈欣的作品也并非只有《三體》一種風格。他筆下的 《鄉(xiāng)村教師》同樣以星際戰(zhàn)爭為背景,其中的“恒星空白帶”等科幻理念不輸《三體》中的“死域”。但是故事的切口很小,人物也很少,帶著更濃厚的人文色彩。小說里,一位普通的鄉(xiāng)村教師為四個孩子付出生命以改變孩子們命運的舉動,被外星文明認為地球具有“足夠文明水平”的佐證,最終讓地球躲過一劫。有評論認為,這部小說是“劉醒龍《鳳凰琴》的太空版”,在宇宙尺度上完成了對堅守三尺講臺,鞠躬盡瘁的鄉(xiāng)村教師的禮贊。
原創(chuàng)科幻創(chuàng)作新人不斷涌現
《三體》出版的這 10年間,中國的原創(chuàng)科幻的多維視角正在展現。中國當下的原創(chuàng)科幻之所以能夠呈現多元的面貌,就在于不斷有原創(chuàng)科幻創(chuàng)作新人涌現。
除了劉慈欣,張冉、韓松等多位中國科幻作家的20余部作品,近年來被翻譯成英文發(fā)表在美國知名科幻雜志 《克拉克世界》上,并以《未來鏡像》為名集結出版。這些作品風格不一,類型各異,以中篇和短篇為主,主題涉及量子力學、人工智能、人類進化等最新科技,其中鮮有對新技術的一味膜拜,而是通過對未來社會生活圖景的想象,探討涉及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的諸多話題。
北京師范大學科幻文學博士、科幻星云獎專業(yè)評委姜振宇認為,一批從科幻迷成長起來的中國新銳科幻作家,正在成為科幻創(chuàng)作的新力量。其中既有江波這樣學微電子的“理工男”,也有寶樹等一批學習哲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的科幻作者,他們?yōu)橹袊苹脛?chuàng)作帶來更多可能性。寶樹的《留下她的記憶》不僅想象出了可以探尋逝者心靈的“記憶黑匣子”,而且寫出了由記憶讀寫引發(fā)的道德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