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山山:讀外國文學雜記
我看外國文學,主要是這么幾個來源,一是老經(jīng)典,以前沒讀過或讀過了想重讀;二是新近得獎的作家;三是媒體廣告誘惑;四是朋友推薦。其中第四最靠譜,第三最不靠譜。
記得2009年我一口氣買了十來本外國文學,比如《我的名字叫紅》《恥》《朗讀者》《追風箏的人》《風之影》《燦爛千陽》《殯葬人手記:一個陰森行業(yè)的生活研究》《破碎的四月》《河灣》《偷書賊》《三杯茶》等,全是上了排行榜的。但買回來后,我卻有那么幾本沒看完,比如《風之影》,比如《燦爛千陽》,比如《三杯茶》。很對不起這些寫書的人。
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朗讀者》和《追風箏的人》。雖然《我的名字叫紅》和《偷書賊》等,在寫法上更講究,但我就是喜歡《朗讀者》和《追風箏的人》這樣的書。我現(xiàn)在讀書,已不像年輕時那么如饑似渴了,可這兩本書都是一口氣看完的。文字很樸實,結構也很傳統(tǒng),卻引人入勝??春筮€久久在心里縈繞。我認為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作家,不玩兒技巧,不炫耀智慧,在不動聲色里傳達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去年起,我迷上了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的小說??梢赃@么說,他的小說是這幾年我看過的外國作家里最喜歡的。也許是因為我原本喜歡偵探小說,而他的小說就是情節(jié)復雜懸疑不斷的作品。我先是看到作家朋友李西閩推薦他的《隱者》,抱著試試的心情買了一本來看,一看就入迷了。讀完后感覺太不過癮,立即去把他的另幾本長篇也買了,《幻影書》《紐約三部曲》《月宮》《黑暗中的人》《巨獸》《神諭之夜》等。讀下來,感覺《隱者》《神諭之夜》《幻影書》最好。其結構和敘述方式,我都超喜歡。真佩服保羅·奧斯特,那么善于講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出人意料。結構也很別致。雖然有一種說法,認為靠故事取勝不夠文學,像通俗小說了。但在小說面前我就是個讀者,我不是評論家,我就是喜歡好看的小說,不喜歡那種貌似深刻、可以分析出很多文本意義的作品。
秘魯作家略薩的小說大名鼎鼎,諾貝爾獎都得了。但以前我讀他的《綠房子》卻沒讀進去,不知何故。前不久見有作家感嘆說,讀了略薩的《潘達雷昂上尉和勞軍女郎》,感覺太棒了,自己都沒信心寫小說了。于是又勾起了我的興趣,連忙再去買了他的另幾本,《潘達雷昂上尉和勞軍女郎》《胡利婭姨媽與作家》《酒吧長談》《誰是殺人犯?》等。沒想到最吸引我的,卻是最短的《誰是殺人犯?》。不到十萬字吧,很有意思的故事,很有意思的對話,加上細致有趣的描寫。絕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偵破小說,案情背后蘊藏著特殊的社會背景,人物關系,各自的秘密,讀來不僅愉悅,而且對我啟發(fā)頗大。
好像國外沒有中篇小說這個門類,要么長篇要么短篇。一般七八萬字的都算長篇了。我們國內(nèi)稱其為小長篇。我喜歡這樣的小長篇,可推薦的有好幾部。
《對鏡成三人》,它是青年作家王棵力薦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胡安·何塞·米利亞斯。王棵說他看了三遍,我相信他的審美趣味,便買來看。拿到后一口氣看完,果然喜歡。薄薄的一本。只有三個人物,情節(jié)也不復雜,寫得很節(jié)制,卻引人入勝,在干干凈凈的情節(jié)和對話里,蘊含著復雜的人性。其寫法很值得借鑒。
另外有兩本外國女作家的小長篇也很不錯,一本是《我母親的自傳》(作者牙買加·琴凱德,美國),一本是《永恒的父親》(作者安娜·科西尼,法國)。這兩本都是女作家孫惠芬推薦給我的,她很贊賞,我就立即買來閱讀。的確是兩本非常好的書,而且都不長,其中《永恒的父親》只有八萬字,另一本也不過十二萬字。但它們一點不輕。這兩本書還有個共同特點,安靜。沒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節(jié),也沒有時尚元素,與浮躁的生活相去甚遠。作者都是在一種回憶的心境里娓娓講述的,故閱讀也需要安靜。我在讀的過程中常常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撞,聽到自己心靈的回應,甚至常常產(chǎn)生表達的沖動。翻譯得也很好。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話,就是作為小說來講,過于寫實。對于喜歡看故事的讀者來說,可能會失望。
《衣柜里的賊》,這本是看到廣告,說是偵探小說史上最純粹最經(jīng)典最具智慧的作品。作者是勞倫斯·布洛克,被稱為美國硬漢派偵探小說的杰出代表。買來后才發(fā)現(xiàn),我曾經(jīng)買過他的《八百萬種死法》卻沒看完,心里有點兒打鼓。但這本卻看進去了,并且看完了。也許是因為短(九萬字),更重要的是好看。我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看第一人稱講述的小說了。不知何故,這一本就是第一人稱。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小長篇我都喜歡。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的《天黑前的夏天》,我是因為廣告買的。這位英國女作家獲得了20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廣告上是這么介紹的,此書是“最好讀的諾貝爾獎獲獎作品”(也就是說大多諾貝爾獲獎作品都不好讀嘍?)我就是被這句話打動買來的。好讀還是好讀的,但還是沒讀出什么特別的感覺。其實有時候不是書如何,是讀書的人感覺如何。
說起來,我讀的大部分小說,還是經(jīng)朋友推薦的。不過有時候我跟朋友的口味也有差異。比如我在微博上看到我的一個作家朋友力薦英國作家約翰·勒卡雷的《永恒的園丁》,立即上網(wǎng)訂購,同時還買了他的《倫敦口譯員》《謊言定制店》《德國小鎮(zhèn)》??墒窍瓤础秱惗乜谧g員》,又看《永恒的園丁》,雖然兩本都是我喜歡的案情復雜的小說,但作者的敘述過于瑣碎繁復,我讀了好幾頁也沒能進入狀態(tài),遠不如保羅·奧斯特的作品吸引我。終于放棄。后來在網(wǎng)上找到《永恒的園丁》同名電影,看了了事。
另一朋友盛贊的《船訊》,是美國女作家安妮·普魯?shù)淖髌?。的確很不錯??赐炅?。不過還不是我最喜歡的類型。我喜歡情節(jié)復雜一點兒、結構新穎一點的,這個小說就是以人物經(jīng)歷為敘述走向,所以讀起來不是那么過癮。
看來我和這些作家之間尚未鋪上光纜,收不到信號。
《騙局》是丹·布朗的,也就是《達·芬奇密碼》的作者。故上市時廣告鋪天蓋地。他的確會寫故事,而且與時俱進,內(nèi)容都是與當下生活密切相關的。但我總感覺他的故事像電影。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的,缺少小說韻味。沒有看完就放棄了。
《德語課》是德國作家西格弗里德·倫茨的作品。這本書也是被廣告誘惑的,但迄今為止沒讀完。那種疾風暴雨式的敘述,讓我反而不易進入,我還是喜歡慢一點的敘述節(jié)奏,有節(jié)制的表達。
被廣告宣傳誘惑而購買的,還有厚厚一大本《自由》,是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的小說新作,它的腰封上寫著“真正好看又偉大的小說”。還說奧巴馬都迫不及待地等著讀。但很不幸,我讀了兩次都沒讀下去,總共看了三十多頁(它有六百多頁),實在費勁兒,決定放棄。也許偉大,但真的談不上好看。每每我看不下去眾人都稱贊的書時,總會找找自身的原因,這本書我也找了原因,它一開篇就有好幾個人物出場,本來外國人的名字就不好記,那么長,它一下子就出來好些個,我常常搞混。這讓我產(chǎn)生了閱讀障礙。另外重要的一點,它沒有明晰的故事,而是把所有人的生活都鋪開來寫,這也是吸引不了我的原因。
說說讀過的外國短篇小說集吧。我因為酷愛寫短篇小說,所以看到有朋友推薦好的短篇小說集總是立即購買。
卡佛的短篇小說被很多作家推崇,我聽到過各種贊美。于是我先后買了兩本來看,一本是《大教堂》,一本是《我在哪里打電話》??戳艘欢喟?,感覺還不錯,有點兒讓人捉摸不透的味道。但沒有喜歡到四處推薦的地步。很多人都說卡佛是極簡主義的寫作,我感覺并不如此。后來看到他自己也否認,放心了。
然后是《夏屋,以后》(作者系德國女作家尤迪特·海爾曼)可與之媲美。這本書有個很大的優(yōu)點,開本很小,也很薄,非常適宜旅途閱讀。雖然這兩個作者一個是美國老頭,一個是德國年輕女人,但在講述故事的風格上卻有些接近,都是貌似漫不經(jīng)心的講述,都喜歡講小人物的故事。當然,德國女作家畢竟是70后,講得比較跳躍,而且喜歡變換講述者的視角,一會兒男一會兒女,相比之下,卡佛更沉穩(wěn),更本色些,或者說,我更能接受些。
《沉溺》是美國作家胡諾特·迪亞斯的短篇小說集。也很相近,也是那種需要安靜下來慢慢讀的小說,故事性不強,但有韻味。由于作者的移民經(jīng)歷,小說中的許多生活場景和感受是我所陌生的,雖然新鮮,卻缺少共鳴。
美國女作家奧康納的短篇小說集《好人難尋》,讀了幾篇,就能感受到這位女作家的生活狀態(tài),有些壓抑,有些陰暗。雖然這樣的小說可讓人思考和警醒。但看多了難受,我每天只看一篇。
美國作家理查德·耶茨的短篇集《十一種孤獨》,是一網(wǎng)友推薦我看的??戳藬?shù)篇,談不上喜歡。我覺得我們中國作家短篇小說寫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啊,不知為何,更多的人迷信西方作家。當然,我不是說他寫得不好,只是談不上特別好。
我發(fā)現(xiàn)我讀國外作家的短篇小說都有這個問題,一個集子里讀五六篇就不想讀了。其實不是作家們寫得不好,而是我跟他們無緣。人和書也是講究緣分的。
波蘭作家布魯諾·舒爾茨的《鱷魚街》我還比較喜歡。這個也是看到很多作家叫好的,我已經(jīng)看了三篇,還打算看下去。就我看的前三篇,幾乎不能叫小說,像是回憶自己生活的散文,但他的寫法讓我有興趣,大段大段的描寫渲染出一種很特別的氛圍,許多細致的刻畫極為傳神。值得我學習。
在這些短篇集里,我最喜歡的,還是美國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說《俄亥俄·溫斯堡》。這是我近兩年看到的最喜歡的外國作家短篇小說集。他不是寫故事,而是寫人物。給那個小地方的各色人等畫像。照理說用短篇小說來寫人物是很難把握的,但這位作家卻寫得很有味道。(也許是因為我跟俄亥俄有緣?)
讀推理小說一直是我的愛好,從大學起就愛上了,家里現(xiàn)在存有不少這類書。所以看到有人推薦說,《漫長的告別》既有偵探小說的可讀性,又有描寫人物命運、人物性格的文學性,便毫不猶豫地買了。其序言還是大名鼎鼎的阿城寫的。可是,看到七分之一處,我還沒有入佳境。是節(jié)奏太慢,還是我變浮躁了?
我感覺,偵探推理小說,還是日本作家的好看。比如東野圭吾,我買了他不少本,比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時生》《單戀》《紅手指》《新參者》《美麗的兇器》等。他的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好讀,情節(jié)清晰。讀起來輕松。情節(jié)復雜,過程精彩,結局明確。不過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比一般的推理小說要豐滿深刻得多,他寫復雜的人物關系中折射出來的人性,寫離奇的案情中折射出來的人性。該作者也和我同年,已經(jīng)拿了日本的一大堆獎了。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小說也屬于好讀的,他的《失樂園》很著名,甚至被一些年輕人當作性愛教材。后來我又買了他的《紫陽花日記》和《夜?jié)撜摺?,故事都頗有新意:前者寫丈夫有外遇,妻子就在日記里猜疑推測,到最后自己也有了外遇,而這個過程中丈夫一直在偷看妻子的日記……這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好像不準確,我還真形容不來呢。后者寫婚外情的女方有了孩子,男方費盡心機想讓女方打掉,女方不肯,一心一意準備做母親。但最后卻意外發(fā)現(xiàn),女方是個不孕癥患者,她說自己懷孕,并做出種種孕婦的事情,不是為了威脅男人離婚,僅僅是想滿足一下自己做母親的心理。我覺得后一個故事更精彩,更能揭示那樣一個我們所不熟悉的女人的內(nèi)心世界;不過在我看來,這兩個故事都沒必要寫成長篇,太拖拉了,寫成中篇就完全夠了。
村上春樹的名氣顯然比前兩位都大,但他的《挪威的森林》我并不欣賞,反倒是《1Q84》讓我喜歡。先看了此書的第一本,感覺很不錯,多次向人推薦。有懸念,有人物,有敘述韻味,但讀完第一本讀第二本時,好感開始減弱。至今還停留在第二本的中間的某一頁。作者設計的懸念并未解開,但已經(jīng)不再誘惑我。這給了我一個啟發(fā),寫東西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寫滿,跟養(yǎng)孩子要七分飽一樣,讓讀者感覺不過癮是最好的。
后來我又讀了他的《海邊的卡夫卡》《國境以南太陽以西》,都比較喜歡。但最喜歡的,還是他的短篇集?!稕]有女人的男人們》《遇到百分之百女孩兒》《神的孩子全跳舞》等,尤其是《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每篇都好看。非常喜歡。
馬爾克斯的書屬于經(jīng)典重讀。因為看到馬爾克斯將他的作品正式授權給中國出版了,我便去買了授權后的《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坦率地說,當年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沒有覺得特別喜歡,每每看到其他作家盛贊時,只有默不作聲。拿到新譯本看,還是談不上喜歡。但看《霍亂時期的愛情》,竟然很有滋味,像沒讀過一樣,感到愉悅。這再次證明了我這個人太老實,但凡超現(xiàn)實的魔幻的作品我都很難接受,只習慣傳統(tǒng)寫法。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兩個人的愛情,歷時五十三年,一個作家用了四百頁的紙來描述,其實寫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那個時代的生活,那個時代的人的氣息。如果僅僅寫愛情經(jīng)歷,也許一個中篇可以裝下。我一邊看一邊想,作為一個作家,必須是個傾訴狂,一點點小事小感覺,都想與人分享,不停地說不停地說,而我,狂得不夠,總是說個大概就不再想說了。但是,如果讀書人正沉浸在愛情中,那是不會嫌長的,多多益善。
這兩年我最喜歡的外國小說,除了前面說到的保羅·奧斯特,還有一位,匈牙利作家馬洛伊·山多爾,他的《燭燼》真讓我喜歡。兩個幾十年未見的老友的一場徹夜長談,構架起了一部長篇,真佩服作者的勇氣和冷靜的敘述能力。我已向很多人推薦。
經(jīng)??吹接凶骷遗笥淹瞥缫恍┩鈬骷覍懙臅?,說如何棒如何了不起,用詞都很舍得,連忙買來看,卻時常失望。我想是不是自己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力比較差?曾有人分析說,中國作家寫的小說更關注現(xiàn)實矛盾、現(xiàn)實沖突,而西方作家關注的是人內(nèi)心的沖突,所以西方作家比我們深刻??吹酱搜哉撐乙环矫娓杏X是那么回事,另一方面又覺得郁悶。后來看到作家何立偉說了一段話,一下子釋然了。他說:“中國作家更關注外在沖突是有現(xiàn)實基礎的,因為現(xiàn)實中國外在的社會沖突跟人性沖突實在強烈,內(nèi)心的響動遠不及外部世界的崩塌聲大。再者,中國小說的傳統(tǒng),也是比較忽略內(nèi)心挖掘的。這種差異一直在,很難說好還是不好?!?/p>
估計這個因素,也影響了我的閱讀。你想想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每天都在發(fā)生驚心動魄的事,我哪能靜下心來去關注一個外國女人或者外國男人心里那點兒事兒啊,除非作者寫得無比精彩。不過作為一個寫作者,肯定是應該意識到這種差異并盡力彌補的。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