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選培歷時兩年 故宮養(yǎng)心殿大修在即
2016年,故宮博物院啟動了“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在歷經文物搬家、古建筑測繪、建材準備后,已“閉關”休養(yǎng)兩年零八個月的養(yǎng)心殿,終于將在下周正式動工修繕。
此次修繕與以往不同,所有接觸養(yǎng)心殿本體的工匠都經過嚴格培訓,將“持證上崗”。兩年中,故宮在多個單位協同合作下,展開了“八大作”中瓦、木、石、油飾、彩畫、裱糊六作的工匠選拔、基礎培訓,116名工匠培訓合格,19位優(yōu)秀的資深工匠接受了故宮聘請。
27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故宮博物院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工匠基礎培訓考核總結暨研討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為培訓合格工匠單位頒發(fā)了證書。“未來故宮1200棟古建筑的修繕都將實施這樣的研究性保護修繕?!眴戊V翔說。
選拔培訓優(yōu)秀工匠,傳承古建修繕技藝
養(yǎng)心殿坐落于紫禁城乾清宮西側,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此。啟動修繕前,養(yǎng)心殿基本保持晚清時狀態(tài),除了地毯、鋪蓋等是復制的,其余擺設都是真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養(yǎng)心殿曾經進行過一次日常維護,更換了一些碎瓦和抱廈的雨水管,挖補了地面。
故宮博物院 “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在古建修繕方面首次提出了 “研究性保護”概念,即 “以保護的手段、研究的態(tài)度對待古建筑修繕,使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還原和展現歷史信息”,并開展了33項研究課題。根據方案,所有參加 “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操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通過故宮的考核后,才能進入項目現場進行古建筑修繕。
“我們的技藝是凝固在文物建筑當中的,所以把握了建筑修繕的環(huán)節(jié),把握了修繕工匠的工藝,就等于把握了技藝的傳承,確保了工程的質量?!眴戊V翔說。
好手藝來自日積月累的 “修煉”。參加培訓的工匠都是古建單位選拔而來,多數是四五十歲、有10年以上的從業(yè)經驗。培訓中,他們師從經驗豐富的古建修繕專家,每一步都按照古建的嚴苛標準進行。這些古建修繕專家大都超過60歲,很多人是非遺傳承人。為了傳授不走樣,有的瓦作師傅和學員一起天天蹲在瓦面上,瓦上作業(yè)往往長達七八個小時。
“故宮的營造技藝傳承是不間斷的過程?!惫蕦m “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李永革說, “我1975年到故宮工作,1976-1977年故宮組織我們年輕工人學習古建,老師傅給我們上課長達幾個月。如今我也要傳授技藝,這次看到很多好的苗子,一招一式真是那么回事,給我們樹立了信心,我們會不遺余力地傳授技藝?!?/p>
“養(yǎng)心殿的施工過程依然是研究性的”
再過兩年,紫禁城的建城史就有600年了。這也可以說是不斷修繕的600年,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工藝方法和工藝體系。
“中國古代木構建筑的一大特征,就是要進行不間斷地修繕和修復,才能保持狀態(tài)?!眴戊V翔說,故宮博物院工匠系統(tǒng)有清晰的傳承譜系,解放初期招收的工匠大多是營造廠的師傅,自清代起承接皇宮修繕工作,個個身懷絕技、技術過硬,他們是新中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代工匠,這些匠師被后人稱為 “故宮十老”。在古建筑不斷修繕的過程中,他們將手藝傳授給青年工匠。50年間,故宮共培養(yǎng)了三代優(yōu)秀的工匠隊伍。
2002年,故宮開啟了 “故宮古建筑整體維修保護工程”,計劃在2020年全面竣工。這是百余年來規(guī)模最大、范圍最廣、時間最長的一次故宮古建筑修繕。但隨著時代發(fā)展,以及故宮自身單位無法參與故宮工程招投標的限制,修繕隊伍縮減,隨之而來的就是工藝傳承的問題。為了重新組建官式古建筑修繕隊伍,故宮博物院在2016年啟動了養(yǎng)心殿官式營造技藝傳承、培訓與考核工作。
單霽翔表示,養(yǎng)心殿工程即將正式開工,施工的過程依然是研究性的?!耙淮u一瓦、一塊木材,都必須得到清晰的記錄。不需要換的,堅決不換,需要換的,換什么材料、跟歷史上有什么關系,要研究得明明白白。在養(yǎng)心殿項目之后,故宮博物院內所有1200棟古建筑今后每一項工程都是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前,要進行全方位基礎性的研究鋪墊以后再開工?!?/p>
距離故宮“百年大修”的竣工期限僅有兩年時間,單霽翔透露,到2020年 6月 30日,故宮目前在進行中的為期18年的古建筑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和為時8年的“平安故宮”工程都將告一段落。為了給故宮慶賀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將向觀眾全面展示這兩項重大工程的成果。
■相關鏈接
“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是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中古建筑保護的子項目,也是養(yǎng)心殿修繕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技術保障。早在2008年6月,“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北京故宮)”就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此技藝評價:“作為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的典范,在六百多年的發(fā)展變化中,產生了優(yōu)美的建筑造型,形成了完美的建筑工藝技術。對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qū)的古建筑技術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p>
據《大明會典》載,洪武時期定制的營造技藝有60余種,與建筑營造有關的約20余種。到了清代晚期,營造業(yè)形成了八大作:瓦作、木作、石作、搭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畫作和裱糊作,簡稱“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畫糊”,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