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威權:故鄉(xiāng)新貌
常言道,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帶著對故鄉(xiāng)的濃濃思念和熱切期盼之情,已經十年沒有回老家的我,終于在2017年春節(jié)期間回到了千里之外,坐落在三峽庫區(qū)重慶市豐都縣許明寺鎮(zhèn)張家溝村的老家。激動的心情,讓我徹夜難眠。
令我感到非常欣喜和十分驚嘆的是,古老寧靜而又偏僻閉塞的故鄉(xiāng),正發(fā)生著靜靜的變化,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
水泥路通到家門口
正月初三那天早上,我們搭乘二哥的越野車,從大哥家所在的墊江縣城出發(fā),沿著寬闊平坦的豐墊公路以及新修的通村水泥公路,在歷經了兩個小時的翻山越嶺之后,終于在當天中午平安地回到了我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
讓我特別感慨的是,這一次回老家,自從在大哥家門口坐上車起,我竟然連一步山路都沒有走。汽車從墊江縣城出發(fā)之后,就一直沿著水泥公路,不到兩個小時,就一路暢通無阻地開到了老家所在的村子。與過去那全是山間羊腸小道全靠人用腳一步步走的艱辛歲月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村里那些曾經異常熟悉的小河、山路、樹木和房屋以及父老鄉(xiāng)親們,突然一下子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讓我欣喜不已,興奮不已,感嘆不已。
當我興高采烈地站在老家的院壩里,為自己沒有走一步山路卻能順利地回到故鄉(xiāng)而一遍又一遍地贊嘆之余,地處大山之中的故鄉(xiāng)那些曾經不通公路不通汽車的悠悠往事,頓時涌上我的心頭……
村里地勢最高的地方,海拔有一千多米高。村里沒有一塊平地,溝壑縱橫,到處都是山,有的高聳入云,有的怪石嶙峋,有的連綿不斷。雖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山,讓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吃盡了不通車的苦頭兒。大家做夢都盼望著能早點兒修通公路,汽車能像在電影中看到的那樣,有朝一日開到家門口。
由于不通車,家家戶戶需要賣出去的糧食、蔬菜、生豬等農產品,需要買回來的化肥、鹽巴、家用電器等工業(yè)品,全靠人肩挑背扛,苦不堪言。從村子出發(fā)到縣城辦事,得先走三個多小時的彎彎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到鄉(xiāng)場上,之后,得再慢慢地等待從鄉(xiāng)場上路過的到縣城的客運班車。如果運氣好的話,趕上客車之后,至少還得再經過兩個半小時的顛簸,才能最終到達縣城。
也許是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實在太難行走,也許是大山里的日子實在太貧困艱辛,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我就清楚地記得,父親盡管沒有念過多少書,卻經常給我們講解“天下唯有讀書高”的道理,希望我們從小就能通過自己好好讀書,將來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大山,走出不通車的小山村,成為“城里人”。
說起村里不通車的往事,真讓人一言難盡,尤其是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趕車進縣城念高中的往事,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因為學校規(guī)定只有九月一號這一天的報名時間,況且,我們這些來自偏遠鄉(xiāng)村的農村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了全縣最好的中學,也就是位于縣城的豐都中學;所以,全家人都重視得不得了,早在七月底就把被子、衣服、木箱、竹席等必需的行李打點好了,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就等九月一號去縣城中學報名讀書了。轉眼間,九月一號很快就到了。實際上,我們全家從八月三十一號下午就開始忙碌我上學的事情了。盡管那時正是搶收稻谷的農忙季節(jié),父母兄姐甚至連八十高齡的奶奶都已經是全體總動員在熱火朝天的忙前忙后了??墒?,全家人毅然還是在八月三十一號下午暫時停了下來,再一次“查漏補缺”,看我上學需要的行李是否都準備齊了,再一次召開家庭會議細細琢磨如何去鄉(xiāng)場上趕車進城,包括何時起床,何時吃早飯,何時出發(fā)……
全家人的心情,既高興又沉重。高興的是我考上了縣中學明天就要去正式報名讀書了,沉重的是進城太不容易了,趕車太難了。我現(xiàn)在都還清楚的記得,八月三十一號那天晚上,母親幾乎一夜都沒有合眼,子夜的時候才剛歇下來,過了還不到兩三個小時,甚至連家里養(yǎng)的公雞都還沒有開始第一遍打鳴,她又起床給我和父親做早飯了。由于行李較多,加之我又是第一次出遠門,因此,父親決定送我去趕車。父親和我狼吞虎咽般地吃過母親做的早飯,又各自都拿了一支手電筒,立刻挑上行李就匆匆忙忙趕路了,那時,大概凌晨四點鐘的樣子,連天都還沒有亮,到處都黑乎乎的。等天大亮的時候,我們便已經到達鄉(xiāng)場上平時大家趕車的地方了,其時,大概六點半多不到七點鐘的樣子。放下行李,父親顧不上歇息,立即去附近打聽早班車的消息了。
大約等了半個多小時,我們翹首以盼的早班客車終于鳴著笛聲開過來了。盡管隔得老遠,父親還是站在公路邊不停地揮手,可是,車子連停都沒有停一下,直接就從我們面前一溜煙地開走了。原來,車上早已被擠得水泄不通,黑壓壓的全是進城的人,根本不可能再上人了。我們沒有一丁點兒辦法,只有無可奈何地望著客車遠去的方向嘆氣:早班車錯過了,千萬不能再錯過下午的晚班車了!
等呀等,等呀等,我們空著肚子一直從旭日東升等到烈日當頭,從烈日當頭等到夕陽西下,終究還是因為趕車的人太多而沒能趕上進城的晚班車。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沮喪起來,失望不已。天都快黑的時候,好不容易才來了一輛過路的客車,但是,這不是開往豐都城的車,而是從豐都出發(fā)開往鄰縣縣城墊江的“夜宿車”,即第二天早上再從墊江返回豐都的車。
為了避免像當天早上趕不上車的情況在第二天再次發(fā)生,父親決定讓我搭上這一趟開往墊江的“夜宿車”,盡管這要多花兩倍的路費,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可想了。萬家燈火的時候,我與同村里的一個比我小幾歲的小男孩一起終于到達了墊江縣城。原來,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他也是第一次去豐都中學讀初中,雖然他在家人的護送下天還沒亮就在鄉(xiāng)場上候車了,但最終還是沒能趕上車。沒有選擇,我們就一起搭上了這一趟開往墊江的“夜宿車”,以求“萬無一失”。剛下車,我倆就按照大人們送我們上車時的吩咐,馬上就去車站買好了第二天清早開往豐都的早班車車票。幸運的是,我的大哥大學畢業(yè)后就分配到位于家鄉(xiāng)鄰縣墊江縣城的墊江一中教書,我倆就直接投奔他去了。
當天晚上,我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生怕睡過了頭,趕不上車。幸運的是,在大哥的精心照顧和直接護送下,我們在第二天清早六點半的時候,終于順利地搭上了從墊江開往豐都的早班車。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我剛升入高中一年級的那年春節(jié),已經在城里工作的大哥,仍然不怕勞頓依舊按照慣例回到鄉(xiāng)下的老家過年。由于小侄女少秋剛剛出生,還不滿兩歲,太小,所以,他就一個人回了老家。過完年,正月初二凌晨,大哥又匆匆忙忙地踏上了返城的山路。我們幾兄妹都說要去送他,送到鄉(xiāng)場上,送他上車,可是,大哥堅持說沒有必要,根本用不著。最終,我們都沒能送他上車,只把他送到了村口。說實在的,我們還是很擔心大哥趕不上車,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
那個時候,老家連座機電話都沒有,更別說手機了。后來,還是大哥來信,我們才知道,他那次回墊江,非常的不順利,他在場鎮(zhèn)上等了一大半天都沒有趕上車,眼看太陽都快下山了,到最后實在沒辦法了,就干脆橫下心來,決定完全靠一雙腳走。他花了十多個小時,硬是一步一步沿著公路走回了墊江。當時,他還背著從老家?guī)Щ厝サ拇竺?、土雞和雞蛋等土特產共有三十多斤重。臨走的時候,他本來是不愿帶這些東西的,可是,母親硬是堅持要大哥帶回去給大嫂和小侄女補補身子,最后大哥才同意帶走。待他回到墊江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二點多了,兩只腳都被活生生地磨出了蠶豆大的血泡……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二十多年的光陰亦悄然逝去。
故鄉(xiāng),我的故鄉(xiāng),盡管在那遙遠的地方,卻今非昔比。昔日坑坑洼洼坎坷難行的山間小路,如今,已經完全脫胎換骨鳳凰涅槃,變成了如玉帶一樣纏繞在山間的漂亮的水泥路。父老鄉(xiāng)親們那盼望汽車能開到家門口的夙愿,已經變成了活生生的現(xiàn)實。
據(jù)一直生活在村里的姐姐說,老家所在的鎮(zhèn)黨委政府在2017年春節(jié)前把村里到鎮(zhèn)上的那最后一段毛坯公路完全修好了,并用水泥全部進行了硬化?,F(xiàn)在,不僅村里到場鎮(zhèn)上的公路完全修通了,連到附近三元、董家等鄉(xiāng)鎮(zhèn)的公路都連通了,出門辦事確實比以前方便多了。她和鄉(xiāng)親們在老家趕場的話,現(xiàn)在都很少走路去了,基本上都是坐車去,買東西賣東西都很方便,山里的東西也變得越來越值錢了。姐姐還說,現(xiàn)在回老家過年的話,完全不用擔心山路難走了,完全可以直接坐到家門口才下車;就是遇到下雨天,也不用擔心路難走,完全可以一直從城里坐車到家,連腳都不會打濕。
在村里,我發(fā)現(xiàn),不僅通過讀書考大學從而得以留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的我們幾兄弟是開車回家的,而且很多在福建廣東重慶等地靠打工謀生的鄉(xiāng)親們也是開車回家過年的。那些懸掛著“閩C”、“粵S”和“渝A”字頭的轎車越野車,在村里那略顯狹窄的公路上穿梭往來隨處可見,成為地處三峽庫區(qū)大山之中的故鄉(xiāng)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故鄉(xiāng)的路,正一天天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寬闊越走越光明,正一天天給大山里的孩子們插上實現(xiàn)夢想的翅膀,正引領父老鄉(xiāng)親們一天天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在大哥給家里的老房子貼春聯(lián)和門神的時候,我從屋檐下的木板墻上看見了一只用白色透明塑料面罩遮護著的嶄新電表。經向一直幫忙看管老屋的忠哥打聽,原來是當?shù)卣趯嵤┺r村電網(wǎng)升級改造工程。
忠哥說,這次電網(wǎng)改造,不僅家家戶戶都改了,包括全家外出打工的,一戶都沒有落下,并且鄉(xiāng)親們不用出一分錢,所有的費用全部由政府出,大家都得到了實惠。
忠哥說,在改造之前,由于近年來農村用電需求量猛增,加上電力設施老化,從而導致電線負荷過重甚至停電,像電冰箱、洗衣機、打米機等耗電量大的家用電器,很多時候都成為了擺設,根本派不上用場。這次電網(wǎng)改造之后,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和打米機等大中型家用電器,用起來就更可靠更安全更放心了。他還說,由于這次安裝的是智能電表,今后交電費時只需要各家自己刷卡付錢就可以了,以往那種鄰里之間因為收電費而經常引起吵架連天的情況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
忠哥的話,讓我忽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村里剛剛通電時的情景。
第一次通電的晚上,我們家的電燈亮了整整一個通宵。后來,我從當村干部的三伯那里得知,全村家家戶戶都無一例外地讓燈亮了一個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慶賀慶賀這“開天辟地”的歷史呢!電,為我們每一個人,為我們的小山村,為我們的家鄉(xiāng),都揭開了生活的新篇章!
通電那天晚上,不用說年輕人小孩子高興得不得了,連我那八十多歲的纏足的奶奶也禁不住內心的喜悅和激動。奶奶也圍著火塘坐了一晚上,她還不時悄悄地去瞧那吊在屋梁上的被她稱作“空心蘿卜”聽人說叫“電燈”的東西,奶奶還自言自語地說:“那才怪呢,一個‘壺壺兒’吊起,搭一根繩子,一拉,就亮得不得了。我這一輩子也算沒白活,要死的人了,還享到了電燈的福。以前那些人哪怕是那些騎馬坐轎的富食郎也不曉得這電燈的亮是好亮,這亮比起樅樹油、煤油點的亮不曉得亮到哪里去了。唉,我總算沒有白活這八十幾歲……”
從那開始,村里每個人每天沒有不提及“電”的,關心電的問題比關心吃飯問題還積極。大家見面的時候,寒暄之余,通常都會相互打聽一聲:“今天有電沒?停電沒?”在大家的生活中,從此多了一個不能再缺少的名詞——“電”。
后來,要是哪天天黑了還沒有人去開燈的話,奶奶就會嗔怪:“啷個還不去拉那個繩繩兒嘛?天都黑了,看都看不倒,我又不敢去拉,怕‘觸電’呢?!?/p>
在我的記憶之中,那個時候,雖然村里通了電,但是,由于經常無緣無故地停電,加上那時適合農村的家用電器還很少,所以,大家主要還是把電用來照明。
盡管鄉(xiāng)親們主要是把電用來照明,可大家還是感到非常滿足和感激。畢竟是因為通了電,大家才用上了電燈,看上了電視。
這次回老家,我在姐姐家就發(fā)現(xiàn),她家里不僅有新買的飲水機和電飯煲,還有平板電視機、電冰箱和洗衣機,可以說,應有盡有,一應俱全。與城里家庭的電器相比,幾乎沒有什么差異。
姐姐說,現(xiàn)在,農村電網(wǎng)改造之后,電力比以前更足了,很少停電了,那些家用電器完全可以同時使用了,生活也比以前更加方便舒適了。
電,是多么神秘,又是多么美好。不僅給鄉(xiāng)親們帶來了無限的光明,而且給鄉(xiāng)親們帶來了無比的幸福!
青出于藍勝于藍
此次回老家,我們幾兄弟特地去看望了一直生活在村里,已經年近八旬的二姨。
盡管時隔多年,盡管年老體弱疾病纏身,可是,二姨的精神狀態(tài)卻還好,竟然能一下辨認出我們幾兄弟,還能分別叫出我們的小名,讓我們感到格外親切和溫馨。
多年來,二姨家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二姨那三個曾經年幼的外孫已經長大成人,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材。
二十多年前,由于二姨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她便讓小女兒國梅在談婚論嫁的時候,把女婿招了駙馬。二姨的女婿興成,一表人才,精明能干,為人踏實。自結婚后入贅以來,他僅用了不到三年的功夫,硬是把二姨家那原來低矮潮濕破敗不堪的木板房,變成了高大美觀窗明幾凈的三層新樓房,一時間在全鎮(zhèn)傳為佳話,成為鄉(xiāng)親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連當?shù)刈畲蟮母改腹伲瑫r任鎮(zhèn)黨委“一把手”張書記,也不顧山高路遠坎坷難行,一個人步行三十多里,專程來到二姨家恭賀參觀剛剛竣工的新樓房。
自那以后,二姨家一時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鄉(xiāng)親們有事無事都喜歡到二姨家去串門,順便看看她家的新房子。
在十年前那次我回老家過年的時候,在我的印象之中,二姨家除了那幢堅固漂亮的樓房外,就只剩下她那幾個還十分年幼,僅能算是小孩子的外孫了。
那時,國梅和興成小兩口為了家庭的未來,一直在福建石獅等地打工掙錢。那時,二姨的身體還算硬朗,一個人除了要種地干活,養(yǎng)牛喂豬,挑水做飯,還要照顧她那三個正在上學讀書的外孫的吃穿住行。
時光匆匆,十年的光陰也很快流逝。
今年回家,特別讓我大吃一驚的是,二姨的那三個外孫之中年齡最小的玲花,已經高中畢業(yè),現(xiàn)在已經是重慶大學的一名大學生了。
國梅說,她家的老大,如今已是浙江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員,每個月的工資收入能掙幾千塊。下一步,他還打算成立自己的公司,自己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國梅一邊說,一邊還跑到樓上,把老大回家過年時順便帶回來的iPad蘋果平板電腦拿下來給我們看,看他在公司里拍的一些工作照??赐暾掌?,“后生可畏”的感覺,在我心底里油然而生。
談過老大的發(fā)展情況之后,話題自然就轉移到了老二身上。國梅說,她家的老二,目前正在西藏的邊防部隊當兵,去年才二十歲出頭的他,剛被上級提拔為班長。完全能夠預見,老二的前程,一片光明。
我可以毫不掩飾地說,二姨全家,就是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的縮影,“工農商學兵”,全部占齊了。他們全家能夠跨越艱難,一步步走到今天,迎來幸福的好日子,殊為不易,特別值得點贊!
如今,二姨雖然老了;但是,她的辛勤勞動和嘔心瀝血并沒有白費,她的后代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代更比一代強。尤其是她的三個外孫,都成為了祖國的守衛(wèi)者和社會的建設者,正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實現(xiàn)各自心中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祝福二姨!
祝福故鄉(xiāng)!
祝福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