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許鈞:文化思想上接受昆德拉,但對勒克萊齊奧感情更深
“你知道上海譯文四十周年的活動我一定要來,而且我一定會來嗎?”在法語文學(xué)翻譯家許鈞的專訪之初,許鈞這樣問澎湃新聞記者。“我不是單純?yōu)榱藖碚緜€臺,捧個場,隨便說幾句話,而是因為譯文、翻譯這個詞,無論在一百年前,還是今天,意義都非同一般?!痹谠S鈞看來,譯文或翻譯,事關(guān)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許鈞解釋道,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所以能夠進行,就是從翻譯開始的。翻譯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鑄造、文學(xué)觀念的吸收、文學(xué)形式的豐富,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今天中國文化走出去有三個基本任務(wù),中外文化的交流共生,中外文明的互學(xué)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建,翻譯是必經(jīng)之路。”許鈞希望媒體可以給予翻譯更多關(guān)注。
8月8日,作為上海譯文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翻譯家許鈞與袁筱一在思南公館展開對談,主題是米蘭·昆德拉的意義。許鈞曾翻譯過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無知》。有論者認為昆德拉在中國已經(jīng)過了最熱的時候,甚至已經(jīng)過時,對此,許鈞不認同,在他看來,昆德拉從1985年引介進入中國以來直到今天,粉絲有百萬之眾。許鈞積極捍衛(wèi)昆德拉的價值,在對談中,許鈞說道:“他對于存在,他對于小說家任務(wù)的理解是非常重要。你說一個小說家他的任務(wù),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提出的問題關(guān)乎我們自己,我們?yōu)槭裁匆プx一部文學(xué)作品?他其中一句話非常重要,就是小說家的任務(wù)就是開拓存在的可能性。閱讀就是開拓我們生活的可能性。”
許鈞特別提到了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話,許鈞也認為,“誰都不可能再來第二個生命,先畫一個草圖,然后再過正式的人生。你應(yīng)該怎么過,過這樣的生活,人生就這么一次。所以我們怎么樣讓自己的生活更為豐富,怎么樣讓我們的生活更為精彩,昆德拉作為一個小說家,他活過的就不止一次人生?!?/p>
借著許鈞來上海參加活動的機會,澎湃新聞記者對許鈞進行了專訪,主要談了他翻譯視野里的昆德拉和勒克萊齊奧。
許鈞
澎湃新聞:幾年前,在一次上海書展的活動上,梁文道說昆德拉已經(jīng)過時,但你反駁說昆德拉永遠不會過時,為什么?
許鈞:昆德拉在中國,有兩次熱潮。第一次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少功和他姐姐翻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海峽兩岸都在瘋狂地閱讀昆德拉。到了2002年,上海譯文出版社買了主要著作的版權(quán),根據(jù)昆德拉自己選定的法文譯本來翻譯,又掀起了一波,當時王安憶、畢飛宇、池莉等作家都專門寫了關(guān)于昆德拉的文章,有人就說92%的中國知識分子人都讀過昆德拉,那我覺得這個話一點都不虛。我就遇到過一位《焦點訪談》的記者,他讀了我翻譯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空白處寫了四五萬字的體會。
在幾年前一次上海書展的活動上,當時梁文道說,人們普遍認為,昆德拉已經(jīng)開始過時了,沒有那么熱了。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判斷一個作家是不是過時,不只是有沒有熱度,更是看作品本身所蘊藏的深度。當一個作品在經(jīng)典化的過程中,熱只是一時的,但會朝更深入的方向發(fā)展。我覺得大家對于昆德拉,理性,深刻。也代表了我們對于外國文學(xué)的新的閱讀處于一個新的傾向,萬人空巷去爭買一部外國文學(xué)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但是我們閱讀外國文學(xué),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成了我們自然的需要的時候,這個時候,這個民族本身對于外來事物的接受更理性更成熟,外國文學(xué)的閱讀不是簡單的問題。
澎湃新聞:昆德拉和勒克萊齊奧,你更偏愛哪個?
許鈞:這兩個人我沒有偏愛,但是我有感情,對后者的感情更深,但我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認真。我跟勒克萊齊奧是四十多年的朋友,從1971年第一次讀到他的書到現(xiàn)在47年了。他在中國的書,大部分是我翻譯或是我學(xué)生翻譯的。他來中國教書,跟莫言的四次對話,跟余華、方方、畢飛宇的對話,都是我去做的。
對于昆德拉,我是從文化和思想的層面上去接受他。但是對于勒克萊齊奧,我是在文化情感文學(xué)思想多個層面去交流的,不僅僅是接受。我們對于勒克萊齊奧的閱讀,翻譯他的書,能不能從翻譯當中開辟一個真正的文化交流的深度?文化交流不是單方面的接受。勒克萊齊奧有一次在講演中說,全球化被有的人詬病,因為文化與交流往往是單向的,他希望是雙向而行,是多方合作交融的過程。所以我覺得要讓勒克萊齊奧了解中國,走進中國當今的社會,去了解中國當代的人。他到上海,走進上海的兩所中學(xué),和中學(xué)生交流,到了武漢,走進幼兒園,去和幾歲的孩子交流。為什么?他見的不僅僅是知識分子,他要見的是未來的這批學(xué)生。有哪個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能這樣?他到南京大學(xué)上課,五個學(xué)期的課不重樣。在課堂上,他讀《孟子》《論語》,讀中國的詩歌,他在上《世界詩歌賞析》的時候,跟學(xué)生一起去讀唐詩,翻譯唐詩,我覺得對于學(xué)生來說,這種引導(dǎo),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是對于文化源頭的追尋。
我?guī)健度龂萘x》作者羅貫中的故鄉(xiāng),《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墓前,他深深鞠了三躬,這意味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他心里沒有那份牽扯的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我還帶他到農(nóng)村去,去我老家。
澎湃新聞:他去幼兒園、農(nóng)村這些是他主動要求的還是你倆溝通的?
許鈞:沒有溝通,他經(jīng)常說,我不要去看山水,我要去看人。他每一次和莫言的交流,都特別帶有象征意義。第一次是在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一個從東邊走來,一個從西邊走去。
我們?nèi)チ烁呙埽茨?0多歲的父親。他進入到莫言寫作的那個老土屋的時候,低著頭進去。我就看他,整整一分鐘沒有說話,強忍著淚水。他和老父親在炕頭見面的時候,他看到屋子那么簡陋,能想到冰天的堅硬和冷,他說我就能感覺到莫言每個字的分量。在貧瘠的土地上,生發(fā)出了最豐富堅硬的精神。
他是這么一個作家,非常謙恭。他跟你交流的時候,會拿一個本子,說我能不能問你幾個問題,他會記錄。一個78歲的諾貝爾獎得主會這樣。這份交流不僅僅是雙向的,是真的帶著感情和尊重的。我從來沒有仰視過他,他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之后,我跟他開玩笑說,原來諾貝爾文學(xué)獎是這樣的啊,他也說,我也沒覺得有多了不起。
老勒現(xiàn)在在寫一部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隨筆,這個是第一個消息,你可以發(fā)布,而且我非常期待,我相信會寫得非常深刻。這本書我肯定要翻譯。
而昆德拉呢,主要是文學(xué)思想的層面,對于文學(xué)藝術(shù)的突破,突破了西方的傳統(tǒng),在拉伯雷、塞萬提斯的基礎(chǔ)上,又推進了一步,用小說抵達了我們沒有進入的領(lǐng)域。
澎湃新聞:據(jù)說你一開始覺得昆德拉是一個二三流作家,為什么?
許鈞:因為在翻譯昆德拉之前,我已經(jīng)接觸了很多作家,翻譯了普魯斯特、雨果、巴爾扎克,這些作家在我來說是第一流的,而昆德拉那個時候還是一個沒有被經(jīng)典化的作家,而且在中國眾說紛紜。當一種閱讀成為時尚的時候,我會遠離這種閱讀,所以我沒有特別讀過,因為讀的引用的人太多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昆德拉走進了我,因為出版社找我翻譯。然而我讀了之后才認識到他的深刻性,藝術(shù)的超越性,我覺得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就他們兩者而言,我沒有偏愛,一個是平等交流,一個是不斷認識。
澎湃新聞:你沒有仰視過勒克萊齊奧,那昆德拉呢?
許鈞:一般來說,就翻譯者而言,有三種態(tài)度。一種是輕視,比如你翻譯了很多經(jīng)典,給你一個通俗的小說,你會覺得不值得譯。你也可能在翻譯的時候,因為輕松而漏譯。第二個就是仰視,這也會出問題,我一開始翻譯普魯斯特就是仰視,連個標點你都不敢隨便去改。那這樣的話,你走不出他的陰影,只有去仰視一個人和一個國家,容易成為“媚”。
我覺得理性的翻譯應(yīng)該是強調(diào)平等對待。所以我現(xiàn)在哪怕是去閱讀普魯斯特和巴爾扎克這樣的作家,我也是帶著平常心平等交流。對我來說,我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主體,唯有真正的對話,我才能真正走進你。
不論是中國文化走出去,還是對于西方文化的吸收,我覺得一定要有一個平等的態(tài)度,我們要主動走出去,并不是覺得我們的文化有多了不起,是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質(zhì),在文化的交流中,每一個有特質(zhì)的東西交流的時候,就會讓這個文化更為豐富。我們的文化走出去為什么能被他國接受,凡是主動接受他國文化的國家,都是來主動擁抱我們的。為什么像美國以前處于霸主地位,不愿意別人來走進它,這種心態(tài)不是自由的,不是平等的。凡不是平等的,必然不是自由的。凡不是自由的,必然不是帶著愛的。
在文化交流上,我們真的要打開自己的心魄,帶著一份感情,平等地去交流。像昆德拉這樣的作家,我覺得我是改掉了自己的輕視,真正地去走進他。我跟他是平等的。甚至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翻譯成就了昆德拉。因為有了翻譯,他得以紅火。翻譯打開了一個世界,可以到達中國,昆德拉自己對翻譯多么重視。
所有的經(jīng)典都是翻譯成就的。我希望你們媒體對翻譯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我甚至可以說,翻譯是未來二三十年最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為什么?你看五四時期,是不是特別凸顯翻譯的重要性?我們現(xiàn)在一帶一路,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這種雙向交流,多么需要翻譯。
澎湃新聞:除了勒克萊齊奧和昆德拉,在世的法國作家里,你覺得有哪些人你是很想推介的?
許鈞: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目光都投向英美法國這些重要的國家,我就想到當年魯迅的目光投向弱小民族,比如南歐等。比如說現(xiàn)在獲獎的,普利策獎、龔古爾獎、布克獎這些,出版社都陷于這些目光,如果(版權(quán))買來就是偉大,我覺得一點都不偉大。出版社培養(yǎng)新人,發(fā)現(xiàn)好書,那才是它的偉大。那個東西只是一個商業(yè)性的。魯迅才偉大,他關(guān)注大家不關(guān)注的。韓少功和他姐姐也很偉大,因為那個時候昆德拉在國內(nèi)根本就沒什么名氣,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他。我覺得那個時候我們也很偉大,因為勒克萊齊奧的《沙漠》是我們發(fā)現(xiàn)的。
作為一個翻譯者,我有一個理想,就是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我跟聯(lián)合國的前秘書長加利有一次談話,他送給我兩句話,是我的《翻譯論》的那兩句,就是翻譯有助于文化多樣性的建設(shè),而文化多樣性的建設(shè)有利于世界和平文化的建設(shè)。
文化的多元必須要有語言的多元,對于英語、語言權(quán)力關(guān)系這些問題我都是有一些思考的。我現(xiàn)在就特別關(guān)注比如非洲、越南啊這些地方,我希望我能了解他們。我也希望看看中國文化有沒有在非洲被吸收啊。
法語世界、法語國家組織有58個成員國,28個觀察員國,他們在17年前,成立了一個我認為真正是國際性的獎,叫國際法語組織五洲文化獎,但是這個獎國內(nèi)沒有人關(guān)注。我讀過最近幾期獲獎的作品,我覺得寫得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