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卡爾維諾式的迷宮
文學所能做到的并非是提供走出迷宮的方法,而是“確定找到出路的最佳態(tài)度,盡管這條出路僅僅是向另一個迷宮的過渡。我們想要拯救的,是對于迷宮的挑戰(zhàn);我們所要澄清的,是一種挑戰(zhàn)迷宮的文學,并且,將它與向迷宮屈服的文學區(qū)分開”。
一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描繪這個世界,并與之建立聯(lián)系?;蛟S正是由于我們詮釋世界的方式不同,才會導致人與人之間難以彼此理解:我們的思想本來就不在同一條軌道,或者同一個次元里馳騁。有的人崇尚數(shù)學的邏輯與精準,有的則習慣于文學的方法,它時而具有逼人的現(xiàn)實性,更多的時候則是通過各種“文字游戲”創(chuàng)造出一個虛構的空間;又有的人善于使用音符與色彩,以喚起人們心中無限的遐想……根據(jù)每個人選取的方式不同,這個世界也就呈現(xiàn)出一種不同的面貌:可能是一個純粹虛構的幻覺,也可能是真實甚至近乎嚴酷的現(xiàn)實,又或者是介乎二者之間。然而,卡爾維諾卻將數(shù)學和文學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架“文學機器”。
卡爾維諾的這個想法,源于和雷蒙·格諾等人一起創(chuàng)建的先鋒派組織:潛在文學工場(Ouvroir de Litterature Potentielle)。不過,他并非真的想要制造一架文學機器,而是通過這種富有挑釁性的方式,探討他所在的時代需要怎樣的文學。鑒于文學應該表現(xiàn)我們所珍視和來自內(nèi)心世界的情緒與感悟,以及過往的經(jīng)歷,對于這架文學機器進行檢驗的標準,就應該是它能否創(chuàng)造出符合傳統(tǒng)和遵守所有規(guī)則的作品。然而,在此基礎之上,一架真正的文學機器又應該能夠打破“以往傳統(tǒng)生產(chǎn)的阻塞電路”,采用新的方法,發(fā)展出自身的敏感性和自身的需求,以便最終創(chuàng)造出不同于當時失于形式的“先鋒派”的新文學,從而最終成為文學。
二
卡爾維諾在《新千年備忘錄》(1985)中寫道:“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一種經(jīng)歷、信息、閱讀和想象的組合。每一段生命,也都是一部百科全書、一個圖書館、一個物件的清單、一個各種風格的試驗品,所有的一切都在其中被不斷地和以所有可能的方式混合,以及重新整理?!毖永m(xù)這個思路,我們其實也可以將卡爾維諾孜孜不倦的筆耕獲得的所有成果,看作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而且一定是一部文學作品。那么,《文學機器》這部文集,自然可以被看作是這部完整作品中的一章,而文集中的每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節(jié)。如此一來,我們就進入了卡爾維諾的“組合性”概念,而這種組合甚至可以延伸到每篇文章的每個復句內(nèi)部。很多復句冗長而煩瑣,正是因為它們同樣是很多意念的“組合”。
《文學機器》中收錄的文章,盡管大部分還是緊扣文學領域的主題,介紹了當時的文學流派,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家以及作品,比如像《約婚夫婦》這樣的杰作,但也并非僅限于文學領域,而是涉及了社會科學領域的方方面面。除去文學與自然、哲學、科學、政治和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之外,他甚至對當時文化生活中的焦點“傅里葉”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梳理與闡述。另外,還有不可或缺的對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以及如何建立讀者群問題的探討??柧S諾用他文學家的語言與思維,參加到各種社會研討和辯論當中。文集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他個人觀點的闡述。即使是在一句話中間,他也盡量要表達很多的意思。
這部文集的意大利語標題本意是“蓋棺論定”,顧名思義是他對自己在15年左右時間內(nèi)各種文學、政治、社會、歷史等等思考的總結。其中收錄的作品描繪的是上個世紀西方世界那個工業(yè)文明蓬勃發(fā)展的時代,所謂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傳統(tǒng)和先鋒派思想的彼此交織,多元化社會和“物質(zhì)的海洋”,使知識分子對“工業(yè)與文化”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了疑問,或者更加確切地說,是對文學生存的擔憂——各種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甚至是文學內(nèi)部各種錯綜復雜的流派。這種紛繁的社會狀態(tài)被卡爾維諾以“組合式”的表達方法展現(xiàn)出來,使得文集中的作品看起來就如同幾種觀察世界的方法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迷宮”。用卡爾維諾自己的話說,是“使文章盡可能包羅萬象而環(huán)環(huán)相連的,以便體現(xiàn)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認知和工具上的復雜性”。
無論遠古還是時下,無論意大利、法國、美國、英國還是其他國家,無論是歷史、文化、工業(yè)文明、社會、哲學、政治,藝術,還是其他領域,這些在一般人看來彼此之間具有明顯界限的學科與時代,對于卡爾維諾來說完全像是自家的房間,他可以毫無障礙地從其中的一間進入另外一間,評價所有這些房間的風格,以及它們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變遷,和每個房間住過的人,發(fā)生過的故事。然而,很多傾聽這些講述的人,卻幾乎是徒勞地跟隨他的思路,很多時候只能產(chǎn)生一些不明覺厲似的感嘆??柧S諾的思維是發(fā)散和跳躍的,同時具有其內(nèi)部的統(tǒng)一與邏輯,如同一位詩人,又或者是真正以符號來標記世界軌跡的人。在文章的任何地方,你都會遇到令人吃驚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你或者盡量跟隨他的思路,又或者并不跟隨他的思路,而只是隨遇而安的,感受他在那個時間點上的感受,如此才能真正欣賞這些文章的魅力。
三
卡爾維諾為《文學機器》收集整理的文章,大多出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10年到20年間。對于那個已經(jīng)遠去的時代,有哪些是值得我們追尋的,有哪些故事仍然能夠啟發(fā)我們,又有哪些嘗試為我們提供了反面的例證?恐怕就是那些年代里,人們潛心致力于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以及對于找出解決問題方法所懷有的那種執(zhí)念。
《文學機器》出版于1980年,卡爾維諾為這部文集撰寫了前言,表示希望通過文集的出版,與其中收錄的那些發(fā)言稿以及在十幾年的時間里所扮演的“具有傾向性的知識分子”的角色拉開一定距離,從而“以正確的角度和方式對它們進行審視;重新勾勒出它們的主觀和客觀改變與延續(xù)的脈絡,理解我所處的位置,和對一切蓋棺論定”??柧S諾對自己從踏入文學世界之后走過的道路,經(jīng)歷的文化和文學思潮,以及重要的變遷做出了總結,從而為后來對“新千年”的展望進行了鋪墊,文學需要“輕盈”的說法也將隨即產(chǎn)生。那種輕盈的得來,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卡爾維諾在巴黎度過的那段時光和與雷蒙·格諾等數(shù)學家的接觸,以及他們共同創(chuàng)建的先鋒派組織:潛在文學工場。這個由作家和數(shù)學家組成的松散的國際團體,將自己定義為一群“試圖從自己親手建造的迷宮中逃出的老鼠”。 基于“形式上的限制能夠激發(fā)想象力”這一事實,該組織對創(chuàng)作方向進行了各種嘗試。
輕盈意味著要完全擺脫過去來自各個領域而且糾纏在一起的那些紛繁思緒所導致的沉重。在《文學機器》當中,沉重到極致的文章恐怕非《作為對立面的工人階級》這篇文章莫屬。就連卡爾維諾自己都坦白地在前言中說:“這篇文章,是我將所有可能的反對意見都納入一幅總體圖畫當中的最后一次嘗試。從那以后,我再也不能向自己掩蓋一個現(xiàn)實,因為我的那些詮釋方法相對于復雜的世界來說并不合適。”缺少了那個時代的糾結,以及糾結導致的痛苦思考和混亂時期,就不會有之后的大徹大悟,和“蓋棺論定”之后的輕盈。或許我們的文學,同樣需要走出物質(zhì)的海洋,以及各種紛繁的物質(zhì)給我們造成的沉重,以便達到我們自身的輕盈,隨后文學的輕盈才會來到。
在《新千年備忘錄》中,每篇講義都與作者本人的某些著名作品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廣泛引用了西方傳統(tǒng)中的一個作者和作品,從中世紀到當代,從美國文學到意大利文學,但核心問題還是文學的特點。輕盈、快捷、精確、形象、多樣、一貫,《新千年備忘錄》中提出的這六點對未來世紀的建議與期許,最重要的是輕盈。達到這種輕盈的方法,又可以在《文學機器》中找到一定的啟示,那就是“通過阿里奧斯托式的幻想、諷刺和形式上的考究,在我們這個電子晶片和太空飛行的時代,達到輕盈與優(yōu)雅”。毋庸置疑,貫穿卡爾維諾畢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紅線,是那種無與倫比的想象力,還有這種想象力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的,那些無比奇異的空間、人物與故事。卡爾維諾文學的真諦,應該到那些無比奇異的“輕盈”中去尋找,而圍繞著他的各種思考撰寫的這些迷宮式的文章,其中同樣貫穿著只有真正的文學家才具有的筆觸,僅僅具有一般文化修養(yǎng)的人并不能讀懂他。
很早以前大家都已經(jīng)明白,希望通過文學來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文學的功能主要是提出問題,而解決問題并非是它最為擅長的事情。文學所能做到的并非是提供走出迷宮的方法,而是“確定找到出路的最佳態(tài)度,盡管這條出路僅僅是向另一個迷宮的過渡。我們想要拯救的,是對于迷宮的挑戰(zhàn);我們所要澄清的,是一種挑戰(zhàn)迷宮的文學,并且,將它與向迷宮屈服的文學區(qū)分開”(《挑戰(zhàn)迷宮》)。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也特別提到:“把握現(xiàn)在社會中存在的復雜性,對我來說就意味著一種簡約、濃縮的技巧。否則的話,您就會墜入無盡的陷阱 ……”昆德拉所謂的“陷阱”,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正是文學以及文學家所必須面臨的“迷宮”。那么,走出迷宮或者陷阱的方式,就是一種簡潔或者輕盈的新藝術、新文學。
只有經(jīng)歷過迷失的人,才能擺脫這種迷失。迷宮對參觀者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他需要繪制迷宮的地圖,從而消除它的威力,迷宮也就不存在了??柧S諾用《文學機器》為我們修建了一座迷宮,又用《新千年文學備忘錄》為我們提供走出迷宮的建議。在卡爾維諾看來,我們的文學假如要走出迷宮,就要像卡夫卡《木桶騎士》中主人公騎著的那只空木桶。一只裝滿的木桶很難飛翔,所以,我們能夠往里面裝多少東西,就裝多少東西,并不奢求背負所有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