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如何認識和書寫時代生活
托爾斯泰記錄了屬于自己的時代,當我們閱讀《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我們知道在19世紀,俄羅斯人各個階層分別住什么樣的房子,睡什么樣的床,穿什么樣的鞋子,談什么樣的戀愛,追求什么樣的理想,苦惱什么樣的生計,以及為了說不清的一切糾纏什么樣的人生。而我們閱讀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時,我們了解了法國的鄉(xiāng)村種什么樣的樹、腿斷了如何醫(yī)治、樓有幾層、有什么謀生的行當、農(nóng)業(yè)展覽會在當時起什么樣的作用、一個年輕男子為何要娶一個50歲的老寡婦、高利貸是如何一點點把一個女人逼得服毒自盡。當我們了解了這一切,也就了解了艾瑪為何會是艾瑪,艾瑪為何喜歡不靠譜的男人,艾瑪為何自殺,了解了當時的法國鄉(xiāng)鎮(zhèn)是如何的鄉(xiāng)鎮(zhèn),它與當時的巴黎有著如何的區(qū)別,換句話說,我們也不知不覺了解了法國的社會。所以,當文學作品在自己的邏輯范圍內(nèi)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它已經(jīng)講出了關(guān)于時代的方方面面,或者時代的橫切面、時代的癥候與模糊的未來之路。同樣,《紅樓夢》與《金瓶梅》《三言二拍》也為我們真實地勾勒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城市與鄉(xiāng)村圖景,中國人性格的漸進、艱難緩慢的變化,在看清那個時代的同時,也看清了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的真實面目、我們自身的囹圄和我們展望的未來。文學在認識和書寫庸俗的、灰暗的、明亮的、不可抗拒和不可撤銷的生活時,不可避免地起到了記錄時代、警醒后來者的作用。王國維曾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文學無論是觀照現(xiàn)實還是重現(xiàn)歷史,都天然與時代發(fā)生著或明顯或隱蔽的聯(lián)系,無論是虛構(gòu)還是非虛構(gòu),文學都真切地表達著對時代直接或婉轉(zhuǎn)的認知。
而文學書寫時代生活的方式,毋庸置疑就是作家自身書寫時代生活的方式。這種方式受書寫者眼界、胸懷、情懷和閱歷的影響。一個書寫者如何才能超越自身所處時代的桎梏、用更高遠、更睿智的方式去講述天然屬于時代的故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作為一名寫作者,能把自己時代的故事、事件、甚至是新聞以文學兼藝術(shù)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已經(jīng)是一件艱難的任務。我崇拜那些為時代塑形、為人物“立傳”、為普羅大眾呼喊的作家。而這樣的書寫者,在他所屬的時代里,也會是少數(shù)。
我在縣城生活了將近40年,對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條街道和每一條河流、每一棟新起的樓房和每一家新開的店鋪,我都會留意到,他們就像是我的親人,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讓我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人情的冷暖。在這里,我也接觸到各行各業(yè)的人,他們是我的朋友,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yè)、行業(yè),有公路收費站站長,有燒烤店小老板,有養(yǎng)殖觀賞魚的場長,有鎮(zhèn)上的團委書記,有開微信商店的商人,有清潔工,有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有理發(fā)店老板,有裝修工程師……可以說,我的日常生活,就是跟這些朋友一起度過的,我熟悉他們的生活境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當我書寫他們的故事時,我有種天然的自信。可是,難道這種天然的自信不應該值得懷疑嗎?我真的能寫出一個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人嗎?我真的能在這種書寫中,勾勒出他們靈魂的波動與曲線,呼喊出他們內(nèi)心最隱秘的甜蜜與疼痛,從而建立自己對時代的認識和自己與時代的關(guān)系嗎?這種地域上的“小”和“窄”,是否束縛了對人性與人心的體察和體恤?這個疑問糾纏了我很久,也讓我在反觀自己的寫作中間接地反觀了他人的寫作。我發(fā)現(xiàn),地域無論多小,人口無論多少,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人在千百年的變化中,最基本的精神屬性其實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我所熟悉所熟知的這些人,雖然都是普通人,但是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和處世邏輯,套用??思{的話講,如果能將郵票大小的地方寫透,能把這些貌似簡單的“人”的榮譽、自尊、憐憫、公正、勇氣與愛寫出來,難道不是某種邏輯上的自我成全嗎?這么簡單的問題,我竟然想了很久才想明白,才有勇氣繼續(xù)自己的書寫。
前段時間偶然讀到一位老師的話,說的是,一個小說家或文學家,不管他寫的是什么題材,是大題材還是小題材,是農(nóng)村題材還是城市題材,是白領(lǐng)題材還是平民題材,我想當他有力地寫出一個人的靈魂的時候,當他把這個靈魂擺在這里,把這個靈魂的復雜性帶著疑問擺在這里,使其他人感受到震動的時候,也就是他和這個時代發(fā)生最密切的聯(lián)系和共鳴的時候。我覺得他說的特別對。我期待自己能寫出這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