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背后的“山高水深 ——訪書法家李鋼
李鋼作品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傊蝗缙淙硕?。 ”這是著名藝術理論家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對書法的評價。在他看來,書法不僅僅是寫字,而是作者進入深層次審美體驗的“自我返照” ,其中的學、才、志對于書法創(chuàng)作而言更是至關重要。有其學、有其才、有其志,一個書法家才能走上獨樹一格的書法之路。作為從事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多年的書者,中國書協(xié)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書法家李鋼對此深有體會。日前,“李鋼書法藝術展”在臨汾市三晉美術館舉行,筆者對李鋼進行了專訪。他表示,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不單要專注于創(chuàng)作本身,其背后的“山高水深”同樣值得書法家去探尋。
在理論上下“功夫”
自開始從事書法創(chuàng)作起,李鋼便把他的視線放置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和相關古典文藝理論中,從先秦諸子百家的言論、典籍,到魏晉時期的文學理論,再到浩如煙海的古代書論,他從這些中國古典美學最本質的理論建構中,探尋著書法之美、書法之道。他還把目光投射到對哲學問題的思考、文化歷史的研究、美學價值的辨析等諸多方面。在前人們建構的諸多理論中,他孜孜不倦地尋找著思想之光,并為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提供營養(yǎng)。“書法是知識的‘套餐’ ,涉及歷史、文化、美學、哲學等,只有把每一種知識都融會貫通了,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書法創(chuàng)作中,進而以自身的性情營造出意境美。 ”李鋼說。
在對理論的研究中,李鋼對哲學統(tǒng)領作用格外重視,不僅是領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也刻苦學習、深刻領會?!罢軐W是世界觀的學問,無論是學習書法的過程,還是研究書法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甚至是對書法的審美價值的判斷,我們都可以從哲學中找到解開謎底的鑰匙。它為我們的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只有用哲學上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指導創(chuàng)作,才能使作品既有變化又融于和諧,進入變化無窮、和諧無限的大美境界。 ”李鋼表示。在實踐中,其作品里盡顯運動中的平衡,動態(tài)中的協(xié)調(diào),傾側里含穩(wěn)重,端莊里見婀娜,妙趣橫生,猶出機巧,變化縱橫自有成效,特別是其從陰陽互補、矛盾運動、普遍聯(lián)系的高度來認識書法本體語言的對立統(tǒng)一性,是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點之一。
在用哲學、美學理論指導創(chuàng)作的同時,李鋼也在進一步研究當代書學理論,并在某些方面以獨特的視角出發(f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近年來他加入了洪亮書學研究會,在專業(yè)報刊上發(fā)表了《淺談書法點畫的自然之美》 《一瓣心香頓開法門》 《清·朱履貞“書有六要”注譯與解析》等書法論文,并出版了書法專著,讓自己的書法理論成果不斷地豐富著。他認為,書論和創(chuàng)作本就是一體的,一個好的書法家應該在書法理論中有所建樹,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生機活力。
人格境界要“修養(yǎng)”
正如《藝概·書概》所言: “賢哲之書溫醇,俊雄之書沈毅,畸士之書歷落,才子之書秀穎。書可觀識。筆法字體,彼此取舍各殊,識之高下存焉矣。 ”書法作為一種中國古代根植于古人生命體驗的藝術形式,與“人”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字如其人” ,在一定程度上向我們說明了字的書寫與創(chuàng)作主體的深厚聯(lián)系,而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品質、修養(yǎng)、境界,對于書法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因此,對于書法創(chuàng)作者來說,修身養(yǎng)性、滌除玄覽,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談到如何提高人格境界時,李鋼表示,書法家要在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以及到大自然中吸取營養(yǎng),陶冶情操,也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向來注重人格的高尚,而讀圣賢書就是他們最好的修行方式。從現(xiàn)代的視角來看,像他們一樣整日讀“四書五經(jīng)”雖不可能,但也應該盡自己所能去讀那些經(jīng)典,在《論語》中感受孔子之“仁” ,在《大學》中體味大學之道,在《道德經(jīng)》里感悟大美至境,在唐詩宋詞中領略詩意情懷。 “在古代圣賢的經(jīng)典中,我們不僅能體會到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能在那種中國最樸素和本質的道德觀念中得到思維、情感、理念上的熏陶,最終從內(nèi)而外的提升自我。特別作為一個書者,更是要在這些經(jīng)典中感受古人的智慧,走進古人的話語體系中,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有‘韻味’的書法。 ”李鋼表示。
返歸自然,也是李鋼認為的另一種修行方式。在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和理論學習之余,他常常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中,在大自然中獲得審美經(jīng)驗,并內(nèi)化為審美知覺,以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他把千奇百態(tài)的自然界呈現(xiàn)出的力度美、立體美、韻律美作為藝術取之不盡的源泉,把自然變化內(nèi)化為書寫規(guī)律,讓親近自然當成自己“修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追尋自然之“化境”
作為中國古典美學最本質的范疇之一,境界一直是古人心中文學藝術的理想之地,無論詩、書、畫,還是琴、棋、舞,對境界的追求是所有藝術門類最高級別的歸宿。那么對于書法而言,它又有怎樣的境界呢?李鋼表示,書法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是“化境” 。所謂“化境” ,即超越了藝術規(guī)律后的無我狀態(tài),是在法度內(nèi)的任意揮灑,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最終體現(xiàn),亦是“絢爛至極而歸于平淡”的審美追求?!氨M管達到此境界非常困難,但在創(chuàng)作中,我們?nèi)詰撘源藶槟繕?、為追求、為理想,要反對矯揉造作、反對過于精工匠氣,要以自然為創(chuàng)作的至高法則。 ”李鋼說。
在自然之境中,情感真實對于李鋼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也是書法創(chuàng)作人格的投影。正如李鋼所說:“所有的藝術都是情感的外化,書法亦是表達情感的一種筆墨形式。因此,在追求自然之境中,書寫者要保持最真實且本色的情感,要有‘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意識。只有在真誠的審美情感的支撐下,書法創(chuàng)作才是真誠和有價值的,也只有具有了情感的力量,其作品也才可以稱得上‘自然’ ,也才可能達到‘化境’ 。 ”對于當代社會一些人把書法當作牟利工具,而沒有抱以一顆赤子之心,李鋼也表示這樣的心態(tài)是創(chuàng)作不出高境界的書法作品的,“對自我真誠、對書法真誠,自然而然,才可得其心源”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