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畫筆觸摸沉睡的古建筑
《斗拱飛檐畫古建》封面
20年來,古建筑愛好者、中國文物學會會員連達幾乎走遍了山西,風餐露宿從不停歇,為近千座山西古建留下畫像。黑色的線條在白色的紙張上躍動,將固化的文明清晰還原。如今,連達將自己多年的心血結集成冊,希望通過自己的畫筆,讓那些古建筑和它們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曉。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故事要從1999年講起,那年連達21歲,年輕的他總覺得生活找不到目標。世界很大,他想去看看,于是便帶了些盤纏,離開了家一路南下來到了北京。喜歡古建筑的連達和許多第一次來北京的游客一樣,在故宮、頤和園、圓明園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迷失了。在長城,連達遇到了一個來自山西的驢友。聊天中,驢友告訴他,山西有很多年代久遠的古建筑,卻無人問津?!盀槭裁床粊砦覀兩轿髯咦??”就這樣一句話,連達當下買了一張綠皮火車票,一路顛簸到達了山西。
那位驢友沒有說假話,山西省確實有著年代跨度長、形式廣泛、數(shù)量眾多的古建筑。在那一次旅行中,連達租了一輛自行車,日日到這些古建筑周圍觀摩。正是這次旅行,讓連達這個外鄉(xiāng)人,對山西古建筑一見傾心。在山西的古建筑面前,連達有了一種走進歷史、直面真正中國氣息的感受?!耙苍S是自己骨子里傳統(tǒng)中國人的情懷一下子被喚醒了吧,從此我就深深地愛上了山西的古建筑?!彼f。
癡迷中,連達選擇了用畫筆來描繪、記錄古建筑。他并沒有想到,自己這一畫便是近20年。多年來,連達每年都要抽出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徒步至山西的山鄉(xiāng)村落,四處尋訪各類古建筑,專心致志地繪畫。
五臺山的佛光寺東大殿和南禪寺、運城的廣仁王廟以及平順縣王曲村的天臺庵,都留下了連達的足跡,在山西的古建筑前,當?shù)厝藭吹竭@樣一個身影,一個不算強壯的男子,背著一個大包,里面裝著鋼筆、畫紙、夾板、折疊椅、衣物、雨傘,往往還有幾包當?shù)氐奶禺a(chǎn)“太谷餅”。他在古建前靜靜坐下,攤開畫板,一畫就是一天。
嘲諷、拳頭,阻礙不了前行
在三晉大地上,連達就像是一首行走的詩。起初在畫古建的過程中,連達遭受過許多非議和白眼,這源其繪畫的不專業(yè)。連達沒受過科班建筑和繪畫的高等教育,憑借的僅僅是小時候學畫連環(huán)畫的經(jīng)歷,《楊家將》《水滸傳》《三俠五義》的連環(huán)畫本是他繪畫開蒙的“老師”。在畫古建的時候,連達總會引起圍觀,人群中出現(xiàn)過這樣的聲音——“你畫的是個什么東西?透視也不對,比例也不對,別在這里丟人了?!卑凑者B達的話說,自己是厚著臉皮在堅持著,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隨時可能放棄,但他選擇了堅持。
如果說人們的嘲諷帶來的精神壓力不足以壓垮連達,那么肉體上的折磨則更考驗著他的忍耐力。光是極其不便的交通,就能把大部分人的意志消磨掉。先坐火車到城市,再坐汽車一路顛簸到鄉(xiāng)鎮(zhèn),再租三輪車、摩托車,甚至老鄉(xiāng)拉貨的小車。在沒有交通工具的時候,只能徒步,腳上的水泡破了又長,鞋底掉了草草捆上繼續(xù)前行。雖然也有人在他疲憊的時候開車送他一程或是請他吃一頓飯,很多朋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為他提供著一些關于文物古建筑的信息,但在畫畫的路上,他始終是一個人前行。
一年秋天,連達背著行囊在一座古廟附近徘徊,被鄉(xiāng)親們誤認為盜竊文物的小偷挨了一頓毒打。在那次被圍毆的過程中,連達沒有還手,他知道自己即便是反抗,也對抗不了這么多“同仇敵愾”的鄉(xiāng)親。最后還是聞訊趕來的村支書救下了他。連達其實和鄉(xiāng)親們一樣,恨透了這些盜竊文物的小偷。房頂上的琉璃、脊獸、屋中的壁畫,佛像的頭顱,無一不成了偷盜的對象,在一個古墓群前,遍地的盜洞觸目驚心。
古建筑的坍塌損毀同樣讓連達痛心疾首。“這些古建筑不等人,一場大雨一場大風過后,保不齊就又少了一個?!边B達曾經(jīng)去過一個明代的寺廟,廟中有很多珍貴的壁畫,梁架結構也很罕見。在他去的那天,寺廟里的僧人拒絕了他臨摹的要求,三個月后,一場大火,整個大殿化為烏有,讓連達痛心不已。
家人的理解,讓連達很欣慰,妻子王慧多年來一直是連達的堅實后盾,從沒有過一句怨言,任何時候都會告訴他:“沒事,加油。”沒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連達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堅持到現(xiàn)在。
讓古建“活”下去
有人問連達:“現(xiàn)在科技手段這么發(fā)達,可以照相可以錄像,為什么你還要選擇繪畫的方式?”連達認為,這是因為很多人不理解美術到底是什么。在連達看來,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本身就是非常中國的一種文化形式。繪畫是照片取代不了的,照片需要光線的條件,需要天氣的支持,而繪畫不受這些影響。很多古建被蜘蛛網(wǎng)般的電線覆蓋,門口便是垃圾堆、臭水溝,只有繪畫才能將古建筑最純粹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每次畫前,連達都會用心觀察幾個小時,每一個古建筑的細節(jié)都爛熟于心,即便是這樣,連達依然認為這樣的相逢過于匆匆。
從不夠專業(yè)的信筆涂鴉到逐漸明確方向,連達努力搜尋、學習相關知識,強迫自己咬牙堅持,努力地把古建筑復雜精妙的結構關系清晰準確地刻畫出來。他已經(jīng)不再糾結古建筑結構如何復雜,畫筆成了他身體和意志的外在延伸,古建筑寫生從單純的繪畫逐漸轉變?yōu)閷儆谒莫毺赜涗浄绞?,記錄結構、記錄滄桑、記錄時代、記錄歷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深入鄉(xiāng)村,仔細尋訪已經(jīng)被大眾淡忘的瀕危古建筑,以特有的形式和風格為它們畫像,讓許多幾近坍塌的古建筑以另一種形式在歷史上留住身影。
出版社找到了連達約稿,希望他可以出版一本教授人們?nèi)绾萎嫻沤ǖ膱D書,連達欣然接受了。在他即將出版的《斗拱飛檐畫古建》一書中,連達組織了三部分的內(nèi)容,古建筑知識、構圖透視畫法和自己的作品集。在書中他詳細地為讀者分析了不同朝代古建筑的結構特點,甚至畫了很多詳細的圖解?!叭藗儗τ诠沤ㄖ幕私夂完P注太少了,通過這本書,如果能讓更多人對中國古建筑加深了解,產(chǎn)生興趣,那么我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