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有飛魚》:行走在七彩的大自然里
你可能在去往西沙群島的海輪上觀海上日出:“東天一片轟轟烈烈的絳色云,云層上迸射出萬道霞光,將藍天耀得光彩奪目…紅艷輝映,湛藍的大海有了另一種色彩、風韻…初陽普照,大海猶如鳶尾蘭盛開的花海,蔚藍中閃爍著淡淡的紫艷,煥映著明麗的青翠。”
你大概在橫越天山的汽車上看公路兩旁的西部風光:“車就像匹白馬在山腳盤旋…白楊樹消失了,河谷和山坡出現(xiàn)了闊葉樹林,濃郁樹冠泛著墨綠色。闊葉樹的上方,沿著山隴,直立如錐的云杉樹,如彩帶飄拂,襯得雪山晶瑩?!?/p>
跟隨劉先平著的《西沙有飛魚》,大自然的七彩斑斕在我們眼前顯現(xiàn),在海上,在天上,在深山,在淺灣,在足跡可至眼神可及的各個地方。
但是,大自然常常并不會讓你那么輕易地就看到這些風景,你可能需要在云深霧重的山林中攀援:“路在苦竹、灌木叢中蜿蜒,忽上忽下。雨中的青苔特別滑溜??嘀裉?,路成了穹隆…竹水淋淋,竹上攀附的有刺藤條還總是拉拉扯扯…更有黃麂、野豬、黑熊的足跡在小道上時隱時現(xiàn),還得膽戰(zhàn)心驚地提防著…陡坡,很滑,爬幾步就得停下喘口氣…埡口風狂、雨更大…”
又或者在茫茫大雪中的高原推車上山:“路兩旁是終年不化的陡峭的結(jié)冰的山崖,冰崖泛著灰色,冰豆和雨水增加了它的神秘莫測…刺骨的寒風,凍得人直哆嗦,可身上去冒著虛汗…缺氧,人頭發(fā)暈,腳發(fā)飄…推一會兒就得停下來,大張著嘴喘氣,寒風似乎要把肚場變成冰箱…”。
很多時候,恰是這些跋涉的艱辛、旅途的孤寂、危險中的戰(zhàn)栗甚至絕處逢生的刺激令作者看到的風景更加迷人,也讓他們被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時更多一份厚重的含義。
劉先平是我國現(xiàn)代大自然文學(xué)的開拓者,他曾兩進帕米爾高原,三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四探怒江大峽谷,六上青藏高原,多年跋涉在橫斷山脈,在大自然中鑿空探險四十余年,出版了四部野生動物世界探險長篇小說和幾十部大自然探險奇遇?!拔业钠卟蚀笞匀弧毕盗袇矔莿⑾绕皆谔诫U大自然的過程中集成的短篇集,《西沙有飛魚》是其中一部。
自然文學(xué)以自然為主題對象進行文學(xué)寫作,探索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通常是作者以第一人稱來描述對自然的體驗與實踐。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可能是首要的??破兆骷医饾椭赋?,要從事自然文學(xué)創(chuàng)作,作者必須“親歷現(xiàn)場、親身經(jīng)歷、親眼觀察”,取得第一手資料,這正是自然文學(xué)的價值所在。這種觀察可以是遠觀,可以是近看。
但是,劉先平把這種觀察更推進了一步,他用雙腳“丈量大地,探索祖國大自然的神秘”,因而,他的創(chuàng)作更加具有一種探索性姿態(tài),常常能讓人有身臨其境、正在現(xiàn)場之感。在“探尋華南虎”一節(jié)中,筆者讀起來感受尤為深刻,仿佛跟隨作者一起徒步攀越梅花山,恰如筆者徒步西山、征服三峰的種種體驗,尤其是歷盡艱辛登上山頂,圍坐歇息的輕松與愜意,更是感同身受。
這種探索性,跟作者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但他的這些經(jīng)歷,恰恰是他一直秉承的創(chuàng)作理念所推動的——“我要寫的是原旨大自然文學(xué),因而把考察大自然看作第一重要,然后才是把考察、探險中的所得寫成大自然探險文學(xué)”。實際上,他是在用另一種視角開展對自然的觀察——和大自然相處,融入自然,相互對話交流地探索,這個探索的過程往往比結(jié)果更有意義,“發(fā)現(xiàn)過程的艱辛,自有一種蘊藏在平常中的特殊魅力和快樂”。
在日漸遠離自然的現(xiàn)代生活里,喧囂忙碌讓探索自然成為偶能為之的奢侈。幸好,我們還可以在書中去觸摸和感受。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們跟隨劉先平的書,來一場七彩的行走,看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山呼海嘯、花謝花開、魚翔淺底、鷹擊長空、鳥叫蟲鳴、燕舞鶯飛、山高水長、生榮死哀,體味滄海一粟的渺小、蒼穹浩瀚的無限和其中道不盡的人與自然。只因為,這一場行走里,自然在場,你我在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行走”里,作者和出版者對“同行者”的界定稍顯模糊。從這套書的書名章節(jié)、封面裝幀、插畫配置乃至封底推介,看起來都像是面向青少年讀者群體的讀物,但是,就筆者讀來的感受,可能需要有高中以上文字基礎(chǔ)的讀者才能比較順暢地閱讀和理解。這一點,可能算作是本書的一點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