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學家與奇妙的動物世界
凡是和動物打過交道的人,總是會想:要是此刻動物會說話,它要向我們說些什么呢?回答這個問題,正是動物行為學家和動物心理學家的事。動物行為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動物對外界環(huán)境和內(nèi)在環(huán)境的全部反應過程,即動物在環(huán)境條件下的各種行為,包括個體行為和社會行為。動物行為學的研究,還包括野生觀察和室內(nèi)實驗。
人類一向自詡為“萬物之靈”,然而沒有自然界眾生的護衛(wèi)和相互照應,人類要想贏得和諧、歡愉,卻是難而又難的。
法布爾(1823—1915)是動物行為學的創(chuàng)始人,作為一位天才的觀察家,一生寫就10卷巨著——《昆蟲記》(1878—1909年)。他對昆蟲的研究癡迷到如此程度,以致常常瞞著家人把蟲兒捉到自己的床頭來觀察。見到路旁的一只小蟲,他會立即蹲到地上細細觀察。有一次,他將一長列松毛蟲的排頭兵——“統(tǒng)帥”放到隊尾“列兵”之后,想看看隊列會起什么變化。果然,原來的統(tǒng)帥降為列兵,乖乖地緊跟著隊尾的列兵前進,于是首尾銜接,這一隊幼蟲竟盲目地在原處不停地轉(zhuǎn)圈,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依然如故,最后竟足足轉(zhuǎn)了一個星期!
一只小小的松毛蟲引發(fā)了我們無限的遐想,激起我們對其潛藏的奇妙內(nèi)涵的無盡探索。然而這只是掀開了偌大動物王國帷幕的一個小角,可以想見,在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王國內(nèi)部,其行為的奧秘和奇妙就更不可言喻了。繼法布爾之后,從20世紀中葉起涌現(xiàn)了一大批對動物行為同樣癡迷的人,他們與獅、象、犀牛、類人猿、袋鼠、鴕鳥、鱷為伍,足跡遍及非洲、亞洲、澳洲的草原、叢林,他們的活動舞臺更為廣闊,影響也更為深遠,關注的對象已不僅僅是昆蟲本能這一范疇。喬治·亞當森、喬治·沙勤、珍妮·古道爾、黛安·福茜、比魯特·加爾迪卡斯、貝·克席梅克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堅忍不拔的女考察家隊伍
在動物行為學家中間,女性占有重要地位。亞當森在考察獅子,古道爾、福茜和加爾迪卡斯在考察野生猿類方面分別贏得了世界性聲譽。
亞當森原來是奧地利的一名動物愛好者,27歲赴肯尼亞旅行。多年以后,她領養(yǎng)了一只叫愛爾莎的母獅,它重返野外生活后生下了3只幼獅?!秮啴斏c愛爾莎同行》講的就是女主人與愛爾莎一家相處的故事。開始時愛爾莎千方百計地護著幼崽,直到有一天下午,它才小心翼翼地帶著3只幼崽來“娘家”探親。據(jù)分析,這次會面是愛爾莎精心策劃的。愛爾莎摟住英國紳士的瞬間是該書最為精彩的一幕。在亞當森筆下,愛爾莎一家細膩的心理活動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其作品因此成為暢銷世界的名著,被譽為“20世紀最著名的動物行為學與動物心理學的結(jié)晶”。
可以說,古道爾對黑猩猩的考察是自然史上給人印象深刻的一章。古道爾是黑猩猩考察隊伍中成就最突出的一個,是她第一個初步揭開了神秘黑猩猩王國的內(nèi)幕。她白天穿行于密林間觀察、做記錄,晚間則進行整理、思索。正如她在1983年10月18日給本文作者的信中所述:“該項工作至今未能完成,以至于我依然終日忙碌!書信必須擱置午夜方能下筆——這封信也不例外。”圖1為作者與古道爾的會面。
繼《黑猩猩在召喚》之后,1990年古道爾又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考察專著《時光之窗——與貢貝黑猩猩相伴的30年》(Through a Window:30Years with the Chimpanzees of Gombe)。像古道爾這樣,長時期深入地參加黑猩猩的考察,在靈長類研究史上還沒見到過。她于1960年投入考察,至今已過了半個世紀。美國女考察家福茜采用獨特的模仿大猩猩的語言和進食動作的方法,吸引對方的興趣和注意,終于使一向桀驁不馴、被視為“惡魔”似的大猩猩向她靠近,接受她為知己。這位女考察家達到事業(yè)巔峰時卻遭到偷獵者暗害(1985年冬,作者曾撰寫《魂系雨林》一文,以表悼念),她為保護野生大猩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第三種類人猿即猩猩,1961年當時有人估計現(xiàn)存的猩猩僅有5000只。利基博士想到了對猩猩的考察工作,它們生活在亞洲的熱帶雨林深處,被研究得最少。說來也巧,利基博士偶然遇到了志愿考察猩猩的姑娘加爾迪卡斯,由此開始,她在這片雨林堅持考察了30余年。正如她所說:“我在雨林中度過的成年階段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除了猩猩,還是猩猩……我們看著它們出生,看著它們死去……”加爾迪卡斯為類人猿考察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圖2為三位女性動物行為學家的合影。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動物行為學天才和怪才
克席梅克教授從事動物觀察的舞臺不再限于實驗室和動物園,而是擴展到了野外。他走進非洲國家天然動物園和澳洲自然保護區(qū),緊緊跟隨犀牛、大象、鱷、鴕鳥等的蹤跡。因為動物的許多最復雜和最細致的(因此也是最有意義和最重要的)活動,只有在野外才會最充分地得到表現(xiàn)。閱讀他筆下展示的荒野里兩獸交往或人獸交往的文字,無疑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黑犀牛體魄魁偉,身材活像一名身披盔甲、威懾四方的古代武士。它的脾氣出奇的暴躁。當它仗著匕首般鋒利的角拼起命來,三四頭獅子都斗不過它,大象也懼它三分。克席梅克曾帶著相機跟蹤犀牛,希望拍攝到它們相互角斗的鏡頭——“剎那間雙方頭部都昂起來了,公犀牛和母犀牛都呼哧呼哧作聲,似乎是驚慌的信號,兩個龐然大物都筆直地豎起自己的小尾巴。公犀牛幾次急躁地用后腳擦地并向前走幾步,這時對手之間相距80米光景。公犀牛又呼哧了起來,母犀牛也照樣如此,然后兩者幾乎同時低下頭迎著對方?jīng)_去。我把相機對好,期待著激動人心的犀牛搏斗的鏡頭。60米、50米……我在想,這兩頭重達好幾噸的龐然大物迎頭相撞,會發(fā)出多么驚人的響聲啊!30米、20米……這是怎么啦?這兩個對手像聽到口令似的停住了,同時抬起了頭,互相驚奇地打量著……可是,拍攝犀牛角斗鏡頭這樁事,卻又一次落空了!”
克席梅克常為動物精美絕倫的表演傾倒。動物間血肉相親的情誼或反目成仇的鬧劇,引起他深深的共鳴??讼房艘簧鞯壬恚H自編撰的動物行為巨著有《動物百科全書》和《動物生活百科全書》各十卷,還有動物科普著作十余冊,被同行們譽為繼法布爾、布列姆之后又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動物學天才和怪才。他身為法蘭克福動物園主任,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協(xié)會、動物學會的負責人,仍鐘情于非洲、澳洲的動物考察和動物保護。
他還力排眾議,批駁動物學界相傳已久的錯誤和謬見,做出自己大膽而正確的結(jié)論。在克席梅克筆下,一向被認為猥瑣、卑劣、只吃剩食的鬣狗,卻一躍成為非凡勇敢、主動出擊的猛獸;鴕鳥也被正了名,不再是漠視現(xiàn)實、埋首于沙丘、反應遲鈍的鳥了;一向以勇武著稱的獸中之王——獅子,在非洲草原上可以整日一動不動地躺在林蔭中,或在四處都是野獸的地方逛上幾小時而無所事事。讀者還可以看到,被當作澳洲象征的袋鼠也有著兇悍的一面;營冢鳥聚葉成堆,居然是為了保存熱能來孵化后代。
動物學家在用自己的眼睛證實每一個奇妙的細節(jié)之前,仍然是感到無知的。因為動物的一昂首,一投足,一聲啼叫,一種表情,要比經(jīng)典的動物學巨著蘊含更多的內(nèi)涵和信息。正如著名科普作家娜塔利·安吉爾所言:“大自然所講述的每個故事都是令人心悸、美麗無比的。她是最有創(chuàng)意的大魔術師,袖子里總能抖出另一個令人驚訝的東西?!?/p>
結(jié) 語
在地球46億年的發(fā)展長河中,動物界也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作為脊椎動物最高等種類——靈長目人科成員,人類的活動卻只是生物史上最近、最短暫的一幕。如果將地球史比作一天里發(fā)生的事,那么人類的出現(xiàn)僅僅是在最后一分鐘內(nèi)發(fā)生的。人一向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然而僅有人類而沒有動物的世界是災難性的。人類應將所有動物視為自己友愛的大家庭中的一員,相互依存,保持正常的生態(tài)平衡。否則,歷史如果朝相反方向再走幾步,人類難免將跌入滅絕的深淵。到那時,正如生物學家預言的那樣,蟑螂、鼠類等可能仍然活躍于我們這個星球的各個角落。因為早在4億年前和5500萬年前,最早的蟑螂、鼠類已分別出現(xiàn),正由于它們非凡的毅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才繁衍至今。
在結(jié)束本文時,我不禁憶起自己童年時代。童年的我,傾心于聆聽夏夜一片扁葉下低聲吟唱的蟋蟀,或見一只只螃蟹在燭光下束手就擒,或釣起一條斤把重的河鰻。而手心感受著它那銀光閃閃的身軀的強有力抖動時,都感到動物世界的奇妙和其帶給我的快樂,非筆墨所能形容。未曾料到,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人類的物質(zhì)文明愈益發(fā)達,一個和諧的世界卻已離我們?nèi)諠u遙遠。希望讀者能從閱讀本文中感受到奇妙的動物世界所帶來的愉悅和美感,然而又不止于此,還更能展開你那思想的翅膀在廣闊的時空里翱翔。
參考文獻
[1]珍妮·古道爾.黑猩猩在召喚[M].劉后一,張鋒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2]張鋒.三位猿姑娘[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