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華易老 記憶永存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成果首次發(fā)布
6月9日,在國家圖書館文津堂報告廳,古漁雁民間故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則亭及拍攝團隊與觀眾分享拍攝故事。(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提供)
“媽媽,電影里的爺爺在做什么?”
“他是非遺傳承人,他守護著一門老藝術?!?/p>
“那我可以去當爺爺?shù)耐降苊矗俊?/p>
“電影放完,你可以自己去問問那位爺爺?!?/p>
黑暗中,一個稚嫩的面孔看著電影中蒼老的面容,與自己的母親發(fā)生了上述的一段對話。6月9日,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啟動了“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動。此次展映月包括主題交流活動、優(yōu)秀成果推介活動、紀錄片展映及主題展覽等,是我國首次舉辦的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為主題的專題影展,共有25部非遺紀錄片參加展映。
誰在講述中國故事
非遺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國之瑰寶。正是由于傳承人的堅守,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才歷盡滄桑仍熠熠生輝。由于傳承人的這種核心性與不可取代性,加之傳承人普遍年事已高,少部分非遺項目仍存在“人在藝在,人亡藝絕”的危險。傳承人所承載的技藝、經(jīng)驗、文化記憶與教學能力,是非遺保護與發(fā)展的核心內(nèi)容與動力來源。
201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面啟動,資料收集與影像記錄并舉,對傳承人進行口述史、實踐、教學的全方位記錄,對已有文獻進行收集,建立傳承人專題資源庫,并將記錄成果制作成紀錄片,進行公共傳播。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司委托,作為學術咨詢和驗收機構,于2018年5月完成了首批搶救性記錄項目的驗收工作,最終有227個項目通過了專家評審,其中25個被評選為優(yōu)秀項目。
全維度體驗非遺影像
“我叫劉永安,我住在湖南省邵陽縣九公橋鎮(zhèn)白竹村燕窩嶺,我是邵陽布袋戲的第十八代傳人……”在一小時的紀錄片中,每次唱戲前,劉永安都會說這句話。影片定格在了劉永安挑著戲擔子的鏡頭中,不少觀眾被劉永安感動,悄悄擦拭著眼角的淚水。電影放映后,劉永安的戲擔子被現(xiàn)場打開,觀眾剛剛從電影中看到的畫面被呈現(xiàn)在了面前。劉永安站在戲擔子后面,又說起了那句“我叫劉永安……我是邵陽布袋戲的第十八代傳人”。
在活動現(xiàn)場,邵陽布袋戲拍攝項目的導演吳曉丹面對觀眾分享自己的感受:“這片子我們陸續(xù)拍攝了兩年多,前后10多次,采訪從冬天到夏天,片中的油菜花開了又敗。劉永安自成一派,一個人就是一個劇團,唱、演、樂隊都是他自己,我們一邊拍攝一邊在思考傳承與保護的問題。大家看到片中劉老的戲擔子,感受不到重量,我可以告訴大家,足有80斤。多年來劉老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唱戲,孤身前行。不論這個時代給他的舞臺是大還是小,他對布袋戲的感情都堅定不移,從容、堅守,他對待傳承和傳播執(zhí)著而熱情?!?/p>
在展映月的活動中,國家圖書館將放映、傳承人演示、主創(chuàng)團隊交流等形式有機融合在一起,觀眾不僅可以看到優(yōu)秀非遺紀錄片,還可以現(xiàn)場與項目的主創(chuàng)團隊、專家學者、傳承人進行交流和分享。在一個月的活動中,國家圖書館陸續(xù)舉辦“誰在講述中國故事”“和時間賽跑”“多彩貴州”“快樂非遺,健康生活”“手藝”等多場主題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非遺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和主創(chuàng)團隊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讓人們從不同角度體驗非遺影像的魅力。
用記錄的方式保護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認為,通過數(shù)字影像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進行搶救性記錄,這是一件不可替代的工作。影像是當下時代傳播非遺最好的助手,不僅是記錄,還可以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廣泛傳播,喚醒人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關注。
對于非遺項目紀錄片的拍攝,何蘇六認為,拍攝者不僅需要對于非遺的專業(yè)性,還需要對于影像的專業(yè)性。這些專業(yè)性會最終影響成片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受眾對某個非遺項目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印象,所以必須以近乎嚴苛的標準來要求。影片還需要深入發(fā)掘非遺內(nèi)核,挖掘其如何成為非遺,這就需要團隊在人文、地理、歷史、民俗等多方面進行考證和研究,最終深層次地挖掘素材,呈現(xiàn)出非遺紀錄片的精品。
影像不僅是記錄手段,也是一種研究方法,新媒介產(chǎn)生新視角,帶來新的資料和思考角度。這些非遺項目幾乎涉及傳統(tǒng)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要問題,對傳承人的影像記錄,是保存非遺資料、促進非遺傳承、加強非遺研究與保護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護文化傳統(tǒng)、保持文化多樣性的有效方法。這是一項深入、全面且相當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它可以讓非遺傳承人的資料盡量完整地留下來,作為檔案存留,將來只要人們愿意,都能從中找到豐富的精神食糧。
“我們常問自己,到底誰在講述中國故事?我想這些非遺傳承人都是講述中國故事的人?!眹覉D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副主任田苗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致力于為每一位傳承人做一部紀錄片,其目的在于研究、傳承和推廣,服務于大眾,服務于世界,而“技·憶永存”的立意就是要把傳承人手上的技藝和腦中的記憶用影視文獻的方式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