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五音戲飛入尋常百姓家 ——記五音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呂鳳琴
呂鳳琴演出中
想了解五音戲,就要到山東淄博。五音戲是山東獨有的戲曲劇種,傳承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2006年便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而呂鳳琴作為這一劇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對它的傳承與發(fā)展,始終有著自己的理解與堅持。
呂鳳琴的父親是一名京劇愛好者,受父親影響,呂鳳琴自幼便在心中種下了一顆戲曲的種子。上小學三年級時,呂鳳琴和同學背著家人偷偷報考了淄博市五音戲劇院的前身——淄博市五音劇團,由于坐錯了公交車錯過了考試,幾個小伙伴坐在一起哭了好久。直到1979年,14歲的呂鳳琴第二次參加劇團的招考,經(jīng)過層層選拔,最終從7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年唯一一位被錄取的女學員。
雖然得到了招考老師的青睞,但14歲才開始學戲其實已經(jīng)不算早了,因此,呂鳳琴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壓腿、下腰這些基本功訓練非常艱苦,她都默默忍受下來;練功、排練讓她經(jīng)常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她也從不喊苦,更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傷病影響全團的排練和演出。
五音戲又叫“肘鼓子戲”,因1935年戲曲演員鄧洪山(藝名“鮮櫻桃”)在百代公司錄制唱片時獲贈“五音泰斗”錦旗,這才得名“五音戲”。作為扎根于民間的地方小戲,五音戲講述的多是群眾身邊發(fā)生的事情,生活氣息濃郁,風趣幽默,十分“接地氣”。傳統(tǒng)五音戲的故事內容多是表現(xiàn)家長里短的“二小戲”和“三小戲”,加上委婉動聽的唱腔、“一嘟嚕一穗”的臺詞,呈現(xiàn)出一種“酸中帶甜,甜中透酸”的獨特味道。而在表演上,鄧洪山獨創(chuàng)的“飄眉”“送目”“飛老鴰”三大絕活,更是其他劇種所沒有的。
1985年,呂鳳琴正式拜鄧洪山為師,成為鄧洪山的關門弟子,鄧洪山十分喜歡這個充滿靈氣的徒弟,將自己珍藏了30余年的一套戲裝贈給呂鳳琴,以示衣缽相贈。鄧洪山晚年身體不好,只能坐在床上為呂鳳琴說戲。然而每當說起戲來,鄧洪山就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立馬精神煥發(fā)、神采奕奕。前輩對藝術的堅持與熱愛讓呂鳳琴深受感染,她認真學習,仔細揣摩,熟練掌握了五音戲在唱腔、表演等多方面的特色技藝,學習了《王小趕腳》等多個傳統(tǒng)劇目,先后在多部五音戲劇目中塑造了一批生動感人的角色。
2005年,淄博市五音戲劇院傾力打造大型聊齋題材五音戲劇目《云翠仙》,由呂鳳琴飾演女主角云翠仙。她在保持五音戲原有的“酸、甜、美”的基礎上,吸收了現(xiàn)代一些抒情、高亢的發(fā)音方法來表現(xiàn)劇中角色“悲、怨、喜”的內在感情。憑借這部作品,呂鳳琴先后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獎優(yōu)秀表演獎等獎項。
呂鳳琴和眾多的五音戲藝術工作者不僅活躍在戲劇舞臺上,更堅持著五音戲的普及事業(yè),把五音戲唱遍城市和鄉(xiāng)村。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她把五音戲送進了多所大學校園。每到一處,她都會認真地向觀眾講解五音戲的歷史由來和藝術特色,讓更多人了解五音戲。
為促進五音戲傳承發(fā)展,多年來,呂鳳琴不斷呼吁各界加強對五音戲資源的挖掘、保護、整理以及抓緊開展對老藝人的影像、文字留檔工作。去年12月,鮮櫻桃紀念館開館,迅速吸引了社會關注,一時間,劇本、曲譜、影像資料、票樣、宣傳海報、各類表演道具等有關五音戲的資料紛紛匯集而來,對此,呂鳳琴甚感欣慰。
“傳統(tǒng)文化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忘記了傳統(tǒng)就是忘記了民族?!眳硒P琴表示,五音戲雖然是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小花,但代表了淄博的形象。在她看來,要讓傳統(tǒng)文化真正走進現(xiàn)代生活,還是要從娃娃抓起。在她的建議下,淄博市相關教育部門、學校開展了“五音戲進課堂”等活動,目前,淄博市半數(shù)以上的小學課堂都已開展了五音戲教學。